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56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切换的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种不同类型的婴幼儿载具,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以婴儿床为例,婴儿床通常具有平躺区以及围绕在平躺区周围的围栏,以供婴幼儿安全且舒适地睡觉;以摇椅为例,摇椅通常具有可调式倾斜座椅,以供婴幼儿以不同角度乘坐。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应付不同情况,消费者通常会在家中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婴幼儿载具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却造成金钱与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不同模式间切换的婴幼儿载具以及其运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载具,所述婴幼儿载具包含有主框架、第一支撑件以及座椅本体,所述第一支撑件枢接至所述主框架,所述座椅本体包含有椅背以及底盘,所述椅背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框架且枢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底盘枢接至所述椅背,当所述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一模式时,所述椅背、所述底盘以及所述主框架彼此倾斜,且当所述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二模式时,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椅本体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椅背连接件,所述椅背连接件包含有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至所述椅背,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部枢接至所述主框架。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枢接至所述底盘,所述椅背、所述椅背连接件、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底盘共同形成连杆机构。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椅背枢接于第一枢接点,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主框架枢接于第二枢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主框架枢接于第三枢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部与所述椅背枢接于第四枢接点,所述椅背与所述底盘枢接于第五枢接点,所述底盘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枢接于第六枢接点。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包含有两个第一支撑件、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及两个椅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支撑件、所述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两个椅背连接件分别对称地位于所述座椅本体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件呈弧形或平面状。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倾斜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主框架之间且用以允许或限制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枢转。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当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枢转方向枢转时,所述主框架带动所述椅背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枢转,借以驱动所述底盘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枢转,且当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枢转时,所述主框架带动所述椅背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枢转,借以驱动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枢转。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布套,其覆盖所述主框架、所述椅背以及所述底盘,以形成容置空间。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含有婴幼儿载具以及运动组件,所述婴幼儿载具包含有主框架、第一支撑件、座椅本体以及结合部,所述第一支撑件枢接至所述主框架,所述座椅本体包含有椅背以及底盘,所述椅背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框架且枢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底盘枢接至所述椅背,所述结合部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下方,所述运动组件用以移动所述婴幼儿载具,所述运动组件包含有支撑架以及接收部,所述接收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且耦接至所述结合部。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椅背连接件,所述椅背连接件包含有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枢接至所述椅背,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部枢接至所述主框架。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枢接至所述底盘,所述椅背、所述椅背连接件、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底盘共同形成连杆机构。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椅背枢接于第一枢接点,所述椅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主框架枢接于第二枢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主框架枢接于第三枢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部与所述椅背枢接于第四枢接点,所述椅背与所述底盘枢接于第五枢接点,所述底盘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枢接于第六枢接点。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包含有两个第一支撑件、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及两个椅背连接件,所述两个第一支撑件、所述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两个椅背连接件分别对称地位于所述座椅本体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件呈弧形或平面状。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倾斜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主框架之间且用以允许或限制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枢转。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当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枢转方向枢转时,所述主框架带动所述椅背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枢转,借以驱动所述底盘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枢转,且当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枢转时,所述主框架带动所述椅背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枢转,借以驱动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枢转。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婴幼儿载具进一步包含有布套,其覆盖所述主框架、所述椅背以及所述底盘,以形成容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当所述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一模式时,所述椅背、所述底盘以及所述主框架彼此倾斜,且当所述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二模式时,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椅本体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椅背、椅背连接件、主框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底盘所形成的连杆结构,以允许用户可通过操作主框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而使婴幼儿载具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切换。当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一模式时,椅背以及底盘共同形成乘坐区,且使用者可通过操作主框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枢转,来调整婴幼儿载具的乘坐角度,因此婴幼儿可舒适地乘坐在婴幼儿载具。当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二模式时,椅背以及底盘共同形成平躺区,因此婴幼儿可舒适地躺在婴幼儿载具上。此外,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还可与运动组件互相结合,以达到多用途使用的目的(例如摆动或移动婴幼儿载具),以带给使用者生活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运动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与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婴幼儿载具在不同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与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拆除布套后的婴幼儿载具在不同模式下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运动装置

10婴幼儿载具

100结合部

101主框架

102第一支撑件

103第二支撑件

104座椅本体

105椅背连接件

106倾斜机构

107布套

11运动组件

110支撑架

111接收部

p1第一枢接点

p2第二枢接点

p3第三枢接点

p4第四枢接点

p5第五枢接点

p6第六枢接点

r1第一枢转方向

r2第二枢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运动装置1在不同视角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运动装置1包含有婴幼儿载具10以及运动组件11,运动组件11是用来与婴幼儿载具10结合,使婴幼儿载具10进行运动。举例来说,运动组件11可为摆动组件、滑动组件或是弹跳组件,用以安抚位于婴幼儿载具10内的婴幼儿,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实施例中,运动组件11包含有支撑架110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10的上表面上的接收部111,以耦接婴幼儿载具10,而运动组件1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此外,婴幼儿载具10并非限定要安装在运动组件11上,婴幼儿载具10也可独立使用或安装在其他类型的支撑组件上。

请参阅图3与图4,图3与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婴幼儿载具10在不同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婴幼儿载具10包含有结合部100、主框架101、两个第一支撑件102、两个第二支撑件103、座椅本体104、两个椅背连接件105、两个倾斜机构106以及布套107。婴幼儿载具10的结合部100设置在座椅本体104下方且用来耦接运动组件11的接收部111。两个第一支撑件102、两个第二支撑件103以及两个椅背连接件105可对称地位于座椅本体104的相对两侧,而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以及椅背连接件105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婴幼儿载具10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一支撑件102、一个第二支撑件103以及一个椅背连接件105,其均位于座椅本体104其中一侧。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主框架101可呈环状,两个第二支撑件103可呈弧形以便于摆动,且两个第二支撑件103可彼此连接而呈相对应于主框架101的环状,各第一支撑件102通过相对应的倾斜机构106枢接至主框架101且刚性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二支撑件103,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支撑件103也可为两个独立的平面支撑件,例如两独立支撑脚。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件102与主框架101之间的两个倾斜机构106是用来允许或限制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枢转。座椅本体104位于主框架101与两个第二支撑件103之间且包含有椅背1040以及底盘1041,椅背1040通过两个椅背连接件105旋转地连接至主框体101且枢接至两个第一支撑件102,底盘1041枢接至椅背1040以及两个第二支撑件103。布套107覆盖主框架101、椅背1040以及底盘1041,用以形成用以容置婴幼儿的容置空间108。

具体地说,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与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拆除布套107后的婴幼儿载具10在不同模式下的侧面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各椅背连接件105包含有第一端部1050以及相对于第一端部1050的第二端部1051,第一端部1050与椅背1040枢接于第一枢接点p1,第二端部1051与主框架101枢接于第二枢接点p2,各第一支撑件102的上端与主框架101通过相对应的倾斜机构106枢接于第三枢接点p3,各第一支撑件102的下部与椅背1040枢接于第四枢接点p4,椅背1040与底盘1041枢接于第五枢接点p5,各第二支撑件103与底盘1041枢接于第六枢接点p6。再者,第一枢接点p1、第二枢接点p2、第三枢接点p3、第四枢接点p4、第五枢接点p5以及第六枢接点p6大致排列呈p状。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婴幼儿载具10的两侧结构可为相同且对称,因此婴幼儿载具10的另一侧也形成有第一枢接点p1、第二枢接点p2、第三枢接点p3、第四枢接点p4、第五枢接点p5以及第六枢接点p6,这样一来,椅背1040、椅背连接件105、主框架101、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以及底盘1041便共同形成连杆机构。

以下针对本发明婴幼儿载具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5与图6所示,婴幼儿载具10可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切换,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可为座椅模式且第二模式可为摇篮模式。当使用者欲将婴幼儿载具10由如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切换至如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可先操作两个倾斜机构106以允许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一枢转方向r1绕两侧的第三枢接点p3枢转。当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一枢转方向r1绕两侧的第三枢接点p3枢转时,主框架101可通过两侧的第二枢接点p2驱动两椅背连接件105,以通过两侧的第一枢接点p1驱动椅背1040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一枢转方向r1绕两侧的第四枢接点p4枢转。在椅背1040相对于两个第二支撑件103沿第一枢转方向r1绕两侧的第四枢接点p4枢转的过程中,底盘1041可通过两侧的第五枢接点p5被椅背1040驱动而相对于两个第二支撑件103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r1的第二枢转方向r2绕两侧的第六枢转点p6枢转,直到婴幼儿载具10位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此外,当婴幼儿载具10位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时,两个第二支撑件103的长度方向、主框架101的长度方向与座椅本体104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且椅背1040与底盘1041共同形成平躺区,以供婴幼儿舒服地躺在婴幼儿载具10上。此时,使用者可再操作两倾斜机构106以限制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枢转,进而将婴幼儿载具10固定于第二模式。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欲将婴幼儿载具10由如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切换至如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可先操作两倾斜机构106以允许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二枢转方向r2绕两侧的第三枢接点p3枢转。当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二枢转方向r2绕两侧的第三枢接点p3枢转时,主框架101可通过两侧的第二枢接点p2驱动两椅背连接件105,以通过两侧的第一枢接点p1驱动椅背1040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沿第二枢转方向绕两侧的第四枢接点p4枢转。在椅背1040相对于两个第二支撑件103沿第二枢转方向r2绕两侧的第四枢接点p4枢转的过程中,底盘1041可通过两侧的第五枢接点p5被椅背1040驱动而相对于两个第二支撑件103沿第一枢转方向r1绕两侧的第六枢转点p6枢转,直到婴幼儿载具10位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此外,当婴幼儿载具10位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时,椅背1040、底盘1041以及主框架101彼此倾斜,且椅背1040与底盘1041共同形成供婴幼儿乘坐的乘坐区。此时,使用者可再操作两倾斜机构106以限制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枢转,进而将婴幼儿载具10固定于第一模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座椅本体104的乘坐角度可随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且主框架101相对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02的倾斜角度可通过两倾斜机构106进行调整,以提升乘坐舒适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是利用椅背、椅背连接件、主框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底盘所形成的连杆结构,以允许用户可通过操作主框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而使婴幼儿载具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切换。当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一模式时,椅背以及底盘共同形成乘坐区,且使用者可通过操作主框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枢转,来调整婴幼儿载具的乘坐角度,因此婴幼儿可舒适地乘坐在婴幼儿载具。当婴幼儿载具位于第二模式时,椅背以及底盘共同形成平躺区,因此婴幼儿可舒适地躺在婴幼儿载具上。此外,本发明的婴幼儿载具还可与运动组件互相结合,以达到多用途使用的目的(例如摆动或移动婴幼儿载具),以带给使用者生活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