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791发布日期:2018-06-30 01:1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炖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炖锅。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8945324(公开号CN205285944U)公开了一种带有聚热储能环热传导结构的电炖锅,图3为该电炖锅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炖锅包括底座1、传热胆3、云母发热件5、聚热储能环10、陶瓷炖盅4和外锅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该底座1的顶部设有与外锅体2配合的卡座,底座1底部设有支脚,外锅体2的两侧设有锅耳11,外锅体2的一侧还设有一电路控制开关9;所述传热胆3设于外锅体2的内部,该传热胆3的底部中心设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的外侧设有凹陷部2-2,凹陷部2-2的底部设有落水孔,凸起部2-1上安装云母发热件5,云母发热件5顶部设有聚热储能环10,该聚热储能环10将云母发热件5固定在凸起部2-1上,聚热储能环10的底部设有与云母发热件5配合的凹槽,聚热储能环10设于陶瓷炖盅4与传热胆3之间,该陶瓷炖盅4设于传热胆3内部,陶瓷炖盅4的顶部设有炖盅盖12。

上述专利存在如下缺点:1、云母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通过聚热储能环10传递给陶瓷炖盅4,这种通过聚热储能环10这个介质传导热能的方式是间接热传导,热传导效率不高。2、传热胆3上设置云母发热件5、聚热储能环10和填充聚热储能环13等部件,当传热胆3内撒入食物残渣后,云母发热件5、聚热储能环10和填充聚热储能环13之间的缝隙,以及云母发热件5、聚热储能环10和填充聚热储能环13等部件与传热胆3缝隙的残渣很难清洗。3、云母发热件5在传热胆3,很容易因密封不严,在清洗时传热胆3被渗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炖锅,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清洁、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炖锅,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端外锅体、设置于外锅体内的传热胆、放置在传热胆内的陶瓷炖盅、用于给传热胆加热的加热元件及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传热胆底部和固定托盘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传热胆上底面和托盘下底面之间部位设有用于嵌入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容纳腔,所述加热元件容纳腔的底部位于托盘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在所述传热胆底部中央设有与所述圆环形云母发热板相适配的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安装槽,所述托盘的盘面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的圆环形凸台,当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传热胆底部时,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凸台形成的空间为所述加热元件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加热元件5为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在传热胆3底部中央设有与圆环形云母发热板相适配的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安装槽,托盘7的盘面设有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圆环形凸台,当托盘7固定在传热胆3底部时,安装槽与凸台形成的空间为加热元件容纳腔。

传热胆底部、托盘及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在传热胆内底面中央设有沉孔,在沉孔内设有贯穿于传热胆底部及托盘相应位置的第一螺栓连接孔,在底座的外底面中央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二螺栓连接孔,双头螺栓的上端穿过第一螺栓连接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孔上下两端的两个螺母将传热胆底部与托盘7固定在一起;双头螺栓的下端穿过第二螺栓连接孔,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孔上下两端的两个螺母将底座固定。

传热胆的内底面与陶瓷炖盅的外底面均为平面,控制电路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双头螺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传热胆底部固定托盘,在传热胆上底面和托盘下底面之间部位设有用于嵌入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容纳腔,加热元件容纳腔的底部位于托盘上,在托盘底部固定加热元件;传热胆内底面省去了之前设有的聚热储能环、填充聚热储能环、云母发热件等复杂连接结构,简单整洁,便于清理;加热元件固定在托盘底部,不易进水,使用安全可靠;传热胆内底面与陶瓷炖盅外底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传热胆内底面与陶瓷炖盅外底面为相互配合的贴合面,最大限度提高了接触面积,有利于热量传递,起到节能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清洁、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传热胆与托盘固定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底座;2、外锅体;2-1、传热胆凸起部;2-2传热胆凹陷部、3、传热胆;4、陶瓷炖盅;5、加热元件;6、控制电路板;7、托盘;8、双头螺栓;9、电路控制开关;10、聚热储能环;11、锅耳;12、炖盅盖;13、填充聚热储能环;14、导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一种电炖锅,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端外锅体2、设置于外锅体2内的传热胆3、放置在传热胆3内的陶瓷炖盅4、用于给传热胆3加热的加热元件5及控制电路板6,在传热胆3底部固定托盘7,在传热胆3上底面和托盘7下底面之间部位设有用于嵌入加热元件5的加热元件容纳腔,加热元件容纳腔的底部位于托盘7上,加热元件5为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在传热胆3底部中央设有与圆环形云母发热板相适配的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安装槽,托盘7的盘面设有与安装槽相适配的圆环形凸台,当托盘7固定在传热胆3底部时,安装槽与凸台形成的空间为加热元件容纳腔;加热元件容纳腔高度略小于云母发热板的高度,托盘7盘面的圆环形凸台将云母发热板紧压在圆环形云母发热板安装槽内,以使传热胆3底部与云母发热板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便于传热,传热胆3内底面与陶瓷炖盅4外底面紧密贴合在一起。

传热胆3底部、托盘7及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在传热胆3内底面中央设有沉孔,在沉孔内设有贯穿于传热胆3底部及托盘7相应位置的第一螺栓连接孔,在底座1的外底面中央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二螺栓连接孔,双头螺栓8的上端穿过第一螺栓连接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孔上下两端的两个螺母将传热胆3底部与托盘7固定在一起;双头螺栓8的下端穿过第二螺栓连接孔,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孔上下两端的两个螺母将底座1固定。

传热胆3的内底面与陶瓷炖盅4的外底面均为平面,控制电路板6通过螺母固定在双头螺栓8上。

传热胆3可选用铝材、或者其它传热性较好的材料。托盘7可选用铝材、或者具有一定绝热性质的材料

以上说明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工作原理并实施该发明构思和工作原理的最佳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工作原理的限定,依照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其他实施例和实现方式,以及实施例和实现方式的组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