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9490发布日期:2018-06-12 17: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保健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



背景技术:

女性在怀孕时,需要适当走动,否则极易长胖,有时走的稍远些,累了想要做下休息,但没有椅子可供使用,而公园的石头座椅又比较冰凉,由于孕妇体质虚弱,力气较小,所以一直拿个椅子走动比较累,又怕受寒而不敢坐在石头座椅上,因此有些人就会选择充气坐垫。

常规的单腔充气坐垫使用时以形变,起不到支撑效果,形状不稳定,在漏气时将完全变瘪,无法再使用,而多腔充气坐垫在其中一个腔漏气时很容易使相邻的腔受到影响而影响使用体验,且充气坐垫在漏气时存在的一个安全隐患,就是漏气速度过快导致人反应不及时而摔倒,尤其对于孕妇而言,就更加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为解决单腔充气坐垫形状不稳定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人将坐垫设计成多个并排的气囊,并将充气装置使用单独管道与每个气囊均连接,但这样无疑会导致管道较多,尤其是为了更稳定将气囊设计的小而多的情况下,众多管道导致携带不便,失去了充气便携的设计初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该坐垫具有多个充气腔,且各腔之间在充气时连通,而在使用时相互隔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包括坐垫圈、进气装置和放气装置;所述的坐垫圈由多个充气气囊单体上下方向堆叠而成,每个充气气囊单体均呈圆环形,用于提供坐立支撑。

所述的进气装置设置在坐垫圈一侧,进气装置与坐垫圈的气囊内腔连通,用于为坐垫圈充气。

所述的放气装置设置在坐垫圈另一侧,放气装置包括放气室、放气孔、单向膜、外壳、放气管和放气阀;所述的放气室设置在坐垫圈的每个充气气囊单体上,放气室一端设置有放气孔,且放气室通过该放气孔与充气气囊单体的内腔连通,放气室另一端设置有通孔,用于连接坐垫圈的出气口;所述的单向膜具有弹性,单向膜上设置有圆孔,该单向膜边缘固定在放气室上,且单向膜覆盖在放气室的通孔外侧,并且单向膜上的圆孔与放气室的通孔错位,用于产生放气的气流通道,并防止各气囊之间串气;所述的外壳为设置在放气室外壁上的半球形刚性空腔结构,且外壳覆盖在单向膜外侧,用于提供放气通道;所述的放气管为连通各外壳的软管;所述的放气阀与其中一个外壳连通,用于放气;在气囊充满气使用时,如果各气囊受到的压强不同,压强最高的气囊会有少量气体逸出到外壳和放气管内,使二者压强相同,而抑制了其他气囊单向膜的开启,从而达到使用时各个气囊气体不流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充气手柄、手柄进气阀、手柄出气阀、进气室、贴合块、贴合片、进气孔、进气头和进气管;所述的进气室内部设置有空腔,进气室侧面设置有通孔,进气室设置在坐垫圈相邻的两层充气气囊单体之间,用于连接坐垫圈的进气口;所述的贴合块呈圆管形,贴合块设置在进气室的空腔中,贴合块顶部和底部的圆环面向中心凹陷,且贴合块中部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与进气室侧面的通孔对齐,用于与贴合片配合来实现进气或隔绝各腔;所述的贴合片呈球冠形,贴合片数量为二,两个贴合片分别设置在贴合块的上下两个圆环面处,且两个贴合片之间通过直杆连接,且该直杆的中部固定在贴合块的内壁上,用于在进气时提供进气通道,且在放气时贴合在贴合块上来隔绝各气囊;所述的进气孔设置在进气室上,每个进气室上的进气孔数量为二,两个进气孔分别与坐垫圈相邻的两层充气气囊单体连通,用于连接各气囊;所述的进气头为固定进气室圆孔外侧的半球形构件,进气头内部设有“T”形三通孔,该“T”形三通孔的其中一个孔与进气室侧面的通孔对齐,用于提供进气通道;所述的进气管设置在各个相邻的两个进气头之间,且分别与相邻两个进气头上的“T”形三通孔连通,用于提供进气通道;所述的充气手柄内部为空腔,其两端设置有圆孔,用于手动充气;所述的手柄进气阀为连接于充气手柄左端的单向进气阀;所述的手柄出气阀为连接于充气手柄右端的单向出气阀,手柄出气阀通过软管与其中一个进气管连通,用于将充气手柄的气传输到进气管中。

优选的,所述坐垫圈的每个充气气囊单体内均设置有多个橡胶膜,且每个橡胶膜上均设置有穿孔,以防止气囊意外破损时漏气过快而使人意外跌倒受伤。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通过坐垫圈中带孔橡胶膜的作用,使得气囊在破损漏气时能够缓慢释放其中的气体,而不是整个气囊单体瞬间泄气,避免了漏气过快而造成人体不平稳而跌倒。

(2)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通过进气装置的设计,使得本装置能够实现多气囊同时充气,且当使用时各气囊之间不会串气,当坐在上面时,一个气囊不会因为压强过大而把气体转移到其他气囊中,使坐垫整体的形状更稳定,使用可靠。

(3)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通过放气装置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能够隔绝各个气囊,且在放气时能够通过一个放气阀来实现放气,使用方便。

(4)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容易,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中坐垫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中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中放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圈,2.进气装置,3.放气装置,21.充气手柄,22.手柄进气阀,23.手柄出气阀,24.进气室,25.贴合块,26.贴合片,27.进气孔,28.进气头,29.进气管,31.放气室,32. 放气孔,33.单向膜,34.外壳,35.放气管,36.放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包括坐垫圈1、进气装置2 和放气装置3;所述的坐垫圈1由多个充气气囊单体上下方向堆叠而成,每个充气气囊单体均呈圆环形,且该坐垫圈1的每个充气气囊单体内均设置有多个橡胶膜,且每个橡胶膜上均设置有穿孔。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进气装置2设置在坐垫圈1一侧,进气装置2与坐垫圈1的气囊内腔连通,该进气装置2包括充气手柄21、手柄进气阀22、手柄出气阀23、进气室24、贴合块25、贴合片26、进气孔27、进气头28和进气管29;所述的进气室24内部设置有空腔,进气室24侧面设置有通孔,进气室24设置在坐垫圈1相邻的两层充气气囊单体之间;所述的贴合块25呈圆管形,贴合块25设置在进气室24的空腔中,贴合块25顶部和底部的圆环面向中心凹陷,且贴合块25中部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与进气室24侧面的通孔对齐;所述的贴合片26呈球冠形,贴合片26数量为二,两个贴合片26分别设置在贴合块25的上下两个圆环面处,且两个贴合片26之间通过直杆连接,且该直杆的中部固定在贴合块25的内壁上;所述的进气孔27设置在进气室24上,每个进气室24上的进气孔27数量为二,两个进气孔27分别与坐垫圈1相邻的两层充气气囊单体连通;所述的进气头28为固定进气室24 圆孔外侧的半球形构件,进气头28内部设有“T”形三通孔,该“T”形三通孔的其中一个孔与进气室24侧面的通孔对齐;所述的进气管29设置在各个相邻的两个进气头28之间,且分别与相邻两个进气头28上的“T”形三通孔连通;所述的充气手柄21内部为空腔,其两端设置有圆孔;所述的手柄进气阀22为连接于充气手柄21左端的单向进气阀;所述的手柄出气阀23为连接于充气手柄21右端的单向出气阀,手柄出气阀23通过软管与其中一个进气管 29连通。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放气装置3设置在坐垫圈1另一侧,放气装置3包括放气室31、放气孔32、单向膜33、外壳34、放气管35和放气阀36;所述的放气室31设置在坐垫圈1的每个充气气囊单体上,放气室31一端设置有放气孔32,且放气室31通过该放气孔32 与充气气囊单体的内腔连通,放气室31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单向膜33具有弹性,单向膜33上设置有圆孔,该单向膜33边缘固定在放气室31上,且单向膜33覆盖在放气室31 的通孔外侧,并且单向膜33上的圆孔与放气室31的通孔错位;所述的外壳34为设置在放气室31外壁上的半球形刚性空腔结构,且外壳34覆盖在单向膜33外侧;所述的放气管35为连通各外壳34的软管;所述的放气阀36与其中一个外壳34连通,在气囊充满气使用时,如果各气囊受到的压强不同,压强最高的气囊会有少量气体逸出到外壳34和放气管35内,使二者压强相同,而抑制了其他气囊单向膜33的开启,从而达到使用时各个气囊气体不流通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妇产病人防寒充气坐垫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反复捏握进气手柄21来实现将气体送入进气管29中去,气体进入各进气室24中去后,通过贴合块25和贴合片26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进气孔27并最终充入坐垫圈1的气囊中,当使用时,坐垫圈1受压,气体挤压贴合片26贴向贴合块25,进而封闭进气通道,此时,放气室31中也会有被压的气体,当气囊之间压强不同时,压强高的气囊中的气体会通过放气管35进入到压强低的气囊的外壳34 中,此时由于压强差的存在,压强低的气囊的单向膜33被压向放气室31进而关闭了放气通道,故即使各气囊之间压强不相同,也无法实现互相串气,即实现了隔绝各气囊的目的,当放气时,打开放气阀36,气体会冲开单向膜33,进而从单向膜33的圆孔中进入放气管35,并最终从放气阀36中放出气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