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28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



背景技术:

电动真空吸尘器已有100年的历史,对很多人来说,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家用设备。真空吸尘器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

申请号为201410374830.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包括搅动器、壳体以及后滚子,该壳体限定至少部分地围绕搅动器的腔室、在腔室的下部中的脏空气入口和脏空气出口,其中分隔件布置在搅动器和脏空气出口之间,以使分隔件和壳体限定腔室的邻近脏空气出口的沉积区域,分隔件设置有第一碎屑开口和布置在第一碎屑开口上方的第二碎屑开口,以使得在使用中被搅动器清扫经过第一碎屑开口的碎屑被朝向第二碎屑开口清扫。后滚子布置用于在正被清洁的表面上滚动碎屑使得碎屑没有被沿正被清洁的表面摩擦,防止刮擦待清洁表面。后滚子的底部与搅动器的底部基本齐平,由于搅动器以将待清洁表面上的碎屑基本清除干净,上述后滚子的布置一般并不能发挥到其相应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通过将后滚子相对搅动器布置的更接近待清洁表面,可以有效清除搅动器遗漏的静电灰尘和小泡沫粒子等细小碎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包括:

-壳体,其内部形成一腔室,并且设有贯通所述腔室至其外部的吸尘口、出尘口以及搅动口,所述吸尘口位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搅动口位于所述壳体前端;

-滚轮,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壳体底部;

-搅动器,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搅动器经过所述搅动口,其部分位于所述腔室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腔室之外;

-后滚子,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后端;

其中,所述吸尘口和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搅动器和所述后滚子之间,所述滚轮底部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所述搅动器底部与所述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第一距离,所述后滚子底部与所述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1-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距离为1-6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距离为0-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后滚子的轴头可转动连接在一至少一端贯通的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位置设置有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盖板以限位所述轴头的径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后滚子包括滚刷体、簇绒材料层、转动架、滚刷轴以及轴套,所述簇绒材料层缠绕在所述滚刷体外侧,所述转动架设置在所述滚刷体的两端以压在所述簇绒材料层的两端,所述滚刷轴呈阶梯状,其一端穿过所述转动架与所述滚刷体固定连接,其轴肩压在所述转动架的外侧,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作为轴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连接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滚刷轴的一端与所述滚刷体的连接孔之间经花键结构紧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吸尘口的左侧、右侧以及后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底部与待清洁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搅动器采用刷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通过将后滚子相对搅动器布置的更接近待清洁表面,可以有效清除搅动器遗漏的静电灰尘以及小泡沫粒子等细小碎屑;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通过将后滚子设置为可拆卸式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拆下后滚子将其所滚动的静电灰尘以及泡沫粒子等细小灰尘进行清除;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其后滚子的轴头通过可拆卸式的盖板限位在安装槽中,方便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滚子的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滚子的爆炸图。

其中,10、壳体;20、滚轮;30、搅动器;40、后滚子;41、滚刷体;42、簇绒材料层;43、转动架;44、滚刷轴;4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6,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包括:

-壳体10,其内部形成一腔室,并且设有贯通腔室至其外部的吸尘口、出尘口以及搅动口,吸尘口位于壳体10底部,搅动口位于壳体10前端;

-滚轮20,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支撑于壳体10底部;

-搅动器30,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前端,搅动器30经过搅动口,其部分位于腔室中,另一部分位于腔室之外,搅动器30采用刷棒;

-后滚子40,其绕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后端;

其中,吸尘口和滚轮20位于搅动器30和后滚子40之间,滚轮20底部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搅动器30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1毫米,后滚子40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0毫米。

壳体10底部还设有分别位于吸尘口的左侧、右侧以及后侧的密封条50,密封条50底部与待清洁表面接触。

在实际使用时,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通过滚轮20行驶在待清洁表面上,搅动器30清扫待清洁表面上的碎屑通过碎屑口至腔室中,吸尘口直接将待清洁表面上的灰尘和碎屑吸入至腔室中,腔室中的碎屑和灰尘被真空吸到分离系统中进一步处理,后滚子40滚动吸附搅动器30遗漏的静电灰尘以及小泡沫粒子等细小碎屑,使得地面上的灰尘、大碎屑、小碎屑以及细小碎屑和静电灰尘均能够得到有效清除。

一种实施方式中,后滚子40的轴头可转动连接在一至少一端贯通的安装槽中,安装槽的槽口位置设置有可拆卸式连接在壳体10底部的盖板以限位轴头的径向运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拆下后滚子将其所滚动的静电灰尘以及泡沫粒子等细小灰尘进行清除。

一种实施方式中,后滚子40包括滚刷体41、簇绒材料层42、转动架43、滚刷轴44以及轴套45,簇绒材料层42缠绕在滚刷体41外侧,转动架43设置在滚刷体41的两端以压在簇绒材料层42的两端,滚刷轴44呈阶梯状,其一端穿过转动架43与滚刷体41固定连接,其轴肩压在转动架43的外侧,其另一端固定连接轴套45,轴套45作为轴头转动连接在壳体10底部的连接孔中。后滚子40为分体结构,通过设置转动架和滚刷轴,滚刷轴定位转动架,转动架定位簇绒材料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滚刷轴44的一端与滚刷体41的连接孔之间经花键结构紧配合连接。二者的连接更加紧密可靠。使得滚刷轴44与滚刷体41沿轴向和周向相互定位。

实施例二

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搅动器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4毫米,后滚子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2毫米。

实施例二

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搅动器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6毫米,后滚子底部与待清洁表面之间相距3或4或5毫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