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倒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2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翻倒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倒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翻倒防止装置。该翻倒防止装置具备物品侧基座(base)部、天花板侧基座部、阻尼器(damper)以及施力单元。物品侧基座部能够与物品接触。天花板侧基座部能够与天花板接触。阻尼器的两个端部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物品侧基座部和天花板侧基座部连结。阻尼器具有柱体(cylinder)、活塞(piston)以及连杆(rod)。柱体中被封入有工作油。活塞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插入在柱体中,从而将柱体内划分为连杆侧压力室和反连杆侧压力室。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活塞连结,而另个一端部向柱体的外部突出。阻尼器通过如下方式而产生阻尼力,即,阻尼器随着物品的摇晃而进行伸缩,从而使工作油穿过被设置在活塞上的阻尼孔(orifice)而往返于连杆侧压力室和反连杆侧压力室。施力单元为,为了对阻尼器向伸长方向进行施力而被封入在柱体内的氮气(gas)。

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设置于物品与天花板之间时,在抵抗施力单元而使阻尼器收缩的状态下,将该翻倒防止装置插入到物品与天花板之间。而且,该翻倒防止装置在物品与天花板之间通过作为施力单元的氮气而使阻尼器伸长,从而使物品侧基座部与物品发生面接触,并且使天花板侧基座部与天花板发生面接触。通过氮气的膨胀力而向伸长方向对阻尼器进行施力。因此,向使物品侧基座部和天花板侧基座部相互分离的方向而对该翻倒防止装置进行施力,从而分别被按压于物品和天花板。如此,能够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物品与天花板之间。

该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连结于物品侧基座部与天花板侧基座部之间。因此,当物品摇晃时,该翻倒防止装置的物品侧基座部和阻尼器能够追随物品的运动。而且,当物品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的尺寸随着物品的摇晃而发生变化时,该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根据物品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的尺寸的变化而进行伸缩,从而产生阻尼力。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在不从物品和天花板之间脱落并且不损伤物品和天花板的条件下对物品的摇晃进行抑制,从而有效地防止物品的翻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翻倒防止装置中,为了产生阻尼力而使用了工作油。而且,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为了向伸长方向对阻尼器进行施力而封入有氮气。因此,为了使工作油和氮气不泄漏到外部,有可能会使该翻倒防止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且,由于在制造该翻倒防止装置时,需要处理工作油和氮气,因此也有可能使制造的设备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被完成的发明,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物品的翻倒的翻倒防止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具备阻尼器和一对基座部。阻尼器具有柱体、连杆以及弹簧(spring)。柱体以使伸缩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呈预定的角度的方式而被安装在设置于设置面上的物品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并具备使一个端部开口的开口端部和使另一个端部闭锁的闭锁端部。也就是说,柱体是有底的。连杆被插入到柱体中,并且其顶端部从开口端部突出。弹簧被设置在连杆的基端部与柱体的闭锁端部之间。一对基座部以使柱体的闭锁端部和连杆的顶端部分别转动自如的方式而与柱体的闭锁端部和连杆的顶端部分别连结,并分别与物品的上表面和天花板抵接。

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能够在伸缩方向上具有多个不同的弹簧常数。

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能够串联配置有弹簧常数不同的多个弹簧部件。

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能够并联配置有弹簧常数不同的弹簧部件。

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的一对基座部能够在与相对于连杆而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

在此,物品包括家具、书架、冰箱、陈列柜(showcase)、服务器机架(serverrack)、在上下方向上连结了多个床铺的床(bed)、大型电视(television)等有可能因地震等的摇晃而翻倒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的上表面与天花板之间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以及第一基座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第一基座部以及防落部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阻尼器、第一基座部以及防落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第一基座部以及角度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翻倒防止装置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4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被安装有至少一个以上。该家具f以使背面与从地板面(未图示)起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壁面w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地板面上。此外,该家具f为长方体形状,并在正面(图1中的右侧面)具有未图示的门、抽屉等,且能够将衣物、饰品等收纳在内部。家具f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在左右方向(在图1中为进深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未安装有翻倒防止装置的情况下,该家具f有可能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前方(图1中的右方)倾斜并翻倒。

如图1、2所示,翻倒防止装置具备阻尼器10、一对基座部30a、30b、防落部50以及角度限制部70。

如图7所示,阻尼器10具有柱体11、连杆引导件(rodguide)12、活塞14、连杆13、抵接部件16、弹簧18以及两个接头(joint)部15。柱体11呈筒状并在一个方向上延伸,柱体11具有使一个端部开口的作为开口端部的开口部11a和使另一个端部闭锁的作为闭锁端部的底部11b。也就是说,柱体11是有底的。连杆引导件12呈平板状,并且将柱体11的开口部11a封闭。连杆引导件12以在板厚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一插穿孔12a。

活塞1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插入在柱体11内。在活塞14的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一引导部14a。第一引导部14a的外径稍小于后述的弹簧18的螺旋状的内径。连杆13的基端部13b与活塞14的另一个端面连结。连杆13插穿在连杆引导件12的第一插穿孔12a中,且顶端部13a侧向柱体11的外部突出。也就是说,连杆13被插入在柱体11内,且顶端部13a从开口部11a突出。

抵接部件16被设置在柱体11内的作为闭锁端部的底部11b上。在抵接部件16的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二引导部16a。第二引导部16a的外径稍小于后述的弹簧18的螺旋状的内径。抵接部件16的另一端与柱体11内的底部11b抵接。

弹簧18为,将作为线材的金属线形成为螺旋状的压缩螺旋(coil)弹簧。弹簧18被插入在柱体内。弹簧18的螺旋状的外径稍小于柱体11的内径。此外,弹簧18的从伸缩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螺旋状的外径以及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是固定的。弹簧18的一端与活塞14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18的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活塞14的第一引导部14a。此外,弹簧18的另一端与抵接部件16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18的另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抵接部件16的第二引导部16a。也就是说,弹簧18被设置在连杆13的基端部13b和柱体11的底部11b之间。

各个接头部15通过将平板状的金属件折弯而形成(参照图1~3)。此外,各个接头部15与柱体11的底部11b和连杆13的顶端部13a连接(参照图1、2)。各个接头部15形成有在与阻尼器10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15a(参照图1~3)。

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阻尼器10中,通过连杆13被压入到柱体11中而使弹簧18被压缩,从而向使连杆13从柱体11中伸长的方向产生弹力。该弹力随着连杆13被压入到柱体11中的尺寸变大而变大。此外,在使弹簧18压缩单位长度时所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依赖于弹簧常数。弹簧常数是指,表示在将弹簧18压缩或伸长单位长度时以与压缩或伸长的方向对置的方式而由弹簧所产生的弹力的大小的常数。例如,在将弹簧压缩或伸长了预定的尺寸的情况下,与弹簧常数较小的弹簧相比,由弹簧常数较大的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较大。弹簧常数与形成弹簧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等成正比,而与螺旋状的外径成反比。

如图1、2所示,一对基座部30a、30b分别为,对与柱体11的底部11b连接的接头部15进行连结的第一基座部30a,以及对与连杆13的顶端部13a连接的接头部15进行连结的第二基座部30b。第一基座部30a以抵接于家具f的上表面的方式而被放置,第二基座部30b与天花板c抵接。第一基座部30a以及第二基座部30b为相同的方式以及结构。如图1~4所示,各个基座部30a、30b具有基座部主体31、作为转动轴部件的螺栓(bolt)45及螺母(nut)47、衬套35以及防滑部37。

在第一基座部30a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第一基座部30a的俯视观察时,基座部主体31呈长方形(以下,将在该俯视观察时的基座部主体31的外形中长边进行延伸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将短边进行延伸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此外,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在沿短边方向观察第一基座部30a的侧视观察时,基座部主体31的下端缘与家具f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为直线状,且上端缘为从下端缘的两侧向上方鼓起的圆弧状(参照图1)。此外,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沿长边方向观察第一基座部30a的侧视观察时,基座部主体31成为,与下端缘相比上端缘的尺寸较短的大致梯形(参照图2、3)。

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基座部30a中,基座部主体31在上表面上形成有在长边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图2、3中的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槽部41。槽部41的底面41a在水平面上扩展,内壁面41b在底面41a的两侧于大致铅直方向上立起。槽部41的底面41a在基座部主体3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延伸。此外,在槽部41的底面41a中,除了形成有后述的一对凸部43、43的部分之外,宽度被形成为固定。

如图4所示,槽部41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处形成有从槽部41的底面41a以及两个内壁面41b、41b突出的一对凸部43、43。如图2、3所示,在两个凸部43、43的彼此之间形成供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以及后述的衬套35嵌入的空间。该空间与槽部41连通。一对凸部43、43的各自的内壁面43b、43b彼此之间的间隔(空间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稍稍大于后述的衬套35的长度。此外,一对凸部43、43在上部中央处,沿短边方向贯穿设置有供后述的螺栓45的轴部45b插穿的第二插穿孔43b。

槽部41在底面41a上形成有相同形状的一对被卡止孔49。这两个被卡止孔49被形成在从凸部43起朝向槽部41的两端而大致相等的距离处。这两个被卡止孔49为,在槽部41的整体宽度上延伸的狭缝(slit)状。也就是说,这两个被卡止孔49的长度等于槽部41的宽度尺寸,而宽度稍稍大于后述的防落部50的卡止部51a的厚度以及被设置在角度限制部70上的插入部71b的厚度。一个被卡止孔49为,供后述的防落部50的卡止部51a插入并卡止的被卡止部。另一个被卡止孔49为,供被设置在后述的角度限制部70上的插入部71b插入并卡止的被卡止部。

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第一基座部30a中,基座部主体31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处且于槽部41的两侧形成有凹陷部42。该凹陷部42朝向上方和短边方向的外方开口。此外,在该凹陷部42的侧面开口有贯穿了凸部43的第二插穿孔43b。此外,在该凹陷部42分别配置有后述的螺栓45的头部45a和螺接在该螺栓45上的螺母47。此外,该凹陷部42被形成为在长边方向上向上方扩展,以使工具能够从上方与螺栓45的头部45a和螺母47嵌合。

如图1~3所示,基座部主体31为空腔。此外,该基座部主体31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基座部30a中朝向下方开口。该基座部主体31在内部交叉形成有与短边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条肋材(rib)r1和与长边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两条肋材r2。

如图2~4所示,转动轴部件由从基座部主体31的第二插穿孔43b的一方插入的螺栓45和与该螺栓45的轴部45b螺接的螺母47构成。螺栓45的中心轴成为各个基座部30a、30b中的阻尼器10的转动轴。

如图3所示,衬套35呈大致圆筒状。衬套35为弹性体。衬套35的长度与被设置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一对凸部43、43的内壁面43a、43a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而稍小。衬套35形成有绕中央部的外周面一圈的凹部35a。该凹部35a的外径与被形成在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上的贯穿孔15a的内径大致相等。在衬套35中,从凹部35a的两端于径向的外侧处立起的部分的外径大于被形成在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上的贯穿孔15a的内径。此外,衬套35的圆筒状的两个端部的外周面35b朝向外方而缩径。因此,衬套35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被插入到形成在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上的贯穿孔15a中。而且,衬套35通过凹部35a被嵌入到贯穿孔15a中从而被安装在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上。

衬套35的中央部的内径稍大于螺栓45的轴部45b的外径。此外,衬套35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向外方扩径。因此,该衬套35围绕螺栓45的轴部45b而转动自如。此外,该衬套35能够在扩径了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与螺栓45的轴部45b的外周面抵接的范围内相对于螺栓45的轴部45b而倾斜。也就是说,将衬套35安装在了接头部15上的阻尼器10围绕螺栓45的轴部45b而转动自如,并且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自如。具体而言,通过尺寸上的富余和内周面35c的扩径而进行摆动。而且,能够通过衬套35发生弹性变形而使阻尼器10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更大程度地进行摆动。

如图1~6所示,防滑部37为,相对于基座部主体31的外形而稍大的相似形状(长方形)的外形。防滑部37由橡胶(rubber)制成。此外,防滑部37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被放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基座部30a中被嵌合在基座部主体31的下端开口处。此外,防滑部37为大致平板。详细而言,防滑部37的与家具f的上表面或天花板c抵接的面是平坦的,而朝向其相反侧的面(与基座部主体31对置的面)上形成有与基座部主体31的外周壁以及肋材r1、r2相配合的嵌合槽(参照图3)。防滑部37通过其弹力而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基座部主体31上。

在此,对阻尼器10和各个基座部30a、30b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衬套35嵌入到各个贯穿孔15a中,各个贯穿孔15a被形成在设置于阻尼器10的两端处的两个接头部15上,从而将衬套35安装在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上。接着,将安装了衬套35的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中的一个插入到形成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一对凸部43、43之间。而且,使螺栓45的轴部45b插穿于基座部主体31的第二插穿孔43b以及衬套35中,并将螺母螺接在螺栓45的轴部45b上。通过这样设置,从而将基座部主体31与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中的一个连结。同样也使基座部主体31与阻尼器10的接头部15中的另一个连结。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螺栓45的头部45a和螺母47(转动轴部件的两个端部)在相对于阻尼器10的中心轴而对称的位置处,于基座部主体31的凹陷部42内露出。而且,使防滑部37与连结在阻尼器10的两个端部上的各个基座部主体31嵌合,并结束阻尼器10和各个基座部30a、30b的组装工序。

以这种方式而被组装在一起的阻尼器10和各个基座部30a、30b使衬套35相对于螺栓45的轴部45b而转动自如。因此,各个基座部30a、30b对阻尼器10的两个端部分别以围绕转动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而进行连结。也就是说,各个基座部30a、30b以使柱体11的底部11b以及连杆13的顶端部13a转动自如的方式而分别与柱体11的底部11b以及连杆13的顶端部13a连结。此外,衬套35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向外方扩径。因此,能够在衬套35的扩径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与螺栓45的轴部45b的外周面抵接的范围内,使衬套35相对于转动轴而倾斜。具体而言,衬套35通过尺寸上的富余和内周面35c的扩径而进行摆动。而且,衬套35为弹性体,从而通过使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阻尼器10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更大幅度地进行摆动。如此,与各个基座部30a、30b连结的阻尼器10能够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

如图1、4、5所示,防落部50通过将平板带状的金属折弯而被形成。防落部50的宽度与被形成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槽部41的宽度相比而稍窄,并且为固定的。也就是说,防落部50的宽度与被形成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狭缝状的被卡止孔49的长度相比而稍窄。此外,防落部50具有连结部51和垂下部53。防落部50的连结部51具有通过将一个端部折弯成直角而形成的卡止部51a。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与连结部51的另一个端部连续,并与连结部51正交,且沿与卡止部51a相同的方向延伸。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被设定为如下的长度,即,在翻倒防止装置的上部侧如下文所述那样向远离壁面w的方向倾倒时不会从壁面w和家具f的背面之间脱离的程度的长度。例如,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自防滑部37起向下侧具有100mm以上的长度。

如图1、5所示,防落部50被安装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第一基座部30a上。详细而言,防落部50的连结部51的卡止部51a被插入并卡止在被卡止孔49中,该被卡止孔49位于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基座部30a的基座部主体31的壁面w侧。如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容易地将防落部50安装在第一基座部30a上。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在包装时等能够将防落部51从第一基座部30a拆下,从而使体积不致太大。

防落部50的连结部51在被安装到第一基座部30a的基座部主体31上的状态下,沿着被形成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槽部41而延伸,另一个端部与第一基座部30a的外缘(第一基座部30a的防滑部37的外缘)相比而位于外侧。垂下部53从连结部51的另一个端部垂下,并在第一基座部30a的防滑部37的外缘的稍微靠外侧处朝向下方延伸。防落部50在与第一基座部30a相比而靠下方处,被配置于壁面w与家具f之间。

如图1、2、6所示,角度限制部7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第一基座部30a上。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在包装时等能够将角度限制部70从第一基座部30a拆下,从而使体积不致太大。角度限制部70具有在被安装到第一基座部30a上的状态下于大致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限制部71和与限制部71的下部连续设置并防止限制部71的倾倒的支承部73。限制部71为平板,且为大致长方形。在将角度限制部70安装到以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放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基座部30a上时,限制部71的一个端部为位于上端的承接部71a,且另一个端部为位于下端并被插入到基座部主体31的位于远离壁面w的一侧的被卡止孔49中的插入部71b。

限制部71通过使阻尼器10的柱体11与承接部71a抵接而进行限制,以使阻尼器10不会与其倾斜姿态相比而更加倾倒。阻尼器10的倾斜角度优选为,相对于铅直方向为15°~25°。承接部71a向上方敞开,并且以与柱体11的外周的大约1/3左右抵接的方式使中央向下方凹陷而弯曲。如此,由于承接部71a不会牢固地对柱体11进行保持,因此不会对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倾斜或摇晃时所产生的阻尼器10的运动进行约束。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在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摇晃或发生倾斜时,使阻尼器10相对于各个基座部30a、30b而围绕转动轴转动自如,并且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自如。

如图6所示,插入部71b具有以朝向顶端而变薄的方式将短边的两侧沿长边方向切掉而成的倾斜面71c、71c。通过倾斜面71c、71c,从而使插入部71b易于插入到基座部主体31的被卡止孔49中。此外,插入部71b具有在短边方向上从顶端部的一方的面突出的突起71d。虽然角度限制部70相对于第一基座部30a而拆装自如,但是在无意中向使插入部71b从基座部主体31的被卡止孔49中拔出的方向而对角度限制部70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会使突起71d挂在被卡止孔49上,从而难以被拔出。

支承部73具备第一支承部73a和第二支承部73b。第一支承部73a为,具有与限制部71相同的宽度且在与限制部7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当限制部71的插入部71b被插入到第一基座部30a的基座部主体31的被卡止孔49中时,第一支承部73a成为与被形成在基座部主体31上的槽部41的底面41a相抵接的状态。第二支承部73b为与第一支承部73a和限制部71之间的角部相连结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平板。详细而言,第二支承部73b以如下方式进行支承,即,相等长度的两边分别与第一支承部73a的侧面和限制部71的侧面连结,并成为第一支承部73a与限制部71正交的状态。

接下来,对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以使背面与壁面w对置的方式而设置在地板面上的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防落部50的连结部50的卡止部51a插入到该翻倒防止装置的第一基座部30a的基座部主体31上所形成的一个被卡止孔49中,从而将防落部50安装在第一基座部30a上。此外,将角度限制部70的插入部71b插入到被形成在第一基座部30a的基座部主体31上的另一个被卡止孔49中,从而将角度限制部70安装在第一基座部30a上。

接下来,通过使防滑部37与家具f的壁面w侧的上表面抵接而将安装有防落部50和角度限制部70的第一基座部30a放置于家具f的壁面w侧的上表面上。此时,以使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沿着家具f的背面垂下的方式而将第一基座部30a放置于家具f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被配置在壁面w与家具f的背面之间。此外,在将第一基座部30a放置于家具f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第一基座部30a的螺栓45的轴部45b(转动轴)在与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倾斜的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以使阻尼器10围绕转动轴进行转动的方向与家具f的倾斜方向平行的方式而使第一基座部30a放置于家具f的上表面上。

接下来,对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10进行压缩。此时,该翻倒防止装置以在第二基座部30b与天花板c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程度而对阻尼器10进行压缩。而且,以使阻尼器10的柱体11与角度限制部70的承接部71a抵接的方式而使阻尼器10倾斜。在该状态下,阻尼器10的倾斜角度成为相对于铅直方向为15°~25°之间的适当的角度。而且,以使第二基座部30b的螺栓45的轴部45b(转动轴)平行于第一基座部30a的螺栓45的轴部45b(转动轴)的方式而对第二基座部30b的朝向进行修正。在该状态下,当停止阻尼器10的压缩时,通过被插入到柱体11内的弹簧18的弹力而使阻尼器10伸长,从而使第二基座部30b与天花板c抵接(参照图1、2)。也就是说,各个基座部30a、30b分别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此时,该翻倒防止装置处于被插入到柱体11内的弹簧18稍微被压缩的状态。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在被安装到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向阻尼器10的伸长方向产生弹力。如此,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能够将阻尼器10以使伸缩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呈预定的角度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设置面上的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另外,也可以在完成了安装作业之后,将角度限制部70从第一基座部30a拆下。

如此,对于该翻倒放置装置而言,只要将安装有角度限制部70的第一基座部30a放置于家具f的上表面上,则能够使阻尼器10以适当的倾斜角度倾斜,并且仅通过维持该倾斜角度并使第二基座部30b与天花板c抵接,就能够将翻倒防止装置适当地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

此外,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作业中,且在使第二基座部30b与天花板c抵接之前的状态,即,在使第一基座部30a抵接并放置于家具f的上表面且将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配置在壁面w与家具f的背面之间的状态下,当翻倒防止装置的上部侧向远离壁面w的方向倾倒时,通过该趋势而使与家具f的上表面抵接的第一基座部30a的壁面w侧翘起。于是,该翻倒防止装置的被安装在第一基座部30a上的防落部50的垂下部53会挂在壁面w上。因此,能够防止该翻倒防止装置向家具f的前面侧落下的情况。

接下来,对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被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之间的翻倒防止装置中,当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前方向倾斜时,第一基座部30a靠近第二基座部30b(未图示)。由此,在从该翻倒防止装置被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开始进一步通过阻尼器10进行收缩而使弹簧18被压缩时,阻尼器10的伸长方向上的弹力变得更大(未图示)。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的阻尼器10进行收缩的尺寸变得越大,阻尼器10的弹力就变得越大。由此,由于随着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变大而更大幅度地向前方倾斜,阻尼器10的弹力也会变大,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切实地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如图1所示,该翻倒防止装置以如下状态而安装有阻尼器10,即,从天花板c侧向家具f的上表面侧延伸的阻尼器10的轴线向下倾斜,且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阻尼器10的轴线与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倾斜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状态。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使阻尼器10的弹簧18的弹力有效地作用于家具f的倾斜上,从而能够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各个基座部30a、30b经由衬套35而分别对阻尼器10的两个端部进行连结。该衬套35为弹性体,且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向外方扩径。因此,该衬套35能够通过尺寸上的富余和内周面35c的扩径而进行摆动,从而在衬套35的扩径了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35c与螺栓45的轴部45b的外周面抵接的范围内,衬套35能够相对于转动轴而发生倾斜。由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使与各个基座部30a、30b连结的阻尼器10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各基座部30a、30b能够在与相对于连杆13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

如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通过对形成弹簧18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材质、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等进行调节,而容易地将弹簧18的特性变更为所希望的特性。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根据将要安装的家具f的大小和重量等而容易地使弹簧18的特性最佳化。此外,由于该翻倒防止装置可以不使用工作油和氮气,因此能够使制造的设备更为简单。

此外,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当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与各个基座部30a、30b相对于柱体11的底部11b以及连杆13的顶端部13a的转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发生倾斜时,阻尼器10能够绕转动轴进行转动。由此,即使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倾斜,该翻倒防止装置也能够维持各个基座部30a、30b分别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家具f的翻倒。

因此,实施方式1的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各个基座部30a、30b在与相对于连杆13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因此,即使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在与各个基座部30a、30b相对于柱体11的底部11b以及连杆13的顶端部13a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进行摆动,由于各个基座部30a、30b也会在与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维持各个基座部30a、30b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的状态。而且,当家具向与各个基座部30a、30b的转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发生倾斜时,由于阻尼器10绕转动轴进行转动,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通过由阻尼器10产生的弹力而对家具f的倾斜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针对摇晃方向为复合性的地震等而维持各个基座部30a、30b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的状态,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各个基座部30a、30b在与相对于连杆13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因此,即使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在与各个基座部30a、30b相对于柱体11的底部11b以及连杆13的顶端部13a进行转动的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进行摆动,由于各个基座部30a、30b也会在与转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维持各个基座部30a、30b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的状态。而且,当家具向与各个基座部30a、30b的转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发生倾斜时,由于阻尼器10绕转动轴进行转动,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通过由阻尼器10产生的弹力而对家具f的倾斜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针对摇晃方向为复合性的地震等而维持各个基座部30a、30b与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抵接的状态,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

(实施方式2)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翻倒防止装置中的弹簧118的方式与实施方式1有所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安装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被插入到阻尼器110的柱体11内的弹簧118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从弹簧118的伸缩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逐渐变大。此外,弹簧118的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从弹簧118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基本固定。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118的弹簧常数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逐渐变大。也就是说,弹簧118在伸缩方向上具有多个不同的弹簧常数。此外,弹簧118的螺旋状的外径稍小于柱体11的内径。

弹簧118的一端与活塞14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118的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活塞14的第一引导部14a。此外,弹簧118的另一端与抵接部件16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18的另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抵接部件16的第二引导部16a。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阻尼器110通过将连杆13压入柱体11而使弹簧118被压缩,从而在使连杆13从柱体11伸长的方向上产生弹力。该弹力随着连杆13被压入柱体11内的尺寸变大而变大。此外,由于该翻倒防止装置中的弹簧118的另一端侧的弹簧常数与一端侧相比而较大,因此一端侧被压缩的尺寸大于另一端侧被压缩的尺寸。也就是说,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时,由于弹簧118的弹簧常数较小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相比而通过少许的力就能够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此外,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了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当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前方向发生倾斜时,弹簧常数较大的弹簧118的另一端侧也被进一步压缩,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弹力。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切实地对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

如此,该翻倒防止装置也能够通过对形成弹簧118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材质、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等进行调节,从而容易地将弹簧118的特性变更为所希望的特性。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根据将要进行安装家具f的大小和重量等而容易地使弹簧118的特性最佳化。此外,由于该翻倒防止装置可以不使用工作油和氮气,因此能够使制造的设备更为简单。

因此,实施方式2的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118在伸缩方向上具有多个不同的弹簧常数。因此,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情况下,以及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了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以后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了倾倒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弹簧118的弹簧常数。由此,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之间情况下,能够使弹簧118的弹簧常数较小。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此外,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了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将弹簧118的弹簧常数与安装于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情况相比而增大,而切实地对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进行抑制。

(实施方式3)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3的翻倒防止装置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在于,多个弹簧部件218a、218b经由缓冲部件17而被串联配置。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2相同,对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安装方法和实施方式1、2相同。

该翻倒防止装置在阻尼器210的柱体11内相互串联地插入有作为弹簧218的多个弹簧部件218a、218b。弹簧部件218a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小于弹簧部件218b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此外,弹簧部件218a、218b的各自的材质相同。此外,弹簧部件218a、218b的各自的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从一端向另一端而基本固定。也就是说,弹簧218串联配置有弹簧常数不同的弹簧部件218a、218b。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弹簧部件218a的弹簧常数小于弹簧部件218b的弹簧常数。此外,弹簧部件218a、218b的螺旋状的外径稍小于柱体11的内径。弹簧部件218a的一端与活塞14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部件218a的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活塞14的第一引导部14a。此外,弹簧部件218b的另一端与抵接部件16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部件218b的另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抵接部件16的第二引导部16a。

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在弹簧部件218a、218b之间设置有缓冲部件17。详细而言,缓冲部件1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插入在柱体11内。缓冲部件17在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三引导部17a,并且在另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四引导部17b。缓冲部件17的一个端面与弹簧部件218a的另一端抵接。此外,缓冲部件17的第三引导部17a被插入在弹簧部件218a的另一个端部内。缓冲部件17的另一个端面与弹簧部件218b的一端抵接。此外,缓冲部件17的第四引导部17b被插入在弹簧部件218b的一个端部内。

以这种方式被形成的阻尼器210,在将连杆13压入到柱体11内时,通过弹簧218被压缩而向使连杆13从柱体11伸长的方向产生弹力。该弹力随着连杆13被压入到柱体11内的尺寸变大而变大。此外,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弹簧部件218a的弹簧常数小于弹簧部件218b的弹簧常数。因此,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在将连杆13压入到柱体11时,弹簧部件218a与弹簧部件218b相比而被更多地压缩。而且,当进一步将连杆13压入到柱体11内时,弹簧部件218a的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与弹簧部件218b相比而更早贴紧。也就是说,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弹簧常数较小的弹簧部件218a与弹簧部件218b相比而通过少许的力就能够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此外,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了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当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前方向发生倾倒时,弹簧常数较大的弹簧218b也被进一步压缩,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弹力。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切实地对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

如此,该翻倒防止装置也能够通过对形成弹簧218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材质、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等进行调节而容易地将弹簧218的特性变更为所希望的特性。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根据将要进行安装的家具f的大小和重量等,而容易地使弹簧218的特性最佳化。此外,由于该翻倒防止装置可以不使用工作油和氮气,因此能够使制造的设备更为简单。

因此,实施方式3的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218串联配置有弹簧常数不同的多个弹簧部件218a、218b。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弹簧218进行收纳的柱体11的外径。由此,能够使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外观变得更好。

(实施方式4)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4的翻倒防止装置与实施方式1至3的不同点在于,并联配置有多个弹簧部件318a、318b这一点、以及活塞314的方式、抵接部件316的方式。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至3相同,对与实施方式1至3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安装方法与实施方式1至3相同。

该翻倒防止装置在阻尼器310的柱体11内并联插入有作为弹簧318的多个弹簧部件318a、318b。详细而言,弹簧部件318a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小于弹簧部件318b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此外,弹簧部件318a、318b的材质相同。此外,弹簧部件318a、318b的各自的螺旋状的外径从一端到另一端而固定。此外,弹簧部件318a的螺旋状的内径大于弹簧部件318b的螺旋状的外径。此外,弹簧部件318a、318b的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在该翻倒防止装置中,弹簧部件318a的弹簧常数小于弹簧部件318b的弹簧常数。此外,弹簧部件318a的螺旋状的外径稍小于柱体11的内径。此外,弹簧部件318a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尺寸大于弹簧部件318b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尺寸。在以这种方式而形成的弹簧部件318a、318b中,弹簧部件318b被配置在弹簧部件318a的螺旋状的内侧。也就是说,弹簧318将弹簧常数不同的弹簧部件318a、318b并联配置。

活塞31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插入在柱体11内。在活塞314的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一引导部314a。此外,在活塞314的第一引导部314a的顶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五引导部314b。

抵接部件316被设置在柱体11内的作为闭锁端部的底部11b上。在抵接部件316的一个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二引导部316a。在抵接部件316的第二引导部316a的顶端面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突出形成的第六引导部316b。抵接部件316的另一端与柱体11内的底部11b贴紧。

弹簧部件318a的一端与活塞314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部件318a的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活塞314的第一引导部314a以及第五引导部314b。此外,弹簧部件318a的另一端与抵接部件316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部件318a的另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抵接部件316的第二引导部316a以及第六引导部316b。

弹簧部件318b的一端并未与活塞314的第一引导部314a的顶端面抵接。此外,在弹簧部件318a的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活塞314的第五引导部314b。此外,弹簧部件318b的另一端抵接于抵接部件316的第二引导部316a的顶端面。此外,在弹簧部件318b的另一个端部内插入有抵接部件316的第六引导部316b。

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阻尼器310中,在将连杆13压入到柱体11内时,由于弹簧部件318b的一端并未与活塞314的第一引导部314a的顶端面抵接,因此,首先只有弹簧部件318a被压缩。而且,在将连杆13进一步压入柱体11内时,活塞314的第一引导部314a的顶端面与弹簧部件318b的一端抵接,因此弹簧部件318b也被压缩。如此,阻尼器310在使连杆13从柱体11伸长的方向上产生弹力。关于该弹力,与只有弹簧部件318a被压缩的情况相比,弹簧部件318a以及弹簧部件318b被压缩时所产生的弹力较大。此外,该弹力随着连杆13被压入到柱体11内的尺寸变大而变大。也就是说,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和天花板c之间时,由于能够通过少许的力而先将弹簧部件318a压缩,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此外,在将该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到了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状态下,当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向前方向发生倾斜时,由于除了弹簧部件318a之外弹簧部件318b也被压缩,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弹力。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切实地对家具f因地震等的摇晃而发生倾倒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防止家具f的翻倒。

如此,该翻倒防止装置也能够通过对形成弹簧318的金属线的截面面积、材质、螺旋状的外径、以及被形成为螺旋状并在伸缩方向上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等进行调节,从而容易地将弹簧318的特性变更为所希望的特性。也就是说,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根据将要进行安装的家具f的大小和重量等而容易地使弹簧318的特性最佳化。此外,由于该翻倒防止装置可以不使用工作油和氮气,因此能够使制造的设备更为简单。

因此,实施方式4的翻倒防止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防止家具f的翻倒。

此外,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弹簧318并联配置有弹簧常数不同的弹簧部件318a、318b。因此,该翻倒防止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弹簧318进行收纳的柱体11的长度。由此,由于能够使该翻倒防止装置的全长变得更小,因此即使在进行安装的家具f的上表面与天花板c之间的尺寸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安装。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内容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4,例如以下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将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家具上,但是也可以安装在有可能因地震等的摇晃而翻倒的的书架、冰箱等的物品上。

(2)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将翻倒防止装置安装在以使背面与壁面对置的方式而被放置在地板面上的家具上,但是也可以安装在不与壁面相邻地被放置于地板面上的家具等上。

(3)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各个基座部具有供转动轴部件插穿的衬套而容许阻尼器在与阻尼器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摆动,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容许阻尼器在与阻尼器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摆动。

(4)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衬套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向外方扩径,但是也可以不使衬套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面扩径。在该情况下,可以将衬套设为弹性体,并通过其弹性变形等而容许阻尼器在与阻尼器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摆动。

(5)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衬套为弹性体,但是也可以不为弹性体。

(6)各个基座部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的方式。

(7)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翻倒防止装置具备防落部,但是也可以不具备防落部。此外,也可以将防落部一体形成在第一基座部上。

(8)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翻倒防止装置具备角度限制部,但是也可以不具备角度限制部。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角度限制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第一基座部上,但是也可以将角度限制部一体形成在第一基座部或阻尼器的柱体上。

(9)虽然在实施方式1~4中,在弹簧中使用了金属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弹簧中也可以不使用金属线。

(10)虽然在实施方式2中,从弹簧的一端到另一端而改变金属线的截面特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弹簧的一端到另一端而使金属线的截面面积固定,而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对调质进行变更。或者,也可以使金属线的截面面积从弹簧的一端到另一端而设为固定,而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处对被形成为螺旋状的相邻的金属线之间的尺寸进行变更。

(11)虽然在实施方式3、4中,使用了弹簧常数相互不同的两个弹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弹簧常数相互不同的三个以上的弹簧。此外,也可以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处使用弹簧常数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弹簧。

(12)虽然在实施方式3、4中,使用了两个材质彼此相同的弹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材质相互不同的弹簧。

符号说明

c…天花板;f…家具(物品);10、110、210、310…阻尼器;11…柱体;11a…开口部(开口端部);11b…底部(闭锁端部);13…连杆;13a…顶端部;18、118、218、318…弹簧;30a、30b…基座部(30a…第一基座部,30b…第二基座部);218a、218b、318a、318b…弹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