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37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浆机,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粉碎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机大致分为两种技术产品,无网技术和扰流技术。无网技术自身扰流效果较差,粉碎效率较低,大多依靠附加的杯体内壁的扰流筋等实现提升粉碎效率,但性能仍然相差较多。扰流技术的豆浆机大都依靠安装在机头上的粉碎罩来保证粉碎效率,同时可以实现杯体内无扰流筋、易清洗的效果。

然而,刀轴在带动粉碎刀具旋转粉碎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浆液和物料的运动轨迹是沿着粉碎罩内周壁螺旋上升,因此在刀轴附近会形成漩涡容易产生空打现象,物料较难进入中间的粉碎刀具进行粉碎,从而影响物料的粉碎效率及粉碎效果。此外,现有技术的粉碎罩对物料的扰流作用处于一种随机状态,即物料的运动轨迹是随机的,既有在粉碎罩外向粉碎罩内运动,也有粉碎罩内向粉碎罩外运动,只有运动至粉碎罩内的粉碎刀具附近的物料才会被粉碎到,运动至粉碎罩外的物料其粉碎机率就会降低,且粉碎周期要延长,这种随机状态因此通常需要较长的粉碎时间才能将所有物料都粉碎细致,粉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粉碎的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粉碎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扣置在杯体上,电机固定在机头内,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及机头下盖,电机带动刀轴、粉碎刀具转动,刀轴伸入杯体内,粉碎刀具设置在刀轴前端,所述机头下盖下端设有粉碎罩,粉碎刀具位于粉碎罩内,所述粉碎罩的内表面具有抛物面,该抛物面的焦点位于粉碎罩内且在刀轴或刀轴的延长线上,所述抛物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粉碎刀具所在的截面的上方。

所述抛物面为回转体结构,该抛物面形成粉碎罩的周壁。

所述粉碎罩包括顶壁,该顶壁为平面结构,该抛物面与顶壁连接;

或者所述粉碎罩的内表面均为抛物面;

或者所述粉碎罩上下贯通,该粉碎罩安装在机头下盖上,该机头下盖的下端面与粉碎罩的周壁合围成粉碎腔。

所述粉碎罩包括至少两片以上围挡片,该围挡片至少一片为抛物面,相邻围挡片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具有楞的周壁;

或者所述粉碎罩包括至少两片以上围挡片,该围挡片至少一片为抛物面,相邻围挡片之间具有缝隙。

所述粉碎罩开口处内收减小粉碎罩的开口面积。

所述粉碎罩内收形成一个环状收口;或者所述粉碎罩内收形成一个方形开口的粉碎罩。

所述抛物面的焦点距离粉碎刀具的位置为D,0≤D≤10毫米。

所述抛物面的表面积与粉碎罩内壁面积的占比大于30%。

所述抛物面的焦点到该抛物面顶点的距离为5毫米至25毫米。

所述抛物面的轴线与刀轴重合或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粉碎罩的内表面具有抛物面,该抛物面的焦点位于粉碎罩内且在刀轴或刀轴的延长线上,所述抛物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粉碎刀具所在的截面的上方。粉碎刀具旋转过程中会带动物料沿着竖直方向做旋转上升运动,当物料的运动方向与抛物面的轴线方向平行时,撞击抛物面内表壁的物料经抛物面内表壁反射会高速向焦点处运动,而焦点设置在刀轴或刀轴的延长线上,如此刀轴处始终有物料运动在其周围,从而使得刀轴处不易形成漩涡产生空打现象。另外,所述抛物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粉碎刀具所在的截面的上方,物料被截面上方的抛物面反弹至粉碎刀具,粉碎刀具又将物料反弹至截面上方的抛物面,如此循环反复在粉碎刀具上方的粉碎罩空间内,使得物料可以更好地被限制在粉碎罩内循环粉碎,从而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并且物料在粉碎罩内循环粉碎,不易运动至粉碎罩外碰撞杯体的侧壁,粉碎罩内碰撞的噪音经浆液的隔离,因此粉碎过程中豆浆机噪音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相反当抛物面全部位于粉碎刀具下方时,虽然单次物料也是被反弹至粉碎罩内,但是部分物料容易在粉碎刀具的反弹作用下从粉碎罩的开口处反弹出去。除此之外,制浆容量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延展,无论是小容量还是大容量制浆都能保证其粉碎效果,这是因为粉碎罩的内循环不易受粉碎罩是否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以及浸没的水位高低限制,都可以实现较好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而现有技术中粉碎罩主要依托扰流形成粉碎罩内与粉碎罩外之间的循环粉碎,只有粉碎罩内与粉碎罩外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才能保证粉碎效果,而当容量较小粉碎罩没有完全浸没时则无法内外循环粉碎,容量较大时物料的循环路径变长也会使得物料粉碎效果降低。

所述抛物面为回转体结构,该抛物面形成粉碎罩的周壁。由于抛物面环绕刀轴及粉碎刀具一整圈,粉碎罩周壁均是抛物面,在抛物面的聚焦作用,粉碎罩周壁的物料均会向焦点处运动,最大程度破坏原有周向旋转上升的运动的同时,使得物料更容易聚集在刀轴及粉碎刀具附近,从而进一步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所述粉碎罩包括顶壁,该顶壁为平面结构,该抛物面与顶壁连接。如此,物料上升到顶壁时,由于顶壁时平面结构,因此物料可以直接被弹回至粉碎刀具附近进行粉碎。

所述粉碎罩内表面均为抛物面,如此,使得抛物面的聚焦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粉碎效率。

所述粉碎罩上下贯通,该粉碎罩安装在机头下盖上,该机头下盖的下端面与粉碎罩的周壁合围成粉碎腔。如此,粉碎罩可方便拆卸清洗,方便用户使用,另外机头下盖的下端面即可形成顶壁的效果,物料经机头下盖下端面反弹至粉碎刀具附近进行粉碎。

所述粉碎罩包括至少两片以上围挡片,该围挡片至少一片为抛物面,相邻围挡片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具有楞的周壁,或者所述粉碎罩包括至少两片以上围挡片,该围挡片至少一片为抛物面,相邻围挡片之间具有缝隙。如此,可以灵活地调整粉碎罩的体积及开口大小,使得制造更加方便美观。

所述粉碎罩开口处具有缩小粉碎罩开口的内收壁。如此,可以更好的将物料限制在粉碎罩内进行高效粉碎,增加物料在粉碎罩内的循环,从而进一步提升粉碎效率。

所述抛物线的焦点距离粉碎刀具的位置为D,0≤D≤10毫米。如此,可以更好的将物料聚集在粉碎刀具附近,提高物料与粉碎刀具的撞击机率,当粉碎刀具距离焦点较远时,物料是运动至焦点处的,即物料距离粉碎刀具较远,物料循环路径很长,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化,当0≤D≤10毫米,其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均最佳。

所述抛物面的表面积与粉碎罩内壁面积的占比大于30%。当占比面积小于30%时,抛物面反弹力度比较小,刀轴附近产生漩涡的力度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空打现象,影响粉碎效果。

所述粉碎刀具为平面的三叶刀或四叶刀,所述粉碎刀具的直径小于50毫米。由于粉碎罩的抛物面具有聚焦反弹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小粉碎刀具的直径,同样可以起到高效粉碎的效果,另外由于刀片的直径小,力臂短,电机的扭矩降低,从而负载降低,可以降低电机的噪音。

所述抛物面的轴线与刀轴重合或平行,如此,粉碎刀具旋转过程中会带动物料沿着竖直方向做旋转上升运动时,此时物料的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与抛物面的轴线方向平行,撞击抛物面内表壁的这些物料经抛物面内表壁反射都会高速向焦点处运动,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粉碎罩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粉碎罩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粉碎罩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粉碎罩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所述粉碎罩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0、高效粉碎的豆浆机;11、机头;12、电机;121、刀轴;13、粉碎刀具;14、粉碎罩;141、顶壁;142、周壁;1421、出料口;21、粉碎罩;211、安装部;31、粉碎罩;311、周壁;41、粉碎罩;411、环状收口;51、粉碎罩;511、方形收口;20、高效粉碎的豆浆机;61、粉碎罩;611、围挡片;612、楞;71、粉碎罩;711、围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方式一:

请参阅图1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10包括机头11和杯体(图未示),该机头11扣置在杯体上,电机12固定在机头11内,所述机头11包括机头上盖111及机头下盖112,电机12带动刀轴121、粉碎刀具13转动,刀轴121伸入杯体内,粉碎刀具13设置在刀轴121前端,所述机头下盖112下端设有粉碎罩14,粉碎刀具13位于粉碎罩14内,所述粉碎罩14的内表面具有抛物面,该抛物面的焦点位于粉碎罩14内且在刀轴121或刀轴121的延长线上,所述抛物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粉碎刀具13所在的截面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粉碎罩14包括顶壁141和周壁142,该顶壁141与周壁142连接。该顶壁141为圆形平面结构,该周壁142为抛物面的回转体结构,该抛物面具有一个的焦点,该抛物面的表面积与粉碎罩14内壁面积的占比大于30%,当占比面积小于30%时,抛物面反弹力度比较小,刀轴121附近产生漩涡的力度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粉碎效果。所述顶壁141外侧设有安装部(图未示),该顶壁141经安装部将粉碎罩14固定在机头下盖112的下端,该顶壁141的直径小于粉碎刀具13的直径,这样顶壁141反弹的物料可以直接弹到粉碎刀具13上,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所述周壁142上开设有长条型的出料口1421,该出料口1421最大的宽度小于8毫米,如此在初始粉碎阶段物料颗粒较大,不易从出料口1421跑出,更好地将物料限制在粉碎罩14内部循环撞击粉碎。

所述抛物线的焦点距离粉碎刀具13的位置为D,0≤D≤10毫米,例如,1毫米、2毫米、3毫米、4毫米、5毫米、6毫米、7毫米、8毫米、9毫米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抛物面的焦点距离粉碎刀具13的位置D=0,即焦点在落在粉碎刀具13的安装位置的刀轴121上,如此,物料经周壁142抛物面的聚焦效应,物料总是被反弹至粉碎刀具13进行粉碎,刀轴121中心不易形成漩涡产生空打,最大程度提高粉碎效率。

所述抛物面的焦点到该抛物面顶点的距离为5毫米至25毫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抛物面是去顶的抛物面,那么其抛物面的顶点是虚拟顶点,抛物面的焦点到抛物面的顶点的距离决定着抛物面的开口大小,根据粉碎罩14的内容积大小得出5至25毫米为最佳,当小于5毫米时,粉碎刀具13距离粉碎罩14顶部太近,粉碎罩14为宽扁型,开口较大,不利于对物料聚集于粉碎罩14内进行内循环高效粉碎,当大于25毫米时,粉碎刀具13距离粉碎罩14顶部太远,粉碎罩14较为狭长,延长了物料的内循环路径,也会一定程度降低粉碎效果。

所述粉碎刀具13为平面的四叶刀,所述粉碎刀具13的直径小于50毫米,其中35至45毫米为最佳,由于粉碎罩14的抛物面具有聚焦反弹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小粉碎刀具13的直径,同样可以起到高效粉碎的效果,此外这样的粉碎刀具13的直径小,力臂短,电机的扭矩降低,从而负载降低,所以电机的噪音也可以降低。

由于粉碎罩14的周壁142是抛物面的回转体结构,抛物面的轴线与刀轴重合,粉碎刀具13旋转过程中会带动物料沿着竖直方向做旋转上升运动时,物料的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与抛物面的轴线方向平行,撞击抛物面内表壁的这些物料经抛物面内表壁反射都会高速向焦点处运动,而焦点设置在刀轴121或刀轴121的延长线上,如此刀轴121处始终有物料运动在其周围,从而使得刀轴121处不易形成漩涡产生空打现象,另外,所述抛物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粉碎刀具13所在的截面的上方,物料被截面上方的抛物面反弹至粉碎刀具13,粉碎刀具13又将物料反弹至截面上方的抛物面,如此循环反复在粉碎刀具13上方的粉碎罩14空间内,使得物料可以更好地被限制在粉碎罩14内循环粉碎,从而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并且物料在粉碎罩14内循环粉碎,不易运动至粉碎罩14外碰撞杯体的侧壁,粉碎罩14内碰撞的噪音经浆液的隔离,因此粉碎过程中豆浆机噪音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除此之外,制浆容量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延展,无论是小容量还是大容量制浆都能保证其粉碎效果,这是因为粉碎罩14的内循环不易受粉碎罩14是否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以及浸没的水位高低限制,都可以实现较好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请参阅图2所述粉碎罩的另一种结构,所述粉碎罩21的内表面均为抛物面,粉碎罩21的顶壁即是抛物面的顶,该粉碎罩21的顶壁外侧设有安装部211,该粉碎罩21经安装部安装在机头下盖上,这种形态的粉碎罩使聚焦效果达到最大化,粉碎效率及粉碎效果均较好。

请参阅图3所述粉碎罩的再一种结构,所述粉碎罩31上下贯通,即粉碎罩31只有周壁311,该周壁311为抛物面,该粉碎罩31安装在机头下盖上,该机头下盖的下端面与粉碎罩31的周壁合围成粉碎腔。这样粉碎罩31可方便拆卸清洗,方便用户使用,另外,机头下盖的下端面即可形成顶壁的效果,物料经机头下盖下端面反弹至粉碎刀具附近进行粉碎。

所述粉碎罩的第四种结构,在上述三种粉碎罩的基础上,所述粉碎罩开口处具有缩小粉碎罩开口的内收壁,请参阅图4,该粉碎罩41的开口可以收成一个环状,即在粉碎罩41的开口端设置一个环状收口411,可以更好的将物料限制在粉碎罩41内进行高效粉碎,增加物料在粉碎罩41内的循环,从而提高粉碎效率及粉碎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喷溅。所述粉碎罩的第五种结构,请参阅图5,该粉碎罩51的开口也可以收成一个方形收口511,即将抛物面分四个区向内扣压,使得粉碎罩的开口减小,从而起到将物料尽量限制在粉碎罩51内,提高粉碎效率及粉碎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喷溅。

可以理解,所述机头下盖也可以设有连接体,该粉碎罩再安装在连接体上,这种常规变化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所述粉碎刀具也可以是三叶刀或多叶刀。这种常规变化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所述出料口也可以是圆孔型。这种常规变化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6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高效粉碎的豆浆机20与高效粉碎的豆浆机10的区别在于:所述粉碎罩61包括至少两片以上围挡片611,该围挡片611至少一片为抛物面,相邻围挡片611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具有楞612的周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挡片611为4片,该围挡片611均为抛物面。如此,可以灵活地调整粉碎罩61的体积及开口大小,使得制造更加方便美观。

请参阅图7所述粉碎罩的另一种结构,所述粉碎罩71包括4片围挡片711,该围挡片711均为抛物面,不同在于所述围挡片711之间具有缝隙。

可以理解,所述围挡片的抛物面可以具有不同的焦点。

可以理解,所述围挡片可以是3片、5片、6片等等,所述围挡片也可以为平面或曲面,该平面或曲面的围挡片与抛物面的围挡片拼接而成,拼接过程中可以是依次交替的拼接,这种常规变化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