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蒸炉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713发布日期:2019-04-05 19:4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蒸炉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家用电器,具体是一种电蒸炉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蒸炉是一种采用在炉腔内加热水而产生高温蒸气的电器,从而利用高温蒸气对食物进行加热。电蒸炉加热食物,可以保留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电蒸炉包括一个密闭的炉膛,炉膛侧壁具有蒸气进气口,当炉膛内充满蒸气并达到一定压力时,会溢出一定量的废蒸气,废蒸气通过排气通道排出电蒸炉箱体外。蒸气发生器不断地加热产生蒸气,同时,排气通道也会不断地排出废蒸气。

现有的电蒸炉排气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当水蒸汽被排出到电蒸炉外面的时候,水蒸汽不能均匀地分散在风道的出风口,而是大量地聚集在风道出风口的一侧或中间,该聚集点的蒸气风速大、温度高,当人们使用电蒸炉的时候,这些聚集的水蒸汽吹向人体,会给人们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824780Y于2006年10月11日公开一种电蒸炉的排气口,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烹饪室以及向烹饪室内提供蒸气的蒸气发生装置,炉体上还设置有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和烹饪室相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和外界相通,排气口上设置有调整气流排放方向的导向叶片。导向叶片为横向设置。导向叶片和调整叶片角度的叶片调整机构相接。叶片调整机构为电动叶片调整机构。该实用新型在电蒸炉烹饪结束时,通过电蒸炉主控制器启动设置在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风机,排气通道和烹饪室相通,蒸气在排气风机的作用下,经排气通道及其排气口排出;由于导向叶片和电动叶片调整机构中的驱动电机相接,通过主控制器启动驱动电机设定导向叶片的角度,从而引导蒸气朝向设定的方向排出,所以蒸气朝向设定的方向排出而不能均匀地排出。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置合理,成本较低,操作灵活,排气均匀,有效解决电蒸炉排出的水蒸汽聚集在某一侧,提高电蒸炉的排气效果的电蒸炉排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蒸炉的排气装置,包括箱体组件及其顶部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依次设置风道上罩、风扇和风道底板,风道上罩和风道底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道,风扇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前部,所述排气通道内部设置有分流构件,所述分流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流块,分流块对排气通道内的水蒸汽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控制水蒸汽的方向和流向速度,使电蒸炉达到排气均匀的效果。

所述排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风扇腔体的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和第三排气段,且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和第三排气段的排气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排气段和第二排气段呈弯折状并形成有一弯道连接处,所述弯道连接处为弯道外壁和弯道内壁,所述风扇腔体内设置风扇。

所述分流构件包括第一分流块和第二分流块,所述第一分流块前端伸进第一排气段的后部,且靠近第一排气段后部的中间位置;第一分流块后端伸进第二排气段的前部,且靠近第二排气段前部中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流块前端位于第一分流块和弯道外壁之间,第二分流块后端伸进第二排气段中段位置。

所述第一分流块和第二分流块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块和弯道外壁之间形成渐开状的分支弯道,且第二分流块前端位于分支弯道的中段位置,从而对水蒸汽所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流,控制水蒸汽的方向,减缓水蒸汽的速度。

所述分流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排气段上的第三分流块和第四分流块,所述第三排气段呈前段细、尾部粗的扁状喇叭口形,第三排气段后端设置排气口。

所述第三分流块和第四分流块呈矩形设置,且呈八字形分布。

所述第一分流块、第二分流块、第三分流块和第四分流块和风道上罩设置为一个整体,或者和风道底板设置为一个整体。

所述风道组件的一端均布设置有风道排气槽,所述风道排气槽内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流叶片,所述风道上罩一侧高度逐渐缩向风道排气槽。

所述电蒸炉的排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风扇一侧上的风道进气口和设置在箱体组件炉腔一侧上的蒸气进气口,所述风道进气口通过气管连接蒸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蒸炉风道组件上设置分流构件,在风道组件内腔中排气通道进行分流设置,对水蒸汽进入排气通道后所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流,便于减缓水蒸汽的流速和控制水蒸汽的方向,使水蒸汽均匀地分散,而且从电蒸炉箱体组件顶部风道中均匀排出,解决传统电蒸炉排出的水蒸汽聚集在某一侧,而导致吹到人体上,使人体感到不舒适的问题,从而提高电蒸炉的排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蒸炉设有排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拆卸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蒸炉另一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道上罩和分流构件设置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蒸汽在排气通道均匀分布效果示意图。

图9为传统技术中水蒸汽聚集在排气通道内某一侧的示意图。

图中,1为箱体组件,2为风道上罩,3为风扇,4为风道底板,4.1为第一分流块,4.2为第二分流块,4.3为第三分流块,4.4为第四分流块,5 为风道排气槽,5.1为分流叶片,6为风道进气口,7为蒸气进气口7,8为气管,9为第一排气段,9.1为弯道外壁,9.2为弯道内壁,10为第二排气段, 11为第三排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9,一种电蒸炉的排气装置,包括箱体组件1及其顶部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依次设置风道上罩2、风扇3和风道底板4,风道上罩2 和风道底板4之间形成排气通道,风扇3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前部,排气通道内部设置有分流构件,所述分流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流块,分流块对排气通道内的水蒸汽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流。风道组件上通过设置有分流构件,便于对进入风道组件排气通道的水蒸汽所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流,有效减缓水蒸汽的流速和控制水蒸汽的方向,使水蒸汽均匀地分散,而且从电蒸炉箱体组件1顶部风道排气槽5中均匀排出。

进一步的说,排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风扇腔体的第一排气段9、第二排气段10和第三排气段11,且第一排气段9、第二排气段10和第三排气段11 的排气方向一致,第一排气段9和第二排气段10呈弯折状并形成有一弯道连接处,弯道连接处为弯道外壁9.1和弯道内壁9.2,风扇腔体内设置风扇3。第一排气段9和第二排气段10的外侧和内侧均以圆弧弯道连接,并连通风扇腔体。第二排气段10一边为曲线形,可以对较强劲的上侧气流进行减速,控制气流的速度,第二排气段10另一边为向下开口的倾斜直线,减少下侧分支气流的折返,以便位于第三排气段11上的第四分流块4.4可以均匀地再次分流。

进一步的说,分流构件包括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第一分流块4.1前端伸进第一排气段9的后部,且靠近第一排气段9后部的中间位置;第一分流块4.1后端伸进第二排气段10的前部,且靠近第二排气段10 前部中间的一侧;第二分流块4.2前端位于第一分流块4.1和弯道外壁9.1 之间,第二分流块4.2后端伸进第二排气段10中段位置,可使位于弯道外壁9.1的较强劲的气流经过第二分流块4.2的分流后,继续保持分流效果到第三排气段11。通过在第一排气段9设置第一分流块4.1,第一分流块4.1对第一排气段9的气流进行分流后,分流效果保持进入到第二排气段10,防止在第一排气段9和第二排气段10的弯道连接处分流不均。当风扇3往外吹风的时候,会形成外强内弱的气流,第一分流块4.1的后端位于第二排气段10 前部的中间一侧的位置,可以使第一分流块4.1的后端和第二排气段10外壁之间形成较宽的空间,以便给强劲的外侧气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此达到减噪和均匀分流的目的。

进一步的说,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呈圆弧形设置,或者呈矩形和梯形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块4.1和弯道外壁9.1之间形成渐开状的分支弯道,且第二分流块4.2前端位于分支弯道的中段位置,使第二分流块4.2 的前端设置在靠中段较宽的分支弯道内进行分流,可以达到更加均匀的分流和减噪的目的。其中,第一分流块4.1和弯道内壁9.2设置为同心圆弧,且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之间形成水平间距;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的圆弧凸向均朝向弯道外壁9.1;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将第一排气段9排出的气流分成上、中、下三股,减缓水蒸汽的流速、有效控制水蒸汽的流向,使水蒸汽所形成的气流进行分流,从而进入第二排气段10。

进一步的说,分流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排气段11上的第三分流块4.3 和第四分流块4.4,第三排气段11呈前段细、尾部粗的扁状喇叭口形,第三排气段11后端设置排气口。

进一步的说,第三分流块4.3和第四分流块4.4呈矩形设置,且呈八字形分布。或者第三分流块4.3和第四分流块4.4呈圆弧形和梯形设置。

进一步的说,第一分流块4.1、第二分流块4.2、第三分流块4.3和第四分流块4.4和风道上罩2设置为一个整体,或者和风道底板4设置为一个整体。通过把分流构件上的分流块和风道上罩2设置为一个整体,可以保护各分流块和风道上罩2的相对位置,防止因风道上罩2的偏移,而导致分流块和风道上罩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流效果。还有利于安装方便,且具有一定的防呆效果,防止发生安装错位的现象。

进一步的说,风道组件的一端均布设置有风道排气槽5,风道排气槽5 内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流叶片5.1,风道上罩2一侧高度逐渐缩向风道排气槽5,以减小风道排气槽5的厚度,使电蒸炉的箱体组件1前端面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给其它部件。通过设置分流叶片5.1,使风道排气槽5排出的水蒸汽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说,电蒸炉的排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风扇3一侧上的风道进气口6和设置在箱体组件1炉腔一侧上的蒸气进气口7,风道进气口6通过气管8连接蒸气进气口7。电蒸炉的水蒸汽从蒸气进气口7进入到风道进气口6,风道进气口6位于风扇3的上侧,使水蒸汽易于吹进风道组件内腔的第一排气段9。

参见图5,水蒸汽进入到风道进气口6,风扇3将水蒸汽吹到第一排气段 9中,水蒸汽在第一分流块4.1和第二分流块4.2的作用下分流成上、中、下三股气流进入第二排气段10,并且在第三分流块4.3和第四分流块4.4的作用下再次进行分流,进入到第三排气段11,然后水蒸汽从第三排气段11 均匀排出到风道排气槽5中,在分流叶片5.1的作用下,水蒸汽进一步均匀排出到电蒸炉外。水蒸汽形成的气流方向如图7箭头所示。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