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66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液体加热器包括电水壶、电茶壶等,其壶盖分为双层壶盖或三层壶盖,壶盖通过连接件与壶体连接,以双层壶盖为例,连接件插入壶盖内,当上述螺钉脱落或没有采用上述螺钉时,连接件很容易从壶盖上分离出来,甚至在壶盖自动开盖的过程中,壶盖从连接件上甩出,有可能造成使用者受伤,同时壶盖掉落到地上也容易使得壶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提高一种结构简单、更加美观的液体加热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一侧设有手柄,所述壶盖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壶盖包括上盖与内盖,所述上盖与内盖连接且侧部形成开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孔处的小横向尺寸段和位于所述开孔内侧的一段大横向尺寸段;其中,小横向尺寸段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大横向尺寸段的宽度大于小横向尺寸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有环形围挡筋,所述大横向尺寸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围挡筋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围挡筋与上盖外边沿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壶盖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大横向尺寸段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至少两个卡扣,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小横向尺寸段的两侧,所述卡扣扣接在所述大横向尺寸段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大横向尺寸段与所述小横向尺寸段形成T形。

进一步地,所述壶盖靠近手柄的一侧包括向上弯曲的拱形部,所述拱形部上设有卡筋,所述卡筋从拱形部的下端水平延伸,所述小横向尺寸段侧部设有扣槽,所述卡筋与所述扣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壶盖中心,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通孔,螺钉穿过第一通孔与上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侧部设有第一螺钉柱,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一螺钉柱对应的第一螺钉孔,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与上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盖上设有第二螺钉孔,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与第一螺钉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的双层壶盖结构,连接件插入壶盖内,当上述螺钉脱落或没有采用上述螺钉时,连接件很容易从壶盖上分离出来,甚至在壶盖自动开盖的过程中,壶盖从连接件上甩出,有可能造成使用者受伤,同时壶盖掉落到地上也容易使得壶盖变形。采用上述结构,连接件需先安装到上盖上,再安装内盖,此时,连接件由于大横向尺寸段的存在而无法从壶盖内拔出了,安装可靠,在自动开盖的过程中,壶盖也无法甩出,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壶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中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五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四中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四中连接件与上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四中连接件与上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六的壶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六的壶盖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六中连接件与上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七中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八中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八中连接件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B处的放大图。

图20为实施例七壶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七壶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a-上盖;2a-内盖;11a-上盖外边缘;12a-第二隔板;5a-连接件;4a-手柄;41a-手柄盖;3a-开关;6a-旋转空间;51a-挡块;52a-连接部; 53a-第一隔板;54a-凸筋;55a-凹槽;121a-通孔;1b-上盖;2b-内盖;4b-装饰件;11b-卡扣;15b-环形围挡筋;12b-第二隔板;3b-连接件;31b-大横向尺寸段;33b-转轴;34b-挡块;35b-第一通孔;36b-小横向尺寸段;1-上盖; 2-内盖;5-连接件;11-定位凹槽;12-凸筋;13-定位筋;14-通孔;15-上盖边沿;16-环形围挡筋;23-翻边;51-卡槽;52-定位孔;53-连接部;54-限位部; 55-挡块;56-扭簧;57-定位部;58-转轴;59-L形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可以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包括上盖1a与内盖2a,所述上盖1a与内盖2a连接形成空腔且侧部形成开孔,所述上盖1a与内盖2a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上盖1a可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壶上盖或者由壶上盖和塑料壶上盖组成而成,所述内盖2a为金属内盖,所述壶体一侧设有手柄4a,所述壶盖通过连接件5a与所述手柄4a连接,所述壶体可为单层壶体或者双层壶体,当所述壶体为双层壶体时,所述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手柄4a可单独设置在壶体上,或者所述手柄4a的手柄座与外壳一体成型。

以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以自动开盖为例,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启闭壶盖的开关3a,所述开关3a设于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5a通过转轴和扭簧56转动连接在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5a包括与所述开关3a配合的挡块51a和与所述壶盖配合的连接部52a,所述开关3a与所述挡块51a配合可实现自动开盖的结构,即当按下开关3a时,所述挡块51a与开关3a端部分离,所述壶盖可自动打开。当然,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也可采用手动开盖方式。

上述连接件5a与壶盖可采用如下方式固定:所述上盖1a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丝柱,所述连接件5a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柱对应的第一螺丝孔,螺钉穿过第一螺丝孔与所述第一螺丝柱连接,将连接件5a固定在所述上盖1a上;或者,所述上盖1a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丝柱,所述连接件5a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柱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所述内盖2a上设有第二螺丝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丝孔和第一螺丝孔与螺丝柱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壶盖相对壶体设有壶盖闭合壶体的第一位置(即合盖时)和开启壶盖的第二位置(开盖时),当所述壶盖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上盖外边缘11a与所述手柄4a相接,这里特别指出,上述“相接”包括抵持,也包括上盖外边缘11a与所述手柄4a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当所述壶盖旋转打开时,所述上盖1a的外侧壁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若所述上盖1a的外侧壁位于所述手柄4a端部的侧边时,所述手柄4a与所述壶盖之间产品较大间隙,影响液体较热器的美观性,给消费者一种低档次的感觉,影响销售业绩,同时使得连接件5a在手柄4a内的空间占比大,影响对手柄4a的设计,同时灰尘等脏污也易进入手柄4a内,影响消费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上盖1a侧部的内表面与连接件5a形成旋转空间6a,使得所述上盖外边缘 11a在第二位置时位于手柄4a的外侧壁上方,即手柄4a的端部位于所述上盖 1a下方的旋转空间6a内,提升了整个壶体的美观性,安全健康。上述手柄4a 可以包括手柄座和手柄盖41a,手柄盖41a盖于手柄座上,此时上盖外边缘11a 位于手柄盖41a上方。可以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水汽等杂物经由所述旋转空间 6a进入壶盖的空腔内,影响壶盖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旋转空间6a内侧设有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将所述空腔与外界隔开。上述旋转空间6a 内侧指的是靠近壶盖中心的一侧。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详细描述壶盖与连接件5a之间的第一隔离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53a,所述连接件 5a的上端面向上凸起形成所述第一隔板53a。

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二隔板12a,所述上盖1a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隔板12a。

上述单独设置第一隔板53a或第二隔板12a,实现对空腔与外界隔开作用,防止水汽等杂物经由所述旋转空间6a进入壶盖的空腔内,结构简单。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上述单独设置第一隔板53a或第二隔板12a的结构,对尺寸要求较高,不易形成配合紧密。所以,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所述连接件5a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隔板53a和所述上盖 1a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隔板12a,所述第一隔板53a与第二隔板12a 平行设置,第一隔板53a与第二隔板12a的竖向投影错位且水平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通过上述第一隔板53a和第二隔板12a的交错设置,能够方面的实现隔离效果,同时也可用于连接件5a的安装定位作用,即第一隔板53a与第二隔板12a抵持时,所述连接件5a则无法再向内移动,另一方面也便于上述螺钉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12a上设有通孔121a,所述第一隔板53a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凸筋54a,所述凸筋54a插入所述通孔121a固定。当所述连接件5a 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到壶盖上时,上述凸筋54a与通孔121a的配合具有导向作用,使得连接件5a快速插入盖内,同时所述上盖1a下表面形成止转孔时,便于所述连接件5a另一端对准止转孔插入。

进一步地,当所述上盖1a下表面形成止转孔,所述连接件5a另一端穿过所述止转孔,所述壶盖还可包括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为上盖1a内侧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围挡筋,所述环形围挡筋的两端分别与止转孔的外侧面连接。环形围挡筋和止转孔一起形成闭合的环形圈,此时连接件5a的端部插入止转孔,环形围挡筋、止转孔和连接件5a共同使得环形围挡筋内侧形成了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12a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5a上对应所述第二隔板12a设有凹槽55a,所述第二隔板12a插入所述凹槽55a,所述凹槽55a 的围边位于两第二隔板12a之间的间隙内。上述凹槽55a可设置成孔状。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为硅胶环,所述硅胶环套设在所述连接件5a外侧。上述硅胶环具有弹性,便于安装在连接件5a上且与上盖1a更加容易配合,密封性好,结构简单。

实施例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可以包括壶体和壶盖,如图7所示,所述壶盖包括上盖1b与内盖2b,所述上盖1b与内盖2b连接形成空腔且侧部形成开孔,所述上盖1b与内盖2b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上盖1b可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壶上盖或者由壶上盖和塑料壶上盖组成而成,所述内盖2b为金属内盖,本实施例以双层壶盖为例。所述壶体一侧设有手柄4a,所述壶盖通过连接件3b与所述手柄4a连接,所述壶体可为单层壶体或者双层壶体,当所述壶体为双层壶体时,所述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手柄4a可单独设置在壶体上,或者所述手柄4a的手柄座与外壳一体成型。

以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采用自动开盖结构,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启闭壶盖的开关3a,所述开关3a设于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3b通过转轴33b和扭簧56转动连接在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3b包括与所述开关3a配合的挡块34b和与所述壶盖配合的连接部,所述开关3a与所述挡块34b配合可实现自动开盖的结构,即当按下开关3a时,所述挡块34b与开关3a端部分离,所述壶盖可自动打开。当然,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也可采用手动开盖方式。

上述连接件3b与壶盖可采用如下方式固定:所述上盖1b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钉柱,所述连接件3b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柱对应的第一螺钉孔,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与所述第一螺钉柱连接,将连接件3b固定在所述上盖1b上;或者,所述上盖1b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钉柱,所述连接件3b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柱对应的第一螺钉孔,所述内盖2b上设有第二螺钉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钉孔和第一螺钉孔与第一螺钉柱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件3b包括位于所述开孔处的小横向尺寸段36b和位于所述开孔内侧的一段大横向尺寸段31b;其中,小横向尺寸段36b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的宽度大于小横向尺寸段36b的宽度。现有的双层壶盖结构,连接件3b插入壶盖内,当上述螺钉脱落或没有采用上述螺钉时,连接件3b很容易从壶盖上分离出来,甚至在壶盖自动开盖的过程中,壶盖从连接件3b上甩出,有可能造成使用者受伤,同时壶盖掉落到地上也容易使得壶盖变形。采用上述结构,连接件3b需先安装到上盖1b上,再安装内盖2b,此时,连接件3b由于大横向尺寸段31b的存在而无法从壶盖内拔出了,安装可靠,在自动开盖的过程中,壶盖也无法甩出,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10-12所示,所述上盖1b上设有环形围挡筋15b,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围挡筋15b相配合。上述环形围挡筋15b 可以为连续的筋条形成,也可以是筋条围绕壶盖中心间隔设置而成。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与所述环形围挡筋15b配合,使得连接件3b与上盖1b配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围挡筋15b与上盖1b外边沿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壶盖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密封件和大横向尺寸段31b 一起将壶盖外围密封,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此时,所述凹槽对连接件3b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使得连接件3b在壶盖内不能随意地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3b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壶盖中心,所述连接件3b上设有第一通孔35b,螺钉穿过第一通孔35b与上盖1b连接。此时,壶盖上设置装饰件4b时,所述连接件3b还可作为固定装饰件4b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连接件3b在壶盖内上下转动。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的结构,如图9所示,所述上盖1b设有至少两个卡扣11b,所述卡扣11b分别设于所述小横向尺寸段36b的两侧,所述卡扣11b扣接在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的下端面上。所述大横向尺寸段31b与所述小横向尺寸段 36b形成T形。上述卡扣11b结构,防止连接件3b在壶盖内上下转动,使得壶盖更加稳定

所述壶盖靠近手柄4a的一侧包括向上弯曲的拱形部,所述拱形部上设有卡筋,所述卡筋从拱形部的下端水平延伸,所述小横向尺寸段36b侧部设有扣槽,所述卡筋与所述扣槽配合。上述结构使得小横向尺寸段36b固定在上盖1b上,另外上述卡筋也起到了对连接件3b的支撑作用,加强了连接件3b的强度,防止小横向尺寸段36b断裂。

实施例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可以包括壶体和壶盖,如图14所示,所述壶盖包括上盖1与内盖2,所述上盖1与内盖2连接形成空腔且侧部形成开孔,所述上盖1与内盖2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上盖1可为一体成型的塑料壶上盖1或者由壶上盖1和塑料壶上盖1组成而成,所述内盖2为金属内盖2,本实施例以双层壶盖为例。所述壶体一侧设有手柄4a,所述壶盖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手柄4a连接,所述壶体可为单层壶体或者双层壶体,当所述壶体为双层壶体时,所述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手柄4a可单独设置在壶体上,或者所述手柄4a的手柄座与外壳一体成型。

以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采用自动开盖结构,如图13所示,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启闭壶盖的开关3a,所述开关3a设于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5通过转轴58和扭簧56转动连接在手柄4a上,所述连接件5包括与所述开关3a配合的挡块55和与所述壶盖配合的连接部53,所述开关3a与所述挡块55配合可实现自动开盖的结构,即当按下开关3a时,所述挡块55与开关3a端部分离,所述壶盖可自动打开。当然,液体加热器的开盖方式也可采用手动开盖方式。

上述连接件5与壶盖可采用如下方式固定:所述上盖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丝柱,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柱对应的第一螺丝孔,螺钉穿过第一螺丝孔与所述第一螺丝柱连接,将连接件5固定在所述上盖1上;或者,所述上盖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丝柱,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柱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所述内盖2上设有第二螺丝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丝孔和第一螺丝孔与螺丝柱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上述连接部53相对于壶盖内的空腔较小,为了保证将连接件5定位在开孔处,使得连接件5既能够实现与壶盖的连接,又能够保证与手柄4a连接,同时防止连接件5在壶盖内上下转动,影响壶盖的使用体验,所述上盖1上设有定位件,所述连接部53的端部与所述定位件配合,以使所述连接件5在所述壶盖内定位。上述定位件使得连接件5在壶盖内的安装位置固定,便于装配,生产效率加快,结构简单,连接件5与壶盖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防止螺钉松动时壶盖晃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连接件5与壶盖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所述上盖1与下盖先配合连接,在壶盖侧部形成开孔,然后连接件5插入到开孔内,通过上述螺钉进一步将连接件5固定到壶盖上,此时存在连接件5需要插入多少的问题,此时上盖1上的定位件就起到了作用,当所述连接件5的端部抵在定位件时,则表示连接件5已经到位了。上述定位件可为所述上盖1内侧向下延伸的凸筋12,所述连接件5的端部与所述凸筋12配合。此时,上述凸筋12可为一竖直筋条。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所述上盖1侧部设有导向槽,所述连接部53两侧设有L形导向部59,所述L形导向部59插入所述导向槽。上述结构便于连接件5插入所述壶盖内,同时上述有导向槽和L形导向部59的配合也能提升连接件5的强度,使得连接件5不易折断。

第二种,如图14所示,所述上盖1与连接件5先配合连接,然后将内盖2 与上盖1连接,接着通过上述螺钉进一步将连接件5固定到壶盖上。上述定位件可为所述上盖1内侧向下延伸的凸筋12,所述连接部53的端部设有卡槽51,所述连接部53的端部外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槽51,所述凸筋12与所述卡槽51配合使得连接件5与上盖1配合更加稳定。

或者,所述凸筋12弯折形成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开孔的定位凹槽11,所述连接部53的端部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从所述连接部53的端部下端面向上凹入以与所述定位凹槽11配合。此处“向上凹入”指的是向上盖1方向凹陷。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凹槽11的悬空端向向一侧倾斜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扣接在所述卡槽51内。除上述定位凹槽11的开口方向也可朝下(朝向内盖2方向),连接部53与之配合设置卡筋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5、16所示,所述连接部53上设有定位孔52,所述上盖 1上设有定位筋13,所述定位筋13插入所述定位孔52。通过定位筋13与定位件的双重固定,结构更加稳定,提升连接件5使用寿命。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6的结构,如图20所示,所述连接部53两侧分别向上盖边沿 15方向延伸形成限位部54,所述限位部54两端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开孔的宽度。采用上述结构,连接件5需先安装到上盖1上,在安装内盖2,此时,连接件5由于限位部54的存在而无法从壶盖内拔出了,安装可靠,壶盖无法甩出。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所述上盖1上设有环形围挡筋16,所述环形围挡筋16与所述上盖边沿15形成凹槽,所述限位部54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固定更稳,所述内盖2外边沿设有翻边23,翻边2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宽度。上述环形围挡筋16、上盖边沿15与翻边23配合,实现壶盖的密封结构,防止水汽或灰尘进入壶盖内腔,安全健康。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6的结构,如图17、18所示,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至少包括两个通孔14,所述连接部53的前端向壶盖中心延伸形成间隔设置的定位部56,所述定位部56分别穿过通孔14。上述通孔14可并列设置,两个通孔14 之间的筋条使得连接件5无法更进一步插入,使得连接件5定位在壶盖内,另一方面,上述通孔14还具有防止连接件5转动地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