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572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特别是指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产品在普通状态下预约时长大约在8到12小时左右,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导致食物变质、变坏不能正常进行食用。当我们遇到需要长时间(12小时以上)的预约时饭煲的预约功能并不能满足要求。现有的电饭煲不能对煲内的食物进行温度控制,不能确保煲内的食物不发生变质,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由于电饭煲内部感温元件和控温元件的灵敏度不高,蒸煮米饭时,常会出现米饭粘锅和烤焦等现象,甚至会导致电饭煲内的米饭半生不熟、无法食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电饭煲中用于感温和控温的元件,感温和控温元件对温度的灵敏度不高,测温精度不准,反应速度较慢,控制温度迟缓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包括电饭煲主体,电饭煲主体内设有内胆,所述电饭煲主体上设置有密封所述内胆的上盖,所述电饭煲主体或所述上盖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低温控制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低温控制单元,所述电饭煲还包括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设置在所述上盖内并为所述内胆制冷,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探测所述内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低温控制键通过低温控制单元与所述制冷元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该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外壳、导热硅脂、硅胶卡环、固定底座、热敏电阻部件、热熔断器部件,所述感温外壳底部涂覆膏状导热硅脂,所述感温外壳开口端两个凸出部分通过所述固定底座上的两个曲形孔,将所述感温外壳凸出部分向所述固定底座中心弯曲,从而将感温外壳与固定底座牢固固定在一起,所述硅胶卡环与所述固定底座采用高粘度粘接剂粘接,并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开口端齐平。

进一步,所述热敏电阻部件包括热敏电阻、第一玻纤套管、第一铁氟龙套管、第一铁氟龙导线、第一铜带、第一接线端子、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铁氟龙导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铜带与引脚穿有所述第一玻纤套管的热敏电阻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和硅胶卡环后,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热熔断器部件包括热熔断器、第二玻纤套管、第二铁氟龙套管、第二铁氟龙导线、第二铜带、第二接线端子、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铁氟龙导线一端通过第二铜带与引脚穿有第二玻纤套管的热熔断器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和硅胶卡环后,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盖上并向内胆内腔延伸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探测内胆上部的温度;电饭煲主体的底部用探测所述内胆底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探测内胆底部的温度;所采用温度传感器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灵敏度高、感温控温精确、反应速度迅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控制面板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热敏电阻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熔断器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准控温的电饭煲,包括电饭煲主体01,电饭煲主体01内设有内胆02,电饭煲主体01上设有密封内胆的上盖04,上盖04和电饭煲主体通过铰链03铰接,上盖04上设有为内胆02内腔制冷的制冷元件09,制冷元件09和盖板12之间设置有与其紧密贴合的传热部件08,传热部件08的热传导系数大于盖板12的热传导系数,上盖04设有盖板12,盖板12为良热导体、覆盖内胆02。制冷元件09周围设置有隔热层11;上盖04上设有与内胆02连通的蒸汽通道05。制冷元件09为半导体制冷元件,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制冷面和发热面,制冷面朝向盖板12,发热面上设有散热装置07;电饭煲主体01和上盖04通过铰链03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上温度传感器06和下温度传感器13,上温度传感器06设置在上盖04上并向内胆02内腔延伸,下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电饭煲主体01的底部用探测内胆02底部的温度;电饭煲主体01上设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面板14上设有低温控制键,控制模块10包括低温控制单元101,电饭煲还包括探测内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低温控制键通过低温控制单元101与制冷元件09和上、下温度传感器06、1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控制面板结构图参见图2,控制面板14上设 有低温控制键上设有显示模块141和常规功能模块142,常规功能模块142上 设有功能选择键和预约控制键等,显示模块141上设有温度显示区域和时间显示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控制模块结构框图参见图3,控制模块10包括低温控制单元101、时间控制单元102和反向屏蔽单元103,低温控制键通过低温控制单元101与制冷元件09和上、下温度传感器06、13电连接;控制面板14上设有时间输入键,时间输入键通过时间控制单元102与低温控制单元101连接;反向屏蔽单元103与低温控制单元101和时间控制单元102连接;显示模块与低温控制单元101和时间控制单元102连接。

由于电饭煲的控制面板14上设有低温控制键,低温控制键通过低温控制单元与制冷元件09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通过低温控制键输入设定温度,控制模块的低温控制单元控制制冷元件,制冷元件为电饭煲内胆制冷降温,从而精准控制煲内食物的温度;时间输入键便于用户控制饭煲的制冷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反向屏蔽单元用于当判断出饭煲是处于煮饭中时,低温控制键和时间输入键则不可用,以减少用户的误操作;显示模块显示保内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方便用户及时了解保内的情况,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交互界面。

如图4-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为实现精准控温所采用之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外壳1、导热硅脂2、硅胶卡环3、固定底座4、热敏电阻部件5、热熔断器部件6,所述感温外壳1底部涂覆膏状导热硅脂2,所述感温外壳1开口端两个凸出部分通过所述固定底座4上的两个曲形孔,将所述感温外壳凸出部分向所述固定底座4中心弯曲,从而将感温外壳1与固定底座4牢固固定在一起,所述硅胶卡环3与所述固定底座4采用高粘度粘接剂粘接,并与所述固定底座4的开口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部件5包括热敏电阻51、第一玻纤套管52、第一铁氟龙套管53、第一铁氟龙导线54、第一铜带55、第一接线端子56、第一连接器57,所述第一铁氟龙导线54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铜带55与引脚穿有所述第一玻纤套管52的热敏电阻5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底座4和硅胶卡环3后,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56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56与所述第一连接器57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熔断器部件6包括热熔断器61、第二玻纤套管62、第二铁氟龙套管63、第二铁氟龙导线64、第二铜带65、第二接线端子66、第二连接器67,所述第二铁氟龙导线64一端通过第二铜带65与引脚穿有第二玻纤套管62的热熔断器6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底座4和硅胶卡环3后,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6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6与所述第二连接器67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温外壳1材质为薄铝,表面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固定底座4材质为黑色胶木,表面进行胶木化处理。所述硅胶卡环3材质为食品级硅胶。所述第一连接器57上设有扣锁,所述第二连接器67上设有扣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