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及其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71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及其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及其家具。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口也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住宅空间的变小。我们平常所见的家具多为不可折叠,占用空间较大,使用不方便。

还有,带有面板的家具随处可见,如茶几、饭桌、办公桌、电脑桌等等。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带面板的家具的高度都是固定的,而且功能单一,缺乏灵活变动性,限制了空间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及其家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旋转联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及与第一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下二个旋转点分别与第二支撑杆的上、下二个旋转点之间连线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下安装板之间设有弹性助力杆;所述弹性助力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杆铰接,下端与下安装板设有的助力切换杆铰接;所述下安装板设有用于固定助力切换杆的限位座;所述助力切换杆的上端与限位座铰接,下端与弹性助力杆铰接,以构成弹性助力杆下端的移动支点;所述限位座远于弹性助力杆的一侧设有止挡部;

从最大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包括自由行程和缓冲行程;自由行程时,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从最大打开角α回退至弹性助力杆的最大助力角β,且助力切换杆回退至止抵于止挡部;缓冲行程时,上安装板通过自重和外力克服弹性助力杆的弹性力,使上安装板回退至与下安装板相互折叠重合的状态;

从折叠状态进行打开时,包括助力行程和自由行程;助力行程时,上安装板在弹性助力杆和外力的作用下,升至最大助力角β;自由行程时,上安装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最大助力角β移动至最大打开角α;

其中,最大助力角β为50-88°,最大打开角αα为95-12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下安装板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横向板,及与横向板形成有夹角设置的斜板;所述支撑杆旋转联接于横向板;所述限位座固定联接于斜板;所述横向板与斜板的夹角为10—9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横向板与斜板的联接处设有若干个定位槽;所述斜板设有与定位槽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联边处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以构成螺钉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下安装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杆转动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设于下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的卡销,与卡销卡固联接的锁紧扣,及近于锁紧扣设置的磁铁;所述锁紧扣的上端设有与卡销卡固联接的卡接口,中部为其转动中心,另一端近于磁铁设置;

支撑杆处于最大打开角α时,锁紧扣的卡接口卡接于卡销,支撑杆被锁紧,限制支撑杆相对于下安装板转动;

上安装板从处于最大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拨动锁紧扣,使其下端朝向磁铁移动,直至下端被磁铁吸合,上端保持抬升,卡接口脱离卡销,支撑杆被解锁;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完全重合时,锁紧扣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复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锁紧扣呈倒置的L形结构,包括上端的横置部和下端的竖直部;所述卡接口设于横置部;所述磁铁近于竖直部设置;横置部与竖直部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所述锁紧扣通过销钉穿过旋转孔转动联接于下安装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横置部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近于下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用于消音的垫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为槽型金属件,其槽型中间设有填充物。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助力切换杆与限位座铰接点于竖直方向上低于支撑杆与下安装板旋转点;所述助力切换杆从折叠状态到最大打开角α所旋转的夹角为10—60°。

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述的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以及面板;所述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下安装板与底座固定联接;所述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上安装板与面板固定联接;所述的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数量为二个,并且通过设有的若干个连杆相互联接;所述连杆固定联接于相应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底座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设于腔体内壁上;所述家具为茶几、桌子或柜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设置可以相互折叠的支撑杆,并且弹性助力杆一端与支撑杆的第一支撑杆铰接且另一端与设于下安装板的弹性助力杆铰接。

从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自由行程时,打开锁紧机构,只要较小的外力就能推动上安装板由最大打开角α至最大助力角β,此过程中,助力切换杆到达止挡部;缓冲行程时,弹性助力杆具有缓冲效果,助力切换杆紧靠止挡部,止挡部起弹性助力杆的支撑点作用,防止下降过程中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急速坠落。从折叠状态进行打开,在进行助力行程时,由于弹性助力杆和支撑杆形成约为30°的夹角,只需较小的外力就能将上安装板抬起并上升到最大助力角β,在这过程中节省人力;在自由行程时,支撑杆从最大助力角β向最大打开角α运动,而弹性助力杆达到最大行程而失去弹力,助力切换杆离开止挡部,在这过程中防止上安装板往前冲而发生抖动。下安装板为分体式机构,有利于安装和运输。本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通过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将底座与面板连接起来,使面板在打开的时候,在弹性助力杆的作用下,用较小的外力就能打开;面板向底座重合时,弹性助力杆对面板具有缓冲的作用,防止面板发生抖动或瞬间掉落。本实用新型利用较小的力量就能打开,折叠时弹性助力杆具有缓冲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加家具的寿命,同时还可以使家具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后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去掉横向板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去掉横向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的去掉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视图。

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上安装板10、下安装板20旋转联接的支撑杆30。支撑杆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与第一支撑杆31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1的上、下二个旋转点分别与第二支撑杆32的上、下二个旋转点之间连线和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形成平行四边形,以确保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在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保持水平。第一支撑杆31与下安装板20之间设有弹性助力杆40(优选的,弹性助力杆40为气弹簧)。弹性助力杆40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杆31铰接,下端与下安装板20设有的助力切换杆41铰接。下安装板20设有用于固定助力切换杆41的限位座42。助力切换杆41的上端与限位座42铰接,下端与弹性助力杆40铰接,以构成弹性助力杆40下端的移动支点。限位座42远于弹性助力杆40的一侧设有止挡部。优选的,在限位座42设有阻挡凸起或在下安装板20上近于助力切换杆41设置阻挡部43,以起到止挡弹性助力杆40下端的移动支点的作用。

从最大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包括自由行程和缓冲行程程;自由行程时,上安装板10与下安装板20从最大打开角α回退至弹性助力杆40的最大助力角β,且助力切换杆41回退至止抵于止挡部;缓冲行程时,上安装板10通过自重和外力克服弹性助力杆40的弹力,使上安装板10回退与下安装板20相互折叠重合的状态。

从折叠状态进行打开时,包括助力行程和自由行程;助力行程时,上安装板10在弹性助力杆40和外力的作用下,升至最大助力角β;自由行程时,上安装板10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最大助力角β移动至最大打开状态α。

其中,最大助力角β为50-88°,最大打开角αα为95-120°。

优选的,下安装板20近于第一支撑杆31或第二支撑杆32一侧设有限位块34,用于确定最大打开角α,并且在最大打开角α下确保支撑杆30不晃动。

其中,如图3所示,下安装板20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横向板21,及与横向板21形成有夹角设置的斜板22。支撑杆30旋转联接于横向板21上。限位座42固定联接于斜板22上。横向板21与斜板22的夹角为10—90°。下安装板20为分体式结构,方便加工,节省材料,减少生产成本。

具体的,横向板21与斜板22的联接处设有若干个定位槽211。斜板22设有与定位槽211相互匹配的定位凸起221。定位槽211与定位凸起221的联边处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半圆槽23,以构成螺钉孔222。横向板21与斜板22的连接处设置的定位槽211与定位凸起221,使在安装时,将定位凸起221直接放置于定位槽211内,使横向板21与斜板22之间的夹角就确定了,无需再进行夹角的角度调节,方便安装,减少安装误差。

如图4至图5所示,下安装板20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杆30转动的锁紧机构50。锁紧机构50包括固定设于下第一支撑杆31或第二支撑杆32的的卡销51,与卡销51卡固联接的锁紧扣52,及近于锁紧扣52设置的磁铁块53。锁紧扣52的上端设有与卡销51卡固联接的卡接口54,中部为其转动中心,另一端近于磁铁块53设置。

支撑杆30处于最大打开角α时,锁紧扣52的卡接口54卡接于卡销51,支撑杆30被锁紧,限制支撑杆30相对于下安装板20转动。

上安装板10从处于最大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拨动锁紧扣52,使其下端朝向磁铁块53移动,直至下端被磁铁块53吸合,上端保持抬升,卡接口54脱离卡销51,支撑杆30被解锁。

上安装板10与下安装板20完全重合时,锁紧扣52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复位。

锁紧扣52呈倒置的L形结构的板块,包括上端的横置部521和下端的竖直部522。卡接口54设于横置部521。磁铁块53近于竖直部522设置;横置部521与竖直部522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523。锁紧扣52通过设有的销钉524穿过旋转孔523转动联接于下安装板20。

优选的,横置部521设有限位块525块,且限位块525近于下安装板20的一侧设有用于缓冲的垫片33。更优选的,垫片33可以是消声软胶,消除锁扣52和下安装板20碰撞声音。

优选的,支撑杆30(其中为第一支撑杆31和第一支撑杆32)为槽型金属件,其槽型中间设有填充物。槽型金属件比实心金属件更轻巧,同时方便加工和安装,减少生产成本。

优选的,支撑杆30与上安装板10、下安装板20联接处均设有消声垫。

其中,助力切换杆41与限位座42铰接点于竖直方向上低于支撑杆30与下安装板20旋转点。助力切换杆41从折叠状态到最大打开角α所旋转的夹角为10—60°。

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如图6至图7所示,包括底座60,上述的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以及面板70。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的下安装板20与底座60固定联接。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的上安装板10与面板70固定联接。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的数量为二个,并且通过设有的若干个连杆Q1相互联接。连杆Q1固定联接于相应的第一支撑杆31或第二支撑杆32。

底座60内部设有腔体61,且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设于腔体61内壁上(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对称设置在腔体61内)。

其中,家具为茶几、桌子、柜子等家具,尤其是将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Q设置在茶几上,使茶几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设置可以相互折叠的支撑杆,并且弹性助力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杆铰接且另一端与设于下安装板的助力切换杆铰接。

从打开角α进行折叠时,自由行程时,打开锁紧机构,只要较小的外力就能推动上安装板由最大打开角α至最大助力角β,此过程中,助力切换杆到达止挡部;缓冲回程时,弹性助力杆具有缓冲效果,助力切换杆紧靠止挡部,止挡部对弹性助力杆下部和助力切换杆的铰接点起阻挡支撑作用,防止下降过程中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急速坠落。从折叠状态进行打开时,在进行助力行程时,由于弹性助力杆和支撑杆形成约为30°的夹角,只需较小的外力就能将上安装板抬起并上升到最大助力角β,在这过程中节省人力;在自由行程时,支撑杆从最大助力角β向最大打开角α运动,而弹性助力杆达到最大行程,助力切换杆离开止挡部,在这过程中防止上安装板往前冲而发生抖动。下安装板为分体式机构,有利于安装和运输。本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一种带有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的家具,通过助力式折叠支撑机构将底座与面板连接起来,使面板在打开的时候,在弹性助力杆的作用下,用较小的外力就能打开;面板向底座重合时,弹性助力杆对面板具有缓冲的作用,防止面板发生抖动或瞬间掉落。本实用新型利用较小的力量就能打开,折叠时弹性助力杆具有缓冲作用,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夹伤,增加家具的寿命,同时还可以使家具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