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3408发布日期:2019-04-16 22: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照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手持式,手持式吸尘器由于其体积小、操作方便,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现有技术中,手持式吸尘器从地刷吸入带有杂质的空气,经过延伸杆后进入尘杯中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进入大气中,而灰尘在收集在尘杯中,该尘杯需要定期拆卸以清除收集的灰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尘杯在拆卸时非常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尘杯拆卸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尘杯、主机及进风通道,所述尘杯与所述主机前后设置,且所述尘杯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下方,所述主机的前端设置有主机卡点,所述尘杯的后端设置有尘杯卡点,安装所述尘杯时,所述尘杯的后端抵靠于所述主机的前端,所述尘杯卡点与所述主机卡点配合形成旋转支点,所述尘杯以该支点旋转安装至所述进风通道的下方。

其中,所述尘杯包括尘杯杯体,所述尘杯杯体的后端设置有尘杯卡槽,所述主机的前端设置有主机卡凸,所述主机卡凸卡入所述尘杯卡槽中配合形成所述支点。

其中,所述尘杯杯体的后端设置有尘杯边环,所述尘杯卡槽由所述尘杯边环向外凹陷而成;对应的,所述主机的前端设置有主机边环,所述主机卡凸由所述主机边环向外凸起而成。

其中,所述尘杯卡槽位于所述尘杯的后端,对应的,所述主机卡凸设置于所述主机的前端。

其中,所述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内部设置有所述进风通道的手柄进风段,所述尘杯安装于所述手柄进风段的底部。

其中,所述尘杯的前端设置有卡合装置,所述卡合装置能够使所述尘杯与所述手柄进风段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尘杯杯体的前端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尘杯杯体的前端的尘杯盖,所述尘杯盖的外侧设置有尘杯盖安装槽,所述卡合装置安装于所述尘杯盖安装槽中。

其中,所述卡合装置包括按钮卡勾,所述手柄进风段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尘杯的手柄凹槽,所述手柄凹槽的前端设置有手柄避让槽和设置于所述手柄避让槽底部的手柄卡勾,所述按钮卡勾能够卡入所述手柄避让槽以与所述手柄卡勾卡合,且所述按钮卡勾能够在受压时脱离所述手柄卡勾。

其中,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前后配合设置的按钮和按钮支架,所述按钮和所述按钮支架同时卡入所述尘杯盖安装槽中,所述按钮和所述按钮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按钮能够在所述尘杯盖安装槽中前后拨动;

所述按钮的底端设置有按钮连接臂,所述按钮支架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架底部槽,所述按钮连接臂穿过所述支架底部槽后卡入所述尘杯盖安装槽的底部的尘杯盖限位槽中形成活动配合,所述按钮的顶端设置所述按钮卡勾。

其中,所述尘杯盖安装槽的前侧设置有尘杯盖挡边,所述按钮的侧部设置有按钮挡边,所述按钮支架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撑凸起、外侧侧部设置有支架侧边槽,所述支架支撑凸起支撑于所述尘杯盖挡边与所述尘杯盖安装槽的侧面之间,所述按钮挡边卡入所述支架侧边槽中并压于所述尘杯盖挡边内侧。

其中,所述按钮的内侧设置有按钮凸起,所述按钮凸起中设置有按钮槽,所述按钮支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凸起,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于所述支架凸起外周,另一端置于所述按钮槽中。

其中,所述按钮的顶端位于所述按钮卡勾的两侧设置有按钮定位条,所述按钮支架设置有两个支架挡槽,一个所述按钮定位条插入所述支架挡槽中,以在上下方向限制所述按钮运动,两个所述支架挡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按钮卡勾的支架避让槽。

其中,所述按钮的外侧设置有按钮盖安装位,所述按钮盖安装位安装有按钮盖。

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机的上方和后部的手柄握持段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的底侧的手柄连接段。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尘杯的后端抵靠于所述主机的前端,使所述尘杯的后端通过尘杯卡点与主机卡点配合形成旋转支点;

将所述尘杯的前端以该支点旋转并安装至进风通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将尘杯与主机前后设置,尘杯设置于进风通道的下方,主机的前端设置有主机卡点,尘杯的后端设置有尘杯卡点,安装尘杯时,尘杯的后端抵靠于主机的前端,尘杯的尘杯卡点与主机的主机卡点配合形成旋转支点,尘杯以该支点旋转安装至进风通道的下方,整个过程只需要对准上述尘杯卡点和主机卡点即可形成旋转支点,再轻轻旋转尘杯即可实现安装,操作简便,无需费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的尘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的尘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合装置的按钮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合装置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移除尘杯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移除尘杯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尘杯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中:1-尘杯;2-主机;3-手柄;

11-尘杯杯体;12-尘杯卡槽;13-尘杯边环;14-尘杯盖;15-卡合装置;16-尘杯盖卡凸;17-尘杯铰接部;

141-尘杯盖安装槽;142-尘杯盖铰接板;143-尘杯盖铰接孔;144-尘杯盖扣合盖;145-扣合盖卡槽;1411-尘杯盖挡边;1412-尘杯盖限位槽;

151-按钮盖;152-按钮;153-按钮支架;154-弹性件;1521-按钮卡勾;1522-按钮连接臂;1523-按钮挡边;1524-按钮定位条;1525-按钮盖安装位;1526-按钮凸起;1527-按钮槽;

1531-支架避让槽;1532-支架凸起;1533-支架侧边槽;1534-支架支撑凸起;1535-支架底部槽;1536-支架挡槽;

171-铰接轴;

21-主机卡凸;22-主机边环;

31-手柄凹槽;32-手柄卡勾;33-手柄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轴向”、“外侧”、“内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方向“前”可以理解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持式吸尘器位于人体的前侧时的远离人体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后”,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持式吸尘器位于人体的前侧时的朝向人体的方向。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尘杯1、主机2及手柄3。

其中,尘杯1与主机2前后设置,且尘杯1与主机2的外形均为圆柱状,且尘杯1与主机2同轴设置。

主机2包括前后设置的电机和电池包。

手柄3包括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手柄握持段、手柄连接段和手柄进风段。其中,手柄握持段在主机2的一侧部由前向后延伸并向后弯折至主机2的后部,手柄握持段与主机2的侧部和后部之间形成握持空间。具体地,手柄握持段为┓型结构,将手柄3的手柄握持段设置在主机2的侧部,握持状态能够方便用于地面的清洁,而手柄握持段设置在主机2的后部,握持状态能够用于房屋顶面的清洁;两种不同的握持方式应用于不同角度的清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及舒适度。手柄连接段则设置于主机2的底侧,而手柄进风段设置于手柄握持段的前端,其内部设置有进风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尘杯1安装于手柄进风段的底部,也即进风通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主机2的前端设置有主机卡点,尘杯1的后端设置有尘杯卡点,安装尘杯1时,尘杯1的后端抵靠于主机2的前端,尘杯卡点与主机卡点配合形成旋转支点,尘杯1以该支点旋转安装至进风通道的下方。

具体地,尘杯1包括尘杯杯体11,尘杯杯体11的后端设置有尘杯边环13,尘杯边环13上设置有自内侧向外凹陷而成尘杯卡槽12;主机2的前端设置有主机边环22,主机边环22外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主机卡凸21。尘杯1在装配时,由主机卡凸21卡入尘杯卡槽12中配合形成支点。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尘杯卡槽12位于尘杯1的后端,对应的,主机卡凸21设置于主机2的前端,便于卡合。

尘杯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尘杯杯体1的前端的尘杯盖14,尘杯盖14的一侧设置有尘杯盖铰接板142,尘杯盖铰接板142的两侧设置有尘杯盖铰接孔143,对应的,在尘杯杯体11的前端设置有内凹式的尘杯铰接部17,尘杯铰接部17的两侧设置有铰接轴171,铰接轴171分别卡入尘杯盖铰接孔143中,从而实现可转动连接。在尘杯盖14的另一侧设置有尘杯盖扣合盖144,尘杯盖扣合盖144开设有扣合盖卡槽145,对应的,在尘杯杯体11的前端设置有尘杯盖卡凸16,尘杯盖卡凸16与扣合盖卡槽145配合,从而实现尘杯盖14与尘杯杯体11的开合式连接,方便倒灰操作。

尘杯盖14的外侧设置有尘杯盖安装槽141,尘杯盖安装槽141中设置有卡合装置15,卡合装置15能够使尘杯1与手柄进风段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卡合装置15包括前后配合设置的按钮152和按钮支架153,按钮152和按钮支架153同时卡入尘杯盖安装槽141中,按钮152和按钮支架15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4,能够在尘杯盖安装槽141内按压按钮152,优选的,弹性件154为弹簧。

为了使得弹性件154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按钮152和按钮支架153之间,按钮152的内侧设置有按钮凸起1526,按钮凸起1526中设置有按钮槽1527,按钮支架153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凸起1532,弹性件154抵持于按钮槽1527及支架凸起1532之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54一端套设于支架凸起1532外周,另一端置于按钮槽1527中。这样,在按压按钮152时,弹性件154则受挤压,而在释放按压时,弹性件154则在回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弹,驱动按钮回位。

按钮152的一端设置按钮卡勾1521,手柄进风段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尘杯1的手柄凹槽31,手柄凹槽31的前端设置有手柄避让槽33和设置于手柄避让槽33底部的手柄卡勾32,按钮卡勾1521能够在弹性件154的作用下卡入手柄避让槽33以与手柄卡勾32卡合,且按钮卡勾1521能够在按钮152受压时脱离手柄卡勾32。

按钮152的另一端端设置有按钮连接臂1522,按钮支架153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架底部槽1535,按钮连接臂1522穿过支架底部槽1535后卡入尘杯盖安装槽141的底部的尘杯盖限位槽1412中形成活动配合,从而在按钮152受压时,按钮152的按钮连接臂1522一直卡在尘杯盖限位槽1412中,这时只有按钮卡勾1521进行拨动或摆动。

为了使得按钮152和按钮支架153安装稳定,尘杯盖安装槽141的前侧设置有尘杯盖挡边1411,按钮152的侧部设置有按钮挡边1523,按钮支架153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撑凸起1534、外侧侧部设置有支架侧边槽1533,按钮挡边1523卡入支架侧边槽1533中并压于尘杯盖挡边1411内侧。因此,按钮支架153受到支架支撑凸起1534和尘杯盖挡边1411及尘杯盖安装槽141的配合,固定在尘杯盖安装槽141中不动,而按钮152则能够在弹性件154的弹性力作用下活动于尘杯盖安装槽141中。

为了使得按钮152在上下方向限制运动,保证按钮152的可靠性,按钮152在位于按钮卡勾1521的两侧设置有按钮定位条1524,按钮支架153设置有两个支架挡槽1536,按钮定位条1524插入支架挡槽1536中,两个支架挡槽1536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按钮卡勾1521的支架避让槽15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钉连接支架凸起1532与尘杯盖14以将按钮支架153固定于尘杯盖安装槽141内。

本实用新型的按钮152的外侧设置有按钮盖安装位1525,按钮盖安装位1525安装有按钮盖151,按钮盖151可以为具有弹性特性的结构,如硅胶材质,这样使得按压手感更好。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尘杯1的后端抵靠于主机2的前端,使尘杯1的后端通过尘杯卡点与主机卡点配合形成旋转支点;也即,将尘杯1的后端抵靠于主机2的前端时,使主机卡凸21卡入尘杯卡槽12,主机卡凸21与尘杯卡槽12配合处形成旋转支点;

S2、将尘杯1的前端以该支点旋转并安装至进风通道的下方;也即,尘杯1的后端抵靠后,尘杯1的前端以支点旋转,使按钮卡勾1521卡入手柄避让槽33以与手柄卡勾32卡合。

反之,在拆卸尘杯1时,通过按压按钮盖151进而按压按钮152,按钮152挤压弹性件154,从而使得按钮卡勾1521朝着远离手柄卡勾32的方向运动直至与手柄卡勾32脱离时,尘杯1的前端与手柄进风段分离;然后将尘杯1的前端反向转动,使主机卡凸21脱出尘杯卡槽12,最终实现尘杯1与主机2和手柄3的脱离,实现拆卸。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