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安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480发布日期:2018-08-10 19: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窗户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安全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窗的构造也日趋复,安全窗是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窗户,其在建筑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安全窗包括窗户本体和网状护栏,网状护栏罩在窗户的外部,窗户本体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的一端与窗框通过合页连接,窗扇的另一端与窗框通过内锁连接,内锁设置在室内,并在窗扇的内侧设置有玻璃;现有的安全窗使用时,通过网状护栏防止不法分子由窗户进入室内,起到防盗的效果;现有的安全窗使用中发现,在遇到火灾、入室抢劫等紧急情况时,住户无法由窗户安全逃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并且其功能较单一,不具备报警的功能,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住户在紧急情况时由窗户进行逃生,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具备报警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实用性的应急安全窗。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包括窗户本体和网状护栏,网状护栏罩在窗户的外部,窗户本体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的一端与窗框通过合页连接,窗扇的另一端与窗框通过内锁连接,内锁设置在室内,并在窗扇的内侧设置有玻璃;还包括外锁、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外锁位于窗户本体的外部并与内锁相对设置,外锁包括锁盒、销轴和锁板,所述锁盒固定安装在窗框的外侧壁上,并在锁盒的内部设置有锁腔,所述锁腔内设置有挡板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锁腔的左侧壁和挡板的左侧壁连接,所述挡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限位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限位杆的底端和放置槽的内底壁连接,锁盒的顶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限位孔,并在限位孔内设置有推杆,限位孔的顶端设置有弹性橡胶罩,所述推杆的顶端与弹性橡胶罩的底端贴紧,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自锁腔内伸入至限位孔内并与推杆的底端贴紧,锁盒的右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穿孔,所述锁板安装在窗扇的外部并位于锁盒的水平右侧,并在锁板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锁孔,所述销轴的左端自锁盒的右端穿过穿孔伸入至锁腔内并与挡板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销轴的右端正对锁孔,所述固定板水平安装在窗框外侧的底部,并在固定板上设置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处设置有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的左端与固定板的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一门板的右端搭在固定板的顶端,所述支撑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且网状护栏的内底壁连接,并在支撑板和固定板之间形成藏匿空间;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安装在固定板底端的左侧,报警装置包括电源装置、控制装置和声光报警器,控制装置和声光报警器均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声光报警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还包括拉杆,所述锁盒的前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条形通孔,所述拉杆的后端自锁盒的前端穿过条形通孔伸入至锁腔内并与挡板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所述挡板右端与锁腔右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销轴的右端与锁孔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所述支撑板的右端设置有救援口,并在救援口处设置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的右端与支撑板的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二门板的左端搭在支撑板的顶端,网状护栏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救援口的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所述玻璃为防弹玻璃。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70厘米。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所述固定板内部填充有防火隔热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遇到紧急情况,住户可以打开窗扇并移动至窗户本体外部,通过外锁将窗扇锁死,通过按压弹性橡胶套的顶端使推杆向下移动,推杆的底端推动限位杆并将限位杆的顶端推出限位孔,挡板失去限位杆的约束后,便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挡板推动销轴向右移动直至销轴的右端插入至锁板的锁孔内,将窗扇锁死,只需一按即可,操作简单,然后穿过逃生口进入藏匿空间内进行躲藏,方便住户在紧急情况时由窗户进行逃生,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声光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以及警报光双重警报,具备报警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外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锁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网状护栏;2、窗框;3、窗扇;4、玻璃;5、固定板;6、支撑板;7、锁盒;8、销轴;9、锁板;10、锁腔;11、挡板;12、第一弹簧;13、限位杆;14、第二弹簧;15、限位孔;16、推杆;17、弹性橡胶罩;18、锁孔;19、第一门板;20、藏匿空间;21、电源装置;22、控制装置;23、声光报警器;24、拉杆;25、条形通孔;26、第二门板;27、开口;28、防火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包括窗户本体和网状护栏1,网状护栏罩在窗户的外部,窗户本体包括窗框2和窗扇3,窗扇的一端与窗框通过合页连接,窗扇的另一端与窗框通过内锁连接,内锁设置在室内,并在窗扇的内侧设置有玻璃4;还包括外锁、固定板5和支撑板6,外锁位于窗户本体的外部并与内锁相对设置,外锁包括锁盒7、销轴8和锁板9,锁盒固定安装在窗框的外侧壁上,并在锁盒的内部设置有锁腔10,锁腔内设置有挡板11和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锁腔的左侧壁和挡板的左侧壁连接,挡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限位杆13和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限位杆的底端和放置槽的内底壁连接,锁盒的顶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限位孔15,并在限位孔内设置有推杆16,限位孔的顶端设置有弹性橡胶罩17,推杆的顶端与弹性橡胶罩的底端贴紧,限位杆的顶端自锁腔内伸入至限位孔内并与推杆的底端贴紧,锁盒的右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穿孔,锁板安装在窗扇的外部并位于锁盒的水平右侧,并在锁板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锁孔18,销轴的左端自锁盒的右端穿过穿孔伸入至锁腔内并与挡板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销轴的右端正对锁孔,固定板水平安装在窗框外侧的底部,并在固定板上设置有逃生口,逃生口处设置有第一门板19,第一门板的左端与固定板的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一门板的右端搭在固定板的顶端,支撑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且网状护栏的内底壁连接,并在支撑板和固定板之间形成藏匿空间20;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安装在固定板底端的左侧,报警装置包括电源装置21、控制装置22和声光报警器23,控制装置和声光报警器均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声光报警器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遇到紧急情况,住户可以打开窗扇并移动至窗户本体外部,通过外锁将窗扇锁死,通过按压弹性橡胶套的顶端使推杆向下移动,推杆的底端推动限位杆并将限位杆的顶端推出限位孔,挡板失去限位杆的约束后,便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挡板推动销轴向右移动直至销轴的右端插入至锁板的锁孔内,将窗扇锁死,只需一按即可,操作简单,然后穿过逃生口进入藏匿空间内进行躲藏,方便住户在紧急情况时由窗户进行逃生,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声光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以及警报光双重警报,具备报警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还包括拉杆24,锁盒的前端设置有与锁腔相通的条形通孔25,拉杆的后端自锁盒的前端穿过条形通孔伸入至锁腔内并与挡板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拉杆沿着条形通孔向左移动,带动挡板向左移动,当限位杆移动至限位孔的正下方时,限位杆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入至限位孔内,对挡板进行限位,此时销轴的右端自锁孔内抽出,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挡板右端与锁腔右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销轴的右端与锁孔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设置,保证销轴的右端可以插入锁孔内,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支撑板的右端设置有救援口,并在救援口处设置有第二门板26,第二门板的右端与支撑板的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二门板的左端搭在支撑板的顶端,网状护栏的底端设置有开口27,开口位于救援口的下方;通过上述设置,当发生火灾的时候,救援队员到了,可以通过打开第二门板自救援口进行救援,提高救援速度,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玻璃为防弹玻璃;通过上述设置,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70厘米;通过上述设置,方便藏身,可以躺在支撑板上,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固定板内部填充有防火隔热材料28;通过上述设置,当发生火灾时,通过防火隔热材料对人身进行保护,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应急安全窗,其在工作时,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将其安装到用户需要的位置,遇到紧急情况,住户可以打开窗扇并移动至窗户本体外部,通过外锁将窗扇锁死,通过按压弹性橡胶套的顶端使推杆向下移动,推杆的底端推动限位杆并将限位杆的顶端推出限位孔,挡板失去限位杆的约束后,便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挡板推动销轴向右移动直至销轴的右端插入至锁板的锁孔内,将窗扇锁死,只需一按即可,操作简单,然后穿过逃生口进入藏匿空间内进行躲藏,方便住户在紧急情况时由窗户进行逃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声光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以及警报光双重警报,具备报警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实用性,通过将拉杆沿着条形通孔向左移动,带动挡板向左移动,当限位杆移动至限位孔的正下方时,限位杆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入至限位孔内,对挡板进行限位,此时销轴的右端自锁孔内抽出,当发生火灾的时候,救援队员到了,可以通过打开第二门板自救援口进行救援,提高救援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