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清洁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486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清洁拖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卫生清洁保洁领域,涉及一种表面清洁保洁用具,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机动车外表面保洁和室内地板及台面清洁的助力清洁拖把,它有受动力装置驱动的拖把头,可以干用、油浸及水洗,用于取代传统的汽车保洁用油拖把及室内清洁拖把,能够显著提高表面清洁保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水平,快捷省力、清洁彻底、节水环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清除物体表面附着或积落的灰尘和杂物,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干式清除,如用笤帚打扫、用吹风机吹、用吸尘器吸、用干抹布抹擦等;二是水洗,如冲洗、擦洗等,三是沾附,如用湿拖把拖、用湿抹布擦等。

干式清除通常应用在初步或初略清洁的场合。当被清洁表面有较多孔隙时,一般采取吸或吹的气流方式清理;当表面平整且灰尘较厚时,通常以笤帚、毛刷等机械方式收集;若欲以干式清除达到彻底清洁的效果,则需施加强力气流,以达风淋之效。总之,干式清除往往会激起较大扬尘,造成二次污染,且难于彻底清洁,优点是不用水,操作简便。

除象地毯这种软质多孔隙结构的物体表面不适合水洗外,水洗方案能够清除绝大多数种类表面的积尘附灰,必要时还可加入清洗剂,以强化清洁效果。水洗的缺点是会形成灰浆或泥浆,需要反复多次冲洗或配合擦洗,并且,清洁完毕的表面会挂有水珠,需要擦干或晾干后方可使用,优点是清洁效果彻底,能实现洁净。

沾附方案介于干式清除和水洗之间,能够有效去除平整表面相对较薄且附着力较强的积尘附灰,快捷、省水、扬尘等二次污染也较小,总体上具有折中优化性,因而是表面清洁应用最广的方案。实现沾附,通常采用抹布和拖把作为工具和用具。

拖把是一种应用广泛、使用频度高的卫生清洁用具。小到居家拖地、抹桌、擦玻璃,大到楼面清洁以及场馆厅堂的保洁,都会用到它。在当今的汽车时代,广泛应用油拖把作为汽车外表面保洁用具,甚至成为一种标准配置,随着全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油拖把的需求和应用量已空前巨大。虽然只是普通寻常的物件且只能用于日常保洁,但因其有自助保洁及简便快捷的特点,仍可有效减低洗车频度、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

由于应用极其广泛,所以拖把的性能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使用感受,更关系着全社会耗费在“搞卫生”上的时间、精力和其他代价。效率、效果和经济性是衡量和评价拖把性能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拖把被不断改进、优化、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具体而言,“效率”体现为适手好用、清洁快捷、节水节能,“效果”体现为清洁彻底、一拖即净,“经济性”则体现为皮实耐用、使用和维护代价低。

最简易的拖把是在一根木棍的端头捆绑一束棉布条构成拖把头,经洗涮后,通常以悬挂的方式自然渗漉脱水,待稍干后,方可用于拖地。若在含水量较高时拖擦,水与积尘会形成泥浆,虽经反复多次拖擦,亦难于彻底清除干净。使用拖把,常需洗涮、拖擦反复多次进行,自然渗漉脱水耗时较长,在寒冷季节甚至会冻结成冰块,往往超出人们对脱水的等待和忍耐时间的限度,不能满足洗涮后及时拖地的需要。为加快脱水过程,可采取手工挤拧的方式,即用手抓住拖把头的悬空端,象拧毛巾一样脱水,但会使手脏、湿,甚至受冻,甚为不便,并且,手拧的脱水效果有限,拖过的地面显得湿滑,不宜立即投入使用。于是,出现了一些拖把脱水辅助器具,或将拖把头置入其中,通过挤压使之脱水,或固定住拖把头的悬空端,以利通过旋拧拖把杆实现脱水,这些辅助脱水器具的作用仅是免除了为实现脱水而用手直接接触拖把头的弊端,但仍存在步骤繁琐、使用麻烦、脱水效率偏低的问题。

再后来,出现一种将拖把须一端固定于拖把杆端头,另一端固定于套在拖把杆上的活动环,且活动环被前述固定有拖把须的拖把杆端头所限位,从而使拖把须对折,以弯折的须中部作为拖把头悬空端的可拧水拖把。需要脱水时,将活动环沿拖把杆向上(即朝向拖把杆的悬空端)提起,使拖把须伸展并包围拖把杆,再旋拧活动环,即可实现对拖把须的挤拧脱水。完成后,放下活动环,使拖把须自然下垂,因活动环被限位阻挡,不能脱离拖把杆,于是,拖把须被对折,并以对折形成的顶部作为悬空端,构成可贴附地面的拖把头。这种可拧水拖把相较于原始的简易拖把有所进步,但使用仍显费力,且在洗涮拖把头的过程中,活动环会浸水,故在抓拧活动环时,仍会湿手,并且,挤拧脱水的效果有限,拖过的地面仍显湿滑,需晾干后方可使用。

拖把改进发展的脚步没有停下,主要着力点在于对拖把头考虑更优的脱水解决方案。一种手动下压式旋转拖把很快风靡起来,它以圆盘状硬质骨架支撑起扁平圆盘状拖把头,拖把须被根植于圆盘骨架的圆周上,拖把杆分为两截,下截嵌套于上截内,通过将上截向下压,两截拖把杆可发生轴向相对运动,且下截同时发生旋转运动。旋转的原理是:其中一截拖把杆内置有扭成螺旋状的条形硬片,另一截内置有圆片,其断面中心部开有“一”字形、可容螺旋条状硬片穿过之透槽,当将上截拖把杆向下压、两截杆之间发生轴向相对运动时,该圆片即可在螺旋条状硬片上沿该条状硬片的轴向滑动,同时,圆片还会相对于条状硬片作同轴旋转运动,圆片与其所内嵌的一截拖把杆之间通过棘轮或类似的传动机构实现单向旋转传动,螺旋条状硬片与套在其上、开有透槽的圆片可互为主、从动侧,从动侧居于下截,带动拖把头旋转。这种旋转拖把的价值在于,可通过浸水旋转,使拖把头得到彻底清洗,同时,通过离心甩干原理,可使拖把头尽可能脱水,从而有利于彻底拖擦干净,且拖擦后的地板或表面较为干燥,无需等待晾干即可使用,整个脱水过程无须用手触及拖把头,更加方便、卫生、易用,但由于拖擦、清洗及甩干均为手工操作,仍显费力。

这种旋转拖把需配用专门的拖把桶,以实现清洗和甩干,该拖把桶分为清洗和甩干两个部分,其中,清洗部用于盛水,且在其底部内侧设有可旋转的底托机构,用于支承、定位拖把头,并随之旋转以实现对拖把头的清洗,甩干部包括可旋转、侧壁及底面有穿透孔隙的敞口甩桶,它用于盛放拖把头并随之旋转,该甩桶被支承设置于清洗部内,从而使甩出的水能够留存于清洗部内,以实现重复利用。此类拖把桶也有变形的样式,如:有的桶只有甩干部,而无清洗部,有的将甩干与清洗合二为一,即镂空的甩桶可上下升降,降下时没入水中,可用于清洗,甩干时升起,使底面离开水面,用于甩干,但在清洗时,由于拖把须与甩桶同步旋转,清洗效果不及有独立清洗部的拖把桶那样彻底。

早期的此类拖把桶不带动力,为纯机械手工动力形式,后来,为了减轻纯手动清洗和脱水的工作量,一部分旋转拖把桶配置了动力装置,即以电池驱动电机,使清洗部的定位支承托底以及侧壁镂空的甩桶均可主动旋转,类似于兼具洗涤和脱水双重功能的双桶洗衣机。配用带动力的拖把桶后,拖把本身已无须具备旋转功能,只需能方便地卸下拖把头或允许拖把头旋转而手握的拖把杆部分不动即可,从而使拖把本身的结构大为简化,可靠性及易用性大大增强,不失为拖把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跨越性的进步。

前面所述的几种拖把,是目前已知类型、样式纷繁浩杂的拖把中的典型代表,其他如带有扁平条状拖把头的拖把,以及类似“鸡毛掸子”或“狼牙棒”样式的拖把须布满棒状附着体表面的棒柱状拖把等等,由于其工作原理特点及水平层次均与前述几类典型代表相似相近,故不再一一赘述。

还有一类专门用途的拖把,因其用途定向、应用广泛、用量巨大,在此特别提说一下,这就是用于清除机动车外表面积尘附灰、用作汽车保洁用途的车用油拖把。其与前述简易拖把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为了适应擦车时的体位姿势,拖把头呈扁平条状,拖擦面在拖把杆长度方向的侧面,而非端面;二是应用时常将拖把须浸以清亮的机油,而非浸水,以增强沾附力、减小扬尘污染,同时保护车外壳的漆面不受划损。油拖把几乎成为汽车外表面保洁的唯一用具选择,几乎全部车主都会随车配用一把,以备粗略擦车之用。在原理特征和技术水平上,油拖把与前述简易拖把几无差别,但更倾向于干式清除。其优点是方便易用、不用水、可长期反复使用;缺点是纯手动、拖擦费力、清洁效果有局限。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擦完车清理油拖把上沾附的灰尘时,只能采用机械的抖落或摔打的方式,会造成明显的扬尘污染,且不易清理彻底,反复使用多次后,油拖把头上沾附的不能被清理掉的灰尘越来越多,以至于造成拖把须的“硬化”或“板结”,而使沾附性降低甚至丧失,导致油拖把失效或报废,这一缺陷造成油拖把实施汽车保洁的效果不断变差、减弱且拖把寿命普遍较短。

在了解已有各种类型拖把及其改进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两个问题:一是拖把头水洗后的脱水问题,这关系到拖把的易用性及清洁效果,二是几乎所有的拖把实现拖擦都是纯手动或纯人工动力,即便旋转拖把为改进清洗和脱水方式而采取了措施,甚至在拖把桶增设了动力装置,但仍未触及为拖擦过程这一最耗时费力、也是拖把使用最关键的环节增加助力的问题。由于拖把这一寻常用具的技术水平却可以攸关全社会清洁保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拖把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考查和审视,以期找到效率、效果和经济性俱佳的实现方案。

拖把主要用来拖地,油拖把主要用来擦车,其实,不难发现,为减轻使用拖把的体力耗费、提高效率、提升清洁效果,给拖把头增加驱动是理想的方案。但考虑到拖把头常需含水,油拖把常需含油,过高的转速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将所含流体甩出,因此,对拖把头的驱动需要采取减速措施,将转速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内;而同时,水洗是清洁拖把头的有效方式,水洗后的脱水是确保清洁效果的需要,而脱水需要利用离心力,也即,需要拖把头有较高的转速来保证脱水的效率和效果。拖擦需要低转速,脱水需要高转速,这就意味着,要对拖把头实施驱动,需要解决高、低转速的实现、切换以及衔接问题,同时,还要保证较高的可靠性、耐用性和经济性。

对拖把的全方位优化,就是要实现清洗、脱水和拖擦等全工况情况下的高效率、高可靠,特别是大幅提升拖擦过程的简便性、舒适性,确保对积尘附灰的清理能够达到彻底、洁净、干爽,实现这些设想和要求的关键就是要为拖把头加上拖擦助力,使其从同步跟从手柄或拖把杆的单独运动变成多种运动的叠加,以使拖把头摆脱笨拙、迟缓、费力状态,而变得轻快、灵动、富有活力,这正是本发明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本发明的核心与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水、省力、清污力强、清洁彻底的兼顾效率、效果和经济性的拖把实现方案,它以拖把头受动力装置驱动为核心,能在拖擦、清洗和脱水等全工况下获得助力而更轻快、更有效、更环保,便捷易用,舒适性强,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和维护代价低廉。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力清洁拖把,它至少包括有拖把头和承带拖把整机的把柄,拖把头至少包括有拖把须及其植承体,可手动或在载具拖动下以拖把须贴触被清洁表面并对之实施拖擦清洁,其特征在于:在拖把上增设有动力通道,用以在把柄承带拖把整机的运动之外,向拖把头提供来自或形成于拖把本身的辅助动力,使拖擦清洁中的拖把须既同步跟从拖把整机运动又受动力通道驱动,形成运动叠加,从而增强拖把的清洁效能。

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动力源,或既包括动力源又包括传动装置,所述动力源是电动机,或燃料发动机,或机械发条,或电磁体,或流体动力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是机械传动装置或流体管道,所述机械传动装置包括有曲轴传动装置,或偏心轮传动装置,或凸轮弹簧传动装置,或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或棘轮传动装置。

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开关,用以控制驱动拖把头之动力的启停和/或状态切换,所述开关是电气开关,或机械开关,或变速箱,或流体阀门,所述开关是通断开关或可渐变调节开关。

所述拖把头是单个植承体及其所承附的拖把须构成的单独拖把头,或是多于一个的单独拖把头通过连接装置构成的组合体,每个单独拖把头均可受动力通道驱动,所述单独拖把头是圆盘状,或是条刷状,或是柱体状,或是锥体状,或是棒状。

所述动力通道驱动多个单独拖把头的方式是以同一动力单元驱动相互联动的多个单独拖把头,或是以多个动力单元驱动同一单独拖把头,或是以多个动力单元分别对应驱动相同数量的单独拖把头,或是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驱动方式的混合,所述分别对应的驱动方式下,多个动力单元各自分别包括单独的动力源或者共用同一动力源,所述多个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动力单元是整体动力通道中的一条动力分支,或是动力通道中的一个组件。

所述拖把头受动力通道驱动而产生的运动是旋转运动,或是往复运动,或是波浪运动,或是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的叠加,所述往复运动是直线往复运动,或是圆周往复摆动,或是角度摆动。

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电池,用作辅助动力的能源,所述电池是可重复充电的二次电池,或是双电层电容,或是太阳能电池,或是一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或是铅蓄电池,或是镍铬电池,或是镍氢电池。

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外电源接入端口,所述外电源是电池,或是市电电源,或是机动车车载电源,或是充电装置,或是发电装置。

所述拖把整机包括有除尘装置,其进气口与拖把头的最近距离小于2米,可对拖把头从被清洁表面激起的扬尘和杂物进行吸纳收集,所述除尘装置是吸尘器或除尘罩,应用口袋除尘原理或静电除尘原理,所述进气口在拖把头上,或在拖把头外,或在拖把头内。

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二主动侧驱动同一从动侧的棘轮传动装置,其从动侧与拖把头连接,利用棘轮机构的单向传动性,二主动侧可分别驱动同一拖把头,从而使该拖把头能获得一高一低两种转速,并且,可通过机械或电气方式在两种转速之间进行切换。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给拖把头带上拖擦辅助动力,实现拖把须在拖擦清洁过程中的运动叠加,所述拖擦辅助动力由拖把上增设的动力通道提供,所述的运动叠加是拖把须在同步跟从把柄承带拖把整机之运动的同时,还受动力装置的驱动而形成的两重以上运动的叠加。所述拖把须为条状,含有纤维,具吸湿性,通过须根部植附并束聚于植承体上,须身及须梢部则悬空自由,所述拖把须是两条以上的多条,其最短长度大于5毫米,最小直径大于1毫米,所述拖把须可油浸,可水洗,也可干用。所述把柄是手柄,或是拖把连接至其载具的承接部。所述拖把头在拖把整机上的连接在清洁拖把头和用拖把实施拖擦的不同工况下均保持相同,所述辅助动力也都保持有效或可用。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机械传动装置,它将源自拖把载具或使用者身体的动力变换形态并传输给拖把头,作为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电磁体,其上加有变动电源,利用电磁力产生机械运动,形成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流体动力装置,利用带压流体产生机械运动,形成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所述流体是气体或液体,所述流体动力装置是空压机配合气动件构成的气动机构,或是由液压泵配合液压缸构成的液动机构。所述动力通道包括有流体管道和流体动力装置,使用外接流体加压装置,利用带压流体产生机械运动,形成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所述流体管道是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所述流体动力装置是气动机头或液压缸,所述外接流体加压装置是空气压缩机或液体加压泵。所述拖把整机包括有除尘罩,它被设置在拖把头上方,至少包括风机和滤网,用于对拖把头从被清洁表面激起的扬尘进行滤除收集,可提高拖把的环保性。

本发明一种助力清洁拖把在动力通道未启用、辅助动力未提供的情况下,可象普通拖把一样作拖擦清洁之用。即使在纯人工动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附设的机械传动通道将拖把载具承带拖把整机运动的动力或将手柄承带拖把整机以外的动力同时转换传输给拖把头作为辅助动力,并同时驱动拖把头产生附加运动,从而形成运动叠加。所述附设的机械传动通道包括有皮带或链条。

本发明显著区别于已知拖把以及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自动洗车房等带动力清洁器具或装备,更不同于抛光机、角磨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它与已知拖把的主要差别在于:由于提供了可驱动处于悬空状态拖把头的辅助动力,使拖擦中的拖把头不再单纯且唯一地同步跟从把柄承带拖把整机的运动,而是在同步跟从的运动上叠加了辅助动力驱动下的附加运动,从而使拖把头的拖擦运动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在使用人工以外动力的情况下,即使暂停把柄承带拖把整机的运动,辅助动力驱动下的拖把头运动仍可存在或保持,以对确定区域实施反复拖擦,有利于清除被清洁表面上沾附紧实的顽固尘垢,辅助动力既然能用于拖擦,则其必然也可用于对拖把头进行除尘、清洗及甩干等清洁的过程中或工况下,从而使对拖把头的清洁工作也因得到助力而更高效、更便捷。而已知拖把均未包括向处于拖擦清洁工作中的拖把头提供辅助拖擦动力的通道,即使有些种类的拖把在清洁拖把头时可通过借助拖把桶或其他外部设施,能够使拖把头得到动力,但这也仅限于清洁拖把头时,在拖把使用的最关键环节,也就是用拖把对被清洁表面实施拖擦时,仅存在通过把柄承带拖把整机的运动,而拖把头则由于与前述的拖把桶或其他外部设施空间分离,使赖以产生或形成对拖把头之驱动力的条件被破坏或消失,从而不会得到辅助动力,也不会产生附加运动,与普通拖把无异。本发明与其他种类繁多的带动力清洁器具或装备的主要差别在于:其他带动力清洁器具或装备都不是拖把,与本发明不属同一细化领域,不符合本发明的前置条件;在关闭或去除动力通道的情况下,本发明仍具有拖把的基本特征和功用,可手动或在载具拖动下以拖把须贴触被清洁表面并对之实施拖擦清洁,而他们则没有或不能;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均没有拖把须;自动洗车房本质上是用来“洗”车而非象拖把一样“拖”车的,它没有承带整机的把柄,其刷头仅能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工作,不会形成如本发明一样的“运动叠加”,在停用动力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对被清洁表面的拖擦清洁。本发明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主要差别在于:分属不同领域,功用各异;手持式电动工具均不包括作为拖把基本特征的拖把头及拖把须,即便有些车用抛光打蜡机在机头部使用团状或片状海绵构成抛光头,再覆盖或包裹上软质的片状棉布或绒毛物构成打蜡头,显得与本发明有些微相似,但基于并服从和服务于抛光打蜡的功能用途,其工作头的形式与本发明以拖擦清洁为目的的包括有条状拖把须的拖把头是存在根本不同的,并且,打蜡用的棉布或绒毛片的使用通常是一次性的,而拖把的拖把头通常会反复多次使用,这是抛光打蜡机与本发明使用特点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1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1结合附图2组成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2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2中“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3结合附图4组成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实施例3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中“圆穹顶形除尘罩”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5中“圆穹顶形除尘罩”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5结合附图6、附图7组成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实施例4、5、6中所用之“棘轮传动装置”的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实施例4、5、6中所用之“二棘爪套环驱动同一棘轮轴”的关键传动机构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实施例4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0结合附图9、附图8组成实施例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与实施例4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附图11所示拖把桶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1和附图12组成与实施例4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实施例5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4是与实施例5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5是实施例6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附图16是与实施例6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Ui、输入电源;1、截取局部示意线;2、吸尘器主机;3、吸尘器进气管;4、吸尘器进气口;5、拖把须;6、拖把须植承体;7、伸缩杆;8、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9、齿轮传动装置;10、电动机;11、传动轴;12、电路开关;13、导线;14、拖把手柄壳体;15、柱状支承套;16、偏心轮;17、偏心轮的中心轴;18、偏心轮传动套;19、偏心轴;20、上下方向的通槽;21、软质拖把须植承套;22、柱状螺旋弹簧;23、中空摆动杆;24、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5、驱动装置;26、曲轴;27、中空四向连接件;28、曲轴传动套;29、圆盘轴承;30、圆穹顶形除尘罩示意线;31、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2、蜗杆;33、蜗轮;34、蜗轮轴外展部分;35、蜗轮轴与拖把头连接件;36、电池;37、充电或电源接口;38、除尘罩电源线;39、滤尘网;40、除尘罩上盖;41、除尘罩下盖;42、除尘风机;43、棘轮;44、棘爪;45、棘轮轴;46、连接键;47、棘爪套环;48、棘爪弹簧;49、棘齿弹簧槽;50、棘轮轴外展圆盘;51、定位槽;52、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4、电路转换开关;55、甩干电动机;56、拖把桶外壳;57、除尘刮擦网片;58、灰尘托盘;59、拖把桶盖门;60、甩干滤漏网;61、拖把定位凸卡件;62、甩干组件支撑架;63、多层支承滑轨;64、拖把头顶部定位凹槽;65、锥体状拖把须植承体;66、甩干驱动装置;67、内齿套盖;68、清洗桶;69、甩干桶;70、阀门;71、垫支件;72、腔体分隔板;73、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4、拖把机头壳体;75、拖把桶排放口;76、拖把桶提手;77、电池箱壳体;78、绝缘防潮隔离板;79、拖把桶滚轮;80、拖把桶滚轮支架;81、滤漏网口沿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例1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组成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截取局部示意线1用于表示图中只是对局部结构特征的展示,拖把须5根植并受支承于拖把须植承体6上,二者结合构成条刷状拖把头,通过伸缩杆7连接于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8,再经齿轮传动装置9和传动轴11连接于电动机10,输入电源Ui经电路开关12和导线13与电动机10连接。吸尘器进气管3为柱状或扁平条状,由刚性材料制成,在拖把头上方且其长度方向与拖把头一致。沿吸尘器进气管3的长度方向在其管壁上开有吸尘器进气口4,其与拖把头的最近距离小于30厘米,吸尘器进气口4是成列的圆孔,或条形孔,或沿吸尘器进气管3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位于吸尘器进气管3的两个侧面或底面的左、右两侧,以利被拖把须5激起的灰尘能够被尽速吸入吸尘器进气管3中。吸尘器进气管3固定连接在吸尘器主机2上并受其支承,吸尘器主机2连接于靠近拖把头的拖把机头壳体74。拖把机头壳体74与处于拖把整机后部的拖把手柄壳体14固定连接,或二者本身即为一体,用于直接支承除拖把头以外的拖把整机其他组件,同时,也可用于容纳这些组件,拖把头则通过伸缩杆7间接受拖把机头壳体74支承。拖把须5是两条以上的多条,其最短长度不小于5毫米,最小直径不小于1毫米。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8,以图2示出其局部主要结构。图中,偏心轮16经齿轮传动装置9和传动轴11与电动机10机械连接,可绕偏心轮的中心轴17转动,偏心轮16上固定连接有偏心轴19,其被套在偏心轮传动套18上的上下方向的通槽20内,偏心轮传动套18与伸缩杆7固定连接,伸缩杆7穿过柱状支承套15并受其支承,柱状支承套15通过伸缩杆7对偏心轮传动套18构成支承。本实施例中,输入电源Ui体现为拖把手柄尾端伸出的一段带有插头的电源线,该插头可接取市电电源,或机动车车载电源,或电池电源,或充电装置电源,或发电装置电源。本实施例中,源自电动机10的动力经齿轮传动装置9和传动轴11传输给转动变直线往复的运动转换装置8中的偏心轮的中心轴17,偏心转动的偏心轴19经偏心轮传动套18上的上下方向的通槽20过滤掉上下运动,仅将前后往复运动的驱动力经伸缩杆7传输给拖把须植承体6,带动拖把须5做直线往复运动,对被清洁表面实施拖擦。吸尘器主机2与电动机10共享电源,经由吸尘器进气管3在吸尘器进气口4形成吸入气流,对由拖把须5和拖把须植承体6构成的拖把头往复拖擦所激起的扬尘进行吸纳,扬尘最终被收集并储存于吸尘器主机2内,吸尘器主机2应用“口袋式”除尘原理,至少包括有风机和滤网,还包括有可拆卸的储尘盒,用于所收集灰尘的储存和清理。由于口袋式吸尘器的原理应用广泛、结构成熟,市面上有不少小、微型吸尘器在售,故未给出其结构详图,此处也不再赘述,只需按现有技术方案解决即可。本实施例中也可省去吸尘器主机2、吸尘器进气管3、吸尘器进气口4,成为不带除尘功能的刷状伸缩式清洁拖把,构成本实施例的简易形式;或者,由吸尘器主机2、吸尘器进气管3、吸尘器进气口4构成的除尘装置本身是完整的吸尘器,与拖把整机活动连接,可以被方便地拆卸下来并单独使用,这种情况下,除尘装置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用来清洁本实施例条刷状拖把头上的拖把须,只需使拖把须与吸尘器进气口贴合接触并相对往复运动实现刮擦,或直接同时启动吸尘器和拖把的电源开关,让刷状拖把头在接触吸尘器进气口的情况下往复伸缩运动,即可实现对拖把须上沾附以及拖把须之间夹带的灰尘的清理,这种对拖把须的清洁方式较之通常的摔打或抖落更为有效和彻底,是清洁干式拖把的理想方式。本实施例中驱动拖把头做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改用包括有电磁铁的动力通道来实现,将电磁铁的可动衔铁与拖把头固定连接,而主磁体则固定连接于拖把手柄上,在主磁体的线圈上加有变动电源,利用电磁力将衔铁吸往主磁体,而利用与衔铁相连的弹簧使衔铁离开主磁体,从而可产生直线往复的机械运动,形成对拖把头的驱动;本实施例的驱动还可以改用包括有流体动力装置的动力通道来实现,利用带压流体产生机械运动,形成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所述流体是气体或液体,所述流体动力装置是空压机配合气动缸及电磁阀构成的气动机构,或是由液压泵配合液压缸及电磁阀构成的液压动力机构,所述空压机或液压泵可以内置于拖把上,也可以外置,以减小拖把的体积和质量并减轻拖把的使用负担,在此情况下,仅需将气动缸或液压缸设置在拖把上,而通过管道与外置的空压机或液压泵连接,以接取带压流体。本实施例应用“干式除尘”思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无须用水,适合于仅有干燥积灰且灰量不大、用“干擦”即可处理的表面清洁场合,也可用作汽车油拖把,其局限是刷状拖把头配合往复伸缩的驱动助力,不易实现对浸水拖把头的甩干,因此,不宜水洗拖把头,难以象“湿擦”一样清除沾附力较强的尘垢。

图3是实施例2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组成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截取局部示意线1截取出有代表性的局部,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展示和说明。拖把须5连结在软质拖把须植承套21上构成柱体状或棒状拖把套,在其植有拖把须5的柱面上,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吸尘器进气口4,使柱外空间与柱内腔体相通。吸尘器进气口4的排布方式是沿柱面直线排列,或是沿环绕柱轴的螺旋线排列,或是沿多个分布于拖把套长度方向上的环绕柱轴的圆周线排列,甚至可以随机排布。软质拖把须植承套21套在柱状螺旋弹簧22上,形成以柱状螺旋弹簧22为骨架和支承体,以在软质拖把须植承套21上植有拖把须5且开有吸尘器进气口4构成的拖把套为外壁的拖把头。所述拖把头有中空的内腔、可曲折变形、具有柔韧性,它通过中空摆动杆23连接于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上,其中空内腔通过吸尘器进气管3连接至位于拖把手柄的吸尘器主机2。驱动装置25通过传动轴11和齿轮传动装置9与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连接,使驱动装置25输出的动力传输至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驱动装置25作为本实施例动力通道中的动力源,它可以是电动机,或是燃料发动机,或是机械发条,或是电磁体,或是流体动力装置。图4则更为直观地示出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的局部主要结构,图中,曲轴26的中心轴经图3中的传动轴11与齿轮传动装置9连接,而曲轴26的偏心轴被置于曲轴传动套28上开有的上下方向的通槽20内,曲轴传动套28水平方向的摇臂经中空四向连接件27与中空摆动杆23水平连接,中空四向连接件27的向上分支与吸尘器进气管3连通,向下分支则与圆盘轴承29连接并获得支承。圆盘轴承29限制中空四向连接件27的竖向运动,但却允许其环绕圆盘轴承29上下方向的竖轴旋转或摆动。图4所示的以曲轴传动机构实现的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也可以改用凸轮弹簧传动机构来实现,鉴于其结构经典且易于理解,此处不作详述。本实施例中,靠近拖把头的拖把机头壳体74容纳并支承驱动装置25、齿轮传动装置9、转动变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装置24、传动轴11及部分吸尘器进气管3,拖把手柄壳体14容纳并支承吸尘器主机2及部分吸尘器进气管3,拖把机头壳体74与拖把手柄壳体14固定连接或二者本身即为一整体。吸尘器主机2的动力由驱动装置25提供,或者,二者接取同一能源或电源。本实施例中,来自驱动装置25的动力经齿轮传动装置9和传动轴11的传输驱动曲轴26旋转,上下方向的通槽20将偏心轴上下方向的运动过滤掉,仅驱动曲轴传动套28作左右往复摇摆运动,此运动经中空四向连接件27的传动直接体现在中空摆动杆23上,左右往复摇摆的中空摆动杆23带动与其连接的柱状螺旋弹簧22的根部随之摇摆,使柱状螺旋弹簧22所支承的拖把头发生类似于蛇形行进的波浪运动,带动拖把须5实现对被清洁表面的拖擦清洁。吸尘器主机2产生的负压经吸尘器进气管3、中空四向连接件27、中空摆动杆23以及柱状拖把头的中空腔体构成连续通道,在吸尘器进气口4附近形成吸入气流,用于将含有拖把须5在清洁过程中所激起之扬尘的空气吸入,并对扬尘做过滤、收集、储存、清理等处理。吸尘器主机2可以应用“口袋式”除尘原理,也可以应用静电除尘原理,若为静电除尘吸尘器,则其至少包括有电晕电极、集尘电极、高压发生装置和储尘盒。有关吸尘器主机2,基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因,此处略去不述。在拖把手柄壳体14的尾部设有可打开的盖板,用于取出吸尘器主机2中的储尘盒以作清理。本实施例的拖把头工作时,类似于一个富有柔韧性的“鸡毛掸子”,且因自身带有驱动而更富活力和动力,拖把头可以被做成固定长度,也可以通过多段组装拼接的方式使其长度富于延展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若要实现多段拼接,则需每段拖把头的两端均配备活动连接装置,可以铰接,或卡接,或旋接,在此情况下,每段拖把头均可视为单个植承体及其所承附的拖把须构成的单独拖把头,它们头尾相接、相互联动,构成组合体形式的整机拖把头,共同受中空摆动杆23驱动。为了使拖把头柱面上的拖把须均匀磨损消耗,可以通过调整柱状螺旋弹簧22与中空摆动杆23连接部位的旋拧角度,改变与被清洁表面接触的拖把须的部位,也可以通过在柱状螺旋弹簧22上转动拖把套来调整常用拖把须的部位。本实施例的特点及优缺点与实施例1类似,由于其拖把头富有柔性且长度延展性极强,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包括墙面、屋顶、孔洞等普通拖把难以企及的地方,皆可以此拖把清洁,这是本实施例的突出优势所在。

图5是实施例3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圆穹顶形除尘罩”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圆穹顶形除尘罩”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5结合图6、图7组成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拖把须5根植并被支承于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1上,构成圆盘状拖把头,拖把须5为条状且是两条以上的多条,含有纤维,具吸湿性,最短长度大于10毫米,最小直径大于2毫米,通过须根部植附并束聚于植承体上,须身及须梢部则悬空自由,可油浸,可水洗,也可干用。拖把头通过蜗轮轴与拖把头连接件35与蜗轮轴外展部分34连接,蜗轮轴外展部分34与蜗轮33固定连接,电动机1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蜗杆32,蜗杆32和蜗轮33组成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电动机10经电路开关12和导线13从电池36接取电源,电池36经导线与位于拖把手柄壳体14尾部的充电或电源接口37连接,用以从外部接取电能。电池36还通过电路开关12和除尘罩电源线38与除尘罩连接,向其供电。除尘罩以圆穹顶形除尘罩示意线30示出其轮廓边缘。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及电池皆被容纳并支承于拖把机头壳体74内,蜗轮轴外展部分34伸出拖把机头壳体74之外,用以与拖把头连接并驱动之。拖把手柄壳体14与拖把机头壳体74固定连接或二者本身即为一整体,电路开关12可以被设置在拖把机头壳体74上,也可以在拖把手柄壳体14上,曝露在外,以利操控。图6和图7示出除尘罩的细部结构,它的主体包括除尘罩上盖40和除尘罩下盖41,除尘罩下盖41上设有除尘风机42,用于将拖把头所激起的含尘空气吸入除尘罩中,除尘罩上盖40上设有滤尘网39,用于过滤灰尘。如图7所示,除尘风机42和滤尘网39在空间上是沿除尘罩的周向交错排布的,目的是防止滤出的灰尘从风机孔泄漏出去。随着除尘罩的振动,滤尘网39滤出的灰尘将落入除尘罩上、下盖之间的间隙中并最终积存在上、下盖圆周边缘的结合部,当需要清理积灰时,可将除尘罩上盖40从除尘罩下盖41上卸下,露出除尘罩下盖41的上表面,则可通过翻覆除尘罩下盖41倾倒积灰,也可以清扫或用吸尘器等其他方式清除积灰。本实施例也可省去圆穹顶形除尘罩,而构成简易的圆盘干擦拖把。本实施例中,电动机10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驱动拖把头,可实现减速、动力单向传输和扭矩放大等作用;拖把头的转速若过高,会使激起的扬尘偏大,不利环保;实用的拖把头拖擦转速通常控制在每分钟300转以内。电动机10也可以是双转向电机,可受控实现双向周期交替转动,周期间隔可控可调,从而可驱动圆盘状拖把头实现圆周往复摆动。本实施例使用内置电池使整机的结构及应用更加简洁明快,无须在手柄尾部拖曳电源线缆,在拖把空闲不用时,可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充电或电源接口37进行充电。电池36是可重复充电的二次电池,或是双电层电容,或是太阳能电池,或是一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或是铅蓄电池,或是镍铬电池,或是镍氢电池。本实施例是应用“干式清洁”原理的助力清洁拖把的又一实现方案,具有干擦拖把的全部优点,突出特点是圆盘状拖把头转速较低、动力充沛且因内置电池而便携易用,结构简单却实用的除尘罩使其环保性大大增强,适合用作汽车油拖把和小微型台面清洁用具。

图8是实施例4、5、6中所用之“棘轮传动装置”的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4、5、6中所用之“二棘爪套环驱动同一棘轮轴”的关键传动机构的侧视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4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0结合图9、图8组成实施例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棘轮43与棘轮轴45通过连接键46键连接,棘爪套环47通过可转动连接机构与棘爪44的一端连接,使之成为棘爪根,棘爪44的另一端即为棘爪头,棘爪44朝向棘爪根的右侧面与棘爪弹簧48的一端连接,棘爪弹簧48的另一端被置于棘爪套环47上的棘爪弹簧槽49中。当棘爪套环47相对于棘轮43顺时针旋转时,棘爪弹簧48处于舒张状态,将棘爪44的棘爪头顶开,使之能够顶触到棘轮43外周棘齿的左侧齿面上,由于棘轮43及其与棘爪套环47之间有限的空隙构成对棘爪头的限位,限制其继续向左运动,故而棘轮43与棘爪套环47通过棘爪44形成类似“固定键”的连接,棘轮43被棘爪套环47驱动,随它做顺时针转动;反之,当棘爪套环47相对于棘轮43逆时针旋转时,棘爪44的棘爪头接触棘轮43外周棘齿的右侧齿面,并逆时针从齿底向齿顶运动,在此过程中,棘轮43与棘爪套环47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棘爪头被迫向棘爪套环47靠拢,压迫棘爪弹簧48向棘爪弹簧槽49内收缩,以使棘爪44能够适应愈来愈窄小的间隙,此过程呈现为棘轮43外周棘齿的右侧齿面及齿顶在棘爪44朝向棘爪根的左侧面上从棘爪根向棘爪头滑动,理想情况下,棘爪套环47逆时针旋转,完全不会对棘轮43形成动力传输,实际上,由于弹簧压缩力及棘爪与棘齿间摩擦力的存在,棘爪套环47逆时针旋转会对棘轮43传递微小比例的动力,但相对于顺时针旋转情况下的完全传动,逆时针旋转的传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之,图8所示的棘轮传动机构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广泛的“单向传动”实现方案,其中的棘齿、棘爪和弹簧构成一类“单向键”连接。本发明实施例4、5、6中引入此经典传动机构,是为了解决拖把头在拖擦清洁、水洗及甩干三种工作状况下转速要求不同且需要方便可靠切换或衔接的问题。图9即给出一种双主动侧可分别单独驱动同一从动侧且不对另一未工作主动侧产生应用性影响的传动机构。如图所示:棘轮轴45与两只棘轮43分别通过连接键46键连接,其中一只棘轮43上套有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类比图8中的棘爪套环47, 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的内周上有棘爪44、棘爪弹簧48和棘爪弹簧槽49,而其外周为蜗轮,以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实现对棘轮轴45的低速驱动,用来满足拖把头在拖擦清洁和水洗工作状态下需要较低转速的要求;另一只棘轮43上套有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其内周上同样有棘爪44、棘爪弹簧48、棘爪弹簧槽49,外周为齿轮,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对棘轮轴45的高速驱动,用以满足拖把头在甩干工作状态下需要较高转速的要求。由于棘轮传动机构的单向传动性,当低速传动通道工作而高速传动通道停机时,低速旋转的棘轮轴45对高速传动通道并无应用性影响,反之亦然。当高、低速传动同时工作时,棘轮轴45会受高速传动的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驱动而高速旋转,但对低速传动通道的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并无应用性影响。实用中,可以控制仅使一个传动通道工作,而另一通道停机,即使由于误操作或设备故障,造成两个通道同时工作,也并无危害性后果。可见,此双主动侧驱动同一从动侧的棘轮传动机构完全可以满足驱动拖把头进行拖擦清洁、水洗、甩干工作需要不同转速的要求,故而在实施例4、5、6中皆应用之。棘轮轴外展圆盘50与棘轮轴45固定连接,主要为方便与拖把头连接,定位槽51开在棘轮轴外展圆盘50及棘轮轴45的轴心位置,主要为水洗及甩干拖把头时用作定位和支承。为减轻图9所示棘轮传动机构的重量,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以及棘轮轴45均可选用强度足够但密度较小的材料,可为铝材质,也可以是塑料材质。图10是实施例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拖把机头壳体74支承并容纳有两套图9所示的二主动侧驱动同一从动侧的棘轮传动机构,这两套传动机构用于输出动力的棘轮轴外展圆盘50分别通过两组连接键46与两个圆盘状拖把头连接,每个圆盘状拖把头是单个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1及其所承附的拖把须5构成的单独拖把头,可整体旋转,两个单独拖把头通过如图所示的连接方式及其装置构成拖把整机的组合体拖把头,其中,每个单独拖把头都是整机拖把头的一个运动单元,都可受动力通道驱动。两套棘轮传动机构的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受同一电动机10输出动力的蜗杆32驱动,也即,电动机10的动力输出轴全部或部分为蜗杆形式;两套棘轮传动机构的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分别通过单独的传动轴11和齿轮传动装置9与同一甩干电动机55连接并受其驱动;就每个圆盘状拖把头而言,均存在对其实施驱动的两条动力通道,换言之,有两个动力单元对同一拖把头实施驱动;就电动机10或甩干电动机55而言,其均作为动力源通过两路分支动力通道分别向两个单独拖把头提供动力、实施驱动;图中是将动力源放在了两个圆盘状拖把头的中间,使动力轴双端输出,象“挑担子”一样,担着两个拖把头,显然,也完全可以放在两个拖把头之外,动力轴仅单端输出,构成“一头沉”的样式,在此情况下,两个单独拖把头则相互联动,受同一动力单元——电动机10或甩干电动机55驱动;为了确保驱动可靠和驱动力强劲,也可以为每个圆盘状拖把头单独配用动力源——电动机10和甩干电动机55,构成彻底的单独驱动形式。两套棘轮传动机构的棘轮轴45及棘轮轴外展圆盘50所组成之连结体的轴心部均开有定位槽51,用于清洗及甩干拖把头时通过两个圆盘状拖把头对拖把整机进行定位和支承。拖把手柄壳体14与拖把机头壳体74机械连接,两者的长度方向可以一致,如图中实线所示的拖把手柄壳体14,也可以垂直,且拖把手柄壳体14在两个圆盘状拖把头的中间,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拖把手柄壳体14。在拖把手柄壳体14的尾端设有充电或电源接口37,用于接取电源,它经过电路转换开关54和导线13与电动机10和甩干电动机55电连接,用于向两个电机供电;电路转换开关54可在关断电源、向电动机10供电、以及向甩干电动机55供电这三者之间进行切换,用于控制拖把启停及处于不同工作状态。进行表面拖擦清洁或拖把头清洗时,需要较低转速,启用由电动机10驱动的蜗轮蜗杆传动通道;进行拖把头甩干时,需要较高转速,启用由甩干电动机55驱动的齿轮传动通道。本实施例除可用作湿擦拖把外,还可以用作双速干擦拖把,如果在控制电路中加入调速开关,则可在高速档和低速档状态下,进一步实现无极调速,即:在总体低速的情况下,还可有一定的调速范围,在总体高速的情况下亦然。本实施例适用于台面及汽车表面清洁,两个可转动的圆盘状拖把头构成整体上近似于长条状的拖把头,能增大清洁面积、提高清洁效率,由于可以湿擦,故对顽固尘垢的清洁能力大大增强,清洁效果进一步提高,并且省力省水、皮实耐用,缺点是拖把自重较实施例1、2、3会大一些,对使用者手臂力量的要求也会高一些。由本实施例可自然联想到,作为运动单元的圆盘状拖把头的数量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再多一些,比如3至5个,或者5至10个,甚至更多,多个圆盘拖把头的排布方式也非常灵活,除可象本实施例这样单列直排以外,也可以排成多列,或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样式,甚至可以排布成菱形、矩形、S形等任何形式,只要符合实用要求即可。

图11是与实施例4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拖把桶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组成与实施例4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拖把桶外壳56上有拖把桶提手76和拖把桶盖门59,拖把桶外壳56的内腔为“抽屉式”结构,多层配件通过多层支承滑轨63被支承在拖把桶外壳56上,最上面一层是除尘刮擦网片57,第二层是灰尘托盘58,第三层是滤漏网口沿盖板81,第四层是甩干组件支撑架62, 滤漏网口沿盖板81与甩干组件支撑架62之间有甩干滤漏网60,最下方是利用拖把桶外壳56下底部作为外壁的水槽。甩干组件支撑架62包括左右两侧与多层支承滑轨63接触连接的纵向支架条,以及两条用以支承甩干滤漏网60的横向支架条,在图12中以横向虚线示出。两条横向支架条的中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圆盘轴承29,甩干滤漏网60是口大底小的锥桶状,或是口底相同的柱桶状,甩干滤漏网60的底卡在拖把定位凸卡件61与圆盘轴承29 之间,受圆盘轴承29支承,可随拖把定位凸卡件61转动。滤漏网口沿盖板81在甩干滤漏网60的口沿上方,被拖把桶左右两侧的多层支承滑轨63支承,在与甩干滤漏网60上下相对的位置挖有两个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甩干滤漏网60口沿的孔洞,以使甩干滤漏网60的口沿能够被从正上方看到。最下层的水槽部,在拖把桶外壳56底面内侧,同样有两套由圆盘轴承29和拖把定位凸卡件61构成的拖把头支承定位组件。当将图10所示实施例4的拖把放入水槽时,拖把定位凸卡件61刚好可以卡在圆盘状拖把头中心的定位槽51内。图11和图12所示拖把桶能够满足图10所示实施例4的拖把在干、湿两用情况下,清洁干擦拖把须及清洗和甩干湿擦拖把须的需要。当拖把桶水平放置时,可在水槽中盛入液面高度不超过甩干组件支撑架62的清洁用水,如需水洗拖把,可打开拖把桶盖门59,将上面四层“抽屉”悉数抽出,从而可将拖把置入水槽,之后,开启电路转换开关54,使电动机10接通电源,驱动拖把低速旋转,以进行清洗,洗毕后,取出拖把,将甩干组件支撑架62、滤漏网口沿盖板81两层重新放回拖把桶,再将拖把从滤漏网口沿盖板81上方伸入拖把桶并使圆盘状拖把头置入两个甩干滤漏网60中,再通过电路转换开关54切换到使甩干电动机55得电的状态,从而开启高转速甩干拖把头,甩出的水落入底层水槽中,可重复利用。滤漏网口沿盖板81的作用是甩干时方便将圆盘拖把头定位和置入甩干滤漏网60中,并对图10中的拖把机头壳体74构成支承,但是,滤漏网口沿盖板81也并非必要,故结构上亦可省去不用。若用拖把实施干擦,为清除拖把须上沾附及须间积存的灰尘,可使用拖把桶上部两层的除尘刮擦网片57和灰尘托盘58,除尘刮擦网片57是一张表面有网孔的薄板或由钢丝制成的网片,将实施例4的拖把平放在除尘刮擦网片57上,开启低速旋转,拖把须即会与固定不动的除尘刮擦网片57接触摩擦,可抖落或刮掉拖把头上的灰尘。由于拖把桶外壳56内腔的封闭性,可阻止灰尘扬开,故灰尘最终只能沉落于灰尘托盘58上,需要清理积灰时,只需将灰尘托盘58抽出倾倒清理即可。拖把桶平常不用时,可将放置姿态从水平变为侧立,即:使拖把桶盖门59朝向上方,与拖把桶盖门59相对的侧面即成为底面,此时,水槽内的清洁用水会自然存积于侧立时的底面,只要将拖把桶盖门59封闭好,并不会造成水液外漏,即使将拖把桶载于机动车上、配合用作车载拖把的实施例4使用,也尽可放心。显然,如需倾倒拖把桶内的清洁用水,只需反向侧立,使拖把桶盖门59朝向下方即可。通过以上描述,有关此拖把桶的具体使用细节,相信已易于理解和想象,故此处不再赘述。

图13是实施例5的俯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其中,截取局部示意线1用于在图中截取并示出锥体状拖把头的局部结构特征,锥体状拖把须植承体65的锥面上植有两条以上的多条拖把须5,构成锥体状拖把头,拖把须5为条状,含有纤维,具吸湿性,可油浸,可水洗,也可干用,通过须根部植附并束聚于锥体状拖把须植承体65上,须身及须梢部则悬空自由,拖把须5的最短长度大于15毫米,最小直径大于1.5毫米。锥体状拖把须植承体65的锥头顶部有拖把头顶部定位凹槽64,用于清洗及甩干时定位拖把头,锥体状拖把头连接于图9所示二主动侧驱动同一从动侧的棘轮传动机构的外伸动力输出部棘轮轴外展圆盘50,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通过蜗杆32受驱动装置25驱动,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用于向拖把提供表面清洁及清洗拖把头的低速动力,驱动装置25被置于拖把机头壳体74内,位于锥状拖把头中轴线的侧面,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通过固定连接的内齿套盖67和传动轴11受甩干驱动装置66驱动,用于向拖把提供水洗后甩干拖把头的高度动力,甩干驱动装置66被置于拖把手柄壳体14内,位于拖把整机的尾部。与图9中所示一样,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和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均分别通过连接键46与棘轮轴45固定连接,棘轮轴45和棘轮轴外展圆盘50固定连接,将动力输出给锥体状拖把头。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5和甩干驱动装置66均是动力通道所包括的动力源,可以是电动装置,或是气动装置,或是燃料发动装置,或是机械发条动力装置;为配合动力源构建完整的动力通道,并产生或形成驱动拖把头的辅助动力,可在动力通道中根据动力源类型以及要实现的拖把头运动形式配用相应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是机械传动装置或流体管道,所述机械传动装置包括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或棘轮传动装置;为了控制驱动拖把头之动力的启停和/或状态切换,特别是控制驱动拖把头的力度和运动速度,还可在动力通道中加入与动力源类型相适应的开关,所述开关是电气开关,或机械开关,或变速箱,或流体阀门,所述开关是通断开关或可渐变调节开关。与实施例4的情况相同,本实施例也可用作双速干擦拖把。本实施例适用于台面清洁和汽车表面清洁,锥体状的拖把头相较于实施例4的圆盘状拖把头,有利于接触被清洁表面的弯曲或凹陷部位,可令实现清洁的角度和方式选择更加灵活,例如,可用锥头部做出“掏”、“挖”等动作,可用锥面作平展表面的大面积清洁。本实施例的锥体状拖把头可以是小于50厘米的较短锥体,也可以是大于50厘米而小于150厘米的较长锥体。与实施例4几乎全部拖把须均贴触被清洁表面不同,锥体状拖把头用侧锥面作平坦表面的清洁时,只有沿锥底至锥顶方向的带状区域的部分拖把须与被清洁表面接触,并且随着拖把头的旋转,拖把须可以离开所接触的被清洁表面,因而使拖把头与被清洁表面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更易于调整,并且,脱离接触的拖把须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舒展或形态整理,这些特点,对更灵活、更有效地实施表面清洁甚为有益。锥体状拖把须植承体65可以是实芯,也可以是空芯。相较于实施例2的柱状拖把头,本实施例的锥体状拖把头,旋转稳定性会更好。总之,本实施例具有高效灵活、可靠耐用、省力省水的特点,是快捷汽车保洁用具的理想方案。

图14是与实施例5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主要结构示意图。拖把桶外壳56的内腔被腔体分隔板72和阀门70分隔为清洗桶68和甩干桶69两个功能区,阀门70被设置在腔体分隔板72与拖把桶外壳56的底部之间,两个功能区都有可开闭的拖把桶盖门59,在底部均有由拖把定位凸卡件61和圆盘轴承29组成的定位支承机构,并通过垫支件71固定连接在拖把桶外壳56的内底上,拖把定位凸卡件61可在圆盘轴承29上转动。在甩干桶中多出了有上大下小的锥杯形底部的筒状甩干滤漏网60,其筒壁及锥杯壁上均有穿透孔眼,锥杯底则被夹在拖把定位凸卡件61和圆盘轴承29之间,以使甩干滤漏网60整体获得支承和固定。本拖把桶应用时,先关闭阀门70,然后向清洗桶68中加水,再放入图13所示实施例5的拖把,开启拖把上的低速驱动通道,进行清洗,洗毕后,将拖把取出放入甩干桶69中,开启拖把上的高速驱动通道,利用离心力进行甩干,甩好后取出待用;甩出的水积存在甩干桶69的底部,为使其回流至清洗桶68中以实现重复利用,可在盖好清洗桶68及甩干桶69顶部拖把桶盖门59的情况下,将拖把桶整体向清洗桶68一侧倾倒平放,形成清洗桶68横卧在下、而甩干桶69横卧在上的状态,此时,打开阀门70,即可使甩干桶69中积存的甩出水完全回流至清洗桶68中,之后关闭阀门70,将拖把桶恢复成站立状态,则可进行下一次的拖把清洗。本拖把桶还可对清洗水进行过滤清洁,方案是:将阀门70改为两个可控单向流动阀门且彼此流向相反,在两个单向阀的出水口放置类似过滤棉或海绵一类的过滤物体,实施清洁用水净化时,先现将拖把桶向甩干桶69一侧倾倒平放,开启方向为从清洗桶68至甩干桶69的单向阀,使清洁用水全部经过滤流入甩干桶69中,再反过来,将拖把桶放置成清洗桶68在下而甩干桶69在上的横卧状态,开启方向为从甩干桶69至清洗桶68的单向阀,使清洁用水再次经过滤回流到清洗桶68中,如此,即可实现对清洁用水的两次过滤。所述过滤物体应便于拆装,以便能卸下取出并对其上沉集附着的滤出泥垢进行清理。

图15是实施例6的侧视局部主要结构示意图。图中,拖把须5根植并被支承在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1上,构成圆盘状拖把头,受图9所示棘轮传动机构驱动。被置于拖把机头壳体74内部侧面的驱动装置25的输出轴包括有蜗杆32,与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用于向棘轮轴45提供低速驱动;被置于拖把机头壳体74内侧顶部的扁平状甩干驱动装置66通过传动轴11与内齿套盖67连接,内齿套盖67套在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上,其内齿与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的外齿啮合,构成齿轮传动机构,用于向棘轮轴45提供高速驱动。外齿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2和外蜗轮内棘爪套环传动装置53内侧的弹簧棘爪分别与两个棘轮43的棘齿构成如图8所示的棘轮传动机构,两个棘轮43均通过连接键46与同一棘轮轴45固定连接,棘轮轴45则与伸出拖把机头壳体74之外的棘轮轴外展圆盘50固定连接,棘轮轴外展圆盘50与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1铰接或卡接或螺纹连接,用于向拖把头输出动力。在拖把须5和环形拖把须植承体31构成的拖把头的轴心部留有轴向透孔,和棘轮轴外展圆盘50轴心部的凹槽共同构成定位槽51,用于清洗和甩干拖把头时的定位和支承。拖把机头壳体74的顶面或侧面连接有两段式结构的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的头段,连接方式为:活动扣或万向连接,以使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与拖把机头壳体74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的尾段可与其头段相对伸缩,截取局部示意线1示出图中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仅为局部。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的尾段末端设置有充电或电源接口37,用于从外部接取电源,外电源可以是电池,或是市电电源,或是机动车车载电源,或是充电装置,或是发电装置。充电或电源接口37经电路转换开关54和导线与甩干驱动装置66和驱动装置25电连接,电路转换开关54用于选择和切换电路接通方式,可以是驱动装置25得电而甩干驱动装置66断电,或者反之,或者两个电机均断电。驱动装置25和甩干驱动装置66均为电动机。容纳在拖把机头壳体74中的各组件,以尽可能减小拖把机头壳体74的厚度为选取原则,以使拖把头部整体呈扁平状,以利进入或通过高度较低的空间。本实施例适用于拖擦地板,由头尾两段构成、可通过两段间的缩入或拉伸调节总长度且与拖把机头相对角度可调的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用于调整适应使用者的身高、姿势以及拖擦地面时不同通过空间的实际情况。本实施例在通常使用的纯手动圆盘拖把上增设了动力通道,用于向拖把头提供辅助动力,使拖擦清洁中的拖把须既同步跟从伸缩式活动拖把杆73承带拖把整机的运动又受动力通道驱动旋转,形成运动叠加,使拖把的清洁效率、清洁效果和省力易用性大幅提升,是纯手动拖把理想的升级换代产品。

图16是与实施例6配合使用的一种拖把桶的侧视主要结构示意图。图中,拖把桶滚轮79和拖把桶滚轮支架80将拖把桶外壳56撑离地面,使拖把桶整体可以灵活自由移动。电池箱壳体77与拖把桶外壳56固定连接为一体,中间以绝缘防潮隔离板78分隔开,电池箱壳体77内部容纳有电池36,电池箱壳体77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充电或电源接口37,充电或电源接口37与电池36电连接,用于向电池36充电和向外供出电池36所储存的电能。拖把桶外壳56的内腔在功能上包括清洗腔和甩干腔两部分,并且两部分腔体在拖把桶外壳56的底部连通。垫支件71生根在拖把桶外壳56的内底上,其上端连接有圆盘轴承29,上大下小的锥杯状甩干滤漏网60被卡在拖把定位凸卡件61和圆盘轴承29之间,用于容纳圆盘状拖把头并可随之一同旋转,用以实现拖把甩干,甩干滤漏网60的杯壁及杯底上有穿透孔眼,用于滤漏拖把头上携带的清洁水。而在清洗腔一侧,拖把桶外壳56的内底上连接有圆盘轴承29,其上连接有拖把定位凸卡件61,拖把定位凸卡件61可在圆盘轴承29上转动,用于拖把头的定位、支承,以及在清洗拖把头时随之旋转,拖把桶外壳56的侧面底部或底面设有拖把桶排放口75,用于排出拖把桶外壳56内腔的污水。实用时,实施例6的充电或电源接口37通过电源线与拖把桶上的充电或电源接口37接通,使用者通过拖把桶提手76拖曳拖把桶跟随自身进行拖地清洁工作,需要清洗、甩干拖把头时,可在拖把桶内完成;空闲时,可通过充电器用市电电源给拖把桶内的电池36充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