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6404发布日期:2018-06-08 17:5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由于体积较小,使用时无需在地面上拖动或移动,使用便捷,深受用户欢迎。公开号为CN101489454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该设备具有一主体,主体包括具有吸入开口的吸入管道、以使脏物和灰尘从吸进吸入开口进行气流分离的旋风分离装置、马达壳体。

上述类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中,马达部分(即真空电机部分)位于旋风分离装置的外部, 从而使得吸尘器主机的体积大、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储灰容量大的手持式吸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一设有把手的机体、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第一筒体、上端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的第二筒体,所述的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所述的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外周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的第二筒体具有第二外周侧壁和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外周侧壁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外周侧壁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旋风分离室,所述的第一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将含尘气流送入所述旋风分离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底壁位于所述第二底壁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底壁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底壁的外壁面之前具有一与所述旋风分离室相连通的集尘室,所述的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一真空电机,所述的真空电机具有一吸气端和一排气端,所述的吸气端与所述的旋风分离室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一连通所述排气端与外界的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至少有部分从所述旋风分离室的内部穿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机体内设置有一过滤器,所述的机体内部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方具有一空隙,所述的旋风分离室与所述的吸气端均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在位于所述吸气端的上方设置有一吸气管,所述的吸气管具有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所述吸气管的第一口部与所述的吸气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旋风分离室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的过滤器同时覆盖在所述的出气口与所述吸气管的第二口部上方,所述的出气口、所述的空隙以及所述的吸气管依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把手与所述的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周侧壁的前后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机体上设置有一用于给所述的真空电机供电的电池包,所述的电池包位于所述把手与所述的第一外周侧壁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电池包贴紧所述的第一外周侧壁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底壁能够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周侧壁的下端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真空电机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一筒体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筒体的底壁和第二筒体的底壁之间设置间隙,使得该间隙能够存储由旋风分离室分离后的灰尘,从而扩大了旋风分离室的储灰空间,而且真空电机位于第二筒体内部,其使得吸尘器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在工作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其中:100、手持式吸尘器; 1、机体;11、第一筒体;12、第二筒体;111、第一外周侧壁;112、第一底壁;121、第二外周侧壁;122、第二底壁;13、旋风分离室;14、进气口;15、集尘室;16、真空电机;161、吸气端;162、排气端;17、排气管;18、过滤器;19、空隙;110、吸气管;1101、第一口部;1102、第二口部;1110、出气口;10、把手;20、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100,它包括一设有把手10的机体1、上端部连接在机体1上的第一筒体11、上端部连接在机体1上的第二筒体12,第二筒体12位于第一筒体11的内部。第一筒体11具有第一外周侧壁111和第一底壁112,第二筒体12具有第二外周侧壁121和第二底壁122,第一外周侧壁111的内壁面和第二外周侧壁12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旋风分离室13,第一外周侧壁111上设置有一用于将含尘气流送入旋风分离室13的进气口14,第一底壁112位于第二底壁122的正下方,第一底壁112的内壁面和第二底壁122的外壁面之前具有一与旋风分离室13相连通的集尘室15,第二筒体12内部设置有一真空电机16,真空电机16具有一吸气端161和一排气端162,吸气端与1611旋风分离室13相连通,第二外周侧壁121上设置有一连通排气端162与外界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从旋风分离室13的内部穿过。把手10与进气口14分别位于第一外周侧壁111的前后两侧。真空电机16的轴心线与第一筒体11的中心线重合。

机体1的内上部设置有过滤器18,机体1内部在位于过滤器18的上方具有一空隙19,旋风分离室13与吸气端161均位于过滤器18的下方。第二筒体12的内部在位于吸气端161的上方设置有一吸气管110,吸气管110具有第一口部1101和第二口部1102,吸气管110的第一口部1101与吸气端161相连接,第一筒体11的上部设置有与旋风分离室13相连通的出气口1110,过滤器18同时覆盖在出气口1110与吸气管110的第二口部1102上方,出气口1110、空隙19以及吸气管1110依次连通。

机体1上设置有一用于给真空电机16供电的电池包20,电池包20位于把手10与第一外周侧壁111之间,并且电池包20贴紧第一外周侧壁111设置。

第一筒体11上的第一底壁112为能够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外周侧壁111的下端部,其构成旋风分离室13的可开启尘盖。

如图2所示,当包含灰尘的空气从进气口14进入第一筒体11后,含尘气流首先在旋风分离室13内进行气固分离,大颗粒的固体灰尘将落入到下部的集尘室15内,分离后的气流将从出气口1110处流出,而后经过过滤器18后进入空隙19,气流转向后再次穿过过滤器18进入吸气管110,进入吸气管110的空气将由吸气端161进入到真空电机16内部,而后从排气端162进入排气管17,最终排到外界。

本案的手持式吸尘器,由于集尘室位于两个底壁之间,落入集尘室内的大部分灰尘不会被气流再次卷起,因此本案的吸尘器气固分离效果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