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盘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520发布日期:2018-07-13 16:3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膜片,通常都安装在热盘脚上,膜片与热盘脚进行接触,而为了实现膜片的定位,需要在热盘脚上设置一个螺纹孔,以用于安装定位膜片的定位柱,而在热盘脚上形成螺纹孔而攻丝的过程中,因制程不稳定的原因,会出现螺纹孔预设顶针大小不一的情况,若是螺纹孔预设顶针铸造时过小,在钻孔的过程中容易在螺纹孔远离盘体的一面上出现飞边的现象,因而在安装好膜片后,膜片与热盘脚在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干涉现象,从而会导致发热盘承力状态不稳定,因而会严重影响压力的稳定性,反之,若螺纹孔预设顶针铸造时过大,会导致膜片在定位过程中,双头螺柱等定位柱会完全挤入孔中,从而会导致膜片与热盘脚接触时,膜片处于打紧状态,从而一方面会使膜片失去自由活动的空间,使装配困难,另一方面在进行正常工作的时候,由于与双头螺柱的间隙过小,会导致膜片在弯曲的过程中使螺钉产生松动,甚至脱落,使膜片刚度变弱,导致压力衰减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与膜片进行合理装配,以使发热盘承力更加稳定的发热盘组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发热盘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背面的边缘上设置有热盘脚,所述热盘脚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膜片,安装在所述热盘脚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膜片上设置有通孔;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通孔。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和安装在发热盘的热盘脚上的膜片,以及用于对膜片进行定位的定位柱,而通过在热盘脚支撑膜片的一面上设置一个凹槽,并将安装定位柱的安装孔设置在凹槽的底壁上,使得膜片在安装好后,能够与安装孔的端面保留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膜片不会受到安装孔具体加工的大小的影响,具体地,比如,不会受到安装孔加工过小而产生的飞边的影响,进而使得膜片在安装好后,不会与热盘脚发生干涉的现象,因而使得膜片能够正常工作变形,因而使得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能够正常承压,以便能够确保产品的承力状态,同时,该种结构,由于膜片不易与热盘脚发生干涉,因此使得膜片能够经久耐用,因此,膜片在长时间使用后,依旧能够正常承压变形,从而使得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在长期使用后,依旧能保持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压力状态的稳定性,进而使得产品在烹饪过程中的压力衰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H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根据热盘脚的大小合理设置凹槽的深度,但凹槽的深度过大,会降低热盘脚的强度,但凹槽的深度过小,会导致安装孔的端面距膜片太近,因而使得安装孔易影响到膜片的工作,因此,优选地,可将凹槽的深度H设置在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可将凹槽的深度H设置在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的范围内。该种设置即能够确保热盘脚的强度,又能够使膜片正常工作,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包括:安装段,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定位段,与所述安装段呈阶梯设置,所述定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安装段的横截面积,所述定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凹槽的开口面积;其中,所述膜片安装在所述热盘脚上,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定位段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定位柱设置成包括安装段和定位段的阶梯结构,这样便能够利用安装段实现定位柱的安装,利用定位段实现定位柱对膜片的定位,同时,利用安装段和定位段之间的台阶实现定位柱的轴向定位。而定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段的横截面积,即是说,定位段比安装段要大,同时定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凹槽的开口面积,即是说定位段比凹槽的开口要大,因此,在膜片安装好后,安装段和定位段之间的台阶便能够抵靠在热盘脚远离盘体的一端的端面上,也即能够抵靠在热盘脚支撑膜片的一面上。该种设置,由于定位段并未安装至凹槽的底壁,因此,在安装孔由于加工原因加工的越微过大时,也不会出现定位段挤入到安装孔中的情况发生,因而使得膜片能够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使得膜片不会与热盘脚干涉而卡紧,从而使得膜片能够正常工作变形,进而能够始终确保产品的承压状态。此外,由于定位段不会挤入到安装孔中,因此,膜片与定位柱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因此,在膜片正常变形时,不会引起定位柱松动的情况发生,因此,使得定位柱能够牢靠地对膜片进行定位,进而即能够防止膜片在工作中过度变形,进而即能够防止压力衰减的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定位段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通孔的内壁与定位段之间设置间隙,使得膜片与定位段之间配合的比较松,因而为膜片变形预留了空间,从而可防止膜片在变形时,对定位柱产生拉扯力,进而可防止定位柱松脱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安装段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螺纹的安装方式将安装段安装至安装孔内,因为螺纹的安装方式,安装可靠,且成本低,因而能够降低安装成本,确保安装效果。

其中,优选地,所述定位段伸出所述通孔的一端上套设有螺母。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在定位段伸出通孔的一端上设置一个螺母,从而在安装定位柱时,便能够将扳手等工具直接作用在螺母上,以实现定位柱的转动驱动,进而实现安装段与螺纹孔之间的拧紧安装。

其中,优选地,所述螺母和所述定位段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螺母和定位段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螺母和定位段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定位柱的加工难度,可将螺母和定位段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段和所述定位段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安装段和定位段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段和定位段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定位柱的加工难度,可将安装段和定位段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呈圆形,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均为圆形孔,所述凹槽呈圆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定位柱设置成圆形,将安装孔和通孔均设置成为圆形孔,同时将凹槽设置成圆形,这样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圆形为比较常见的形状且比较好加工,因而还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为双头螺柱。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定位柱设置成双头螺柱,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利用双头螺柱的一端实现膜片的定位,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双头螺柱的另一端将发热盘组件安装在外锅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盘呈圆形或所述发热盘呈椭圆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根据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实际结构将发热盘设置成椭圆形或圆形,从而能够扩大发热盘组件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热盘脚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膜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盘脚沿盘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盘体的背面的边缘上,所述多个膜片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多个热盘脚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优选在盘体上设置多个热盘脚,并在热盘脚上安装多个膜片,该种设置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热盘脚来安装发热盘以及对膜片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提高发热盘的安装可靠性。同时,设置多个膜片能够使发热盘的弹性更好,因而能够使发热盘在受力时更不易损坏开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盘体的正面上设置有CD纹。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盘体的正面上设置CD纹,而在盘体的正面上设置CD纹,一方面会增强盘体的美观,另一方面会增加盘体的导热面积,以提高盘体的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锅,所述发热盘组件安装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内锅,能够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所述发热盘上;锅盖,能够盖装在所述外锅上。该种设置可将发热盘安装在外锅内,以用于加热内锅,进而烹饪食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电饭煲,当然,烹饪器具也还可以是除电压力锅、电饭煲之外的其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发热盘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发热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发热盘,12热盘脚,122凹槽,124安装孔,14盘体,2膜片,22通孔,3定位柱,32安装段,34定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1,发热盘1包括盘体14,盘体14的背面的边缘上设置有热盘脚12,热盘脚12远离盘体14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122,凹槽122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24;膜片2,安装在热盘脚12远离盘体14的一端的端面上,膜片2上设置有通孔22;定位柱3,定位柱3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孔124内,定位柱3的另一端伸出通孔22。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1和安装在发热盘1的热盘脚12上的膜片2,以及用于对膜片2进行定位的定位柱3,而通过在热盘脚12支撑膜片2的一面上设置一个凹槽122,并将安装定位柱3的安装孔124设置在凹槽122的底壁上,使得膜片2在安装好后,能够与安装孔124的端面保留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膜片2不会受到安装孔124具体加工的大小的影响,具体地,比如,不会受到安装孔124加工过小而产生的飞边的影响,进而使得膜片2在安装好后,不会与热盘脚12发生干涉的现象,因而使得膜片2能够正常工作变形,因而使得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能够正常承压,以便能够确保产品的承力状态,同时,该种结构,由于膜片2不易与热盘脚12发生干涉,因此使得膜片2能够经久耐用,因此,膜片2在长时间使用后,依旧能够正常承压变形,从而使得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在长期使用后,依旧能保持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压力状态的稳定性,进而使得产品在烹饪过程中的压力衰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凹槽122的深度H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根据热盘脚12的大小合理设置凹槽122的深度,但凹槽122的深度过大,会降低热盘脚12的强度,但凹槽122的深度过小,会导致安装孔124的端面距膜片2太近,因而使得安装孔124易影响到膜片2的工作,因此,优选地,可将凹槽122的深度H设置在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可将凹槽122的深度H设置在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的范围内。该种设置即能够确保热盘脚12的强度,又能够使膜片2正常工作,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图3和图7所示,定位柱3包括:安装段32,能够安装在安装孔124内;定位段34,与安装段32呈阶梯设置,定位段34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段32的横截面积,定位段34的横截面积大于凹槽122的开口面积;其中,膜片2安装在热盘脚12上,并通过通孔22套设在定位段34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定位柱3设置成包括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的阶梯结构,这样便能够利用安装段32实现定位柱3的安装,利用定位段34实现定位柱3对膜片2的定位,同时,利用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之间的台阶实现定位柱3的轴向定位。而定位段34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段32的横截面积,即是说,定位段34比安装段32要大,同时定位段34的横截面积大于凹槽122的开口面积,即是说定位段34比凹槽122的开口要大,因此,在膜片2安装好后,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之间的台阶便能够抵靠在热盘脚12远离盘体14的一端的端面上,也即能够抵靠在热盘脚12支撑膜片2的一面上。该种设置,由于定位段34并未安装至凹槽122的底壁,因此,在安装孔124由于加工原因加工的越微过大时,也不会出现定位段34挤入到安装孔124中的情况发生,因而使得膜片2能够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使得膜片2不会与热盘脚12干涉而卡紧,从而使得膜片2能够正常工作变形,进而能够始终确保产品的承压状态。此外,由于定位段34不会挤入到安装孔124中,因此,膜片2与定位柱3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因此,在膜片2正常变形时,不会引起定位柱3松动的情况发生,因此,使得定位柱3能够牢靠地对膜片2进行定位,进而即能够防止膜片2在工作中过度变形,进而即能够防止压力衰减的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22的内壁与定位段34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通孔22的内壁与定位段34之间设置间隙,使得膜片2与定位段34之间配合的比较松,因而为膜片2变形预留了空间,从而可防止膜片2在变形时,对定位柱3产生拉扯力,进而可防止定位柱3松脱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孔124为螺纹孔,安装段32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在该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螺纹的安装方式将安装段32安装至安装孔124内,因为螺纹的安装方式,安装可靠,且成本低,因而能够降低安装成本,确保安装效果。

其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定位段34伸出通孔22的一端上套设有螺母。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定位段34伸出通孔22的一端上设置一个螺母,从而在安装定位柱3时,便能够将扳手等工具直接作用在螺母上,以实现定位柱3的转动驱动,进而实现安装段32与螺纹孔之间的拧紧安装。

其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螺母和定位段3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螺母和定位段34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螺母和定位段34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定位柱3的加工难度,可将螺母和定位段34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定位柱3的加工难度,可将安装段32和定位段34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定位柱3呈圆形,安装孔124为圆形孔,如图6所示,通孔22为圆形孔,如图4所示,凹槽122呈圆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定位柱3设置成圆形,将安装孔124和通孔22均设置成为圆形孔,同时将凹槽122设置成圆形,这样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圆形为比较常见的形状且比较好加工,因而还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定位柱3为双头螺柱。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定位柱3设置成双头螺柱,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利用双头螺柱的一端实现膜片2的定位,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双头螺柱的另一端将发热盘组件安装在外锅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1呈圆形或如图1和图4所示,发热盘1呈椭圆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根据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实际结构将发热盘1设置成椭圆形或圆形,从而能够扩大发热盘组件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热盘脚12的数量为多个,膜片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盘脚12沿盘体14的周向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盘体14的背面的边缘上,多个膜片2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热盘脚12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优选在盘体14上设置多个热盘脚12,并在热盘脚12上安装多个膜片2,该种设置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热盘脚12来安装发热盘1以及对膜片2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提高发热盘1的安装可靠性。同时,设置多个膜片2能够使发热盘1的弹性更好,因而能够使发热盘1在受力时更不易损坏开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盘体14的正面上设置有CD纹。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盘体14的正面上设置CD纹,而在盘体14的正面上设置CD纹,一方面会增强盘体14的美观,另一方面会增加盘体14的导热面积,以提高盘体14的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锅,发热盘组件安装在外锅的底壁上;内锅,能够放置在外锅内的发热盘1上;锅盖,能够盖装在外锅上。该种设置可将发热盘1安装在外锅内,以用于加热内锅,进而烹饪食物。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电饭煲,当然,烹饪器具也还可以是除电压力锅、电饭煲之外的其它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