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651发布日期:2019-04-09 21: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正负压烹饪功能的如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烹饪设备在烹饪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压力锅内部压力或为正或为负,其中,实现锅内负压的手段为,在烹饪设备的上盖中设有抽气元件对烹饪腔抽气,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烹饪设备烹饪时,其内盖温度会升高,甚至达到90℃之多,抽气元件的寿命以及可靠性受到严重的削弱影响,导致产品寿命和运行可靠性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内盖;盖板,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下方,所述盖板在所述内盖上的正投影构成所述内盖的预设中心区域;抽气元件,设于所述内盖上,并且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范围之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抽气元件位于内盖的预设中心区域的范围之外,也即使抽气元件在内盖上的位置避开盖板在内盖的正投影区域,这样可以确保抽气元件位置有效避开内盖上的盖板热影响区域,使抽气元件有效避开内盖上的主要高温部位,使得抽气元件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大幅度地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具体地,在烹饪设备执行烹饪工作时,锅内热气向上运动,上盖的温度会相应升高,盖板由于处于内锅正上方,其升温现象尤其明显,导致内盖上的抽气元件相应受到的热影响加剧,本方案中,通过控制抽气元件位于内盖的预设中心区域的范围之外,也即抽气元件位于盖板在内盖上的正投影区域外,可以确保抽气元件位置有效避开内盖上的盖板热影响区域,也即使抽气元件有效避开了内盖上的主要高温部位,使得抽气元件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大幅度地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半径为R1,所述抽气元件在所述内盖表面的投影处在以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中心点为中心,R2为半径的边界所限定出的区域内,其中,所述R2和所述R1满足:1<R2/R1≤2。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气元件位于预设中心区域的范围之外,且进一步设计抽气元件在内盖表面的投影处在以预设中心区域的中心点为中心,R2为半径的区域内,且R2和R1满足:1<R2/R1≤2,这在实现有效改善抽气元件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抽气元件在内盖上布局和装配,同时对内盖尺寸要求也较小,适于对多种型号的烹饪设备改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2和所述R1满足:4/3≤R2/R1;和/或所述R2和所述R1满足:R2/R1≤1.5。

在本方案中,进一步设置R2和R1满足:4/3≤R2/R1,使抽气元件位置进一步避开内盖上的盖板热影响区域,从而进一步改善抽气元件的工作环境,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设置R2和R1满足:R2/R1≤1.5,在实现有效改善抽气元件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进一步利于抽气元件在内盖上布局和装配,同时对内盖尺寸要求更低,更适于对多种型号的烹饪设备改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内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且所述安装位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抽气元件在所述内盖表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外周的任意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排汽阀中由于有高温蒸汽经过,会带来一定的温升影响,本设计中将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设于预设中心区域内且位于预设中心区域的中心位置处,可以使抽气元件同时避开盖板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上设有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且所述安装位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外沿上,其中,所述内盖表面上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外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外周方向排列,所述安装位邻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抽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气元件设于第二区域中,这样,抽气元件不会处在排汽阀的附近,更能确保抽气元件同时避开盖板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区域周向的两端与所述盖板中心在所述内盖的投影点构造出预设圆心角,所述安装位处于所述预设圆心角的夹角区域内;和/或所述内盖上设有铰接部,所述安装位邻近所述铰接部,所述安装位与所述铰接部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所述第一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计第一区域周向的两端与盖板中心在内盖的投影点构造出预设圆心角,安装位处于预设圆心角的夹角区域内,这样,预设中心区域和第一区域能对安装位形成有效的包围作用,位于第二区域中的抽气元件不会处于排汽阀的附近,更能确保抽气元件同时避开盖板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设计安装位邻近铰接部,安装位与铰接部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区域,这样,可使排汽阀带来的热影响相应靠近铰接部位置处而避开预设中心区域外的其他位置处,更方便于对抽气元件、电路板等部件在内盖上安装和布局,上盖内部布局更为合理、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区域中形成有用于与电路板相对布置的避让子区域,所述抽气元件在所述内盖表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避让子区域之外的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区域中设置与电路板相对布置的避让子区域,这可利于电路板避开盖板带来的热影响,有利于延长电路板寿命,提升电路板可靠性,将抽气元件设置在避让子区域之外的位置处,可对电路板形成避让作用,有利于产品部件合理布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两个设置子区域,两个所述设置子区域沿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外周间隔地布置,且两个所述设置子区域位于所述预设中心区域的两侧,所述抽气元件在所述内盖表面的投影位于任一所述设置子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气元件在内盖上表面上的投影位于任一设置子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处,而两个设置子区域沿预设中心区域的外周间隔地布置于预设中心区域两侧,从而提高了抽气元件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利用内盖上表面的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设置子区域周向的两端与所述盖板中心在所述内盖的投影点所构造出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50°。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设置子区域周向的两端与盖板中心在内盖的投影点所构造出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50°,有利于为避让子区域或其他部件留出安装空间,减少抽气元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可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的上表面上设有凸台,所述抽气元件设在所述凸台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抽气元件设置在凸台上,可相应提升抽气元件位置高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抽气元件工作环境温度,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的上盖,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蒸汽炉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抽气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上盖,10内盖,100预设中心区域,102设置子区域,104避让子区域,106安装位,108铰接部,110第一区域,12盖板,140抽气管路系统,141抽气元件,142第二气管,144阀,146抽气头,147第一气管,15面盖,16锁扣,2煲体,3内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上盖1,包括:内盖10、盖板12、抽气元件141。

具体地,盖板12设置在内盖10的下方,盖板12在内盖10上的正投影构成内盖10的预设中心区域100;抽气元件141设于内盖10上,并且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范围之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1,抽气元件141位于内盖10的预设中心区域100的范围之外,也即使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的位置避开盖板12在内盖10的正投影区域,这样可以确保抽气元件141位置有效避开内盖10上的盖板12热影响区域,使抽气元件141有效避开内盖10上的主要高温部位,使得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大幅度地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提升抽气元件141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半径为R1(预设中心区域100为例如图3中点划线所作的辅助圆内的区域),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表面的投影处在以预设中心区域100的中心点为中心,R2(R2可参照图5中所示的R21进行理解)为半径的边界所限定出的区域内,其中,R2和R1满足:1<R2/R1≤2。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气元件141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范围之外,且进一步设计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表面的投影处在以预设中心区域100的中心点为中心,R2为半径的区域内,且R2和R1满足:1<R2/R1≤2,这在实现有效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布局和装配,同时对内盖10尺寸要求也较小,适于对多种型号的烹饪设备改良。

优选地,如图5所示,R2和R1满足:4/3≤R2/R1,使抽气元件141位置进一步避开内盖10上的盖板12热影响区域,从而进一步改善抽气元件141的工作环境,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

优选地,如图5所示,R2和R1满足:R2/R1≤1.5,这在实现有效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进一步利于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布局和装配,同时对内盖10尺寸要求更低,更适于对多种型号的烹饪设备改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半径为R1的取值为75mm~100mm,而R2(R2可参照图5中所示的R21进行理解)的取值小于等于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盖10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内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排汽阀中由于有高温蒸汽经过,会带来一定的温升影响,本设计中将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设于预设中心区域100内,可以使抽气元件141同时避开盖板12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提升抽气元件141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进一步地,安装位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中心位置处,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表面上的投影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外周的任意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内盖10上设有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106,且安装位106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外沿上,其中,内盖10表面上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外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沿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外周方向排列,安装位邻近第一区域110,抽气元件141设置在第二区域中,这样,抽气元件141不会处在排汽阀的附近,更能确保抽气元件141同时避开盖板12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提升抽气元件141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区域110周向的两端与盖板12的中心在内盖10上表面的投影点构造出预设圆心角α2,安装位106处于预设圆心角α2的夹角区域内,这样,预设中心区域100和第一区域110能对安装位106形成有效的包围作用,位于第二区域中的抽气元件141不会处于排汽阀的附近,更能确保抽气元件141同时避开盖板12和排汽阀引起的温升影响问题,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提升抽气元件141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内盖10上设有铰接部,安装位106邻近铰接部,安装位106与铰接部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区域110,这样,可使排汽阀带来的热影响相应靠近铰接部位置处而避开预设中心区域100外的其他位置处,更方便于对抽气元件141、电路板等部件在内盖10上安装和布局,上盖1内部布局更为合理、紧凑。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区域中形成有用于与电路板相对布置的避让子区域104,具体来说,避让子区域104被设置在内盖10与面盖15上的电路板相对的位置,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表面上的投影位于避让子区域104之外的位置处,这可利于电路板避开盖板12及排汽阀带来的热影响,有利于延长电路板寿命,提升电路板可靠性,且将抽气元件141设置在避让子区域104之外的位置处,可对电路板形成避让作用,有利于产品部件合理布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区域包括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两个设置子区域102沿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外周间隔地布置,且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两侧,抽气元件141在内盖10上表面上的投影位于任一设置子区域102内的任意位置处,这提高了抽气元件141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利用内盖10上表面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设置子区域102周向的两端与盖板12的中心在内盖10上表面的投影点所构造出的圆心角α1小于等于150°,这更有利于为避让子区域104或其他部件留出安装空间,减少抽气元件141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可能,还可以更有效地避开排汽阀等高温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盖10的上表面上设有凸台,抽气元件141设在凸台上,这可相应提升抽气元件141位置高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抽气元件141受到的热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提升抽气元件141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设备的上盖1,从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微压饭煲、电蒸炉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电压力锅为例进行说明,电压力锅包括:上盖1和煲体2,煲体2内设有内锅3,上盖1中设有抽气管路系统140。

如图3和图4所示,更具体地,上盖1包括面盖15、内盖10、锁扣16、盖板12等,抽气管路系统140包括抽气元件141、第一气管147(优选为软管)、第二气管142(优选为软管)、阀144、抽气头146等,其中,抽气元件141设在内盖10上表面,抽气元件141可具体为抽气泵、吸风风扇等,抽气元件141具有两个通道,分别为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出气通道连接第一气管147,可直接将抽气元件141抽出的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中,进气通道接于第二气管142的一端,阀144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阀144用于控制其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的通断,第二气管142的另一端连接在阀144的出气口,阀144的进气口与抽气头146连接,抽气头146接入由内锅3与上盖1的盖板12围设出的烹饪腔。

抽气时,抽气元件141工作,使烹饪腔中的气体依次经过抽气头146、阀144、第二气管142、抽气元件141后,从第一气管147排出,实现将内锅3容腔内的气体抽出,其中,阀144优选为换向阀,更优选为电磁阀,其中,换向阀是两位两通的,当需要抽真空时,换向阀(电磁阀)打开,使抽气头146与第二气管142相通,抽气元件141运行可实现对烹饪腔抽气,当换向阀(电磁阀)关闭时,抽气头146与第二气管142不连通,可防止烹饪腔漏气。

另外,上盖1包括内盖10和盖板12,盖板12设于内盖10下方,上盖1与煲体2盖合时,盖板12封闭内锅3的开口,抽气元件141设置内盖10上表面上。

重要的是,如图3和图5所示,盖板12在内盖10上的正投影构成内盖10的预设中心区域100,盖板12的上表面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范围之外的位置通过划分形成有第一区域110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设置子区域102及避让子区域104,本实施例对上述各个区域在电压力锅烹饪时的实际温度进行了采样测量。

具体地,预设中心区域100的边界以盖板12的中心在内盖10上表面的投影点为中心,R1为半径,R1取值大于等于75mm小于等于100mm,且优选R1为75mm,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内盖及盖板实际尺寸需求,R1的尺寸并不局限于该75mm~100mm;在预设中心区域100内大致均匀地设置了A、B、C、D、E、F共计6个采样点;第二区域沿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了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两侧,两个设置子区域102大致呈扇形,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一端的位置处形成有该第一区域110,两个设置子区域102另一端的位置处形成有避让子区域104,使两个设置子区域102、第一区域110及避让子区域104分布于预设中心区域100的外周,其中,每个设置子区域102的外边界以前述的盖板12中心在内盖10的投影点为中心,R21为半径,R21的最大值取值150mm,每个设置子区域102的内边界以前述的盖板12中心在内盖10的投影点为中心,R22为半径,R22的最小值取值为75mm,优选R22为100mm,且每个设置子区域102周向的两端与盖板12的中心在内盖10上表面的投影点所构造出的圆心角α1等于150°;在第二区域内大致均匀地设置了I、J、K、N、P、Q、L、M共计8个采样点,其中,采样点L和M位于避让子区域104中,I、J、K、N、P、Q位于两个设置子区域102中;在第二区域和预设中心区域100外的位置设有第一区域110,优选地,第一区域110处在铰接部和排汽阀安装位106之间,且第一区域110内设有G、H两个采样点。

测量结果如下:

预设中心区域100各点温度:A-89.6℃、B-89.5℃、C-88.8℃、D-90.1℃、E-89.8℃、F-90.5℃;

两个设置子区域102内各点温度:I-82.6℃、J-81.8℃、K-82.9℃、N-83.5℃、P-82.1℃、Q-83.2℃;

第一区域110铰接部和排汽阀安装位106附近各点温度:G-86.5℃、H-86.4℃;

避让子区域104各点温度:L-80.5℃、M-81.3℃。

从上述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在内盖10的预设中心区域100温度较高,该区域温度在90℃左右,对抽气元件141的热影响较大,并且该预设中心区域100处的空间较为紧凑,并非抽气元件141的最佳设置位置,本设计的抽气元件141位于预设中心区域100外侧,可以较好地避免前述两个问题;而在预设中心区域100外侧的第二区域(具体包括两个设置子区域102和避开子区域104)和第一区域110,采样结果显示,皆在90℃以下,相对于预设中心区域100而言温度更低,对于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同样处在预设中心区域100外侧,由于用于安装排汽阀的安装位106相对第二区域而言,更邻近第一区域110,也即第一区域110邻近排汽阀,会导致第一区域110处相对于第二区域处存在一定的温升,温度稍高,接近90℃,不适合设置抽气元件141,作为优选方案,进一步将抽气元件141设置在第二区域内,且参见采样结果,第二区域内各点温度皆不超过84℃,可进一步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更利于延长抽气元件141寿命,另外,作为第二区域中的避让子区域104,可用于与电路板对应,具有降低电路板热影响的作用,同样可以达到延长电路板寿命及提升电路可靠性的作用,根据对电路板保护需求,甚至可以控制避让子区域104为第二区域中距离第一区域110最远的部位,此处隔热效果最为优化,对电路板防护性更好,而抽气元件141设置在与避让子区域104相邻的设置子区域102中,该处空间量较为充裕,对抽气元件141布局、安装方便,既能实现改善抽气元件141工作环境温度,还利于抽气元件141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正负压烹饪功能的烹饪设备及其上盖,抽气元件位于内盖的预设中心区域的范围之外,也即使抽气元件在内盖上的位置避开盖板在内盖的正投影区域,这样可以确保抽气元件位置有效避开内盖上的盖板热影响区域,从而使抽气元件有效避开内盖上的主要高温部位,使得抽气元件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大幅度地降低抽气元件受到的热影响,达到延长抽气元件寿命,提升抽气元件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