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煮茶装置及煮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078阅读:37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煮茶装置及煮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煮茶装置及煮茶壶。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喝茶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就使得各种茶具应运而生,为了使的茶具的更新跟上人们的喝茶和习惯,现有市场的煮茶具也形色不同。

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693292U公开了一种电热煮茶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出水嘴、壶盖、设置在壶体底板上的电发热盘和一上有开口的盛茶冲茶盘,该壶体的水被煮沸时,蒸汽经蒸汽导管进入壶盖和盛茶冲茶盘之间,进行蒸茶,蒸汽变成热水后,进行冲茶。这种煮茶壶盛茶盘上的茶叶喷淋的水不均匀,使得部分茶叶未被沸水冲到,浪费茶叶,另外这种电热煮茶壶只能通过电热丝加热,不能用于天然气或者电磁炉加热,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另外,现有的煮茶壶的煮茶装置没有对喷洒的水蒸气的量进行研究控制,这样会造成水蒸气过多或过少,直接影响了茶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煮茶装置及煮茶壶,解决现有的煮茶壶在煮茶时因为水蒸气喷洒不均而造成茶叶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煮茶壶,包括上方开口的壶体,壶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煮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煮茶装置包括设有漏水孔的盛茶篮,盛茶篮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导气柱,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顶端封闭,空心导气柱的底端与底部开放的导气喇叭座连通,空心导气柱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

盛茶篮的顶部边沿上设有悬挂沿,盛茶篮通过悬挂沿悬挂在壶体上方的开口上,所述的导气喇叭座的底部接近壶体底部但与壶体底部不接触;

所述的盛茶篮内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滤茶网,所述的滤茶网中心设有一个安装孔,滤茶网通过安装孔套装在空心导气柱上使得滤茶网能够覆盖在盛茶篮底部的漏水孔上。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壶体上方开口处一侧设有壶嘴,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的壶体上方开口配套有壶盖。

所述的壶体上壶嘴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接触弧面。

所述的悬挂沿上包覆有橡胶圈。

所述的条形口为3至6个,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空心导气柱的轴向一致。

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内径为1.4cm。

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一种煮茶装置,包括设有漏水孔的盛茶篮,所述的盛茶篮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导气柱,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顶端封闭,空心导气柱的底端与底部开放的导气喇叭座连通,空心导气柱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

所述的盛茶篮内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滤茶网,所述的滤茶网中心设有一个安装孔,滤茶网通过安装孔套装在空心导气柱上使得滤茶网能够覆盖在盛茶篮底部的漏水孔上。

所述的盛茶篮的顶部边沿上设有悬挂沿。

所述的条形口为3至6个,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空心导气柱的轴向一致。

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内径为1.4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茶装置,通过设置的空心导气柱和导气喇叭座使得水蒸气上升到盛茶篮,在空心导气柱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使得水蒸气可以均匀的喷洒在盛茶篮的茶叶上,避免因为水蒸气喷洒不均而造成茶叶的浪费,进一步的条形口的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使得由条形口喷洒出的水蒸气适量,避免由于喷洒的水蒸气过多或过少而影响煮茶的口感。

(Ⅱ)本实用新型的壶体上壶嘴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接触弧面,这样在倒茶时,茶杯口刚好与接触弧面接触,避免茶水顺着茶壶侧壁流出烫伤人,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茶壶采用耐高温玻璃制造,可以满足天然气或者电磁炉加热,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煮茶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煮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含义:1-壶体,2-把手,3-壶嘴,4-接触弧面,5-壶盖,6-盛茶篮,7-条形口,8-导气喇叭座,9-橡胶圈,10-空心导气柱,11-悬挂沿,12-滤茶网,13-漏水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煮茶壶,包括上方开口的壶体1,壶体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煮茶装置,包括设有漏水孔的盛茶篮6,所述的盛茶篮6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导气柱10,所述的空心导气柱10的顶端封闭,空心导气柱10的底端与底部开放的导气喇叭座8连通,空心导气柱10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7;通过设置的空心导气柱10和导气喇叭座8使得水蒸气上升到盛茶篮6,在空心导气柱10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7,使得水蒸气可以均匀的喷洒在盛茶篮6的茶叶上,避免因为水蒸气喷洒不均而造成茶叶的浪费。

进一步的,盛茶篮的顶部边沿上设有悬挂沿11,悬挂沿11可使得煮茶装置悬挂在盛茶篮6的上端,进而使得导气喇叭座8接近壶体底部而与壶体底部不接触,方便水蒸气进入导气喇叭座8和空心导气柱10。

其中,盛茶篮6内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滤茶网12,所述的滤茶网12中心设有一个安装孔,滤茶网12通过安装孔套装在空心导气柱10上使得滤茶网能够覆盖在盛茶篮6底部的漏水孔13上。滤茶网12可以防止茶叶细末通过漏水孔13进入到壶体1的茶水内,进而影响喝茶的口感。

进一步的,所述的壶体1上方开口处一侧设有壶嘴3,另一侧设有把手2,所述的壶体1上方开口配套有壶盖5。

进一步的,所述的壶体1上壶嘴3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接触弧面4,这样在倒茶时,茶杯口刚好与接触弧面4接触,避免茶水顺着茶壶1侧壁流出烫伤人。

进一步的,所述的悬挂沿11上包覆有橡胶圈9,在煮茶过程中由于水蒸气对壶盖5的冲击力,使得壶盖5频繁的与盛茶篮6发生碰撞,橡胶圈9起缓冲作用,避免了壶盖5和盛茶篮6碰撞损坏。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条形口7设置为4个,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空心导气柱的轴向一致,均匀设置4个条形口7使得水蒸气通过空心导气柱10的四周均匀喷洒在盛茶篮6的茶叶上。

优选的,所述的条形口7的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内径为1.4cm。条形口的大小决定了从空心导气柱10喷洒出来的沸水量,进而影响了煮茶的口感,本实施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条形口7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时喷洒的水量合适,煮茶的口感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茶壶和煮茶装置,在煮茶过程中,将茶叶放在盛茶篮6内的滤茶网12上,然后将煮茶装置放入煮茶壶内,用电磁炉或者天然气对煮茶壶进行加热,水蒸气通过导气喇叭座8和空心导气柱10上的条形口均匀的喷洒在茶叶上,避免了茶叶的浪费,且本实用新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条形口7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时喷洒的水量合适,煮茶的口感好。

实施例2: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煮茶装置,包括设有漏水孔的盛茶篮6,所述的盛茶篮6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导气柱10,所述的空心导气柱10的顶端封闭,空心导气柱10的底端与底部开放的导气喇叭座8连通,空心导气柱10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7;通过设置的空心导气柱10和导气喇叭座8使得水蒸气上升到盛茶篮6,在空心导气柱10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条形口7,使得水蒸气可以均匀的喷洒在盛茶篮6的茶叶上,避免因为水蒸气喷洒不均而造成茶叶的浪费。

其中,盛茶篮6内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滤茶网12,所述的滤茶网12中心设有一个安装孔,滤茶网12通过安装孔套装在空心导气柱10上使得滤茶网能够覆盖在盛茶篮6底部的漏水孔13上。滤茶网12可以防止茶叶细末通过漏水孔13进入到壶体1的茶水内,进而影响喝茶的口感。

进一步的,盛茶篮的顶部边沿上设有悬挂沿11,悬挂沿11可使得煮茶装置悬挂在盛茶篮6的上端,进而使得导气喇叭座8接近壶体底部而与壶体底部不接触,方便水蒸气进入导气喇叭座8和空心导气柱10。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条形口7设置为4个,所述的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空心导气柱的轴向一致,均匀设置4个条形口7使得水蒸气通过空心导气柱10的四周均匀喷洒在盛茶篮6的茶叶上。

优选的,所述的条形口7的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所述的空心导气柱的内径为1.4cm。条形口的大小决定了从空心导气柱10喷洒出来的沸水量,进而影响了煮茶的口感,本实施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条形口7长度为2cm,宽度为0.1cm时喷洒的水量合适,煮茶的口感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