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371发布日期:2019-02-15 20: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通过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烹饪器具,其主基材都为金属材质。因这些金属材质的传导性能过好,导磁加热时,内锅外表面局部加热,对应的内表面也会局部升温,从而使锅内米饭局部受热,导致煮出的米饭有局部焦黄现象。此外,在烹饪器具煮饭过程中通常有4个阶段,包括吸水阶段、升温阶段、沸腾阶段、闷饭阶段,普通的金属材质内锅,因其热传导性能过好,导致米饭在闷饭阶段温度不均匀,对米饭的松软效果不好。并且,金属材质内锅的温度散失也比较快,温度波动相对比较大,从而不利于米饭的保温。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在顶部形成开口的锅壁,所述锅壁为单层壁结构且包括陶瓷基层,所述陶瓷基层的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导磁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陶瓷基层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设置成单层结构,成本更低,制造更方便。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通过采用陶瓷基层,可以使内锅的保温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使内锅中的米饭松软、温度更均匀。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实现导磁加热。

优选地,所述导磁层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下半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为第一金属层、涂料层或釉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铝、镍、铬、铝合金、镍合金或铬合金。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熔射至所述内锅。

优选地,所述导磁层熔射至所述内锅。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层为第二金属层、涂料层或釉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钛合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将内锅设置成单层结构,成本更低,制造更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内锅通过采用陶瓷基层,可以使内锅的保温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使内锅中的米饭松软、温度更均匀。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实现导磁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造的内锅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优选地可以应用于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加热的烹饪器具,当然其也可以应用于通过例如加热盘进行加热的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者其它电加热炊具。应当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饭功能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功能。为了简洁起见,图中没有示出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下文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内锅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内锅100由锅壁110围成,锅壁110在其顶部形成顶部开口,锅壁110包括大致呈筒状的侧壁111和大致呈圆形的底壁112,底壁112连接在侧壁111的下部,侧壁111的顶部形成顶部开口,底壁112和侧壁111共同围成具有腔体的内锅100。侧壁111的顶部可以形成向外延伸的翻边116,以便于用户把持内锅100。内锅100的底表面为锅底部。内锅的侧壁111的中部与开口之间为大致为内锅的上半部,且侧壁111的中部与锅底部之间大致为内锅的下半部。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为单层壁结构,且主要包括陶瓷基层113。该陶瓷基层113的主基材为陶土烧制而成的陶瓷素坯。本实用新型的内锅通过设置成单层结构,成本更低,制造更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陶瓷基层113,可以使内锅的保温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使内锅中的米饭更松软、温度更均匀。

如图1所示,陶瓷基层113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导磁层114和设置在导磁层114外侧的第一保护层115,陶瓷基层11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层11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方向性术语“内”是指朝向内锅内部的方向,“外”是指背对内锅内部的方向。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在本文中,翻边116的上表面116a和侧表面116b均包含在内表面的范围内,翻边116的下表面116c包含在外表面的范围内。

优选地,为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导磁层114设置在内锅100的下半部上。优选地,导磁层114可以是熔射至陶瓷基层113的外表面的铁磁材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磁层114也可以是贴附至陶瓷基层113的外表面的导磁膜,导磁膜可通过将银、铁、铜等物质混合之后与有机溶剂调制成膏状并上釉而形成。优选地,导磁层114的厚度为0.3-1.5mm,从而可以保证导磁性能。

继续参考图1,第一保护层115设置在内锅10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第一保护层115设置在导磁层114的外侧。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保护层115仅覆盖导磁层114所在的区域。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保护层115在导磁层114外侧覆盖内锅100的整个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115为金属层,从而可使内锅外表面具有一定金属外观。同时,通过将第一保护层115设置为金属层,还可提升陶瓷内锅的热传导性能,并且内侧导磁层114加热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金属层均匀地传导到陶瓷基层113的表面,从而使米饭的温度更均匀。并且金属层还可以隔离内侧的铁磁材料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可以起到防锈的作用。

优选地,该第一保护层115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mm,从而可以保证内侧陶瓷基层113的加热性能,同时也可以避免影响内侧导磁层114的导磁加热性能。优选地,该第一保护层115的材料可以为铝、镍、铬、铝合金、镍合金或铬合金等具有防锈防腐性能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具有防锈防腐功能的金属。优选地,该第一保护层115可以熔射至内锅100的外表面。

进一步,内锅10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保护层1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层117为金属层。优选地,该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优选地,金属层的材料为无毒、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抑制细菌增长的金属,例如钛合金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特性的金属。优选地,该金属层通过熔射工艺熔射至内锅100的内表面。

下文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的方法:

首先执行步骤S1(即成型步骤),用陶瓷材料形成具有锅壁的内锅。

具体地,在该成型步骤中,可依次包括以下程序:首先将陶土与锂辉石、其它特殊矿石(根据对内锅的需求不同,各种矿石成份也不同)等通过专用设备搅拌精练成泥,并分割成柱状泥块(成泥步骤);其次可将陶泥放入石膏模中,用旋压或挤压成型出需要的锅胆形状(模制步骤);接着将成型好的锅胆上多余的模具分模飞边和利边修好(修坯步骤);然后将内锅放到风房或平地上,风干晾干,减少陶坯中的水份(风干步骤);将陶坯表面打磨、修整,使表面更细腻,外观更好看,尺寸更精准(磨坯步骤);再次风房晾干,减少陶坯中的水份,以便减少烧结时的水份;对内锅进行高温烧结(约80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烧结是指高温条件下,坯体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素烧步骤);接着检验内锅尺寸,挑选尺寸合格的陶坯;对合格的内锅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加表面的附着力,为以下的步骤打下基础。

接着可以执行步骤S2(即导磁层形成步骤),在锅壁的外表面形成导磁层的导磁层形成步骤。

优选地,在该导磁层形成步骤中,可将铁磁材料通过熔射设备喷射到内锅的特定外表面,优选地可以将铁磁材料熔射至内锅的下半部上。铁磁材料优选为铁或合金铁。进一步优选地,在熔射步骤之后还可以对熔射后的内锅表面进行砂光处理,以对熔射后的表面做精细化处理,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从而为下道工序的处理增加一定的附着力并且可以去除熔射金属表面氧化层。

接着,可以执行步骤S3(即第一形成步骤),在锅壁的外表面形成第一保护层。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形成步骤可以采用熔射工艺,即,将铝丝或镍丝、铬丝等金属或合金材料通过熔射设备喷射到内锅特定外表面,例如可熔射至整个内锅的外表面,或者可熔射至导磁层的外表面。进一步优选地,在熔射步骤之后还可以对熔射后的内锅外表面进行砂光处理,以对熔射后的表面做精细化处理,并且可以去除熔射金属表面的氧化层。

接着可以执行步骤S4(即第二形成步骤),在锅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二保护层。

优选地,该第二形成步骤可以采用熔射工艺,即,将例如钛合金等有益金属通过熔射设备喷射到锅壁的内表面。该方案可以抑制细菌增长,并且实现不粘功能。优选地,在熔射步骤之后还可以对熔射后的内锅内表面进行砂光处理,以对熔射后的表面做精细化处理,并且可以去除熔射金属表面的氧化层。

应当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制造内锅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各个步骤并不都是必要的,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并且,各个步骤的顺序也并不必然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其先后操作顺序,例如步骤S3和步骤S4的顺序可以颠倒。

下文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简要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将要描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为了简洁,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为涂料层。其中第一保护层可采用具有导热耐磨性的涂料,第二保护层可采用具有不粘特性的涂料。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将涂料通过喷射方式均匀地喷在内锅的表面,然后可对其进行高温烧结,使涂料由液态转变成有机硅或无机硅结晶状,从而使内锅表面有一定的不粘和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烧结温度根据涂料不同也有所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层为釉层。釉层具有不易脱落、经久耐用的优点,并且还具有不粘性。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在素烧步骤之后将素陶坯浸泡到釉液里,使陶坯内表面附上一层釉液,然后经过高温烧结(约1000℃以上),将陶瓷表面的釉液烧附成一层天然玻璃状物质,使其表面具有光亮、不粘、美观、绝缘、防水等优秀的性能。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为釉层。釉层具有不易脱落、经久耐用的优点,并且还具有不粘性。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在导磁层形成步骤之后将内锅浸泡到釉液里,使陶坯外表面附上一层釉液,然后经过高温烧结(约1000℃以上),将内锅表面的釉液烧附成一层天然玻璃状物质,使其表面具有光亮、不粘、美观、绝缘、防水等优秀的性能。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为涂料层。优选地,第一保护层可采用具有导热耐磨性的涂料。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将涂料通过喷射方式均匀地喷在内锅的外表面,然后可对其进行高温烧结,使涂料由液态转变成有机硅或无机硅结晶状,从而使内锅外表面有一定的不粘和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烧结温度根据涂料不同也有所不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为涂料层,第二保护层为釉层。其中优选地,第一保护层可采用具有导热耐磨性的涂料。釉层具有不易脱落、经久耐用的优点,并且还具有不粘性。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在导磁层形成步骤之后,将涂料通过喷射方式均匀地喷在内锅的外表面,然后可对其进行高温烧结,使涂料由液态转变成有机硅或无机硅结晶状,从而使内锅外表面有一定的不粘和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烧结温度根据涂料不同也有所不同。第二形成步骤可以通过将内锅浸泡到釉液里,使内锅内表面附上一层釉液,然后经过高温烧结(约1000℃以上),将内锅内表面的釉液烧附成一层天然玻璃状物质,使其表面具有光亮、不粘、美观、绝缘、防水等优秀的性能。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为釉层。釉层具有不易脱落、经久耐用的优点,并且还具有不粘性。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在导磁层形成步骤之后将内锅浸泡到釉液里,使陶坯内外表面均附上一层釉液,然后经过高温烧结(约1000℃以上),将内锅表面的釉液烧附成一层天然玻璃状物质,使其表面具有光亮、不粘、美观、绝缘、防水等优秀的性能。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层为金属层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层为涂料层。优选地,第二保护层可采用具有不粘性的涂料。在实际制造工艺过程中,可以将涂料通过喷射方式均匀地喷在内锅的内表面,然后可对其进行高温烧结,使涂料由液态转变成有机硅或无机硅结晶状,从而使内锅内表面有一定的不粘和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烧结温度根据涂料不同也有所不同。

应当了解,以上仅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改、变形和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