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283发布日期:2019-03-05 17:5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更详细地,涉及在限制盖的移动距离的同时,可从容器本体分离盖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保温瓶作为为了使装入内部的饮料长时间维持相同的温度而制造的绝热容器,在市场上,销售多种形态的保温瓶。

通常,保温瓶包括:容器本体,用于收容饮料;盖,选择性地开闭容器本体;以及外部盖帽,以从外侧覆盖盖的方式与容器本体的上部相结合。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单一盖结构的保温瓶通常从容器本体拧开并取下规定部分的盖后排出饮料。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拧开并取下规定部分的盖后使饮料仅向规定的方向排出。而且,没有规定盖的开闭程度,因此,在为了排出饮料而过于拧开并取下盖且倾斜容器的情况下,因盖被脱离而使内装物倒出,从而存在被热饮料烫伤或污染周围的隐患。

并且,当倾斜容器时,由于盖的重量,盖朝向容器本体倾斜的方向倾斜,因而难以确保流路,从而存在无法顺畅地排出液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要提供当为了排出液体而倾斜容器本体时,可防止盖通过分离而掉落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要提供可以360度全方位排出液体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要提供当排出液体时,盖不会分离,但若为了清洗、补充饮料、更换等而向盖施加规定外力,则可从容器本体分离盖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包括收容液体的内部空间、上部侧直径大于下部侧直径的液体进出口、在上述内部空间与上述液体进出口之间朝向内侧突出的卡止突出部及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卡止突出部底面的上述液体进出口边缘部分的挡止部收容槽;盖,包括插入于上述液体进出口且在外周面沿着垂直方向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提取流路的插入部以及位于上述插入部的上部且向上述容器本体的外部露出的把手部,上述插入部的下端能够通过以螺纹结合的方式紧固于上述液体进出口的下部侧来紧贴于上述卡止突出部,从而通过上述提取流路选择性地使上述内部空间和外部连通;以及挡止部,与上述盖的下部相结合,当上述盖朝向上方移动时,通过朝向半径外侧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以位于上述挡止部收容槽的中央的方式被收容,从而能够使上述盖位于上述液体进出口的中央,由弹性材质形成,从而能够通过向上述盖施加的规定外力来能够相对于上述容器本体装拆上述盖。

在上述盖被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卡止突出部与上述盖相接触来阻断液体的进出,在上述盖被打开的状态下,上述挡止部可通过卡止于上述卡止突出部来防止上述盖从上述容器本体分离。

在上述盖中与上述卡止突出部相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密封部,在上述盖被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密封部可通过被上述卡止突出部所挤压来封闭上述内部空间。

可在上述第一密封部形成有弹性突起,若上述盖被完全关闭,则弹性突起被上述卡止突出部加压,从而朝向半径内侧方向变形,由此提高封闭效果。

并且,在上述插入部与上述把手部之间可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上述第二密封部可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沿着外径延伸来朝向外侧突出,在上述盖被完全关闭的情况下,以与上述液体进出口的内周面相接触的方式被挤压来阻断液体的进出,若上述盖被打开,则开放上述液体进出口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上述液体进出口的上部的直径可越接近上部则越大。

而且,在上述卡止突出部的底面中,可在上述液体进出口的边缘部分形成有挡止部收容槽,当上述盖上升时,上述挡止部收容槽通过收容上述挡止部来防止上述挡止部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说明如下。

第一,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在盖的底面中,在与盖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挡止部,当盖上升规定距离以上时,上述挡止部被形成于容器本体内部的卡止突出部所支撑,从而限制盖的移动距离,由此可在排出液体时防止盖被分离。

第二,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在卡止突出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收容挡止部的挡止部收容槽,上述挡止部收容槽起到中央冒口的作用,使盖始终位于液体进出口的中央,从而即使倾斜容器本体也防止盖向一侧倾斜,由此可360度全方位排出液体。

第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挡止部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若向盖施加规定压力,则挡止部被变形,同时,盖从容器本体分离,从而具有可简单地进行清洗、更换、补充饮料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效果,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记载中明确理解不被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可参照附图来更好地理解以下所说明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以上所说明的摘要。以例示本实用新型为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实施例。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准确配置和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盖被盖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盖被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中的挡止部收容槽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外部盖和内部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挡止部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附图仅用于更加简单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附图的范围。

而且,事先声明,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名称及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实质上与现有技术的结构要素不完全相同。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所要限定本实用新型。除非在文脉上明确表示不同,则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表达。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并非事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盖被盖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盖被打开的剖视图,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中的卡止部收容槽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外部盖和内部盖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外部盖和内部盖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0、外部盖帽200及盖300。

容器本体100作为用于装入液体,尤其,用于装入饮料,在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液体的内部空间110,在上部形成有用于使液体进出内部空间110的液体进出口120。在本实施例中,液体进出口120的上部的直径可越接近上侧则越大。因此,当通过倾斜容器本体100来排出液体时,可防止液体沿着后述盖300的把手部32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内部空间110与液体进出口120之间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卡止突出部130。换言之,内部空间110和液体进出口120可通过卡止突出部130进行区别。卡止突出部130与后述的盖300相接触,从而可起到防止收容于内部空间110的液体向容器本体100与盖300之间泄漏的作用。在卡止突出部130的底面中,可在液体进出口120的边缘部分形成有挡止部收容槽132。而且,在打开盖300的情况下,后述的挡止部334被挡止部收容槽132所支撑,由此可限制盖300的移动距离。

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在卡止突出部130的底面中,可在液体进出口120的边缘部分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挡止部收容槽132。或者,如图5所示,在卡止突出部130的底面中,可在液体进出口120的边缘部分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突出部134,可在环状突出部134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收容挡止部334的挡止部收容槽132。

挡止部334收容槽132的直径可以略大于挡止部334的外侧周长。因此,挡止部334收容槽132可通过收容挡止部334来起到使挡止部334向中央位置移动的作用。通过使挡止部334位于挡止部334收容槽132的中央,从而可使盖300位于液体进出口120的中央位置。即,挡止部334收容槽132可起到盖300的中央冒口作用。由此,即使倾斜容器本体100也不会使盖300朝向一侧倾斜,因此,可360度全方位排出液体。在后述内容中对挡止部334进行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在容器本体100中,可在液体进出口120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与盖300相结合的结合螺纹102。并且,可在液体进出口120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外部盖帽200相结合的螺纹104。

外部盖帽200与容器本体100的上部相结合,为此,可形成有与螺纹104相结合的螺纹202,上述螺纹104形成于容器本体100。而且,外部盖帽200以在盖300的外侧覆盖其的方式设置,由此防止异物从外部向容器本体100的内部流入,并且可防止盖300受到污染。并且,还可防止容器本体100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泄漏。还可从容器本体100分离外部盖帽200来用作杯。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盖300以插入于液体进出口120的方式紧固于容器本体100,从而以使内部空间110选择性地与外部相连通的方式开闭液体进出口120。盖300可包括:插入部310,以插入于液体进出口120的方式位于容器本体100的内侧;以及把手部320,位于插入部310的上部,向容器本体100的外部露出,从而可使使用人员为了使盖300旋转而把持。

可在插入部310的外周面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结合螺纹312,上述结合螺纹312用于与形成于容器本体100的内周面的结合螺纹102相结合。即,在螺纹结合因旋转而被松开的情况下,盖300可相对于容器本体100朝向上侧进行移动来开放液体进出口120,在沿着与此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来与容器本体100螺纹结合的情况下,下端部可通过紧贴于容器本体100的卡止突出部130来封闭液体进出口120。

在盖300被完全关闭的情况下,为了封闭内部空间110,可在插入部310下端中与卡止突出部130相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部332。第一密封部332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若关闭盖300,则被卡止突出部130所挤压来可阻断液体的进出。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密封部332可包括若盖300被完全关闭,则被卡止突出部130所加压来朝向半径内侧方向变形的弹性突起。

并且,在盖300被完全关闭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存在于盖300与容器本体100之间的液体朝向外部流出,可在插入部310与把手部320之间设置第二密封部340。第二密封部340朝向盖300的外侧突出,可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而且,在盖300被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340以与容器本体100的内周面相接触的方式被挤压来防止液体的流出,在盖300被打开的情况下,可通过开放液体进出口120来使液体向外部排出。

作为第一密封部332及第二密封部340的材质可适用橡胶或硅等,但第一密封部332及第二密封部340的材质并不局限于上述材质。

而且,在插入部310中,在与插入部410的底面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挡止部334,当盖300朝向上方移动时,上述挡止部334限制盖300的移动距离。由此,若盖300通过旋转朝向上方移动规定距离,则挡止部334被卡止突出部130卡止并支撑,从而可限制盖300的移动。

为此,挡止部334朝向半径外侧方向突出,当盖300朝向上方移动时,上述挡止部334可使挡止部收容槽132与多个线或多个面相接触。

例如,挡止部334可呈以规定角度相互隔开并朝向半径外侧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形状。多个突起可设置有3个以上。由此,即使容器本体100朝向任一方向倾斜,也可使盖300通过挡止部334被挡止部收容槽132支撑。因此,可防止因盖300朝向容器本体100倾斜的一侧倾斜来妨碍液体的排出的现象。

或者,如图7所示,挡止部334可呈朝向半径外侧方向突出的圆形板形状,可在圆形板形状的挡止部334形成有可使液体向外部排出的孔335。即,挡止部334可呈过滤网形态。挡止部334可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来起到过滤茶叶的作用,并可防止包含于液体的异物与液体一同向外部排出。

挡止部334收容于挡止部334收容槽132,由此可限制挡止部334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由此,盖300可位于液体进出口120的正中央位置,从而与容器本体100倾斜的方向无关地可向所有方向排出液体。

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挡止部334呈突起形状或呈形成有孔335的圆形板形状,但是,挡止部33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只要可以收容于挡止部收容槽132来限制盖300的移动距离的同时顺畅地排出液体,就可呈任何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挡止部334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盖300可通过向盖300施加的规定外力从容器本体100分离。换言之,在挡止部334与挡止部收容槽132相接触的状态下,若向盖300施加更大的力量来使盖300旋转,则挡止部334被变形,从而可使盖300从容器本体100分离。由此,易于清洗容器本体100及盖300,可去除盖300并通过液体进出口120补充液体。

挡止部334与上述第一密封部332形成为一体,并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与插入部310的下部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具有可清洗及更换部件的优点。或者,挡止部334可与第一密封部332一同双重注塑于盖300。或者,挡止部334与第一密封部332可单独形成,并通过组装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插入部310的外周面可形成有提取流路314。在盖300被打开的情况下,提取流路314可通过使内部空间110与外部相连通来使液体通过提取流路314向外部排出。提取流路314沿着盖300的高度方向具有长度,可呈朝向盖300的内侧凹陷规定深度的槽形状。即,形成于插入部310的结合螺纹312可被提取流路314断开。

由此,在略微打开盖300的情况下,在卡止突出部130与第一密封部332之间形成空间,其可与提取流路314相连通。而且,提取流路314可与未形成有结合螺纹102的容器本体100的内周面和插入部310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相连通。由此,可360度全方位排出通过提取流路314移动的液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进行了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单一盖结构的液体容器的容器本体100及盖300的结合及打开进行说明。

当使盖300与容器本体100相结合时,首先,向液体进出口120插入盖300并一边使盖300进行旋转一边相结合,若感觉到挡止部334与卡止突出部130相接触,则可借助更大的力量来使盖300旋转。由此,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的挡止部334变形,并可通过卡止突出部130插入于内部空间110。而且,在此状态下,如图4所示,若使盖300旋转至不再旋转为止,则第一密封部332被挤压,从而可完全封闭容器本体100与盖300之间。

相反,在为了排出液体而打开盖300的情况下,通过使盖300旋转来打开螺纹结合,如图5所示,若感觉到挡止部334与挡止部334收容槽132相接触,则盖300位于液体进出口120的中央,且提取流路314被开放,从而处于可全方位排出液体的状态。

此时,若倾斜容器本体100,则收容于内部空间110的液体通过提取流路314流入容器本体100与盖300之间的空间,从而可360度全方位排出液体。

若在挡止部334与挡止部收容槽132相接触的状态下以更大的力量来使盖300旋转,则挡止部334被变形,并可使盖300从容器本体分离。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除了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以外,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其主旨或范畴的状态下能够以其他特定方式具体化,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述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应被视为是例示性的,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说明,可在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范畴及与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