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成令改之。宋。陶《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在专利号为CN201620337690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座椅,提高了使用者坐座椅的舒适感,而且可以模拟体验其他环境中的座椅动感。它包括座椅本体、在座椅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具备一定行程、直线往复运动的电缸,所述的电缸位于座椅本体底部的角部处。本发明的座椅,通过座椅本体、电缸等的配合,提高了使用者坐座椅的舒适感,而且可以模拟体验其他环境中的座椅动感。
上述专利文件的座椅,通过座椅本体、电缸等的配合,提高了使用者坐座椅的舒适感,而且可以模拟体验其他环境中的座椅动感,比如船舶晃动、汽车刹车、抖动等情节,将影片中主人公的感受传递给使用动感座椅的观看者。但是对于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移动,可以调节高度的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缺少技术性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用于解决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移动,可以调节高度的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包括底座、座椅板和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调节部分、移动部分和缓冲弹簧,所述高度调节部分包括收纳柱、伸缩柱、液压升降柱和连接杆,所述收纳柱底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顶角位置,所述伸缩柱套接在所述收纳柱内,所述连接杆两端分与所述伸缩柱相连,所述液压升降柱底端设置在所述底座底部左右侧边中点位置,其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中间点相连,所述收纳柱纵向和伸缩柱的顶端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移动部分包括支撑腿、支撑板和万向滚轮,所述支撑腿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心位置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中心位置相连,所述万向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伸缩柱的底端端头,所述液压升降柱通过插头外插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端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座椅板相连,所述座椅板的尺寸与所述凹槽的尺寸相等。
优选的,所述伸缩柱和收纳柱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移动部分的高度,所述移动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收纳柱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距离所述伸缩柱顶端的距离大于所述伸缩柱长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伸缩柱和收纳柱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底座内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上连接座椅板,可增加座椅的舒适度,设置高度调节部分,利用液压升降柱提供上升和下降的动力,连接杆用于联动伸缩柱上下移动,当需要调节升高的时候,通过开关控制液压升降柱伸展,伸缩柱会在收纳柱内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的时候,即高度合适且伸缩柱上的定位孔与收纳柱上的定位孔相重合,此时插入定位销,实现高度的定位,调节降低原理一致,当需要移动的时候,此时控制液压升降柱收缩,直至万向滚轮完全着地,吸盘被拉离地面的时候停止,此时可通过万向滚轮实现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移动,可以调节高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收纳柱;2、伸缩柱;3、定位孔;4、支撑腿;5、底座;6、凹槽;7、连接杆;8、液压升降柱;9、缓冲弹簧;10、吸盘;11、万向滚轮;1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可升高的家庭座椅,包括底座、座椅板和吸盘,包括高度调节部分、移动部分和缓冲弹簧,高度调节部分包括收纳柱、伸缩柱、液压升降柱和连接杆,收纳柱底端设置在底座的底部顶角位置,伸缩柱套接在收纳柱内,连接杆两端分与伸缩柱相连,液压升降柱底端设置在底座底部左右侧边中点位置,其顶端与连接杆中间点相连,收纳柱纵向和伸缩柱的顶端均设有定位孔,移动部分包括支撑腿、支撑板和万向滚轮,支撑腿一端与底座的底部中心位置相连,另外一端与支撑板中心位置相连,万向滚轮设置在支撑板的底部,吸盘设置在伸缩柱的底端端头,液压升降柱通过插头外插接电源。
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缓冲弹簧设置在凹槽内。
缓冲弹簧一端与凹槽的底端相连,另外一端与座椅板相连,座椅板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等。
伸缩柱和收纳柱的长度之和大于移动部分的高度,移动部分的高度大于收纳柱的长度。
连接杆距离伸缩柱顶端的距离大于伸缩柱长度的一半。
伸缩柱和收纳柱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固定连接,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
本发明在底座内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上连接座椅板,可增加座椅的舒适度。
设置高度调节部分,利用液压升降柱提供上升和下降的动力,连接杆用于联动伸缩柱上下移动,当需要调节升高的时候,通过开关控制液压升降柱伸展,伸缩柱会在收纳柱内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的时候,即高度合适且伸缩柱上的定位孔与收纳柱上的定位孔相重合,此时插入定位销,实现高度的定位,调节降低原理一致。
当需要移动的时候,此时控制液压升降柱收缩,直至万向滚轮完全着地,吸盘被拉离地面的时候停止,此时可通过万向滚轮实现移动。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移动,可以调节高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