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080发布日期:2018-10-19 22:2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及其相关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使用的门套,整体一般呈C型框型,其侧边的横截面一般为G形结构,工作人员在将门套固定在墙面上时,一般需要先将连接座焊接在门套上,然后再将连接套与门套一起固定在墙体上。

在工作人员安装电梯时,通常采用现场焊接的方法将门套安装在墙体上,现场焊接是将门套与连接件安装在一起,再将连接件焊接至墙体上预埋的膨胀螺栓或者钢筋上。

电梯在安装之后需要进行测试,但是门套一般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在连接件上的,使得在测试时出现位置的偏差时,例如楼层墙面的不平整,都会导致测试出现偏差,使得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将门套从连接板和上取下,并且去重新安装,给安装电梯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它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连接板进行改进,使得在安装门套时工作人员便于调整门套安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板与门套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整体呈L型,且与门套相配合,所述中间板与门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中间板上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中穿设有滑动螺杆,所述滑动螺杆的螺头位置设置在中间板朝向门套的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与滑动螺杆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为十字型,所述螺栓的位置设置为不对中间板与连接板的连接造成干涉,而且也不对电梯的使用造成干涉,所述滑动螺杆上安装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包括螺母以及凸出设置在螺母一端上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门套与中间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与中间板贴合在一起,并且将滑动螺杆穿设在滑槽与通孔上,并且将卡紧件拧紧,使得中间板、门套和连接板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与预埋螺钉连接在一起,在进行电梯的测试时,先将连接板粘接在墙体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上,使得门套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卡紧件拧松,然后将中间板带着门套在滑槽中进行移动,并且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卡紧件拧紧,使得中间板、门套和连接板三者重新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再进行电梯的测试。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连接板进行改进,使得在安装门套时工作人员便于调整门套安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板的长度设置为与门套相同,且连接板的长度大于中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门套和中间板在连接板上进行位置的调节时不会有边角超出连接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远离卡环的一端设置便于螺母旋转的旋转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调节卡紧件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两侧设置有嵌槽,所述卡环背离螺母一侧设置有与嵌槽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位置不对滑动螺杆的拧紧和位置调节进行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中间板在连接板上的固定更为牢固,在卡紧件拧紧时,中间板不会自动出现沿着滑槽下滑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套背离中间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螺杆的螺头配合的卡槽,在滑动螺杆穿设在通孔和滑槽中时,滑动螺杆的螺头卡接在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螺杆穿设在通孔和滑槽中时,滑动螺杆的螺头卡接在卡槽中,从而防止工作人员拧动卡紧件时出现滑动螺杆随着卡紧件一同拧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板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组滑动螺杆与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门套的长度较长,一组的滑动螺杆与滑槽可能不容易控制门套的位置调节,所以在中间板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组滑动螺杆与滑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预埋螺钉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与预埋在墙体中的预埋螺钉配合连接的圆环、转动连接在圆环外圈上的连接环以及设置在连接环外圈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连接在与门套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上,所述连接环的内圈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圆环的外圈嵌入容纳槽中,所述连接板的外圈上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板,两个第一凸板上穿设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在两个第一凸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方向与第一销钉穿设的方向垂直,所述连接板上凸出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凸板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凸板,两个第二凸板上穿设有第二销钉,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环,且第二套环套设在第二销钉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凸板来实现门套与预埋螺钉之间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圆环连接在预埋螺钉上,并且将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板上,然后将门套连同连接板一起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杆的方向与连接环进行对齐,这里在对齐时是通过转动连接环在圆环上的角度实现的,再将连接杆与连接环上的第一凸板通过第一销钉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圆环在预埋螺钉上的位置从而使得门套安装的位置更为准确,在将位置确定后,将门套和连接板一同粘接在墙体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上,使得门套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凸板上穿设的第一销钉取下来解除预埋螺钉与连接板之间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门套的位置进行调整,门套调节完毕后,再调节圆环在预埋螺钉上的位置,将门套上的连接板与预埋螺钉连接在一起,从而再次进行测试。这里将连接杆连接在第一凸板上时,多个连接杆给了连接板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板在安装位置上更为牢固。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更方便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环的端面上垂直凸出设置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长度设置为不与预埋螺钉和圆环的配合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圆环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均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开设有与插孔大小相同的嵌孔,在插孔与嵌孔的位置对齐时,插孔和嵌孔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转动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板和墙体上通过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和预埋螺钉来实现墙体与门套在电梯测试前的预固定,但是在将连接杆安装在连接环上时,可能会在安装前几个时由于门套位置不是很固定,导致安装的角度有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门套的安装,还有在测试之后发现有误差时,可能还需要将连接板从墙体上取下,使得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而且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开设有与插孔大小相同的嵌孔,在插孔与嵌孔的位置对齐时,插孔和嵌孔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转动的插杆,在将门套和圆环的位置固定时,将插孔与嵌孔对应在一起,并且将插杆插入进去,使得连接杆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粘接在墙体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的嵌孔的数量也设置有多个,且设置为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更为方便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且连接杆的位置限制时对于门套的安装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连接板进行改进,使得在安装门套时工作人员便于调整门套安装的位置;

2、通过设置安装组件,使得门套在预埋螺钉上更方便取下;

3、通过设置插杆、插孔和嵌孔,使得连接杆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粘接在墙体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门套安装在墙体上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门套通过门套安装结构安装在墙体上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门套安装在连接板上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门套上设置卡槽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卡紧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门套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圆环套设在预埋螺钉上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圆环和连接环连接的结构图;

图9是图7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门套;2、墙体;3、连接板;4、预埋螺钉;5、门套安装结构;51、中间板;511、卡槽;52、滑动螺杆;521、螺头;53、滑槽;531、嵌槽;54、卡紧件;541、螺母;542、卡环;543、凸块;55、旋转把手;56、安装组件;561、圆环;562、连接环;563、连接杆;5621、容纳槽;564、第一凸板;565、第一销钉;566、第一套环;567、第二凸板;568、第二销钉;569、第二套环;5610、旋转板;5611、插孔;5612、嵌孔;5613、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如图1、图2所示,门套1一般安装在安装电梯的墙体2上,而且一般是先固定连接在与门套1配合的连接板3上,然后将连接板3固定在墙体2上,这里门套1整体呈C型框型,且门套1侧边的截面一般呈G型,而且墙体2上预埋有安装门套1的多个预埋螺钉4,这里的预埋螺钉4选用膨胀螺钉,为了使得门套1与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位置更方便调节,所以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结构进行了一个改进。

如图3、图4所示,这里的门套安装结构5包括设置在连接板3与门套1之间的中间板51,这里的中间板51整体呈L型,并且与门套1相配合,中间板51与门套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中间板51上设置有通孔,而且通孔中穿设有滑动螺杆52,这里滑动螺杆52的螺头521位置设置在中间板51朝向门套1的方向上,而且在连接板3上贯穿开设有与滑动螺杆52配合的滑槽53,这里的滑槽53设置为十字型,这里的中间板51的长度设置为与门套1相同,且连接板3的长度大于中间板51。这里的螺栓的位置设置为不对中间板51与连接板3的连接造成干涉,而且也不对电梯的使用造成干涉。另外,滑动螺杆52上安装有卡紧件54。

如图5所示,这里的卡紧件54包括螺母541以及凸出设置在螺母541一端上的卡环542,而且在螺母541远离卡环542的一端设置便于螺母541旋转的旋转把手55,在将中间板51、门套1和连接板3三者连接在一起时,将滑动螺栓穿设在通孔与滑槽53中,通过拧紧卡紧件54,使得三者连接的更紧固;在调节位置时,将卡紧件54拧松,工作人员移动中间板51的位置,使得中间板51带动门套1发生位置的移动。

在使用时,先将门套1与中间板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3与中间板51贴合在一起,并且将滑动螺杆52穿设在滑槽53与通孔上,并且将卡紧件54拧紧,使得中间板51、门套1和连接板3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连接在一起,在进行电梯的测试时,先将连接板3粘接在墙体2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2上,使得门套1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1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卡紧件54拧松,然后将中间板51带着门套1在滑槽53中进行移动,并且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卡紧件54拧紧,使得中间板51、门套1和连接板3三者重新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再进行电梯的测试。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连接板3进行改进,使得在安装门套1时工作人员便于调整门套1安装的位置。

为了使得中间板51在连接板3上的固定更为牢固,在滑槽53的两侧设置有嵌槽531,而且卡环542背离螺母541一侧设置有与嵌槽531配合的凸块543,这里的凸块543的位置不对滑动螺杆52的拧紧和位置调节进行干涉。在将卡紧件54拧紧时,凸块543嵌入嵌槽531中,使得中间板51在凸块543和嵌槽531的配合卡接下不会出现自动沿着滑槽53下滑的现象。另外,门套1背离中间板51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螺杆52的螺头521配合的卡槽511,在滑动螺杆52穿设在通孔和滑槽53中时,滑动螺杆52的螺头521卡接在卡槽511中,从而防止工作人员拧动卡紧件54时出现滑动螺杆52随着卡紧件54一同拧动的现象。

在另一方面,由于门套1的长度较长,一组的滑动螺杆52与滑槽53可能不容易控制门套1的位置调节,所以在中间板51和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组滑动螺杆52与滑槽53。

如图6、图7所示,在实际的电梯安装中,有时还会因为门套1位置的原因将连接板3从预埋螺钉4上取下,为了使得工作人员的取下工作更为方便,在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56。

参照图8,具体的来说,安装组件56包括与墙体2上的预埋螺钉4配合连接的圆环561,圆环561的外圈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562,连接环562上的内圈上开设有容纳槽5621,这里圆环561的外圈嵌入容纳槽5621中,而且连接环562与圆环561之间设置有更容易实现二者转动连接的圆球,这里圆环561的端面上垂直凸出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转动圆环561的旋转板5610,而且旋转板5610的长度设置为不与预埋螺钉4和圆环561配合时发生干涉。

另外,连接板3的外圈上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板564,两个第一凸板564上穿设有第一销钉565,而且第一销钉565在两个第一凸板564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套环566,第一套环566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销钉565穿设的方向垂直的连接杆563,这里连接杆563远离第一凸板564的一端与安装门套1的连接板3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连接板3上凸出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凸板564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凸板567,而且两个第二凸板567上穿设有第二销钉568,连接杆563靠近连接板3的一端也设置有第二套环569,并且第二套环569同样套设在第二销钉568上。其中,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凸板567来实现门套1与预埋螺钉4之间的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圆环561连接在预埋螺钉4上,并且将连接杆563连接在连接板3上,然后将门套1连同连接板3一起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杆563的方向与连接环562进行对齐,这里在对齐时是通过转动连接环562在圆环561上的角度实现的,再将连接杆563与连接环562上的第一凸板564通过第一销钉565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圆环56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从而使得门套1安装的位置更为准确,在将位置确定后,将门套1和连接板3一同粘接在墙体2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2上,使得门套1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1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凸板564上穿设的第一销钉565取下来解除预埋螺钉4与连接板3之间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门套1的位置进行调整,门套1调节完毕后,再调节圆环56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将门套1上的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连接在一起,从而再次进行测试。这里将连接杆563连接在第一凸板564上时,多个连接杆563给了连接板3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板3在安装位置上更为牢固。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1更方便取下。

如图7、图9所示,连接板3和墙体2上通过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杆563和预埋螺钉4来实现墙体2与门套1在电梯测试前的预固定,但是在将连接杆563安装在连接环562上时,可能会在安装前几个时由于门套1位置不是很固定,导致安装的角度有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门套1的安装,还有在测试之后发现有误差时,可能还需要将连接板3从墙体2上取下,使得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第一套环566和第二套环569上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5611,而且第一凸板564和第二凸板567上开设有与插孔5611大小相同的嵌孔5612,在插孔5611与嵌孔5612的位置对齐时,插孔5611和嵌孔5612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566或第二套环569转动的插杆5613。

在将门套1和圆环561的位置固定时,将插孔5611与嵌孔5612对应在一起,并且将插杆5613插入进去,使得连接杆563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1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3粘接在墙体2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为了使得工作人员更为方便对连接杆563的位置进行限制,且连接杆563的位置限制时对于门套1的安装更为稳定,将第一凸板564和第二凸板567上的嵌孔5612的数量也设置有多个,而且同样设置为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使用时,先将门套1与中间板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3与中间板51贴合在一起,并且将滑动螺杆52穿设在滑槽53与通孔上,并且将卡紧件54拧紧,使得中间板51、门套1和连接板3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连接在一起,在进行电梯的测试时,先将连接板3粘接在墙体2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2上,使得门套1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1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卡紧件54拧松,然后将中间板51带着门套1在滑槽53中进行移动,并且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卡紧件54拧紧,使得中间板51、门套1和连接板3三者重新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再进行电梯的测试。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连接板3进行改进,使得在安装门套1时工作人员便于调整门套1安装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