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91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搅拌杯组件和应用该搅拌杯组件的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物料理机的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设置于搅拌杯的把手,用户可通过把手移动搅拌杯,当搅拌杯较重时,力气小的用户单靠把手不能平稳地移动搅拌杯时,通常会通过抵持搅拌杯的外表面来移动搅拌杯。而当搅拌杯的温度较高时,抵持搅拌杯的外表面容易烫伤用户,从而不方便用户移动搅拌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搅拌杯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支撑搅拌杯的杯座、部分容纳于搅拌杯的搅拌刀组件,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和线圈盘,线圈盘设于导磁盘的下方,并与导磁盘相对设置,搅拌杯组件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套设于搅拌杯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搅拌杯包括把手,把手与搅拌杯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有容纳腔,隔热件穿过容纳腔,套设于搅拌杯的外表面。进一步地,隔热件形成有至少一凹槽,凹槽沿隔热件的周向凹设于隔热件。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的材质为软胶、硬胶或多孔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软胶为热塑性橡胶、聚氨酯、硅橡胶,气相胶、丁腈橡胶、聚丙烯、或聚乙烯;所述硬胶为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睛共聚体、或聚氯乙烯;所述多孔材料为泡沫材料或纤维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的表面还形成有热反射膜或隔热涂料,该热反射膜或隔热涂料覆盖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的厚度为1~4mm,所述热反射膜或所述隔热涂料的厚度为0.01~0.1mm。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所述搅拌刀组件的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过孔。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杯的底部也形成有过孔,所述搅拌刀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搅拌杯的过孔,部分容纳于所述搅拌杯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其包括上述搅拌杯组件,和支撑所述搅拌杯组件的主机,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件旋转的电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搅拌杯组件中设置线圈盘和导磁盘,可实现搅拌杯组件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搅拌杯组件的加热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于搅拌杯的外表面套设隔热件,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搅拌杯组件时,可通过抵持搅拌杯外表面来移动搅拌杯,同时不会烫伤用户,从而方便用户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搅拌杯组件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搅拌杯组件的爆炸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搅拌杯组件153刀片11搅拌杯155刀轴12杯座157油封13隔热件159轴承131凹槽17加热装置14杯盖171导磁盘15搅拌刀组件173线圈盘151刀座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杯组件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搅拌杯组件10包括搅拌杯11、支撑搅拌杯11的杯座12、部分容纳于搅拌杯11的搅拌刀组件15。搅拌杯11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17,加热装置17包括导磁盘171和线圈盘173,线圈盘173设于导磁盘171的下方,并与导磁盘171相对设置。搅拌杯组件10还包括隔热件13,隔热件13套设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优选地,隔热件13为圆筒状,使得隔热件13可套设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搅拌杯组件10中设置线圈盘173和与线圈盘173相对设置的导磁盘171,可实现搅拌杯组件10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搅拌杯组件10的加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套设隔热件13,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搅拌杯组件10时,还可通过抵持搅拌杯11外表面来移动搅拌杯11,同时不会烫伤用户,从而方便用户使用。搅拌杯11包括把手111,把手111与搅拌杯11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有容纳腔113,隔热件13穿过容纳腔113,套设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隔热件13穿过容纳腔113,套设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使得用户在握住该把手111时,隔热件13可将用户的手与搅拌杯11外表面隔开,使得用户不会被搅拌杯11烫伤。隔热件13形成有至少一凹槽131,凹槽131沿隔热件13的周向凹设于隔热件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于隔热件13形成有至少一凹槽131,使得用户在握住该隔热件13时,可增加隔热件13与用户之间的摩擦力。隔热件13的材质为软胶、硬胶或多孔材料等。软胶为热塑性橡胶、聚氨酯、硅橡胶,气相胶、丁腈橡胶、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硬胶为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睛共聚体、或聚氯乙烯等。可以理解的,当本实用新型的隔热件13为软胶时,该软胶可通过套设的方式包裹搅拌杯11的外表面;当本实用新型的隔热件13为硬胶时,该软胶可通过螺钉或扣位等方式固定于搅拌杯11的外表面,并包裹搅拌杯11的外表面。多孔材料为泡沫材料或纤维材料。可以理解的,该隔热件13的表面还可进一步形成有热反射膜或隔热涂料。该热反射膜和所述隔热涂料的厚度为0.01~0.1mm。热反射膜为金属或镀金属的薄膜,该金属可为金、银、镍、或铝等。该塑料薄膜可为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等。该隔热涂料包括涂料和容纳于涂料中的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为中空玻璃、铝基、陶瓷微珠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隔热件13的材质为软胶、硬胶或多孔材料,该热软胶、硬胶或多孔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使得该隔热件13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从而方便用户使用。进一步地,于该隔热件13的表面形成热反射膜或隔热涂料,从而进一步提升隔热件13的隔热性能。隔热件13的厚度为1~4mm。优选为2mm。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隔热件13的厚度设置为1~4mm,使得隔热件13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搅拌刀组件15包括刀座151、容纳于刀座151的刀片153、刀轴155、油封157及轴承159,油封157和轴承159套设于刀轴155,刀片153容纳于搅拌杯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搅拌刀组件15包括刀座151、容纳于刀座151的刀片153、刀轴155、油封157及轴承159,刀片153容纳于搅拌杯11,从而对容纳于搅拌杯11中的食物进行搅打。线圈盘173和导磁盘171均形成有过孔,刀座151和刀轴155的一端穿过线圈盘173和导磁盘171的过孔。搅拌杯11的底部也形成有过孔,刀座151和刀轴155的另一端穿过搅拌杯11的过孔,刀轴155部分容纳于搅拌杯11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刀座151和刀轴155的一端穿过线圈盘173和导磁盘171的过孔,与上离合器31、下离合器(未图示)及电机(未图示)连接。刀座151和刀轴155的另一端穿过搅拌杯11的过孔,刀轴155部分容纳于搅拌杯11中,与刀片153连接,使得电机可通过上离合器31和下离合器驱动刀轴155和刀片153转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上述搅拌杯组件10,和支撑搅拌杯组件10的主机(未图示),主机内设有驱动搅拌刀组件15旋转的电机。由于该食物料理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上离合器31套设于搅拌刀组件15的刀轴155,下离合器套设于上离合器31,并与电机连接,刀轴155穿过线圈盘173和导磁盘171的过孔,并伸出该过孔,从而与上离合器31、下离合器及电机连接,使得电机可通过上离合器31和下离合器驱动刀轴155和刀片153转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刀轴155和刀片153通过上离合器31和下离合器与电机连接,使得电机通过下离合器和上离合器31驱动刀轴155和刀片153转动,以实现对食物的搅打。主机还包括控制面板(未标示),和控制单元(未标示)。控制面板、电机、线圈盘173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控制面板、电机、线圈盘173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使得控制单元可控制食物料理机的运行。食物料理机可为破壁料理机、搅拌机或豆浆机等。所述破壁料理机可集合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可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