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869发布日期:2019-03-19 21:0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是一种常用的盛水加热容器,由于其烧水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的壶盖、用于加热壶体内液体的加热器。其中,壶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和围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加热器具有分别与内胆连通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内胆中的液体可在内胆和加热器之间流动,从而通过循环加热的方式将内胆中的液体加热。其中,为了防止干烧,内胆中一般都设置有最低水位线,比如500ML,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向内胆中注入超过最低水位线(即大于500ML)的水进行加热。

然而,如果用户想加热少量的水,例如200ML,那电水壶最少也要加热500ML的水,这样加热时间就比较长,造成了电能的浪费,且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能够实现快速出热水,为用户提供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以及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具有分别与所述内胆连通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还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内胆或所述出水管连通,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加热器中的液体泵入至所述内胆或所述出水管的水泵;所述三通阀具有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连通的热水进口、与所述内胆连通的第一出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第二出水口;

所述三通阀内具有可转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具有液流通道,所述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热水进口通过所述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热水进口通过所述液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在加热器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使加热器的出水端通过三通阀与内胆或者出水管连通,三通阀具有热水进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使热水进口与加热器的出水端连通,第一出水口与内胆连通,第二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同时,在三通阀内设置可转动的阀芯,在需要快速出热水时,只需使阀芯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热水进口通过液流通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即,此时热水进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不连通,从而使加热器中的热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从第二出水口直接进入至出水管,而不会进入至内胆中,实现了快速出热水;同时,加热器只需加热用户所需的水量,而无需加热整个内胆中的水,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出水速度,且节约了电能;在需要对内胆中的水进行循环加热时,只需使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使热水进口通过液流通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即,此时热水进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不连通,从而使加热器中的热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在内胆和加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以将内胆中的水加热,从而使电水壶同时具有循环加热功能和速热出水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可选的,所述阀芯上具有连接轴,所述三通阀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轮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带动下驱动所述阀芯转动。

这样只需转动第一齿轮即可带动第二齿轮带动,由于第二齿轮与阀芯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因此连接轴会在第二齿轮的作用下同时转动,从而带动阀芯向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转动,结构设计灵活、可靠且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三通阀上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通过在三通阀上设置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带动阀芯转动,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三通阀包括壳体和密封盖设在所述壳体上的阀盖;

所述热水进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壳体内。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具有可容纳所述阀芯的第一腔室,所述阀芯可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转动,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液流通道具有三个端口,所述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端口与所述热水进口对准,其中另一个端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其中第三个端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密封贴合;

所述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其中一个端口与所述热水进口对准,其中另一个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准,其中第三个端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密封贴合。

这样在需要循环加热时,使阀芯在连接轴的带动下转动至第一位置,即,液流通道的一个端口与热水进口连通,另一个端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三个端口被第一腔室的腔壁密封,即,此时热水进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从而使加热器的出水端流出的热水在水泵的作用下经过三通阀的热水进口流入至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的内胆中,实现循环加热功能;在需要快速出热水时,使阀芯在连接轴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液流通道的一个端口与热水进口连通,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三个端口被第一腔室的腔壁密封,即,热水进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从而使加热器的出水端流出的热水在水泵的作用下经过三通阀的热水进口流入至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中,实现快速出水功能。

可选的,所述阀芯为球状,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密封贴设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的对应所述热水进口、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均具有开孔,所述密封片包裹在所述阀芯的外周,且所述密封片的与所述阀芯接触的一面的形状与所述阀芯的外表面的形状匹配。

通过设置密封片,使得阀芯与第一腔室的腔壁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防止漏水或者渗水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密封片的与阀芯接触的一面的形状与阀芯的外表面的形状匹配,从而使得阀芯的转动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为方形腔,所述密封片包括四个子密封片,所述第一腔室的四个腔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子密封片;

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片的容置槽。

通过将密封片设置为包括四个子密封片,使得密封片的制作和装配均比较方便。通过在第一腔室的腔壁上设置容置槽,在安装时,直接将密封片放置在容置槽中即可,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和密封片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内胆中设有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板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胆内的液体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这样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内胆中水的温度,加热一段时间后,当水温达到用户所需要的温度时,通过控制板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此时内胆中的水的温度为预设的温度,方便灵活,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板用于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三通阀将所述加热器中的液体泵入至所述出水管。

通过在加热器的出水端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进一步提高了出水温度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朝向所述内胆的顶部方向弯折延伸;

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头,所述出水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水壶的控制板电连接的操作面板。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

可选的,所述内胆的底面开设有内胆出水口和内胆进水口,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内胆出水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内胆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所述内胆进水口和所述内胆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面的两侧。

通过将加热器设置在内胆的底部,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内胆底部的空间,使电水壶不会做的较大,而且使得加热器与内胆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通过将内胆进水口和内胆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内胆底面的两侧,使得内胆进水口和内胆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近,一方面方便加热器和三通阀的布置,另一方面可防止在进行循环加热时,从内胆进水口进入的被加热的热水直接从内胆出水口排出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循环加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在速热出水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在循环加热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结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当三通阀的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当三通阀的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11—内胆;111—内胆出水口;112—内胆进水口;12—外壳;13—底盖;14—手柄;15—连接器;2—壶盖;3—加热器;31—管道;311—进水端;312—出水端;32—发热元件;4—水泵;5—三通阀;51—阀芯;510—连接轴;511—液流通道;52—壳体;53—阀盖;500—热水进口;501—第一出水口;502—第二出水口;521—第一腔室;522—第二腔室;523—第三腔室;54—第一隔板;55—第二隔板;541—第一通孔;551—第二通孔;56—第一齿轮;57—第二齿轮;561—电机;562—输出轴;58—密封片;581—第一子密封片;582—第二子密封片;583—第三子密封片;584—第四子密封片;59—容置槽;512、513、514—端口;5811、5821、5831—孔;6—出水管;60—出水头;61—操作面板;7—控制板;81—第一温度传感器;82—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在速热出水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在循环加热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中的三通阀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对应的结构爆炸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当三通阀的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当三通阀的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具有循环加热功能和速热出水功能。

该电水壶包括:壶盖2和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2可开合地盖设在该开口上。其中,壶体1包括:内胆11和围设在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液体具体盛装在内胆11中。一般地,外壳12的底部还设置有底盖13。具体实现时,内胆11和外壳12可均由透明材质制成,这样用户可从壶体1的外部清楚地看到内胆11中液体的状态,做到放心安全的饮用,且提高了电水壶的可观赏性。比如内胆11为玻璃内胆,外壳12为玻璃外壳;或者,内胆11为玻璃内胆,外壳12为耐高温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透明塑胶外壳。当然,内胆11和外壳12也可以由不锈钢等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可以在外壳12的一侧设置手柄14,用户通过手柄14可方便地将电水壶端起或放下。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铰接在壶体1的顶部一侧,其中,可以在手柄14上设置用于控制壶盖2打开或者关闭的开盖按键。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壶盖2也可以与壶体1可分离。

壶体1内具有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器3,加热器3具有分别与内胆11连通的进水端311和出水端312。其中,加热器3具体可包括:管道31和用于对进入至管道3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发热元件32,管道31的一端形成为加热器3的进水端311,管道31的另一端形成为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通过发热元件32对从内胆11进入至管道3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管道31中的液体温度升高,加热方便且快速,且加热器3的结构简单。具体实现时,管道31可以是铜管,也可以是铝管,或者为其他导热性能好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32具体为贴设在管道31外壁上的发热管,发热管和管道31可以通过焊接、压铸等工艺贴设在一起。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发热元件32也可以是发热丝、厚膜发热体等,比如,发热丝贴设在管道31的外壁上,或者嵌设在管道31的管壁内。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还连接有出水管6,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通过三通阀5与内胆11或者出水管6连通。该电水壶还包括用于将加热器3中的液体泵入至内胆11或者出水管6的水泵4。

其中,三通阀5具有与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连通的热水进口500、与内胆11连通的第一出水口501以及与出水管6连通的第二出水口502。三通阀5内具有可转动的阀芯51,阀芯51具有液流通道511,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热水进口500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阀芯5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热水进口500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

也就是说,当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此时液流通道511分别与热水进口500和第一出水口501连通,由于热水进口500与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连通,第一出水口501与内胆11连通,即,此时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内胆11之间的管路连通,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出水管6之间的管路不连通,因此,加热器3中的热水可在水泵4的作用下进入至内胆11中,通过使液体在内胆11和加热器3之间循环流动,使得对内胆11中的液体进行循环加热。

当阀芯5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此时液流通道511分别与热水进口500和第二出水口502连通,由于热水进口500与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连通,第二出水口502与出水管6连通,即,此时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出水管6之间的管路连通,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内胆11之间的管路不连通,因此,加热器3中的热水可在水泵4的作用下进入至出水管6中,实现快速出热水。

也就是说,通过转动阀芯51至不同位置,即可使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内胆11连通或者与出水管6连通,从而使加热器3中的热水进入至内胆11中或者进入至出水管6中,实现循环加热或者速热出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位置指的是阀芯51转动至某位置时,热水进口500与第一出水口501之间连通,且此时第二出水口502关闭,阀芯51此时所处的该位置即为第一位置。上述的第二位置指的是阀芯51转动至某位置时,热水进口500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且此时第一出水口501关闭,阀芯51此时所处的该位置即为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的电水壶既可以当作普通的循环加热电水壶使用,也可以当作速热电水壶使用。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3具体位于内胆11的底部,比如,焊接在内胆11的底面上。具体地,内胆11的底面开设有内胆出水口111和内胆进水口112,内胆出水口111与加热器3的进水端311连通,内胆进水口112与三通阀5的第一出水口501连通。通过将加热器3设置在内胆11的底部,即,设置在内胆11的底部和底盖之间的空间内,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内胆11底部的空间,使电水壶不会做的较大,而且使得加热器3与内胆1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其中,内胆进水口112和内胆出水口111可分别设置在内胆11底面的两侧,这样设置使得内胆进水口112和内胆出水口111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近,一方面方便加热器3和三通阀5的布置,另一方面可防止在进行循环加热时,从内胆进水口112进入的被加热的热水直接从内胆出水口111排出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循环加热的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加热器3也可以设置在内胆11的侧部,比如,加热器3围设在内胆11的外围。同时,内胆进水口112和内胆出水口111也可以设置在内胆11的侧壁上。

具体实现时,壶体1内可以设置控制板7,其中,加热器3、水泵4、三通阀5分别与控制板7电连接。还可以设置与壶体1相匹配的底座,壶体1的底部具有与加热器3电连接的连接器15,底座上具有底座连接器,在使用时,将盛装有液体的壶体1放置在底座上,此时壶体1底部的连接器15与底座连接器耦合,为底座通电即可进行加热。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底座,而是直接在壶体1上设置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实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的接通。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4具体设置在内胆出水口111和加热器3的进水端311之间,水泵4具有入口和出口,内胆出水口111与水泵4的入口连通,水泵4的出口与加热器3的进水端311连通,本实用新型对水泵4的设置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在三通阀5的热水进口500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时(即电水壶为循环加热模式时)将加热器3中的热水泵入至内胆11中,以及在三通阀5的热水进口500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时(即电水壶为速热出水模式时)将加热器3中的热水泵入至出水管6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不仅可以用于煮水,也可以用来煮牛奶、饮料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在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连接出水管6,使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通过三通阀5与内胆11或者出水管6连通,三通阀5具有热水进口500、第一出水口501和第二出水口502,使热水进口500与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连通,第一出水口501与内胆11连通,第二出水口502与出水管6连通,同时,在三通阀5内设置可转动的阀芯51,在需要快速出热水时,只需使阀芯51移动至第二位置,使热水进口500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即,此时热水进口500与第一出水口501之间不连通,从而使加热器3中的热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从第二出水口502直接进入至出水管6,而不会进入至内胆11中,实现了快速出热水;同时,加热器3只需加热用户所需的水量,而无需加热整个内胆11中的水,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出水速度,且节约了电能;在需要对内胆11中的水进行循环加热时,只需使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使热水进口500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即,此时热水进口500与第二出水口502之间不连通,从而使加热器3中的热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在内胆11和加热器3之间循环流动,以将内胆11中的水加热,从而使电水壶同时具有循环加热功能和速热出水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参照图1所示,为了方便用户接水,可使出水管6朝向内胆11顶部的方向弯折延伸。进一步地,出水管6的出水端312还可以设置出水头60,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出水头60来开启或关闭速热出水功能。其中,出水头60上可以设置与控制板7电连接的操作面板61,操作面板61上可以设置按键、显示屏、指示灯等,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61设置加热功率、循环加热温度、速热出水温度、进行循环加热功能和速热出水功能的开启与关闭等,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感。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面板61也可以设置在壶盖2或者手柄等位置。

具体实现时,阀芯51上具有连接轴510,三通阀5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轮56以及固定套设在连接轴510上的第二齿轮57,第二齿轮57与第一齿轮56相啮合,用于在第一齿轮56的带动下驱动阀芯51转动。也就是说,在使用时,转动第一齿轮56,由于第二齿轮57与第一齿轮56啮合,因此,当第一齿轮56转动时会同时驱动第二齿轮57转动,由于第二齿轮57与连接轴510相对固定,当第二齿轮57在第一齿轮56带动下转动时,连接轴510会同时转动,从而使阀芯51转动,结构设计灵活、可靠且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三通阀5上还设置有电机561,第一齿轮56固定套设在电机561的输出轴562上,电机561用于驱动第一齿轮56转动。其中,可使电机561与控制板7电连接,通过控制板7控制电机561工作。通过在三通阀5上设置电机561,通过电机561带动第一齿轮56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57在第一齿轮56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带动阀芯51转动,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且可靠。其中,电机561具体可以是步进电机。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直接通过电机561驱动连接轴510转动,即,将连接轴510直接与电机561的输出轴562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电驱动装置带动连接轴510转动。此外,也可以通过手动转动连接轴510,以带动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参照图8至图11所示,三通阀5具体包括:壳体52和密封盖设在壳体52上的阀盖53,其中,热水进口500、第一出水口501和第二出水口502具体开设在壳体52上。壳体52和阀盖53可通过螺钉密封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铆接等。其中,为了保证壳体52和阀盖53之间的密封性,壳体52与阀盖53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

具体地,壳体52内具有可容纳阀芯51的第一腔室521,阀芯51具体在第一腔室521内转动。其中,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上开设有热水进口500、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的第一通孔541以及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的第二通孔551。其中,液流通道511具有三个端口,分别是端口512、端口513和端口514,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端口512与热水进口500对准,其中另一个端口513与第一通孔541对准,其中第三个端口514与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之间密封贴合;阀芯5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其中一个端口513与热水进口500对准,其中另一个端口514与第二通孔551对准,其中第三个端口512与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之间密封贴合。

这样在需要循环加热时,使阀芯51在连接轴510的带动下转动至第一位置,即,液流通道511的一个端口与热水进口500连通,另一个端口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第三个端口被第一腔室521的腔壁密封,即,此时热水进口500、液流通道511以及第一出水口501之间相互连通,从而使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流出的热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经过三通阀5的热水进口500流入至与第一出水口501连通的内胆11中,实现循环加热功能。在需要快速出热水时,使阀芯51在连接轴510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液流通道511的一个端口与热水进口500连通,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第三个端口被第一腔室521的腔壁密封,即,热水进口500、液流通道511以及第二出水口502之间相互连通,从而使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流出的热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经过三通阀5的热水进口500流入至与第二出水口502连通的出水管6中,实现快速出水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实现时,壳体52内还具有第二腔室522和第三腔室523,第一腔室521、第二腔室522和第三腔室523相互独立,第一出水口501开设在第二腔室522,第二出水口502开设在第三腔室523,第一腔室521和第二腔室52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54隔开,即,第一隔板54即充当了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也充当了第二腔室522的腔壁,第一通孔541开设在第一隔板54上,使第一腔室521和第二腔室522能够连通,即,使第一腔室521的热水进口500能够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二腔室522的第一出水口501连通。第一腔室521和第三腔室523之间通过第二隔板55隔开,即,第二隔板55即充当了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也充当了第三腔室523的腔壁,第二通孔551开设在第二隔板55上,使第一腔室521和第三腔室523能够连通,即,使第一腔室521的热水进口500能够通过液流通道511与第三腔室523的第二出水口502连通。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腔室522和第三腔室523,直接将第一通孔541作为第一出水口501,将第二通孔551作为第二出水口502。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51的液流通道511具体为T字形通道,第一腔室521具体为方形腔,热水进口500、第一通孔541和第二通孔551分别设置在方形腔的三个相邻的腔壁上,比如,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热水进口500的中轴线与第一通孔541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第二通孔551与热水进口500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参照图10和图12所示,在需要循环加热时,T字形通道的一个端口512与热水进口500对准,另一个端口513与第一通孔541对准,第三个端口514和端口513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端口514正好被第一腔室521的腔壁密封住,且阀芯51的对应第二通孔551的位置正好为封闭面。参照图10和图13所示,需要快速出热水时,在图12的基础上,使阀芯51顺时针转动90°,此时其中一个端口513与热水进口500对准,其中另一个端口514与第二通孔551对准,第三个端口512正好被第一腔室的腔壁密封住,且阀芯51的对应第一通孔541的位置正好为封闭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液流通道511还可以是Y字形通道。

继续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阀芯51具体可以为球状阀芯,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上密封贴设有密封片58,密封片58的对应热水进口500、第一通孔541和第二通孔551的位置均具有开孔,密封片58包裹在阀芯51的外周,且密封片58的与阀芯51接触的一面的形状与阀芯51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密封片58与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之间相对固定,密封片58围成阀芯51转动的空间。

其中,密封片58具体可以由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简称POM)热塑性结晶聚合物材料制成,该材料也可以称为超钢或者赛刚。本实用新型对密封片58的材质不作限定,只要其能够耐高温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即可。

通过设置密封片58,使得阀芯51与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防止漏水或者渗水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密封片58的与阀芯51接触的一面的形状与阀芯51的外表面的形状匹配,从而使得阀芯51的转动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片58具体包括四个子密封片,第一腔室521的四个腔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子密封片。具体地,四个子密封片分别为:第一子密封片581、第二子密封片582、第三子密封片583和第四子密封片584,其中,第一子密封片581对应热水进口500所在的腔壁,第一子密封片581上开设有与热水进口500对应的第一孔5811,第二子密封片582对应第一通孔541所在的腔壁,第二子密封片58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541对应的第二孔5821,第三子密封片583对应第二通孔551所在的腔壁,第三子密封片583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551对应的第三孔5831,第四子密封片584位于与第一通孔541所在腔壁相对的那个腔壁上,第四子密封片584为封闭片。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片58也可以为一个环形密封片。密封片58的形状或者具体个数可根据第一腔室521的形状进行适应性改变。

较为优选的,第一腔室521的腔壁上具有用于容置密封片58的容置槽59,这样在装配时容易对密封片58进行定位,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和密封片58的稳定性。在安装时,直接将密封片58插入至容置槽59中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521的四个腔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容置槽59,第一子密封片581、第二子密封片582、第三子密封片583和第四子密封片584分别位于对应的容置槽59中。

进一步地,内胆11中还设有用于检测内胆11中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1,第一温度传感器81与控制板7电连接,控制板7用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内胆11中的液体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器3停止加热,同时可控制水泵4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第一温度传感器81实时或者以预设周期检测内胆11中水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水温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温度传感器81立即向控制板7发送信号,当控制板7收到信号后,控制加热器3停止加热,同时可使水泵4停止抽送。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由用户自己设定,例如,用户将水温设定在90℃,那么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内胆11内的水的温度为90℃时,控制板7控制水泵4和加热器3停止工作。用户可具体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设定预设温度,从而使用户的体验感更好。此外,控制板7还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水泵4的流量大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水温度的准确性,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还设置有与控制板7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2,控制板7用于在第二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水泵4和三通阀5将加热器3中的液体泵入至出水管6。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82可以检测加热器3的管壁温度或者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的水温。该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控制板7设定的固定温度,也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各种温度。

示例性的,在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按压或者触摸操作面板61上的对应开启速热功能的按键,此时,控制板7控制电机561工作,以带动第一齿轮56转动,第二齿轮57在第一齿轮56带动下转动,进而使阀芯51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热水进口500、液流通道511以及第二出水口502之间连通,即,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出水管6连通。控制板7可以控制加热器3先预热一段时间,当第二温度传感器82测得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水泵4工作,将内胆11中的水抽给加热器3,并经过出水管6从出水头60出水,从而从出水管6流出的热水是用户想要的温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后再控制电机561工作,以使第二出水口502打开,进而使水泵4将热水泵入出水管6。

在需要循环加热时,用户可通过按压或者触摸操作面板61上的对应开启循环加热功能的按键,此时,控制板7控制电机561工作,以带动第一齿轮56转动,第二齿轮57在第一齿轮56带动下转动,进而使阀芯51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热水进口500、液流通道511以及第一出水口501之间连通,即,加热器3的出水端312与内胆11连通。然后使水泵4工作,使液体在加热器3和内胆11之间循环流动,直至将内胆11中的液体加热,比如,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内胆11中的水温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向控制板7发送信号,控制板7立即控制加热器3停止加热,同时可使水泵4停止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