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0597阅读:6412来源:国知局
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蒸箱,具体指一种电蒸箱积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蒸箱产品中,烹饪结束后在冷凝水槽中存在大量的冷凝水积水,这部分冷凝水需要顾客在蒸箱使用完毕后自行用抹布除去,造成使用方便;而且蒸箱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冷凝水槽中的积水也可能会溢出到橱柜上,影响橱柜的使用寿命。蒸箱工作完成后,由于温度降低,蒸箱的内胆中又会产生冷凝水,而这时蒸箱以停止工作,因此蒸箱内设置的解决内胆积水的加热膜或加热管也同时停止工作,这部分积水会积存在内胆中,积水中同时还含有食物残渣和油类物质。如果采用蒸发的方式去除,会导致杂质和内胆内壁沾附,长期使用后,杂质的积聚会使内胆的清洁变的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及时地排放蒸箱积水槽内积水的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包括内胆和框架面板,所述框架面板上设有积水板,所述积水板上设有积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的底面上设有抽水孔,所述抽水孔连接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通过抽水泵连接蒸箱的水箱;并且所述第一抽水管上设有防止水倒流回积水槽的单向阀。

较好的,所述抽水孔位于所述积水槽的最低洼处,以使积水槽内的冷凝水自动流出,避免积水槽内积水。

作为上述各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抽水管的容积可以大于蒸箱每次工作时所述积水槽所收集的冷凝水量。这样,第一抽水管兼具蓄水的功能,使冷凝水可以在蒸箱工作完毕后集中处理,节能降耗效果好。

更好地,还可以在所述内胆的底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连接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通过所述抽水泵连接所述水箱。该方案能辅助抽取内胆内残留的积水。

所述抽水泵可以通过回水管连接所述水箱。

为方便自动排水,所述积水槽的底面可以倾斜设置,所述抽水孔位于所述积水槽的端部最低洼处。

或者,还可以在所述积水槽的底面上还设有洼槽,所述抽水孔设置在所述洼槽的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能及时地排放积水槽内的冷凝水,避免残渣和油脂粘附到积水槽和内胆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即可保持蒸箱的干洁,有效保证了使用卫生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框架面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去除框架面板后侧后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包括:

内胆1,内胆1的底面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底面上设有出水孔12,出水孔12连接第二抽水管8,第二抽水管8是设有防止冷凝水向内胆内倒流的止逆阀81,第二抽水管8连接抽水泵5的入口,抽水泵5的出口通过回水管9连接水箱6。

框架面板2,用于连接蒸箱门(图中未示出),框架面板2上设有积水板3,积水板3上设有积水槽31;本实施例中在积水槽31的右端底面上还设有洼槽33,抽水孔32设置在洼槽33的壁上;另一种优选方式是积水槽31的底面倾斜设置,抽水孔32设置在端部最低洼处。抽水孔32连接第一抽水管4,第一抽水管4的出口连接抽水泵5的入口,第一抽水管4上设有防止水倒流回积水槽31的单向阀7。

第一抽水管4的容积大于蒸箱每次工作时所产生的冷凝水量,这样第一抽水管4可以作为冷凝水的蓄水槽使用。

蒸箱工作时,积水槽收集的冷凝水经由抽水孔进入第一抽水管内积存,由于单向阀的存在和第一抽水管的容量,进入第一抽水管内的冷凝水不会倒流回积水槽。当蒸箱工作完毕,其它部件停止工作时,控制单元启动抽水泵,将第一抽水管内积存的冷凝水抽送至水箱内;同时将残留在内胆凹槽内的冷凝水也抽送至水箱内,避免内胆积水。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大大方便了蒸箱的使用和清洁;同时不论在蒸箱工作过程中还是工作完毕后,积水槽表面始终是干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