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481发布日期:2018-07-13 16:3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过滤作用的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是一种通过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液体加热设备,由于电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以及户外等场所。

目前,专利(CN200920124293.9)公开一种电水壶,具体公开(参见如图1):壶体1、水箱2、水箱盖3、手柄4、底座5、发热体6、电源线7和插头8,还包括水桶9、水桶盖10、过滤滤芯11和水管12,水桶9内设置有过滤滤芯11,水管12连接过滤滤芯11和水箱2,水从水桶9经过滤滤芯11,通过水管12流入水箱2,发热体6对水箱2中的水进行加热,过滤滤芯11起到过滤功能,使水更卫生。

然而,上述电水壶中,由于过滤滤芯11设在水桶9内,过滤滤芯11会占据水桶9的一定空间,而水桶9又设在壶体1内,这样壶体1内较大的空间被水桶9占用,使得壶体1内用于烧水的水箱2的体积减少,从而造成电水壶的容量减少,而且壶体1内同时设有水桶9和水箱2,这样在注水时易出现混淆现象,用户对电水壶的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水壶内由于过滤滤芯的设置而造成电水壶容量减少以及操作不方便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操作且烧水容量不受过滤装置影响的电水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具有盛液腔体的壶体和底座,其中,所述壶体的壶身上或所述壶体的壶盖内设有过滤组件,且所述过滤组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盛液腔体相连通。

通过在所述壶体的壶身上或所述壶体的壶盖内设有过滤组件,这样过滤组件不会占用壶体内盛液腔体的空间,从而避免了过滤组件设在壶体内而造成电水壶可用的烧水空间减少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不仅实现了过滤作用,同时节省了电水壶内盛液腔体的空间,从而解决了现有电水壶内由于过滤滤芯的设置而造成电水壶容量减少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壶体的壶身上设有手柄,所述过滤组件设在所述手柄内,且所述盛液腔体的顶部设有加水腔,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水口与所述加水腔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盛液腔体的底部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壶体包括壶身和壶盖,所述过滤组件设在所述壶盖内,且所述壶盖的顶面开设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盛液腔体的顶部设有分离片,所述分离片将所述盛液腔体分割成煮水腔体和所述加水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煮水腔体相连通。

通过设置分离片,使得盛液腔体被分割成上下两个腔体,使得注水时不会出现混淆,注水更加方便。

可选的,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加水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可拆卸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煮水腔体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可拆卸相连。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煮水腔体相连通的一端上设有单向阀,这样可以起到防止水反向流动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内均设有弹性件,防止了进水管和出水管出现弯折而导致水流通道受阻。

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组件、滤芯上盖和滤芯下盖,其中,

所述滤芯上盖的一端与所述滤芯组件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上壳体相连;

所述滤芯下盖的一端与所述滤芯组件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下壳体相连,且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滤芯上盖上,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所述滤芯下盖上。

可选的,所述滤芯上盖和所述滤芯下盖分别与所述滤芯组件的两端通过螺纹方式相连。

可选的,所述滤芯上盖和所述滤芯下盖分别与所述滤芯组件两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这样防止了过滤组件出现漏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水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中未带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中的滤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底座-10;壶体-20;盛液腔体-21;煮水腔体-201;加水腔-202;分离片-211;加热盘-22;控制板-23;手柄-40;壶盖-30;过滤组件-50;进水口-51;出水口-52;进水管-53;出水管-54;弹性件-55;滤芯组件-502、滤芯上盖-501;滤芯下盖-503;滤芯-502b;滤芯壳体-502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中未带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水壶中的滤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电水壶包括:具有盛液腔体21的壶体20和底座10,其中,本实施例中,壶体20内设有加热盘22和控制板23,加热盘22用于加热,控制板23用于对加热盘22进行控制,其中,壳体20与底座10之间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具体的,在壶体20的底部设置上连接器,在底座10上设有与上连接器匹配的下连接器,当壶体20放置在底座10上时,上下连接器接触以实现外接电源为电水壶提供电源。

其中,为了对进入盛液腔体21内的水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壶体20的壶身上或壶体20的壶盖30内设有过滤组件50,即过滤组件50可以设在壶体20的壶身上,也可以设在壶体20的壶盖30上,而且,过滤组件50具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且出水口52与盛液腔体21相连通,烧水时,水可以从进水口51进入过滤组件50中,经过滤后从出水口52流入到盛液腔体21内,在加热盘22的加热作用下进行烧水。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过滤组件50设在壶盖30内或壶身上,这样过滤组件50不会占用壶体20内盛液腔体21的空间,从而避免了过滤组件50设在壶体20内而造成电水壶可用的烧水空间减少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不仅实现了过滤作用,同时节省了电水壶内盛液腔体21的空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具体的,壶体20的壶身上设有手柄40,过滤组件50设在手柄40内,且盛液腔体21的顶部设有加水腔202,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与加水腔202相连通,出水口52与盛液腔体21的底部相连通,注水时,打开壶盖30,向加水腔202内注水,水从进水口51进入过滤组件50中,经过滤后,从出水口52进入到盛液腔体21内,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柄40本身为中空结构,通过将过滤组件50设在手柄40内,避免了额外设置用于放置过滤组件50的空间,而且由于过滤组件50位于手柄40内,这样无需对壶体20或壶盖30的结构进行变动,当需要更换过滤组件50时,只需对手柄40进行拆卸和安装,对壶体20和壶盖30不需要进行拆卸,从而使得更换更加方便。

其中,本实施例中,盛液腔体21的顶部设置加水腔202时,具体为:在盛液腔体21的顶部设有分离片211,分离片211将盛液腔体21分割成煮水腔体201和加水腔202,即本实施例中,分离片211将盛液腔体21分割为上下两个腔体,其中,煮水腔体201用于煮水,加水腔202用于注水,这样注水时,打开壶盖30可以直接向壶体20顶部的腔体注水,不用对注水的腔体进行分辨,与现有技术中壶体20内同时设有水桶和水箱两个腔体而造成注水时易混淆相比,本实施例中,壶体20的顶部腔体即为加水腔202,注水更加方便,且不会发生注水错误。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分离片211将盛液腔体21分割为煮水腔体201和加水腔202时,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与加水腔202相连通,出水口52与煮水腔体201相连通,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加水腔202占用盛液腔体21的实际烧水空间,具体将分离片211设置时应位于盛液腔体21的最大水位线之上,由于加水腔202处于最大水位线之上,所以加水腔202对盛液腔体21中实际的烧水空间不会造成影响。

其中,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分别与加水腔202和煮水腔体201之间通过水管进行连通,具体的,如图4所示,还包括: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其中,进水管53的一端与加水腔202相连通,进水管53的另一端与进水口51可拆卸相连,出水管54的一端与煮水腔体201相连通,出水管54的另一端与出水口52可拆卸相连,即过滤组件50分别通过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与加水腔202和煮水腔体201相连通,且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与过滤组件5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与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通过插接方式可拆卸连接,且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与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之间密封连接,以防止出现漏水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柄40呈弯曲状,为了便于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在手柄40内设置,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具体可以为塑料软管,然而当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为塑料软管时,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易出现弯折现象,为了防止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出现弯折而导致水无法进入过滤组件50或者水无法进入煮水腔体20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内均设有弹性件55,通过设置弹性件55以防止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出现弯折现象,其中,弹性件55具体可以为弹簧。

其中,本实施例中,出水管54与煮水腔体201相连通的一端上设有单向阀(未示出),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水反向流动,这样可以避免电水壶倾斜时,煮水腔体201内的水反流入过滤组件50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单向阀还可以设在煮水腔体201内壁上开设的与出水管54相连通的开口上,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水管53上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可以避免过滤组件50中的水反流到加水腔202中,其中,单向阀为现有的器件,其结构和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对单向阀的结构和原理不再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拆卸或安装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包括:滤芯组件502、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其中,滤芯上盖501的一端与滤芯组件502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手柄40的上壳体相连;滤芯下盖503的一端与滤芯组件502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手柄40的下壳体相连,如图4所示,手柄40的上壳体、滤芯上盖501、滤芯组件502、滤芯下盖503和手柄40的下壳体组合在一起构成手柄40,即过滤组件50为手柄40的一部分,这样拆卸和安装时更加方便。

其中,本实施例中,进水口51开设在滤芯上盖501上,出水口52开设在滤芯下盖503上,滤芯组件502的两端开口与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相连通,同时,滤芯组件502具体包括滤芯502b和滤芯壳体502a,滤芯502b位于滤芯壳体502a内,滤芯壳体502a两端开口,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分别与滤芯壳体502a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滤芯上盖501与手柄40的上壳体可以通过螺钉方式连接,滤芯下盖503与手柄40的上壳体通过插接方式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分别与滤芯组件502的两端通过螺纹方式相连,具体的,滤芯组件502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内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其中,本实施例中,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分别与滤芯组件502两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即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与滤芯壳体502a的两端密封连接,通过密封件使得滤芯上盖501和滤芯下盖503与滤芯组件502的两端密封连接,防止过滤组件50出现漏水的现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壶体20包括壶身和壶盖30,过滤组件50设在壶盖30内,且壶盖30的顶面开设与进水口51连通的开口,过滤组件50的出水口52与盛液腔体21相连通,注水时,水从壶体20顶盖上的开口注入,经过滤组件50进行过滤,过滤后从过滤组件50的出水口52进入到盛液腔体21中,本实施例中,在盛液腔体21中不需要设置分离片211将盛液腔体21分割为加水腔202和煮水腔体201,注水时可以直接向壶盖30顶面上的开口注水,本实施例中,设置时,还可以直接将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从壶盖30的顶面上伸出,这样注水时,直接向过滤组件50的进水口51注水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过滤组件50设置在壶盖30上,不仅起到了过滤水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过滤组件50对盛液腔体21的空间占用而导致电水壶烧水容量减少的问题。

其中过滤组件50的结构及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