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086发布日期:2018-10-19 22:2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及其相关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使用的门套,整体一般呈C型框型,其侧边的横截面一般为G形结构,工作人员在将门套固定在墙面上时,一般需要先将连接座焊接在门套上,然后再将连接套与门套一起固定在墙体上。

在工作人员安装电梯时,通常采用现场焊接的方法将门套安装在墙体上,现场焊接是将门套与连接件安装在一起,再将连接件焊接至墙体上预埋的膨胀螺钉或者钢筋上。

电梯在安装之后需要进行测试,但是门套通过焊接固定在墙体上时不便于调整位置,使得在测试时出现位置的偏差时,例如楼层墙面的不平整,都会导致测试出现偏差,使得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将连接板连同门套从焊接状态取下,并且去重新安装,给安装电梯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它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更方便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包括与预埋在墙体中的预埋螺钉配合连接的圆环、转动连接在圆环外圈上的连接环以及设置在连接环外圈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连接在与门套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上,所述连接环的内圈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圆环的外圈嵌入容纳槽中,所述连接环的外圈上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板,两个第一凸板上穿设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在两个第一凸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方向与第一销钉穿设的方向垂直,所述连接板上凸出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凸板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凸板,两个第二凸板上穿设有第二销钉,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环,且第二套环套设在第二销钉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凸板来实现门套与预埋螺钉之间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圆环连接在预埋螺钉上,并且将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板上,然后将门套连同连接板一起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杆的方向与连接环进行对齐,这里在对齐时是通过转动连接环在圆环上的角度实现的,再将连接杆与连接环上的第一凸板通过第一销钉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圆环在预埋螺钉上的位置从而使得门套安装的位置更为准确,在将位置确定后,将门套和连接板一同粘接在墙体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上,使得门套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凸板上穿设的第一销钉取下来解除预埋螺钉与连接板之间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门套的位置进行调整,门套调节完毕后,再调节圆环在预埋螺钉上的位置,将门套上的连接板与预埋螺钉连接在一起,从而再次进行测试。这里将连接杆连接在第一凸板上时,多个连接杆给了连接板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板在安装位置上更为牢固。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更方便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中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圆球,在连接环与圆环连接时,圆球与圆环和连接环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环与圆环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进而更方便连接环在圆环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中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圆柱,所述圆柱的长度方向与圆环的长度方向相同,在连接环与圆环连接时,圆柱与圆环和连接环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环与圆环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进而更方便连接环在圆环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环的端面上垂直凸出设置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长度设置为不与预埋螺钉和圆环的配合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圆环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均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开设有与插孔大小相同的嵌孔,在插孔与嵌孔的位置对齐时,插孔和嵌孔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转动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板和墙体上通过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和预埋螺钉来实现墙体与门套在电梯测试前的预固定,但是在将连接杆安装在连接环上时,可能会在安装前几个时由于门套位置不是很固定,导致安装的角度有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门套的安装,还有在测试之后发现有误差时,可能还需要将连接板从墙体上取下,使得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而且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开设有与插孔大小相同的嵌孔,在插孔与嵌孔的位置对齐时,插孔和嵌孔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转动的插杆,在将门套和圆环的位置固定时,将插孔与嵌孔对应在一起,并且将插杆插入进去,使得连接杆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粘接在墙体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的嵌孔的数量也设置有多个,且设置为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更为方便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且连接杆的位置限制时对于门套的安装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穿设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替换为将连接杆与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连接的更为牢固的快速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实际的电梯测试中,电梯存在一个轻微的晃动,可能会使得第一凸板或第二凸板上穿设的第一销钉或第二销钉松脱,所以在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上穿设有将连接杆与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连接的更为牢固的快速卡接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速卡接件包括圆筒型的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用于卡接第一凸板或者第二凸板一侧的卡板,开设在卡板上的螺纹孔、穿设配合在螺纹孔中的螺纹杆、安装在螺纹杆未插入外壳的一端上的旋钮、固定连接在螺纹杆另一端上的压块、设置在压块下侧的对称布置的两块半圆型的弧形板、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板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壳内壁的弹簧以及在弧形板的底面沿外壁方向凸出设置的卡块,所述弧形板的内壁与靠近压块一侧的端面为圆弧过渡,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压块的大小,而且卡板与外壳底部的距离设置为两个第一凸板或者两个第二凸板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快速卡接件穿设在两个第一凸板或者两个第二凸板上时,先将快速卡接件穿过两个第一凸板或者两个第二凸板,然后转动旋钮,使得压板下压,并且将弧形板上的卡块推出,使得卡块卡接在第一凸板或者第二凸板上,且卡板卡接在另一个第一凸板或者第二凸板上,使得快速卡接件卡接在两个第一凸板或者两个第二凸板上,进而使得连接杆与两个第一凸板或者两个第二凸板的连接更为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更方便取下;

2、通过设置插杆、插孔和嵌孔,使得连接杆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粘接在墙体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

3、通过设置快速卡接件,使得连接杆与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门套安装在墙体上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门套通过门套安装结构安装在墙体上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门套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圆环套设在预埋螺钉上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圆环和连接环连接的结构图;

图6是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2中圆环和连接环连接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2中快速卡接件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快速卡接件使用时的结构图。

图中,1、门套;2、墙体;3、连接板;4、预埋螺钉;5、门套安装结构;501、圆环;502、连接环;5021、容纳槽;5022、圆球;5023、圆柱;503、连接杆;504、第一凸板;505、第一销钉;506、第一套环;507、第二凸板;508、第二销钉;509、第二套环;510、旋转板;511、插孔;512、嵌孔;513、插杆;514、快速卡接件;5141、外壳;5142、卡板;5143、螺纹孔;5144、螺纹杆;5145、旋钮;5146、压块;5147、弧形板;5148、弹簧;514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门套安装结构,如图1、图2所示,门套1一般安装在安装电梯的墙体2上,而且一般是先固定连接在与门套1配合的连接板3上,然后将连接板3固定在墙体2上,这里门套1整体呈C型框型,且门套1侧边的截面一般呈G型,而且墙体2上预埋有安装门套1的多个预埋螺钉4,这里的预埋螺钉4选用膨胀螺钉,为了使得门套1与预埋螺钉4之间更方便取下,所以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结构进行了一个改进。

如图3、图4所示,这里的门套安装结构5包括与墙体2上的预埋螺钉4配合连接的圆环501,圆环501的外圈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502,参照图5,连接环502上的内圈上开设有容纳槽5021,这里圆环501的外圈嵌入容纳槽5021中,而且连接环502与圆环501之间设置有更容易实现二者转动连接的圆球5022,从而将二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进而更方便连接环502在圆环501上转动。这里圆环501的端面上垂直凸出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转动圆环501的旋转板510,而且旋转板510的长度设置为不与预埋螺钉4和圆环501配合时发生干涉。

另外,如图3、图4所示,连接环502的外圈上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凸板504,两个第一凸板504上穿设有第一销钉505,而且第一销钉505在两个第一凸板504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套环506,第一套环506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销钉505穿设的方向垂直的连接杆503,这里连接杆503远离第一凸板504的一端与安装门套1的连接板3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连接板3上凸出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凸板504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凸板507,而且两个第二凸板507上穿设有第二销钉508,连接杆503靠近连接板3的一端也设置有第二套环509,并且第二套环509同样套设在第二销钉508上。其中,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凸板507来实现门套1与预埋螺钉4之间的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圆环501连接在预埋螺钉4上,并且将连接杆503连接在连接板3上,然后将门套1连同连接板3一起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杆503的方向与连接环502进行对齐,这里在对齐时是通过转动连接环502在圆环501上的角度实现的,再将连接杆503与连接环502上的第一凸板504通过第一销钉505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圆环50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从而使得门套1安装的位置更为准确,在将位置确定后,将门套1和连接板3一同粘接在墙体2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2上,使得门套1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1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凸板504上穿设的第一销钉505取下来解除预埋螺钉4与连接板3之间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门套1的位置进行调整,门套1调节完毕后,再调节圆环50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将门套1上的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连接在一起,从而再次进行测试。这里将连接杆503连接在第一凸板504上时,多个连接杆503给了连接板3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板3在安装位置上更为牢固。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1更方便取下。

如图3、图4所示,连接板3和墙体2上通过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杆503和预埋螺钉4来实现墙体2与门套1在电梯测试前的预固定,但是在将连接杆503安装在连接环502上时,可能会在安装前几个时由于门套1位置不是很固定,导致安装的角度有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门套1的安装,还有在测试之后发现有误差时,可能还需要将连接板3从墙体2上取下,使得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参照图3、图6,所以在第一套环506和第二套环509上开设有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插孔511,而且第一凸板504和第二凸板507上开设有与插孔511大小相同的嵌孔512,在插孔511与嵌孔512的位置对齐时,插孔511和嵌孔512中穿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环506或第二套环509转动的插杆513。

在将门套1和圆环501的位置固定时,将插孔511与嵌孔512对应在一起,并且将插杆513插入进去,使得连接杆503的两端的位置受到限制,进而使得门套1安装时更稳定,而且在测试之前不需要将连接板3粘接在墙体2上,使得工作人员调节安装的位置更为方便。为了使得工作人员更为方便对连接杆503的位置进行限制,且连接杆503的位置限制时对于门套1的安装更为稳定,将第一凸板504和第二凸板507上的嵌孔512的数量也设置有多个,而且同样设置为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先将圆环501连接在预埋螺钉4上,并且将连接杆503连接在连接板3上,然后将门套1连同连接板3一起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杆503的方向与连接环502进行对齐,这里在对齐时是通过转动连接环502在圆环501上的角度实现的,再将连接杆503与连接环502上的第一凸板504通过第一销钉505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调节圆环50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从而使得门套1安装的位置更为准确,在将位置确定后,将门套1和连接板3一同粘接在墙体2上,然后再进行电梯的检测,在检测完毕后,将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墙体2上,使得门套1位置固定;在测试时如果门套1设置的位置有偏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第一凸板504上穿设的第一销钉505取下来解除预埋螺钉4与连接板3之间的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门套1的位置进行调整,门套1调节完毕后,再调节圆环501在预埋螺钉4上的位置,将门套1上的连接板3与预埋螺钉4连接在一起,从而再次进行测试。这里将连接杆503连接在第一凸板504上时,多个连接杆503给了连接板3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板3在安装位置上更为牢固。通过对现有的安装门套1的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安装的门套1更方便取下。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连接环502与圆环501之间设置有更容易实现二者转动连接的圆柱5023,这里的圆柱5023的长度方向与圆环501的长度方向相同,而且由于在实际的电梯测试中,电梯存在一个轻微的晃动,可能会使得第一凸板504或第二凸板507上穿设的第一销钉505或第二销钉508松脱,参照图8,所以在第一凸板504和第二凸板507上穿设有将连接杆503与第一凸板504和第二凸板507连接的更为牢固的快速卡接件514。

具体的来说,如图9所示,快速卡接件514包括圆筒型的外壳5141、设置在外壳5141上用于卡接第一凸板504或者第二凸板507一侧的卡板5142,开设在卡板5142上的螺纹孔5143、穿设配合在螺纹孔5143中的螺纹杆5144、安装在螺纹杆5144未插入外壳5141的一端上的旋钮5145、固定连接在螺纹杆5144另一端上的压块5146、设置在压块5146下侧的对称布置的两块半圆型的弧形板5147、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板5147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壳5141内壁的弹簧5148以及在弧形板5147的底面沿外壁方向凸出设置的卡块5149,其中,弧形板5147的内壁与靠近压块5146一侧的端面为圆弧过渡,两个弧形板5147之间的距离小于压块5146的大小,而且卡板5142与外壳5141底部的距离设置为两个第一凸板504或者两个第二凸板507之间的距离。

在将快速卡接件514穿设在两个第一凸板504或者两个第二凸板507上时,先将快速卡接件514穿过两个第一凸板504或者两个第二凸板507,然后转动旋钮5145,使得压板下压,并且将弧形板5147上的卡块5149推出,使得卡块5149卡接在第一凸板504或者第二凸板507上,且卡板5142卡接在另一个第一凸板504或者第二凸板507上,使得快速卡接件514卡接在两个第一凸板504或者两个第二凸板507上,进而使得连接杆503与两个第一凸板504或者两个第二凸板507的连接更为牢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