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可变手扶梯的安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2989发布日期:2018-10-02 18:0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可变手扶梯的安全窗。



背景技术: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其蔓延迅速,产生的浓烟容易造成窒息使人休克死亡,后果较严重。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可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做好防御工程。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高度较大,人口密度较高,一旦产生警情,依靠建筑物自身的电梯、楼道已不能满足紧急情况时的人员撤离;而且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可能无法顺利进出家门到达电梯或楼道。

因此从窗户逃生成为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而现在从窗户逃生的情况主要依靠消防救援官兵提供的扶梯或挂梯等,需要等到消防救援官兵的到达后才能脱险,浪费较多的时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可变手扶梯的安全窗,兼具防盗窗、防护窗以及手扶梯的功能,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时,可将该安全窗变为手扶梯进行紧急撤离,有效提高生存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可变手扶梯的安全窗,包括固定在阳台地面或窗台下部的门槛横杆以及设置在门槛横杆上的窗体;所述窗体包括至少一节手扶梯,手扶梯包括两根间距设置的竖杆和设置在两根竖杆之间的若干横撑;第一节手扶梯的竖杆的上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门槛横杆上,连接件可绕门槛横杆上下翻转,第一节手扶梯的两根竖杆的下端相对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窗体的门闩孔;在第一节手扶梯的竖杆的下端、最后一节手扶梯的竖杆的上端以及第二节至倒数第二节手扶梯的竖杆的两端均设置C形套筒,竖杆上端的C形套筒套设在上一节手扶梯的竖杆上,竖杆下端的C形套筒套设在下一节手扶梯的竖杆上,使得所述C形套筒可沿竖杆相对滑动,并通过与相应的C形套筒对接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手扶梯的伸展和收缩。

原理:作为窗体时,手扶梯回缩靠拢,通过C形套筒和连接件进行限位,限位后,各节手扶梯上的横撑相互重合或错开,形成较小的间距,达到防盗、防护的同时又不影响采光;将回缩后的手扶梯整体向上翻转并将翻转后的手扶梯的上端通过门闩固定在阳台顶部或窗台上部,即可行使安全窗的作用。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撤离时,解除阳台顶部或窗台上部的门闩对窗体的固定,向外推出窗体,第二节至最后一节手扶梯的上端的C形套筒沿上一节手扶梯的竖杆依次下滑至上一节手扶梯下端的C形套筒的位置,并依靠两C形套筒的对接进行限位,即形成一部紧急撤离的长的手扶梯。该安全窗主要适用于七楼及其以下的小高楼,制作窗体时,应根据离地高度合理设置手扶梯的节数,使得最后一节手扶梯可抵达地面。

有益效果:该安全窗兼具防盗窗、防护窗以及手扶梯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作为防盗窗和防护窗使用;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时,屋内人员可自行将该安全窗变为手扶梯撤离至地面;该安全窗的结构简单,不占用室内空间;使用时操作简单,用时短,无需其他人员协助即可自行完成操作并及时撤离,有效提高生存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无缝钢管焊接的T字形结构,连接件的上端套设在门槛横杆上,第一节手扶梯的竖杆的上端插接在连接件的下端内并焊接固定。

通过设置两个连接件即可将第一节手扶梯固定在门槛横杆上,结构简单;采用T字形结构,套接和插接的方式连接,可预先对连接件进行制作,节省安装时间;同时无缝钢管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反复转动也能保证良好的可靠性;焊接固定牢固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门槛横杆下方设置有限位块,连接件相对于水平面可向上进行90°转动,向下进行75°转动。

作为防盗窗、防护窗使用时,使得窗体处于竖直状态;而伸展后的起救援作用时,手扶梯具有一定倾斜度,人员撤离时,一方面可确保使用手扶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撤离过程中可离建筑物越来越远,防止火灾或地震过程中高空坠物造成意外伤害。

进一步的,手扶梯的两根所述竖杆平行设置,两根竖杆的外廓距离d为 40cm-50cm之间。

40cm-50cm的宽度是人员使用手扶梯快速安全撤离的适宜宽度,可确保撤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节约原材料;在原有防盗窗上留出适宜的宽度位置即可方便的固定该安全窗,安全窗体积小,便于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C形套筒为C形钢管制成。

钢质材料强度高,可靠性好,使用更安全,取材方便。

进一步的,最后一节所述手扶梯的下端端头上设置防护垫。

设置防护垫后可避免手扶梯与地面之间碰撞发生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垫采用橡胶材料。

在手扶梯下滑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声音较小;同时,橡胶材料还能达到防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作为手扶梯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扶梯回缩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作为窗体时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节手扶梯竖直放置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门槛横杆;2-窗体;3-手扶梯;4-竖杆;5-横撑;6-连接件;7-限位块; 8-防护垫;9-C形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高楼火灾地震紧急撤离用可变手扶梯3的安全窗,包括固定在阳台地面或窗台下部的门槛横杆1以及设置在门槛横杆1上的窗体 2;所述窗体2包括至少一节手扶梯3,手扶梯3包括两根间距设置的竖杆4和设置在两根竖杆4之间的若干横撑5;第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的上端通过连接件6设置在门槛横杆1上,连接件6可绕门槛横杆1上下翻转,第一节手扶梯3的两根竖杆4的下端相对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窗体2的门闩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的下端、最后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的上端、第二节至倒数第二节手扶梯3的竖杆4的两端均设置C形套筒9,竖杆4上端的C形套筒9套设在上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上,竖杆4下端的C形套筒9套设在下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上,使得所述C形套筒9可沿竖杆4相对滑动,并通过与相应的C形套筒9对接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手扶梯的伸展和收缩。

原理:作为窗体2时,手扶梯3回缩靠拢,通过C形套筒9和连接件6进行限位,限位后,各节手扶梯3上的横撑5相互重合或错开,形成较小的间距,达到防盗、防护的同时又不影响采光;将回缩后的手扶梯3整体向上翻转并将翻转后的手扶梯3的上端通过门闩固定在阳台顶部或窗台上部,即可行使安全窗的作用。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撤离时,解除阳台顶部或窗台上部的门闩对窗体 2的固定,向外推出窗体2,第二节至最后一节手扶梯3的上端的C形套筒9 沿上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依次下滑至上一节手扶梯3下端的C形套筒9的位置,并依靠两C形套筒9的对接进行限位,即形成一部紧急撤离的长的手扶梯 3。该安全窗主要适用于七楼及其以下的小高楼,制作窗体2时,应根据离地高度合理设置手扶梯3的节数,使得最后一节手扶梯3可抵达地面。

有益效果:该安全窗兼具防盗窗、防护窗以及手扶梯3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作为防盗窗和防护窗使用;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时,屋内人员可自行将该安全窗变为手扶梯3撤离至地面;该安全窗的结构简单,不占用室内空间;使用时操作简单,用时短,无需其他人员协助即可自行完成操作并及时撤离,有效提高生存率。

实施时,所述连接件6为无缝钢管焊接的T字形结构,连接件6的上端套设在门槛横杆1上,第一节手扶梯3的竖杆4的上端插接在连接件6的下端内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两个连接件6即可将第一节手扶梯3固定在门槛横杆1上,结构简单;采用T字形结构,套接和插接的方式连接,可预先对连接件6进行制作,节省安装时间;同时无缝钢管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反复转动也能保证良好的可靠性;焊接固定牢固可靠。

实施时,所述门槛横杆1下方设置有限位块7,连接件6相对于水平面可向上进行90°转动,向下进行75°转动。

作为防盗窗、防护窗使用时,使得窗体2处于竖直状态;而伸展后的起救援作用时,手扶梯3具有一定倾斜度,人员撤离时,一方面可确保使用手扶梯 3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撤离过程中可离建筑物越来越远,防止火灾或地震过程中高空坠物造成意外伤害。

实施时,手扶梯的两根所述竖杆平行设置,两根竖杆的外廓距离d为 40cm-50cm之间。

40cm-50cm的宽度是人员使用手扶梯3快速安全撤离的适宜宽度,可确保撤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节约原材料;在原有防盗窗上留出适宜的宽度位置即可方便的固定该安全窗,安全窗体2积小,便于安装和使用。

实施时,所述C形套筒9为C形钢管制成。

钢质材料强度高,可靠性好,使用更安全,取材方便。

实施时,最后一节所述手扶梯3的下端端头上设置防护垫。

设置防护垫后可避免手扶梯3与地面之间碰撞发生损坏。

实施时,所述防护垫8采用橡胶材料。

在手扶梯3下滑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声音较小;同时,橡胶材料还能达到防滑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