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53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盖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推拉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焖、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小同口味物点和风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

在当今现代科技自动化的时代,在烹饪领域中,需要出现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炒菜机,需要一种结构构造,能对炒菜机的锅盖进行提拉及闭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盖推拉装置,使得锅盖能稳定有效地进行打开/闭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推拉装置,包括底座、推拉驱动器以及L 形齿条;所述推拉驱动器和所述L形齿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拉驱动器设有驱动齿轮,所述L形齿条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L形齿条包括推拉齿板和齿条卡头,所述推拉齿板与所述齿条卡头垂直连接;所述齿条卡头与锅盖轴心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设有第一位置感应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推拉齿板上设有第二位置感应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位于互相靠近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锅盖推拉装置还包括推拉装置槽板;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推拉装置槽板设有第二穿孔与条形槽,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条形槽连通;所述L形齿条中的推拉齿板收容于所述条形槽中;所述推拉装置槽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推拉驱动器中的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推拉装置还设有推拉装置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位于第二穿孔上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与第三穿孔的大小、形状一致,或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为圆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条形槽为长方体形状、大小与所述推拉齿板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齿牙设在所述推拉齿板的一侧,所述推拉齿板的自由端在连接所述齿牙的位置设有限位止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由L形齿条连接到待控制的锅盖装置上,由所述底座为所述锅盖推拉装置提供固定的支撑,推拉驱动器的驱动齿轮与所述L形齿条的齿牙相互啮合,通过控制所述推拉驱动器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由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与所述L 形齿条的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L形齿条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运动,进而控制与所述L形齿条连接的待控制的所述锅盖装置的前后运动,即所述锅盖装置在打开和闭合方向上的运动,实现了在炒菜过程中对所述锅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适用的全自动炒菜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全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适用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锅盖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锅盖控制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锅盖推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适用的全自动炒菜机,其中,该全自动炒菜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置于炒菜机机壳10内的自动上料装置1、炒锅装置2(包括锅盖20,炒锅21)、锅盖控制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自动洗锅装置6以及主控装置7,其中,所述主控装置7用于接收预设的菜谱指令,并根据菜谱指令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炒锅装置2、锅盖控制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以及自动洗锅装置6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7连接,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参见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适用的全自动炒菜机锅盖控制装置。其中,该锅盖控制装置3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保护盖31、锅盖推拉装置32、旋转装置33、锅盖装置固定件34。所述锅盖推拉装置32,包括推拉驱动器321、推拉装置底座322、L形齿条323、推拉装置槽板324和推拉装置上盖板325;所述旋转装置33及所述锅盖推拉装置32外套有保护盖31。所述推拉驱动器321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7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闭盖/开盖的控制指令,并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L 形齿条323移动。

参见图6,对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推拉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推拉驱动器321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齿轮3211,所述锅盖推拉装置32 的底座322一侧设有第一穿孔3221,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孔3221为圆形。所述第一穿孔3221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齿轮3211的直径,所述驱动齿轮3211穿过所述第一穿孔3221。所述底座322的另一侧的凸出部分设有第一位置感应器。所述L形齿条323包括齿条卡头334以及与所述齿条卡头334垂直连接的推拉齿板323a,所述齿条卡头334设有轴心连接孔,所述齿条卡头334通过轴心连接孔与轴心连接,从而实现所述L形齿条323与所述锅盖20的连接;所述推拉齿板323a的一侧设有齿牙,所述推拉齿板323a的自由端在连接所述齿牙的位置设有限位止口,所述推拉齿板323a上设有第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位于互相靠近一侧。所述推拉齿板323a安装在所述底座322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一穿孔3221之间,所述L形齿条 323上设有所述推拉齿牙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穿孔3221为同一侧,所述齿牙与所述驱动齿轮3211相互啮合。所述齿条卡头334垂直于所述底座322。所述推拉装置槽板324上设有条形槽3241和第二穿孔3242,所述第二穿孔3242与所述条形槽3241连通,所述推拉齿板323a收容于所述条形槽3241中;第二穿孔3242 形状及大小与所述第一穿孔3221一致且位于所述第一穿孔3221上方。所述推拉装置上盖板325位于所述推拉装置槽板324之上,所述推拉装置上盖板325 设有第三穿孔3251,第三穿孔3251形状及大小与所述第一穿孔3242一致且位于第一穿孔3242上方。

当主控装置7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开盖的控制指令时,所述推拉驱动器321受到驱动,由于所述推拉驱动器321一端的所述驱动齿轮3211与所述 L形齿条323的推拉齿牙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推拉齿牙的联动使得所述L 形齿条323向上运动。由于所述L形齿条323固定于所述轴心,从而带动所述轴心向上运动;由于所述L形齿条323和锅盖20之间相互连接,使锅盖20和保护盖31最终被带动而向上运动。当所述L形齿条323在所述第一穿孔3242 中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二感应器接触时,所述推拉驱动器321 停止运作,所述锅盖控制装置停止向上运动。从而完成打开锅盖的全过程。

当主控装置7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关盖的控制指令时,所述推拉驱动器321受到驱动,由于所述推拉驱动器321一端的所述驱动齿轮3211与所述 L形齿条323的所述推拉齿牙相互啮合,在所述齿轮与所述推拉齿牙的啮合运动下,使得所述L形齿条323向下运动。由于所述L形齿条323和锅盖20之间相互连接,使锅盖20和保护盖31最终被带动而向下运动。当所述驱动齿轮3211 运动至所述限位止口时,所述推拉驱动器321停止运作,所述锅盖控制装置3 停止向下运动。从而完成闭合锅盖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推拉装置,由L形齿条连接到待控制的锅盖装置上,由所述底座为所述锅盖推拉装置提供固定的支撑,推拉驱动器的驱动齿轮与所述L形齿条的齿牙相互啮合,通过控制所述推拉驱动器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由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与所述L形齿条的齿牙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L形齿条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运动,进而控制与所述L形齿条连接的待控制的所述锅盖装置的前后运动,即所述锅盖装置在打开和闭合方向上的运动,实现了在炒菜过程中对所述锅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