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折返式登高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886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多层折返式登高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登高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折返式登高梯。



背景技术:

在物流领域的储藏仓库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往往会将货物堆叠至高层,而取放高层的货物一般是借助登高梯实现。

授权公告号为CN2017714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登高梯,包括三角框架、爬梯、防护栏和支撑机构,三角框架的底面为矩形,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为指教三角形,爬梯固定在三角框架顶端的斜面上,爬梯周围固定有防护栏,三角框架底端设有支撑机构,其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滚轮、调节螺栓,调节螺栓顶部安装有拧杆。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梯身是以三角框架、爬梯、防护栏组成,一般为攀爬取放物的人的安全性考虑,一般三角框架的斜度都会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说在高货仓储存或高空作业的时候,三角式的移动登高梯将难以达到足够的高度要求,而若要达到这样的高度要求,其底盘的长度会很长,这将会在造成移动登高梯的移动困难,显然不利于在货仓这种需要充分利用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折返式登高梯,其解决了现有的三角式登高梯作业高度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层折返式登高梯,包括竖直投影为方形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高度上连续的第一爬梯、过渡平台和第二爬梯,所述过渡平台设置在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之间,所述过渡平台的同一侧分别与第一爬梯的顶部以及第二爬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的两侧、第二爬梯的两侧以及过渡平台远离爬梯的一侧均设置有护栏,所述过渡平台的两侧均设置有以护栏为铰接点内向开闭的门。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爬梯的第二爬梯组成了折返交叉上升的结构,不会因为受倾斜角度限制而导致登高梯的高度有限,充分利用了框架的有限长度,在重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极高的作业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对应的一侧的高度的爬梯靠近货架,即可对对应高度的货架进行存取货物的动作;过渡平台是两个爬梯之间折返的过渡区域,也可以作为上下搬运的临时储放点,若用作修理或安装用途,过渡区也可以作为工具的零时储放点;在搬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货物储放点或修理作业点的高度刚好处在过渡区域平面所在的高度,这直接在爬梯上取放或其他操作会存在一定麻烦,在过渡区上设置向内开闭的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门开时,由于开门这一次是紧靠着墙面或架子,其安全性就算门是开的也有一定的保证,而门关闭的时候则起到了护栏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门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以及对应的护栏位置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具有同一竖直销接孔的销接头,所述销接孔内设置有销锁。

采用上述结构,销接的锁定的方向与门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即使销锁有所松动,也不会发生门意外打开的情况,安全性能好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稳定支撑登高梯的并防止登高梯滑移的支脚,所述支脚的下方设置有与支脚旋转翻折连接的用于转移登高梯的行动机构,所述行动机构翻折后支脚的底面作为登高梯的底部支撑,所述支脚上设置有将行动机构固定在支脚下方的限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在需要移动登高梯时,将登高梯的行动机构处于支脚的下方,并用限位机构加以固定,这样行动机构就成了整个框架的支撑以及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利用行动机构的移动特性就可以便捷的移动高梯;

在需要在指定地点实现攀登取放货物的时候,放开限位机构的固定,将行动机构旋转翻折,从而以支脚的地面作为登高梯整体的底部支撑,这样就有效的阻止了登高梯在进行攀登过程中产生的移动状况,并且,由于支脚的底面在同一平面,而需要用到高梯的大型储物仓库的地面基本都是平面,免除了现有技术中从移动到稳定停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支撑底面的高度问题,大大节约了调节时间,同时也使得高梯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免除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某个支脚的调节机构故障而导致的不稳定甚至倾到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行动机构包括万向轮和固定在万向轮上部接杆,所述接杆的端部设置有贯穿侧壁的凹槽,所述支脚的端部与凹槽插接配合,所述接杆上固定有垂直穿过凹槽的铰接轴,所述支脚上设置有与铰接轴旋转固定的铰接孔。

采用上述结构,万向轮作为移动组件可以使得登高梯在移动的时候更加灵活;

通过转轴的铰接,支脚和接杆可以灵活的翻折,并且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铰接轴、支脚和接杆可以分别加工,支杆作为力的传递件就可以单独采用强度较高、抗剪切能力较强的材料的材料,使得安装完成后整体的强度更高,也就是高梯的稳定性更好;

而将凹槽设置在接杆上,可以使得支脚的底部受力面完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支脚还需要额外增加人体重量和货物重量,也就是说支脚在使用过程中的承重量将会更大,完整的受力面可以减少支脚出现因受力集中或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断裂或弯曲,并且完整的下表面将更容易保证下表面与地面贴合完全,减少晃动,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铰接轴与支脚之间设置有在抬起框架时用于将接杆复位至与支脚同一直线的复位扭簧。

采用上述结构,在放开限位机构的时候,由于登高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接杆从与支脚在同一直线到与其垂直的状态较为容易,且无需额外施力,并且将部分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储藏;在需要重新变为行动状态的时候,以一侧的支脚为支点,将另一侧的支脚抬高,由于不在受压,被抬高的支脚上的接杆由于复位扭簧的作用会自动恢复与支脚同一直线的状态,也就是重新变为可推动状态,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在支脚上设置有阻挡部,在接杆翻折为与支脚垂直时,接杆的上侧面与阻挡部抵接,接杆的下侧面与支脚的底面平齐。

采用上述结构,原本在接杆翻折之后,接杆整体和地面是处于接触但不受力或较小受力的状态,通过限位部将接杆的翻折角度限制在90°,从而使得翻折后的接杆侧面也起到支撑作用,增大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小受力面积的长期使用对地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地面的平面状况,也间接保证了登高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接杆的支撑力通过阻挡部传递到支脚上,分散并减少支脚在铰接点及其之下的部位的受力,增加了支脚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接销接孔和插销,所述销接孔设置在所述接杆的顶部,所述插销设置在支脚内且滑移贯穿支脚底面。

采用上述结构,在接杆与支脚处于同一直线时,插销从支脚底部穿出落入接杆的销接孔内,受插销的限位,接杆的旋转自由度也被限定,从而保持行动机构被限定在支脚的下方作为稳定的支撑部位,使得推动的时候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销与支脚的内部连接有保持插销与销接孔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插销的顶部固定有拉动插销上下滑移的控制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控制机构可以近程或远程控制插销的上下滑移,尤其是远程控制,在推动高梯的框架位置即可实现控制插销脱离或插入接杆,在从而实现更加便捷的控制登高梯的行动和立定的状态变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上控制盒,控制盒上的控制钮、固定在插销顶部的拉丝、以及与控制钮连接用于绕结拉丝的绕轴,所述绕轴设置在控制盒内。

采用上述结构,以控制盒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安装在不同位置,以拉丝的形式控制可以加长控制距离,即在推动登高梯的框架的把手位置就可以控制接杆的调节,一般在拉丝经过拐角位置的时候会将拐角设置为光滑过度或者加设滑轮;控制钮控制绕轴旋转,在绕轴旋转绕结的时候,插销就被拉丝受拉提起,当放开控制钮的时候,由于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插销会恢复至与销接孔插接的位置,并且由于插销其本身重量较小,且在竖向的第一复位弹簧的力也无需太大,以旋转控制钮的方式足以带动插销运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控制钮上设置有与控制盒滑移插接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端部设置有凹部,所述绕轴的端部设置有始终与凹部滑移插接的凸键,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插齿,所述控制盒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插齿沿轴向滑移插接的齿槽,所述控制杆与控制盒之间设置有保持插齿和齿槽配合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控制钮的按压表面设置有与按钮旋转连接的转头。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插销提起的时候,抓压控制杆,使得插齿滑移脱离齿槽的时候,控制杆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期间凹部和凸键始终处于插接状态,使得控制杆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转轴,与此同时拉丝会绕结在转轴上,从而将插销提起,而后停止抓压控制杆,由于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恢复至插齿插接状态,控制杆处于无法旋转状态,由于凸键和凹部始终连接,转轴也处于无法旋转的状态,拉丝保持绕结不动,对应的插销也将始终保持在缩在支脚内部的状态;这种状态,也避免也对接杆恢复至原位产生的干扰。

在登高梯转换为行动状态的过程中,行动机构恢复至原位时,按压控制钮上的转头,控制杆脱离插齿插接状态,由于转头可以与控制钮发生相对转动,并且控制杆连通转轴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并且的由于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插销自动恢复至与销接孔插接的状态,完成对行动装置的限位,将其固定在支脚下方;由于在单边抬起登高梯的时候一般需要两只手同时用力,所以一般没有多的手空余,以手指按压完成锁定的方式使得整个转换过程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且操作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爬梯的第二爬梯组成了折返交叉上升的结构,不会因为受倾斜角度限制而导致登高梯的高度有限,充分利用了框架的有限长度,在中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极高的作业高度;

2、行动机构与支脚以旋转翻折的形式设置可以迅速的完成移动形式和静止形式的转变,且支脚因其高度固定,在转变为静止状态时能够极好的保证登高梯的稳定性;

3、以控制钮、拉丝等控制机构控制插销、并且设置各种复位机构,充分利用登高梯自身的重力实现转换操作,操作便捷、反应迅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图1在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行动机构和控制机构的关系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图3的支脚以及行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控制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控制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图3的支脚以及行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中,1、框架;2、支脚;3、行动机构;4、控制机构;5、驱动电机;11、第一爬梯;12、第二爬梯;13、过渡平台;14、护栏;15、门;16、销接头;17、销锁;20、限位机构;21、阻挡部;22、插销;23、第一复位弹簧;24、铰接孔;25、缓冲脚套;311、凹槽;31、接杆;32、万向轮;33、铰接轴;34、复位扭簧;35、从动齿轮;36、销接孔;41、控制盒;411、齿槽;42、控制钮;421、转头;43、拉丝;44、绕轴;441、凹部;45、控制杆;451、凸键;452、插齿;46、第二复位弹簧;51、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多层折返式登高梯,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投影为方形的框架1,框架1内设置有高度上连续的第一爬梯11、过渡平台13和第二爬梯12,过渡平台13与第一爬梯11的顶部固定,过渡平台13的同一侧与第二爬梯12的底部固定,第一爬梯11的第二爬梯12组成了折返交叉上升的结构,避免了因为爬梯倾角的限制而限制了登高梯整体高度,充分利用了框架1的有限长度,在重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极高的作业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对应的一侧的高度的爬梯靠近货架,即可对对应高度的货架进行存取货物的动作或其他作业动作,过渡平台13是两个爬梯之间折返的过渡区域,也可以作为上下搬运的临时储放点;

另外由于高度较高,为了增加安全性在,第一爬梯11的两侧、第二爬梯12的两侧以及过渡平台13远离爬梯的一侧均设置有护栏14;但护栏14的存在也会对一些特殊的作业位置的操作造成干扰,如刚好处于过渡平台13的上表面位置。

参照图2,为了克服这种状况,在过渡平台13的两侧均设置有以护栏14为铰接点内向开闭的门15,同时为了不丧失安全性,门15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以及对应的护栏14位置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且具有同一竖直销接孔36的销接头16,并配接对应的销锁17,销接的锁定的方向与门15的运动方向垂直,可以很好的避免了的门15意外打开。

如图1所示,登高梯的整体的重量较大,为了方便移动,一般在登高梯的框架1底部会加设万向轮32,而万向轮32的存在也会对登梯作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现在万向轮32上加设接杆31组成行动机构3,并在框架1的底部设置了支脚2,接杆31和支脚2可旋转翻折连接,并且支脚2和支杆之间设置有将行动机构3固定在支脚2下方的限位机构20,当需要移动的时候行动机构3作为底面支撑点,万向轮32方便移动,当需要制动作业时,行动机构3随着支杆翻折,支脚2作为底部支撑,达到稳定竖立的效果。

参照图3和4,接杆31的端部设置有贯穿侧壁的凹槽311,支脚2的端部与凹槽311插接配合,接杆31上固定有穿过凹槽311的铰接轴33,支脚2上设置有与铰接轴33旋转固定的铰接孔24,为了增加转动顺畅性一般在铰接孔24内会加设轴承;并且由于登高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接杆31从与支脚2在同一直线到与其垂直的状态较为容易,而反向的过程则需要施加一定的抬升框架1的力,为来充分利用重力势能,在铰接轴33和支脚2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34。

限位机构20包括相互配接销接孔36和插销22,销接孔36设置在接杆31的顶部,插销22设置在支脚2内且滑移贯穿支脚2底面。为了方便控制,插销22的顶部设置有拉丝43,用于将插销22提起使其脱离对行动机构3的限制,同时插销22和接杆31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3,使得在放开拉丝43的时候插销22可以复位至与销接孔36销接的状态,并且还能给插销22提供预紧力,防止登高梯整体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插销22脱离。

参照图1、图3和图5,拉丝43连接至控制机构4,在拉丝43的引导路径中如果存在转弯可以设置光滑曲面或滑轮用以过渡。

参照图5和图6,控制机构4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控制盒41,控制盒41上的控制钮42、与控制钮42一体的控制杆45、拉丝43、用于绕结拉丝43的绕轴44,控制杆45的端部设置有凹部441,绕轴44的端部设置有始终与凹部441滑移插接的凸键451,控制杆45上设置有插齿452,控制盒4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插齿452沿轴向滑移插接的齿槽411,控制杆45与控制盒41之间设置有保持插齿452和齿槽411配合的第二复位弹簧46,按钮的按压表面设置有与按钮旋转连接的转头421。

使用方式:在登高梯由行动状态转换为制动状态时,抓压控制杆45,使得插齿452滑移脱离齿槽411的,控制杆45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期间凹部441和凸键451始终处于插接状态,使得控制杆45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转轴,与此同时拉丝43会绕结在转轴上,从而将插销22提起,而后停止抓压控制杆45,由于第二复位弹簧46的作用恢复至插齿452插接状态,此时控制杆45无法旋转,由于凸键451和凹部441始终连接,转轴也处于无法旋转的状态,拉丝43保持绕结不动,对应的插销22也将始终保持在缩在支脚2内部的状态;这种方式,也避免也对接杆31恢复至原位产生的干扰,与此同时,受重力作用行动机构3绕铰接轴33转动直至以支脚2作为底面支撑部位。

在登高梯由制动状态转换为行动状态时,以一侧的支脚2为支点,将另一侧的支脚2抬高,由于不在受压,被抬高的支脚2上的接杆31由于复位扭簧34的作用会自动恢复与支脚2同一直线的状态,而后,按压控制钮42上的转头421,控制杆45脱离插齿452插接状态,由于转头421可以与控制钮42发生相对转动,并且控制杆45连通转轴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并且的由于第一复位弹簧23的作用,插销22自动恢复至与销接孔36插接的状态,完成对行动装置的限位固定,将其固定在支脚2下方;由于在单边抬起登高梯的时候一般需要两只手同时用力,所以一般没有多的手空余,以手指按压完成锁定的方式使得整个转换过程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且操作便捷。

另外,登高梯的框架1结构一般都是以钢材制造,并且,由于其本身的重量不轻,从行动转台变为静止状态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撞击,即容易产生噪音,又容易对地面和框架1结构产生损伤,使用时支脚2的端部一般会加设缓冲脚套25。

实施例2:多层折返式登高梯,如图7所示,为了更加便捷的完成状态装换或者在登高梯高度极高、重力很大的情况下,手动复位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种状况,框架1上加设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端部固定有蜗杆51,铰接轴33的端部设置有与蜗杆51传动配合的从动齿轮35,有时为了增加传动比或扩大传动力矩,从动轮和蜗杆51之间会加设传递齿轮。

由于蜗杆51齿轮结构的自锁特性,接杆31受重力的转动不会带动蜗杆51及其连接的电机转动;因此电机的驱动既可以稳定的完成接杆31和支脚2的夹角从180°至90°的过程,又可以完成从90°至180°的过程而不会因为瞬间力矩不够导致突然倾到。

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支脚2上设置有阻挡部21,在接杆31翻折为与支脚2垂直时,接杆31的上下侧面分别与阻挡部21抵接以及与支脚2的地面平齐。

原本在接杆31翻折之后,接杆31整体和地面是处于接触但不受力或较小受力的状态,通过限位部将接杆31的翻折角度限制在90°,从而使得翻折后的接杆31侧面也起到支撑作用,增大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小受力面积的长期使用对地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地面的平面状况,也间接保证了登高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接杆31的支撑力通过阻挡部21传递到支脚2上,分散并减少支脚2在铰接点及其之下的部位的受力,增加了支脚2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