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896发布日期:2018-12-11 20: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机器人附带水箱、抹布的问世,拖地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简洁,并且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清洁效果,达到对水箱出水速率、出水量等的有效控制,目前的清洁机器人中还设置有电动出水机构,来实现对水箱出水的开启和关闭控制。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虽然,安装有电动出水机构的清洁机器人,能够有效控制水箱的出水速率和出水量,但是由于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内部,吸水导管不仅需要与水箱连接,还需要与渗水区域,如出水腔连接,这就会面临吸水导管与出水腔连接的部分容易出现打折,导致从水箱流出的水不能顺利流到抹布上,并且安装起来也较为不便,而采用不易变形的金属材质制作的连接件来将吸水导管与出水腔连接,又会面临增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收集灰尘,而且还解决了吸水导管与出水腔之间水管打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水箱、主体、灰尘收集装置和擦拭装置;水箱包括水箱本体、电动出水机构和吸水导管;其中,水箱本体上开设有注水口和出水口,水箱本体内设有储水腔;注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储水腔连通,注水口用于将液体注入到储水腔,出水口用于向外输出液体;电动出水机构的入水口与出水口连接,电动出水机构的出水口与吸水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吸水导管的第二端与水箱本体上开设的渗水孔相对;主体上设有容纳腔,水箱和灰尘收集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容纳腔中;擦拭装置设置于主体面向地面的一面,并与水箱的水箱本体上的渗水孔相对;其中,清洁机器人工作时,电动出水机构将储水腔中的液体经出水口泵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清洁机器人中同时设置灰尘收集装置和擦拭装置,从而使得清洁机器人既可以实现擦地,又可以将地面的灰尘收集起来。并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水箱的水箱本体上与储水腔连通的出水口与电动出水机构的进水口连接,电动出水机构的出水口与吸水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在需要将储水腔中的液体通过吸水导管流出时,直接利用电动出水机构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出水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吸水导管的第二端与水箱本体上开设的渗水孔相对,即悬空设置,两者不连接,解决了吸水导管的第二端与水箱本体接触连接中,吸水导管容易打折的问题,从而保障了电动出水机构从储水腔中泵出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并且,由于吸水导管的第二端与水箱本体上开设的渗水孔不接触,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无需考虑打折问题,方便安装。

另外,电动出水机构具体包括:电动机、偏心轮和活塞泵;偏心轮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活塞泵的活塞杆相连;在清洁机器人工作时,电动机控制偏心轮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将储水腔中的液体经出水口泵出;其中,电动机的入水口作为电动出水机构的入水口,电动机的出水口作为电动出水机构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电动出水结构,工作原理简单,实现方便。

另外,水箱还包括出水腔;出水腔设置在水箱本体内,且位于吸水导管的第二端与水箱本体上开设的渗水孔之间;出水腔面向吸水导管第二端的一面开设有进水口,出水腔面向渗水孔的一面开设有出水孔;其中,出水腔的进水口与吸水导管的第二端垂直对应,且不接触。通过在水箱内设置能够容纳部分水量的出水腔,从而可以对电动出水机构泵出的水起到缓存的作用,达到对出水量的控制,避免出水过多。

另外,出水腔内还设有渗水抹布。为了防止出水腔的出水孔出水速度过快,通过在出水腔内设置用于遮挡出水口的渗水抹布,由渗水抹布来吸收泵入出水腔中的水,然后通过底部的出水孔渗出,从而大大降低了出水腔的出水速度,有效解决了因为出水速度过快,造成擦地抹布过湿,影响擦地效果,甚至导致地面积水的问题。

另外,主体上设有的容纳腔的个数为两个;其中,两个容纳腔中的一个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水箱的体积相匹配,两个容纳腔中的另一个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灰尘收集装置的体积相匹配。在主体内分别开设一个与水箱的体积匹配的容纳腔,一个与灰尘收集装置的体积匹配的容纳腔,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根据使用需要,自主选择在主体内放入水箱和/或灰尘收集装置,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另外,主体上设有的容纳腔的个数为一个;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水箱的体积相匹配,水箱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灰尘收集装置的容纳腔;其中,水箱上的容纳腔开口与主体上的容纳腔的开口方向一致,灰尘收集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水箱上的容纳腔中。通过在水箱上开设容纳灰尘收集装置的容纳腔,从而可以在主体内置开设一个容纳腔,方便用户安装,并且设置容纳空间与水箱体积大小相同,这样,在只需要放入水箱时,水箱也会与容纳腔完全贴合,不会随便晃动,影响使用。

另外,擦拭装置包括抹布支架和抹布;其中,抹布可拆卸地安装在抹布支架上。通过将抹布可拆卸地安装在抹布支架上,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抹布的清洁及更换,保证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果。

另外,抹布支架与主体为一体设置。为了方便制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抹布支架与主体可以一体设置。并且,采用抹布支架与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一体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清洁机器人在工作中,由于碰撞导致抹布支架脱离主体的问题。

另外,抹布支架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上。为了便于使用过程中,抹布支架、主体以及清洁机器人的其他部件的维修和更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抹布支架与清洁机器人的主体分别制备,然后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上,在清洁机器人的任意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单独拆卸拿去更换、维修,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水箱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机器人的水箱中有出水腔和渗水抹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主要为具有擦地和扫地功能的清洁机器人,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清洁机器人100包括:水箱101、主体102、灰尘收集装置103和擦拭装置104。

具体的说,水箱101包括:水箱本体101-1、电动出水机构101-2和吸水导管101-3。水箱本体101-1上开设有注水口101-11和出水口101-12,水箱本体101-1内设有储水腔101-13。

其中,注水口101-11与出水口101-12分别与储水腔101-13连通,注水口101-11用于将液体注入到储水腔101-13,出水口101-12用于向外输出液体。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入水口101-21与出水口101-12连接,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出水口101-22与吸水导管101-3的第一端101-31连接,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水箱本体101-1上开设的渗水孔101-14相对。

具体的说,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出水机构101-2具体可以包括:电动机、偏心轮和活塞泵(图中均为示出)。

偏心轮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活塞泵的活塞杆相连,在清洁机器人工作时,电动机控制偏心轮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将储水腔101-13中的液体经出水口101-12口泵出。

其中,电动机的入水口作为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入水口101-21,电动机的出水口作为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出水口101-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水箱101,通过将水箱本体101-1上与储水腔101-13连通的出水口101-12与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入水口101-21连接,电动出水机构101-2的出水口101-22与吸水导管101-3的第一端101-31连接,在需要将储水腔101-13中的液体通过吸水导管101-3流出时,直接利用电动出水机构101-2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出水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水箱本体上101-1开设的渗水孔101-14相对,即悬空设置,两者不连接,解决了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水箱本体101-1接触连接中,吸水导管101-3容易打折的问题,从而保障了电动出水机构101-2从储水腔101-13中泵出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并且,由于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水箱本体101-1上开设的渗水孔101-14不接触,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无需考虑打折问题,方便安装。

另外,主体102上设有容纳腔102-1,该容纳腔102-1用于安装水箱101。擦拭装置104包括抹布支架104-1和抹布104-2。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主体102上开设的容纳腔10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具体的说:

在主体102上开设的容纳腔102-1的个数为两个时,这两个容纳腔102-1中的一个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水箱101的体积相匹配,另一个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灰尘收集装置103的体积相匹配,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根据使用需要,自主选择在主体102内放入水箱101和/或灰尘收集装置103,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在主体102上开设的容纳腔102-1的个数为一个时,该容纳腔102-1的容纳空间需要与水箱101的体积相匹配,并且水箱101的一侧需要设置为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灰尘收集装置103的容纳腔101-6,这样,在只需要放入水箱101时,水箱101也会与容纳腔102-1完全贴合,不会随便晃动,影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制备,降低成本,可以将主体102与水箱101合为一体,具体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水箱101上的容纳腔101-6开口与主体102上的容纳腔102-1的开口方向一致,灰尘收集装置103可拆卸的安装于水箱101上的容纳腔101-6中,本实施方式中,灰尘收集装置103可拆卸的安装于水箱101上,如图2、3所示。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在使用清洁机器人100对地面、玻璃等进行擦拭时,能够根据需要及时更换抹布104-2,本实施方式的擦拭装置104中的抹布104-2采用可拆卸地安装的方式固定在抹布支架104-1上,比如通过粘扣、卡扣等装置,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为了方便制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100的抹布支架104-1与主体102可以一体设置。并且,采用抹布支架104-1与清洁机器人100的主体102一体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清洁机器人100在工作中,由于碰撞导致抹布支架104-1脱离主体102的问题。

另外,为了便于使用过程中,抹布支架104-1、主体102以及清洁机器人100的其他部件的维修和更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100的抹布支架104-1与清洁机器人100的主体102可以分别制备,然后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洁机器人100的主体102上,在清洁机器人100的任意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单独拆卸拿去更换、维修,从而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另外,擦拭装置104设置于主体102的下表面,并与水箱101的水箱本体101-1上的渗水孔101-14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主体200的下表面为清洁机器人100工作时,面向地面的一面。

另外,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水箱101还包括出水腔101-4,出水腔101-4中还设置有渗水抹布101-5,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箱101,除了包括图1中所示的结构装置之外,还包括用于容纳部分液体的出水腔101-4,从而可以对电动出水机构101-2泵出的水起到缓存的作用,达到对出水量的控制,避免出水过多。

具体的说,出水腔101-4设置在水箱本体101-1内,且位于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水箱本体101-1上开设的渗水孔101-14之间。

另外,出水腔101-4面向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的一面(图中的101-41)开设有进水口101-41-1,出水腔101-4面向渗水孔101-14的一面(图中的101-42)开设有出水孔101-42-1,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箱101,出水腔101-4的进水口101-41-1与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垂直对应,且不接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担心外界因素导致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与出水腔101-4的进水口101-41-1之间出现打折现象,导致吸水导管101-3中的水无法入出水腔101-4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出水腔101-4面向水箱本体101-1上开设的渗水孔101-14的一面开设的出水孔101-42-1的个数可以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比如,为了使用于擦地的抹布能够大面积的浸湿,出水孔101-42-1可以分布在出水腔101-4的多个位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做限制,并且出水孔101-42-1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开设的个数进行设置,此处也不做限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经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流出的水能够顺利流入出水腔101-4中,出水腔101-4的进水口101-41-1的直径需要略大于吸水导管101-3的第二端101-32的直径。

另外,为了防止出水腔101-4的出水孔101-42-1出水速度过快,还可以在出水腔101-4内设置渗水抹布101-5,利用渗水抹布101-5将出水腔101-4的出水孔101-42-1遮挡住,由渗水抹布101-5来吸收泵入出水腔101-4中的水,然后通过底部的出水孔101-42-1渗出,从而大大降低了出水腔101-4的出水速度。使得擦拭装置104上的抹布104-2能够在渗水抹布101-5的作用下,均匀的润湿,有效解决了因为出水速度过快,造成擦地抹布104-2过湿,影响擦地效果,甚至导致地面积水的问题。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