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250发布日期:2018-07-20 17:5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豆浆机的结构,包括机头和杯体,其中豆浆机利用杯体的整个空间用于实现大空间粉碎及熬煮结构,采用防溢装置检测浆沫高度,通过信号控制加热系统,以防止物料溢出杯体或控制物料煮熟度。现有的结构有以下几个缺点:1、在豆浆机制浆过程中,当加热系统加热,浆温上升时,浆沫液面上升,当浆沫碰到防溢装置时,加热管停止加热,此时浆沫在加热管热惯性的作用下,仍然惯性上升,为防止溢浆,豆浆机杯体需要设置有安全高度,因此杯体的高度较高,杯体空间的利用率低;2、浆沫碰到防溢装置后,需要等到浆沫完全脱离防溢电极,才能继续加热工作,有时需要较长的静置时间,导致制浆工作的周期较长;3、浆沫容易粘连防溢电极,需要设置一定的防溢空间,制浆容量范围受到一定限制;4、浆沫容易粘连防溢电极,物料反复熬煮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豆浆机,粉碎空间和防溢空间相互独立,提高杯体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扣置于杯体,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机头内设有粉碎电机,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机头下盖并伸入杯体空间内,输出轴的底端设有粉碎刀片,所述豆浆机的标称最大制浆容量为800ml~1300ml,机头下盖与杯体配合将杯体空间分隔成粉碎腔和防溢腔,杯体空间的高度H为140mm~180mm。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的高度与杯体的额定最高水位线的高度的差值为ΔH1,ΔH1=30mm~70mm。

进一步的,所述ΔH1=50mm~60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的高度为H1,H1=90mm~130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的底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所在位置到杯体的额定最低水位线的高度差为ΔH2,ΔH2≥8mm。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片到杯体的内底壁的距离为H2,H2=10mm~30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与杯体配合的间隙宽度为W,W=0~0.6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下盖的外周设有分隔体,杯体的内侧壁设有环体,分隔体与环体相抵将杯体空间分隔成粉碎腔和防溢腔。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设有防溢电极,防溢电极横向伸出机头下盖并伸入防溢腔。

进一步的,所述防溢电极到杯体口部端面的距离H3不小于1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杯体空间分隔成两个部分,可以降低杯体空间的高度,可以选择在140mm~180mm,而有效制浆容量的高度与现有的基本相同,杯体空间的利用率在45.6%~54%,可见杯体空间的利用率有显著提高;将杯体空间分成粉碎腔和防溢腔后,可以分别对粉碎腔和防溢腔单独进行功能设计,减少相互之间地干扰,使粉碎腔能够更纯粹地用于粉碎、熬煮等功能,使防溢腔更单纯地用于防溢,更容易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豆浆机的各方面性能,相应的也可以降低设计成本;其次,本实用新型并未增大杯体空间,相反可以缩小现有的杯体空间或者保持现有的杯体空间大小不变,从杯体空间中分出一部分形成粉碎腔,这就导致粉碎腔的空间相比现有技术变小,可以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而防溢腔被独立出来,可以避免误检测,只有真正溢出时才会产生检测结果,提高防溢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现有的豆浆机在制浆时的浆液循环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在制浆时的浆液循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机头1扣置于杯体2,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机头1内设有粉碎电机,粉碎电机的输出轴31伸出机头下盖12并伸入杯体空间内,输出轴31的底端设有粉碎刀片4,所述豆浆机的标称最大制浆容量为800ml~1300ml,机头下盖12与杯体2配合将杯体空间分隔成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杯体空间的高度H为140mm~180mm。一般情况下,在豆浆机的杯体上会有相应的标识线,以此提醒用户放置物料的限值,而最大的限值相对应的是其标称的最大制浆容量。

杯体空间是指位于杯体2内用来盛放物料和水的空间。现有豆浆机的杯体空间高度为200mm左右,与800ml~1300ml的最大制浆量相对应的有效制浆容量的高度76mm~82mm,杯体空间的利用率在38%~41%。由于杯体空间分隔成两个部分,可以降低杯体空间的高度,可以选择在140mm~180mm,例如H=140mm、145mm、150mm、160mm、168mm、175mm或180mm等等,而有效制浆容量的高度与现有的基本相同,杯体空间的利用率在45.6%~54%,可见杯体空间的利用率有显著提高;将杯体空间分成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后,可以分别对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单独进行功能设计,减少相互之间地干扰,使粉碎腔201能够更纯粹地用于粉碎、熬煮等功能,使防溢腔202更单纯地用于防溢,更容易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豆浆机的各方面性能,相应的也可以降低设计成本;其次,本实用新型并未增大杯体空间,相反可以缩小现有的杯体空间或者保持现有的杯体空间大小不变,从杯体空间中分出一部分形成粉碎腔201,这就导致粉碎腔201的空间相比现有技术变小,可以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而防溢腔202被独立出来,可以避免误检测,只有真正溢出时才会产生检测结果,提高防溢可靠性。

粉碎腔201的高度与杯体2的额定最高水位线的高度的差值为ΔH1,ΔH1=30mm~70mm,例如ΔH1=30mm、40mm、45mm、50mm、60mm、65mm或70mm等等。ΔH1过小,粉碎腔201与防溢腔202的分隔处到粉碎腔201内液体的距离过近,导致浆液循环路径过短,会对粉碎刀片4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物料粉碎时粉碎电机的负载较高,容易导致豆浆机颤动,产生噪音,同时会导致物料溢出到防溢腔202,不仅影响制浆性能,而且容易导致防溢检测错误。ΔH1过大,则难以达到将杯体空间分隔成两个腔的目的,导致粉碎效率无法实现大的提升。ΔH1可以优选50mm~60mm,粉碎电机在粉碎时的负载90W~110W,既能够保证粉碎效率,同时避免豆浆机过度颤动,降低噪音,防止物料提前溢出而意外触发安全防溢,确保豆浆机正常制浆工作。

由于杯体空间的高度下降,相应地也会使杯体2的整体高度下降,因此可以降低机头下盖12的高度,使粉碎电机的重心下降,提高粉碎过程中的稳定性,机头下盖12的高度为H1,H1=90mm~130mm,例如H1=90mm、95mm、100mm、108mm、110mm、120mm或130mm等等。由于机头下盖12会占用粉碎腔201的空间,因此H1过大,会导致粉碎腔201的空间下降,导致有效制浆容量下降,而H1过小,则不易安装粉碎电机,可能导致机头上盖11的高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机头1重心。

为了对杯体2内的浆液进行温度控制,机头下盖12的底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的探头所在位置到杯体2的额定最低水位线的高度差为ΔH2,ΔH2≥8mm,例如ΔH2=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或16mm等等。这样温度传感器8离杯体2底部的加热区距离适中,确保温度通过浆液传递至温度传感器8的速度快,不会滞后,能够有足够的灵敏度,ΔH2过小,则温度传感器8距离杯体2底部的加热区过远,温度检测容易滞后,温度传感器8的检测头伸出机头下盖12的尺寸固定,因此ΔH2会受H1的影响,由于H1有限制,ΔH2也不会过大,避免影响制浆。

由于杯体空间降低,如果采用现有的机头1,可能出现粉碎刀片4打到杯体2内底壁的情况,因此需要缩短粉碎电机的输出轴31长度,控制粉碎刀片4到杯体2内底壁的距离,确保粉碎刀片4安全工作的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粉碎效果,粉碎刀片4到杯体2的内底壁的距离为H2,具体是指粉碎刀片的安装位置到杯体的内底壁的距离,H2=10mm~30mm,例如H2=10mm、12mm、15mm、17mm、21mm、22mm、25mm、28mm或30mm等等,H2过大,粉碎刀片4旋转比较难以带动杯体2内底壁上的物料,导致粉碎效率下降,H2过小,粉碎刀片4入水深度较大,粉碎电机驱动粉碎刀片4旋转的负载较高,而且容易出现粉碎刀片4或输出轴31的端部与杯体2的内底壁之间卡住物料情况,影响粉碎效率,另外在放置机头1时,杯体2内的物料可能将粉碎刀片4撑起,导致机头1放置不到位,豆浆机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保证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的空间独立效果,见图2,机头下盖12与杯体2配合的间隙宽度为W,W=0~0.6mm,例如W=0、0.1mm、0.2mm、0.3mm、0.4mm、0.5mm或0.6mm等等,其中W=0并非指绝对无间隙,因为粉碎腔201加热后需要泄压,因此机头下盖12与杯体2配合仍然应该是间隙配合, 所以W=0时,上偏差大于0,下偏差大于等于0。W过大,粉碎腔201的物料容易穿过间隙进入防溢腔202,不仅会影响防溢检测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出现物料残留在防溢腔202内不能参与后续制浆程序,导致制浆效果变差。为了实现杯体空间的分隔,本实施例通过在机头下盖12的外周设有分隔体5,杯体2的内侧壁设有环体6,分隔体5与环体6相抵将杯体空间分隔成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通过分隔体5与环体6配合,相应的,W就用来表示分隔体5与环体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宽度。分隔体5是与机头下盖12一体成型,也可以安装到机头下盖12的外周,同样的,环体6也可以是与杯体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安装到杯体2的内侧壁上。

为了实现良好的防溢,机头1设有防溢电极7,防溢电极7横向伸出机头下盖12并伸入防溢腔202。横向是指垂直于或接近垂直于机头下盖12外周侧壁的方向。防溢电极7横向伸出机头下盖12,只需要考虑防溢电极7的检测头伸出机头下盖12足够的长度,而这个长度尺寸相对较小,可以大大缩短防溢电极7的长度,减少防溢电极7对机头1内部空间设计的影响,而且安装防溢电极7的结构可以得到简化,方便在生产过程中将机头下盖12与防溢电极7做成组件结构,简化机头1安装,降低成本;由于只有防溢电极7的检测头伸出机头下盖12,防溢电极7不易发生磨损或碰撞,确保防溢电极7能够长期有效稳定地工作。防溢电极7到杯体2口部端面的距离H3不小于10mm,因为防溢电极7检测到浆沫后,加热器停止加热,但是加热器具有热惯性,浆沫仍然会因惯性而上升,为防止溢浆要求H3不小于10mm,防止浆沫溢出杯体2。

除了采用分隔体5与环体6相抵实现杯体空间的分隔,也可以单独使用分隔体5与杯体2的内侧壁配合来实现杯体空间的分隔,也可以单独使用环体6与机头下盖12的外周侧壁配合来实现杯体空间的分隔。

如图3所示,现有的豆浆机由于杯体空间没有区分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空间来使用,豆浆机在制浆时,浆液沿着杯体2的内侧壁向上涌,达到图3中虚线位置后再下落实现循环,循环高度为h1,由于循环高度高,循环速度慢,粉碎效率低,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隔体5将杯体空间分隔成粉碎腔201和防溢腔202后,循环高度即粉碎腔201的高度h2,h2比h1小得多,物料上涌后遇到分隔体5能够快速下落重新开始循环,从而提高粉碎效率。

实施例二:

除了实施例一的分隔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机头下盖12的外周侧壁与杯体2的内侧壁配合来实现杯体空间的分隔。具体如图5所示,机头下盖12采用常规结构,杯体2的内侧壁顶部设有台阶21,在台阶21上方与机头下盖12之间形成防溢腔202。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在机头下盖12直接与杯体2的内侧壁配合后,再缩小机头下盖12的外周直径形成防溢腔202。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