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11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工具,具体为吸尘用清洁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地毯拥有柔软、隔音、保温等效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由于地毯表面粗糙,容易粘附灰尘、碎屑、螨虫等杂物,所以需要经常进行清理。若用水清洗地毯,劳动强度大,且洗后易发生变形、收缩、开裂,影响地毯的使用寿命,吸尘器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地毯、窗帘、墙壁等领域的清理难度。吸尘器工作时主要是通过动力设备产生负压并通过吸尘杆将负压传至与地毯表面接触的吸尘刷,地毯上的灰尘、碎屑、螨虫等杂物在空气负压吸力作用下进入吸尘刷,途径吸尘杆进入滤尘器、集尘器。我们在使用吸尘器时,需要在地毯表面反复移动吸尘刷,如图1,在移动过程中,吸尘杆与地面间的角度θ一直处于变化状态,一方面:吸尘刷后轮容易脱离地面,反复移动过程中无法利用后轮的滚动作用,需要吸尘者自身付出较大力气来推动吸尘刷,增加吸尘者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θ角度变化时,由于吸尘杆连接部位不灵活,可变弹性低,底板靠近后轮部分也会随之脱离地面,使得吸尘刷的工作面与地面之间角度为β(如图1),将工作接触面S减小至S*cosβ,同时增加了吸尘刷与清理面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吸尘效果。

再者,由于客观地势或主观效果装饰等原因,需要清理的表面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倾斜或不平度。清理倾斜或不平表面时,θ值发生变化导致滚轮脱离地面或β≠Nπ,N为自然数,既增加清洁者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吸尘效果。

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角度变换灵活的吸尘刷,无论在水平面还是有倾斜角的斜面上移动吸尘刷的过程中,后轮不会脱离地面,吸尘工作面积始终保持最大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角度变换灵活的吸尘刷,包括上盖5、底板 8、软管2、紧固件3、接管1、装饰盖4、吸尘口7、后轮6,所述软管2为筒状折叠状,在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压缩,软管 2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接管1连接,另一端与吸尘口7相连;所述上盖5与底板8组合起来形成吸尘刷外壳体;装饰盖4一端与吸尘口7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软管2连接;后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底板8上,与软管2、接管1之间独立连接。

吸尘杆13与地面间的角度θ改变时,这种独立连接的结构使后轮6不会随吸尘杆13的移动而脱离清理面,使得底板面与清理面始终保持平行,吸尘工作面大小不变,保持稳定高效的吸尘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后轮6的滚动在清理面上进行反复移动,不需要清洁者过多的劳动力付出,特别是在清理不平或窗帘、墙壁等较高处的表面时,保持高效吸尘效率的前提下也避免过多的劳动力付出。

优选的,所述装饰盖4两端与吸尘口7、紧固件3之间采用可旋转的轴承式连接。θ持续增大时,软管2发生一定量的弯度变形后,会接触到装饰盖5,后续的弹性变形会受到装饰盖5的限制,这种轴承式的可旋转连接方式,使装饰盖5也可发生旋转,当θ很大时,装饰盖会随软管一起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吸尘刷角度变化更加灵活,可多角度的移动吸尘刷而不必担心后轮6脱离地面或吸尘刷底板工作面变小等麻烦,装饰盖5可旋转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保持最佳吸尘效果。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3由圆形的弯管、弯管卡圈组合而成,弯管直径方向两端设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2个孔,弯管卡圈与弯管孔对应位置设有2个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且可进行挤压变形的卡片结构,弯管与软管通过螺纹连接,弯管卡圈套入接管1,再将弯管卡圈套入弯管中,使弯管卡圈上的卡片正好卡入弯管的孔中且卡片会倾斜伸出孔外一部分,这样便将软管2、接管1牢固且灵活的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弯管卡圈的直径大于接管1,所以弯管卡圈可在接管1外壁上下移动。提起或倾斜吸尘杆13时,在保证后轮6着地、底板工作面与清理面平行(β=0)的前提下,该紧固件3的连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吸尘刷的工作灵活可变性。

优选的,所述底板8上的风道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的风道结构,避免了风道内螺丝的使用:风道表面更加光滑,负压空气流动阻力小,吸尘效果好;避免了螺丝周围空隙中落入灰尘、细小杂碎物,后期难以清理;避免由于风道处螺丝的松动突起刮伤清理物表面;避免风道处螺丝脱落后难以找到匹配尺寸的螺丝修理,造成吸尘刷过早报废,浪费资源;一体化风道采用一次成型,无多个部件的螺丝组装过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风道结构为注塑成型工艺制造的塑料制品,工艺中用到的注塑模具为一模多腔,带有顶出装置。注塑成型具有生产周期短,可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的塑料制品,对成型各种塑料的试用性强、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对于一体化风道结构件的生产是一种比较经济、快速、精确的生产方法。同时,塑料制品易成型且成型阻力小,再加之一体化风道零件面积小,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可进一步缩短一体化风道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吸尘刷的底板8上安装有静电条11,静电条11材质为导电尼龙纤维、碳纤维、不锈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天气干燥时易产生静电,使得杂物粘附在清洁刷底部,影响吸尘效果,同时静电也会给清洁者带来电痛感,安装静电条11后可有效预防静电效应。

优选的,所述吸尘刷设有踏板9、升降板10、前排刷12,前排刷12安装在升降板10前端,踏板9、升降板10组合结构用来控制前排刷12的伸缩。当表面无碎屑、毛状物,只需进行吸尘操作时,不扳下踏板9,前排刷12不接触清理表面,这样移动吸尘刷时可以减小接触摩擦力,使打扫者移动吸尘刷的劳动强度降低且有效延长前排刷的使用寿命。当有碎屑、毛状物等较大固体需要清理时,扳下踏板9,前排刷12与清理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吸尘刷上的踏板9设置有防滑区。人体扳动踏板9 会由于摩擦力不够发生相对滑动,对人体造成伤害,设置防滑区后可有效阻止上述危险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吸尘刷踏板9上的防滑区内设置多个圆形或条形突起结构,该结构可增大表面的粗糙度,使踏板表面与人体接触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吸尘刷使用过程中部分结构与清理表面夹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吸尘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案例3吸尘刷结构示意图。

主要结构序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案例1: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吸尘刷,包括上盖5、底板8、软管2、紧固件3、接管1、装饰盖4、吸尘口7、后轮6,所述软管2为筒状折叠状,在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压缩,软管2一端通过紧固件3 与接管1连接,另一端与吸尘口7相连;所述上盖5与底板8组合起来形成吸尘刷外壳体;装饰盖4一端与吸尘口7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软管2连接;后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底板8上,与软管 2、接管1之间独立连接。在清理地毯表面时,该吸尘杆13可灵活转动,且吸尘刷后轮6始终附着在地面上,底板面始终与地毯表面平行,大大提高了吸尘效率。

具体实施案例2: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吸尘刷,包括上盖5、底板8、软管2、紧固件3、接管1、装饰盖4、吸尘口7、后轮6,所述软管2为筒状折叠状,在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压缩,软管2一端通过紧固件3 与接管1连接,另一端与吸尘口7相连;所述上盖5与底板8组合起来形成吸尘刷外壳体;装饰盖4一端与吸尘口7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软管2连接;后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底板8上,与软管 2、接管1之间独立连接,所述装饰盖4两端与吸尘口7、紧固件3 之间采用可旋转的轴承式连接。在清理地毯表面时,装饰盖4的可转动式连接使吸尘杆13的转动更加灵活,且吸尘刷后轮6始终附着在地面上,底板面始终与地毯表面平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吸尘效率。

具体实施案例3: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吸尘刷,包括上盖5、底板8、软管2、紧固件3、接管1、装饰盖4、吸尘口7、后轮6、踏板9、升降板10、静电条11、前排刷12,所述软管2为筒状折叠状,在轴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压缩,软管2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接管1连接,另一端与吸尘口7相连;所述上盖5与底板8组合起来形成吸尘刷外壳体;装饰盖4一端与吸尘口7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3与软管2连接;所述后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底板8上,与软管2、接管1之间独立连接,所述装饰盖4两端与吸尘口7、紧固件3之间采用可旋转的轴承式连接;前排刷12安装在升降板10前端,踏板9、升降板10 组合结构用来控制前排刷12的伸缩。在清理地毯表面时,上述吸尘刷在有倾斜角度为30°的表面进行清理时,在斜面上反复拖动吸尘刷,后轮6始终附着在斜面上,通过滚动来降低清理者的劳动强度;吸附工作面始终保持最大,吸尘效果好;表面只有少量灰尘无较大杂物时,通过踏板9、升降板10组合控制前排刷12收缩在吸尘刷内部,不接触清理面,延长了前排刷1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