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711发布日期:2019-06-26 00:4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流体作为阻尼介质以形成驱动作用力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桌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常见在生活、工作及学校学习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桌子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桌子具备升降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

目前,桌子的升降大多是通过安装在桌腿上的气弹簧机构来实现的,例如,公开号为CN10630803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在升降后提供保持作用力且使用流体作为阻尼介质的弹簧、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管中且与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第二套管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到该第一套管中,弹簧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管,弹簧与第二套管固定,在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上设有用于第二套管升降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为滚动摩擦组件或者滑动摩擦组件。

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虽然采用滚动摩擦组件对第二套管形成了导向的作用,但为保证滚动摩擦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会在第一套管中填充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的润滑作用,使得滚动摩擦组件与第一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然而,在对于上述的升降装置,当第二套管在上升过程中,第二套管表面的润滑油也随着第二套管的上升暴露在第一套管的外部,由于安装在第一套管端部的导向组件为滚动摩擦组件或者滑动摩擦组件,因此,没有任何部件能够阻止润滑油的外露。当第二套管上升并定位后,第二套管表面上的润滑油暴露在空气中,升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使用者触碰到润滑油,并且暴露在空气中的润滑油在空气的流动下容易被氧化以及丢失水分而变干,从而失去润滑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在内管升降时将附着在内管上的润滑油刮回到外管中。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升降装置,包括外管、内管、导向组件以及使用流体作为阻尼介质以形成升降作用的弹簧,内管的一端从所述外管的一端插入到该外管中并与导向组件固定连接,导向组件的一部分与外管的内壁面接触形成滚动摩擦或者滑动摩擦,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外管中,弹簧的另一端穿过内管并与内管连接,外管供内管插入的一端连接有刮油机构,内管穿过刮油机构并与刮油机构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一端插入到内管中的闷头,闷头包括内套管、外装配管、连接块以及滚动体,连接块的一端连接内套管的外周面,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外装配管的内周面,外装配管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内管的周面上设有通孔,所述滚动体的一部分位于外装配管上的凹槽中,滚动体的另一部分穿过内管上的通孔后与外管的内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刮油机构包括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向该橡胶圈的内侧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橡胶圈的另一端向该橡胶圈的内侧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刮油机构还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的一端与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橡胶圈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该橡胶圈径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该第一凸起部嵌入到所述环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嵌入到所述环形槽中后,第一凸起部与连接管的内周面抵顶。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在设置了刮油机构,且内管穿过刮油机构并与刮油机构间隙配合以后,当内管升降时,刮油机构将附着在内管表面的大多数润滑油刮回到外管内,这样可以大量地减少内管将润滑油带出到外管的外部,使润滑油保持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向组件与内管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橡胶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橡胶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包括外管1、内管2、导向组件、刮油机构以及使用流体作为阻尼介质以形成升降作用的弹簧3,下面对它们的结构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内管2的一端从所述外管1的一端插入到该外管1中并与导向组件固定连接,导向组件的一部分与外管的内壁面接触形成滚动摩擦或者滑动摩擦,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一端插入到内管中的闷头,闷头包括内套管4、外装配管5、连接块6以及滚动体7,连接块6的一端连接内套管4的外周面,连接块6的另一端连接外装配管5的内周面,外装配管5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内管2的周面上设有通孔,所述滚动体7的一部分位于外装配管5上的凹槽中,滚动体7的另一部分穿过内管2上的通孔后与外管1的内表面接触,从而滚动体7与外管1的内壁面接触形成滚动摩擦。滚动体7可以是球形的滚动体或者是柱状的滚动体。

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3为气弹簧,所述弹簧3的一端位于外管1中,弹簧3的另一端穿过内管2并与内管2连接,这样在弹簧3升降时带动内管2一起升降。弹簧3先穿过内套管4后再穿过内管2,弹簧3与内管2可以直接连接(例如焊接或螺纹连接或者铰接),也可以采用增加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

如图1至图7所示,外管1供内管2插入的一端连接有刮油机构,内管2穿过刮油机构并与刮油机构间隙配合。当内管2升降时,刮油机构将附着在内管2表面的大多数润滑油刮回到外管内,这样可以大量地减少内管2将润滑油带出到外管1的外部,使润滑油保持润滑性能。同时,刮油机构对内管2形成了导向作用,由于内管2的两端均得到了导向,内管2在升降过程中能更加地平稳。

如图1至图7所示,刮油机构包括橡胶圈9,所述橡胶圈9的一端向该橡胶圈9的内侧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9a,橡胶圈9的另一端向该橡胶圈9的内侧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9b,通过第一弯折部9a和第二弯折部9b,内管2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附着在内管2表面的润滑油均能被刮回到外管1内,因此,设置了第一弯折部9a和第二弯折部9b后,进一步地提升了将润滑油刮回到外管内的效率。

如图1至图7所示,刮油机构还包括连接管10,该连接管10的一端与内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橡胶圈9连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管10与内管2连接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而内管2上设有外螺纹,因此,连接管10与内管2通过螺纹进行连接。连接管10与橡胶圈9连接的方式为,在所述连接管10的内周面上设有环形槽10a,所述橡胶圈9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该橡胶圈9径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9c,该第一凸起部9c嵌入到所述环形槽10a中,从而使橡胶圈9与连接管10连接成一体。这种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利于橡胶圈的弹性作用即可将快速地将第一凸起部9c嵌入到环形槽10a中。

如图1至图7所示,橡胶圈9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部9d,所述第一凸起部9c嵌入到所述环形槽10a中后,第二凸起部9d与连接管10的内周面抵顶。当橡胶圈9与内管2间隙配合后,橡胶圈9在内管2的挤压下向连接管10的内壁移动,通过第二凸起部9d与连接管10的内周面抵顶,增大了橡胶圈9与连接管10的接触面积,使得橡胶圈9与连接管的结合更加牢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