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碗篮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7178发布日期:2019-03-02 01:2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碗篮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碗篮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的餐具摆放固定依赖碗篮支架,而餐具种类较多,包括碗、碟、杯、瓶等,由于不同用户的餐具的使用习惯及需求不同,因此,对碗篮支架上碗、碟、杯、瓶放置区域的需求也不同。传统的碗篮针对不同的餐具分别设置了固定的摆放区域,且摆放区域的数量也是固定的,因此难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时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碗篮针对不同的餐具分别设置了固定的摆放区域,存在利用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利用率高的碗篮及洗碗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碗篮,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至少一个摆放单元,所述摆放单元包括:

第一固定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活动部,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活动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摆放第一餐具的第一摆放空间;所述活动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摆放第二餐具的第二摆放空间。

所述活动部可绕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摆放空间,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摆放空间。

所述活动部上具有支撑部,所述活动部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处于倾斜状态,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适于抵住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餐具;所述活动部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适于第二餐具插入的第二摆放空间。

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所述支撑部。

所述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适合插放瓶或杯子。

所述第二支撑杆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75°。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

所述底架上设有卡扣座,所述卡扣座包括:

卡扣座本体,其上设有连接所述活动部的所述转轴;

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卡扣座本体上,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杆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且所述活动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脱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限定,转向所述第二位置;

卡扣座支撑面,设置在所述卡扣座本体上,用于支撑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杆。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具有开口的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的开口略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直径。

所述底架上设有排架,若干所述摆放单元的所述活动部均成排活动安装在所述排架上。

所述第一餐具为碗,和/或所述第二餐具为盘或碟。

本发明的一种洗碗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碗篮。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需要放置碗时,将活动部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摆放碗的第一摆放空间,在需要放置盘或碟时,将活动部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摆放盘或碟的第二摆放空间,从而可以随时根据各种餐具的种类以及数目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碗篮的利用率。

2、在本发明中,活动部可绕转轴转动地安装在底架上,活动部向第一固定部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一摆放空间,活动部向第二固定部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二位置时,与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摆放空间。这样只要朝相应侧转动活动部就可以调整所需的摆放空间,使用更方便。

3、在本发明中,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杆上适合插放瓶或杯子,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碗篮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碗篮的活动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放置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碗篮的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放置盘或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碗篮的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放置杯或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碗篮的活动部安装在卡扣座上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部,2-活动部,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3-第二固定部,4-碗,5-盘或碟,6-底架,7-瓶或杯子,8-卡扣座,81-限位孔,82-卡扣座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碗篮,包括底架6,设置在所述底架6上的至少一个摆放单元,所述摆放单元包括:

第一固定部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6上;

第二固定部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6上;

活动部2,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之间,所述活动部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配合形成摆放第一餐具的第一摆放空间;所述活动部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配合形成摆放第二餐具的第二摆放空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餐具为碗4,所述第二餐具为盘或碟5。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需要放置碗4时,将活动部2移动至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配合形成摆放碗4的第一摆放空间,在需要放置盘或碟5时,将活动部2移动至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配合形成摆放盘或碟5的第二摆放空间,从而可以随时根据各种餐具的数目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碗篮的利用率。

为了方便使用,优选所述活动部2可绕转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6上,所述活动部2向所述第一固定部1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摆放空间,所述活动部2向所述第二固定部3所在一侧转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摆放空间。这样只要朝相应侧转动活动部2就可以调整所需的摆放空间。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部2上具有支撑部,所述活动部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处于倾斜状态,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适于抵住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餐具;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部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适于第二餐具插入的第二摆放空间。

活动部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活动部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2形成所述支撑部。这样的结构简单实用,而且造价低。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适合插放瓶或杯子7。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碗篮的利用率。

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22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这样不仅便于支撑放置在第二支撑杆22上的碗4,而且所占空间小。

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75°。

所述第二固定部3与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2平行设置,这样不仅更美观,而且能够更好的支撑盘或碟5。优选所述第二固定部3与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2之间的间距为25mm。该间距主要是根据餐具的大小进行设置,并不限定于25mm。

如图4和5所示,具体的,所述底架6上设有卡扣座8,所述卡扣座8包括:

卡扣座本体,其上设有连接所述活动部2的所述转轴;

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卡扣座本体上,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1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且所述活动部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21脱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限定,转向所述第二位置;

卡扣座支撑面82,设置在所述卡扣座本体上,用于支撑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1。这样的卡扣座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可靠的将活动部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

优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具有开口的限位孔81,且所述限位孔81的开口略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直径。这样操作起来方便。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架6上设有排架,若干所述摆放单元的所述活动部均成排活动安装在所述排架上。

本发明的一种洗碗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碗篮。本发明的碗篮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洗碗机,包括:嵌入式洗碗机、独立式洗碗机、台嵌式洗碗机、台式洗碗机中,但不局限于以上种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