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370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适用于提高中草药分布的均匀度,增强保健效果,提高舒适度。



背景技术:

服装、床垫、被褥用的填充材料是一种常用的保暖材料。填充材料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或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合的材料。常用的天然纤维有棉纤维、羊毛、蚕丝、羽绒、驼绒等,化学纤维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远红外纤维等,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合的材料有羊毛与超细纤维混合、蚕丝与中空纤维混合、羽绒与中空纤维混合等。这些填充材料都以传统纺织纤维为原料制备而成,比较注重保暖、质轻、柔软、舒适等方面的性能,但不具有保健性能。

中草药很早就得到应用,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人们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中草药不仅有治病的作用,还对身体有保健作用。由于中草药对身体的保健作用是百利而无一害,没有副作用的,所以,人们一直尝试将中草药应用到日常纺织品之中。目前主要方法有浸渍法、喷涂法与堆积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中草药与纺织品结合,但在纺织品的使用范围、舒适性、保健效果方面都受到限制,比如:浸渍法与喷涂法,纺织品中的中草药含量不高,制备的纺织品保健效果时间不长;堆积法虽然中草药的含量高,保健效果持续的时间长,但是中草药容易堆积分布不均匀,且制备的纺织品大多是坐垫等,使用范围及舒适性受到限制,此外,采用手工作业比较多,不容易进行规模化生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保健用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欢迎,故,开发新型的保健填充材料具有非常意义。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草药分布不均匀、保健效果较差、舒适度不佳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中草药分布均匀、保健效果较好、舒适度较佳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主体纤网的制作,再将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分别包覆在主体纤网的顶面、底面上以得到复合纤网,然后对复合纤网进行烘燥以得到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

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再将第一次混合物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二次混合物与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纺织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由块状植物中草药经切丝而来。

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送入气流棉箱中,再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次混合物送入气流成网机中,在气流成网机内,第一次混合物经过开松辊的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再将第二次混合物送至成网帘上以与同时送至的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经气流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5%,所述块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0%;所述主体纤网内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的存在状况为:只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或只存在块状植物中草药或同时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

所述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添加纤维0―10;所述添加纤维是指棉、麻、蚕丝、动物毛纤维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所述主体纤网的面密度为80―1000g/m2

所述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的内容一致,均指:先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以得到初次网,再对初次网进行交叉铺网以得到顶层纤网或底层纤网。

所述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皮芯型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且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面密度均为10―20g/m2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在与基本纤维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洗涤、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

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在与第二次混合物进行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洗涤、切丝、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

在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之前,需要对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混合,从而得到混合纤维。

在将基本纤维与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之前,需要对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从而得到基本纤维。

所述复合纤网在烘燥之后,还依次进行有切边、卷绕操作以得到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所述烘燥是指用热空气穿透复合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制作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包括主体纤网及与其顶面、底面相包覆的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其中,主体纤网在纺织成网前的不同的阶段,分别混入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该设计的优点包括:首先,不仅确保成品中含有植物中草药,能在使用时,使药物在人的体表热作用下,经人体皮肤渗透、嗅觉吸入、经络传导而吸收,起到保健作用,而且甄别了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的物理性质差异,采取不同的混入方式与混入阶段,以提高其在成品中的混合均匀度,并提高其被固定的牢固度,确保植物中草药的位置相对固定,使用中不容易移动;其次,顶层纤网、底层纤网既能防止植物中草药细小粹末在使用过程中露出,又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因此,本发明不仅能使中草药分布均匀、中草药的稳定性较强,而且保健效果较好、舒适度较佳。

2、本发明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的混合可结合现有的气流棉箱、气流成网机(其内包括开松辊、成网帘)进行,即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在气流棉箱中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再在气流成网机中经过开松辊的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最后在成网帘上与丝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切丝而来)进行混合,并经气流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不仅能够提高该工艺的制备效率,而且能与现有设备相结合,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且易推广应用。因此,本发明不仅制备效率较高、制作成本较低,而且利于推广应用、经济效益较强。

3、本发明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主体纤网的顶面、底面分别包覆有顶层纤网、底层纤网,而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均为混合纤维依次经历梳理成网、交叉铺网而来,该技术的优点包括:首先,能降低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孔隙率,避免植物中草药细小粹末在使用过程中露出,降低保健效果;其次,能够提高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强力,避免尖锐或较硬质的中草药穿刺纤网而出,降低保健效果与使用舒适度;再次,使得主体纤网被具备一定厚度、柔软度的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包覆,避免人体直接感受较硬质的中草药,舒适性得到提高。因此,本发明不仅能提高保健效果,而且能增加使用中的舒适性。

4、本发明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主体纤网内的基本纤维还含有添加纤维,该添加纤维是指棉、麻、蚕丝、动物毛纤维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使用时,添加纤维可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其具体种类,以开发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增强适应性。因此,本发明的适应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制作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主体纤网的制作,再将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分别包覆在主体纤网的顶面、底面上以得到复合纤网,然后对复合纤网进行烘燥以得到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

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再将第一次混合物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二次混合物与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纺织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由块状植物中草药经切丝而来。

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送入气流棉箱中,再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次混合物送入气流成网机中,在气流成网机内,第一次混合物经过开松辊的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再将第二次混合物送至成网帘上以与同时送至的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经气流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5%,所述块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0%;所述主体纤网内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的存在状况为:只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或只存在块状植物中草药或同时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

所述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添加纤维0―10;所述添加纤维是指棉、麻、蚕丝、动物毛纤维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所述主体纤网的面密度为80―1000g/m2

所述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的内容一致,均指:先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以得到初次网,再对初次网进行交叉铺网以得到顶层纤网或底层纤网。

所述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皮芯型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且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面密度均为10―20g/m2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在与基本纤维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洗涤、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

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在与第二次混合物进行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洗涤、切丝、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

在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之前,需要对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混合,从而得到混合纤维。

在将基本纤维与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之前,需要对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从而得到基本纤维。

所述复合纤网在烘燥之后,还依次进行有切边、卷绕操作以得到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所述烘燥是指用热空气穿透复合纤网。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叶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限定为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5%,块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限定为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0%的原因在于:叶状植物中草药的密度相对小,与块状相比,可以适当多一些,但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稳定的三维结构纤网的形成。至于块状植物中草药,其密度大,必须切成丝状才能参与纤网的制作,而且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固结在三维结构的纤网之中。设计本意上,块状或者叶状可以为0,但是不能同时为0,否则就没有中草药的疗效了。

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限定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的原因在于: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的纤网,使得中草药均匀分布在三维结构的纤网之中,并被纤网固结,形成稳定的结果。基本纤维的使用量,如果过少,中草药难以被固定,如果过大,纤网会过厚,导致中草药位置较深,难以对处于表层的人体产生保健作用。

添加纤维限定为0―10的原因在于:添加纤维的用量可以为0,但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粘结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或者主体纤维(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的使用,对稳定的三维结构的纤网的形成产生妨碍。

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限定为“熔点皮芯型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的原因在于:这个范围有利于形成稳定三维网状的纤网结构,若比例过小,粘结纤维过少,不容易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的纤网结构,若比例过大,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的比例过少,缺乏足够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主体纤维(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也不容易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的纤网结构。

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面密度限定为10―20g/m2的原因在于:若过低,包覆效果不佳,若过高,顶层、底层纤网的厚度就会变大,意味着主体纤网的用量势必就要减少,导致能够被包覆的中草药的量也就要减少,降低保健效果。

烘燥、切边、卷绕的含义说明:对复合纤网进行烘燥,使复合纤网中的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受热熔融,熔融的聚合物流动并凝聚在纤维交叉点上,当纤网冷却后得到加固而成为三维网状结构的纤网,纤网内部包裹着天然植物中草药。烘燥方式可以采用热空气穿透纤网的方式以对低熔点涤纶短纤维进行加热,在纤网的整个宽度进行迅速而均匀的加热,烘房内各处温度尽量做到均匀一致,同时热风的速度和方向均能够控制,使得热风在循环流动过程中不破坏纤网的结构。烘燥工序结束后,烘燥机输出纤网的宽度方向上,在纤网的两边分别设置切边机,将纤网的边缘不整齐的纤网切掉,做成一定宽度的纤网,最后将切边工序后的纤网进行卷绕,以制得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

实施例1:

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主体纤网的制作(这三种纤网的制作,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再将顶层纤网、底层纤网分别包覆在主体纤网的顶面、底面上以得到复合纤网,然后对复合纤网进行烘燥以得到所述的天然植物中草药填充材料;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再将第一次混合物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二次混合物与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纺织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由块状植物中草药经切丝而来。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主体纤网的制作是指:先将基本纤维、叶状植物中草药送入气流棉箱中,再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混合以得到第一次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次混合物送入气流成网机中,在气流成网机内,第一次混合物经过开松辊的开松以得到第二次混合物,再将第二次混合物送至成网帘上以与同时送至的丝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并经气流成网以得到主体纤网。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5%,所述块状植物中草药的体积占主体纤网整体体积的0―10%;所述主体纤网内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的存在状况为:只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或只存在块状植物中草药或同时存在叶状植物中草药、块状植物中草药。所述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添加纤维0―10;所述添加纤维是指棉、麻、蚕丝、动物毛纤维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所述主体纤网的面密度为80―1000g/m2。在将基本纤维与叶状植物中草药进行混合之前,需要对基本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从而得到基本纤维。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的内容一致,均指:先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以得到初次网,再对初次网进行交叉铺网以得到顶层纤网或底层纤网。所述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低熔点皮芯型涤纶短纤维15―30,三维卷曲的中空涤纶短纤维70―85,且顶层纤网、底层纤网的面密度均为10―20g/m2。在对混合纤维进行梳理成网之前,需要对混合纤维的组成成分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纤维混合、开松、混合,从而得到混合纤维。

顶层纤网的制作、底层纤网的制作均依次采取梳理成网、交叉铺网的原因在于:梳理成网的面密度不高,纤网非常薄,强力不高,纤维之间的空隙大,如果不采用交叉铺网,容易出现露出中草药的粹末,略微硬质的中草药也容易将纤网刺破,露在外表面,包覆效果差。所以要交叉铺网,以改变纤维在纤网中的纤维方向,增加纤网厚度(面密度也相应增加)与强度,使得纤维在纤网中各个方向的排列相对均匀,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相对变小,既能避免粉末中草药露出,又能降低纤网中的纤维之间的空隙,改善包覆效果。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叶状植物中草药在与基本纤维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洗涤、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所述丝状植物中草药在与第二次混合物进行混合前,需要依次经历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块状植物中草药)、洗涤、切丝、干燥、搭配,该搭配是指将经过干燥之后的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按使用目的进行混合。

如果叶状植物中草药或块状植物中草药的种类按使用目的只需要一种,那在“搭配”时就直接选择一种,而不用与别的种类的中草药进行混合。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关于叶状植物中草药的“原料的选取、洗涤、干燥、搭配”的具体内容如下:

原料的选取: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

洗涤:植物中草药的外表有泥头等脏污,用水洗涤干净,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有晒干法和烘干法,可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烘干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搭配:分别干燥后的植物中草药,按照实际使用目的不同,选择用量的比例配方,进行混合。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关于块状植物中草药的“原料的选取、洗涤、切丝、干燥、搭配”的具体内容如下:

原料的选取: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

洗涤:植物中草药的外表有泥头等脏污,用水洗涤干净,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切丝: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丝,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丝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丝,再进行干燥

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有晒干法和烘干法,可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烘干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搭配:分别干燥后的植物中草药,按照实际使用目的的不同,选择用量的比例配方,进行混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