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781发布日期:2019-05-21 21: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设计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以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如电压力锅、微压饭煲等烹饪设备,其一些烹饪程序需要浮子在初始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满足控制浮子在初始状态闭合的产品需要相应检测控制浮子状态,控制流程复杂,且浮子位置控制不当时容易引起开盖时吸锅的现象,开盖操作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烹饪设备的上盖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盖体;浮子件,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浮子件设在所述盖体上,并能相对于所述盖体在使所述排气通道被密封的密封位置和使所述排气通道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定位结构,与所述浮子件配合,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浮子件维持在所述密封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盖体处于开盖位置时,所述调节装置驱动所述浮子件从所述密封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当所述盖体处于合盖位置时,所述调节装置释放所述浮子件使所述浮子件能在所述密封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活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通过定位结构使浮子件维持在密封位置,可以实现使浮子件保持常闭,满足浮子件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另外,调节装置根据盖体在开盖位置及合盖位置的位置状态相应驱动浮子件,具体地,盖体处在开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驱动浮子件从密封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这时,排气通道被打开以实现将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平衡气压,避免开盖吸锅问题,也即实现一键控制开盖同时不会出现吸锅问题,开盖操作体验较佳,而盖体处在合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释放浮子件使浮子件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从而不会干扰到浮子件正常的排气功能,使用安全可靠。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具有内盖,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内盖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臂,所述转动臂能在所述内盖上转动,压杆,与所述转动臂配合,所述压杆具有触压部,当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转动臂驱动所述压杆运动至触压位置,其中,所述压杆运动至所述触压位置时,其所述触压部驱动所述浮子件至所述打开位置。

本方案中,具体地,盖体处于开盖位置时,转动臂相应驱动压杆至触压位置,以使压杆的触压部能同时驱动浮子件至打开位置,实现将转动臂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压杆对浮子件的触压驱动输出,控制精确度高,且有利于产品部件的集成布置,利于精简产品尺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杆和所述转动臂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动部,另一个上设有导向斜面,所述转动臂转动时,所述滑动部沿所述导向斜面滑动,并驱动所述压杆向所述触压位置移动。

本方案中,压杆和转动臂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动部,另一个上设有导向斜面,转动臂转动时,滑动部沿导向斜面滑动发生的爬坡运动或下坡运动可以带动压杆产生相应地上下浮动位移,例如,将转动臂的转动驱动输出通过滑动部和导向斜面配合转化为压杆的触压部对浮子件的直线驱动输出,这样有利于浮子件垂直受力,且该结构中转动臂在转动时与压杆之间的摩擦力不会传递到压杆上,可以保证浮子件不偏位,从而确保浮子件正常排气、密封功能的精准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和所述压杆中的一个上设有导向柱,另一个上设有套接孔,所述导向柱穿接于所述套接孔,使所述压杆在所述转动臂的驱动下沿所述导向柱的轴向向所述触压位置运动。

本方案中,压杆与内盖之间利用导向柱与套接孔形成插接导向配合,可对压杆移动的方向进行导向限制,因而压杆在转动臂的驱动下只能沿导向柱的轴向移动,使压杆的运动路径固定,这样可利于浮子件垂直受力,可保证浮子件不偏位,减少因压杆的运动路径改变导致浮子件不能正常开启的可能性,确保浮子件正常排气、密封功能的精准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复位驱动件,与所述压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压杆向离开所述触压位置的方向运动。

本方案中,在盖体由合盖位置运动至开盖位置时,复位驱动件能驱动压杆向离开触压位置的方向运动,以使压杆受力离开触压位置,实现压杆的自动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压杆离开触压位置后,其触压部对浮子件的作用力消失,浮子件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向密封位置运动并能维持在密封位置,使排气通道密封,实现烹饪设备内部的起压、保压,减少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设备发生漏气的可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驱动件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件,所述复位驱动件弹性支撑所述压杆,其中,所述压杆向所述触压位置运动时,所述复位驱动件被压缩,所述复位驱动件弹性恢复时提供用于驱动所述压杆离开所述触压位置的力。

本方案中,复位驱动件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件时,压杆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复位驱动件被压缩以存储弹性势能,在触压部对驱动件的作用力消失时,复位驱动件弹性恢复释放弹性势能,以利用其弹性势能实现驱动压杆离开触压位置,以实现压杆的自动复位,从而利用弹性势能的储存和释放实现自动驱动压杆运动,具有控制精准,对压杆的驱动动作响应快速、准确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密封套,所述触压部所处空间与所述浮子件所处空间被所述密封套隔开。

本方案中,密封套将触压部所处空间与浮子件所处空间隔开,以减少气体经触压部向外排出的可能性,且内盖中的水汽进入量,减少水汽对内盖上调节装置等部件的腐蚀,并防止内盖中滋生细菌。同时,可以理解,烹饪器具排出的气体中往往含有杂质(例如米粒),密封套能够减少杂质进入触压部所在空间的可能性,防止调节装置运行卡滞等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套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侧壁上并具有呈下凹状的凹腔,所述触压部朝所述浮子件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凹腔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开盖操作件,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开盖操作件相连且在所述开盖操作件的驱动下能转动。

可选地,开盖操作件可为烹饪设备用于控制开、合盖动作(也即开盖操作件用于控制盖体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切换)的开盖控制按钮、开盖旋转把手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动臂连接,所述开盖操作件同时驱动所述转动臂和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盖体具有锁圈,所述锁圈设有盖牙,所述锁圈与所述转动件相连,所述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所述锁圈旋转,其中,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锁圈至使所述盖牙处于分开位置时,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开盖位置,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锁圈至使所述盖牙处于扣合位置时,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合盖位置。

本方案中,设置转动件与锁圈连接,且转动件及转动臂受开盖操作件驱动实现分别控制锁圈和浮子件运动,可保证转动件控制下的锁圈开盖动作和转动臂控制下的排气通道排气动作之间的触发同一性,能有效保证开盖时使排气通道打开,对于解决吸锅问题的效果体现更稳定可靠,且也有利于精简产品零部件数量,成本更低。

更具体地,开盖操作件通过转动件控制锁圈至使盖牙处于分开位置(分开位置可具体理解为锁圈的盖牙与烹饪设备的外锅或内锅上的锅牙分开的位置,也即使盖牙与锅牙不扣合的位置)时,盖体相应处于开盖位置,同时,转动臂受开盖操作件控制相应驱动压杆至触压位置,使压杆的触压部驱动浮子件至打开位置,也即实现了开盖操作件触发锁圈进行开盖动作同时,触压浮子件至打开位置使之排气通道将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平衡气压,解决开盖吸锅问题,开盖操作件通过转动件控制锁圈至使盖牙处于扣合位置(扣合位置可具体理解为锁圈的盖牙与烹饪设备的外锅或内锅上的锅牙扣合的位置)时,盖体相应处于合盖位置,同时,包含转动臂和压杆的调节装置释放浮子件,浮子件使浮子件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这时,浮子件主要受定位结构驱动而维持在密封位置,实现浮子件常闭,满足浮子件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

当然,以上仅是本设计的优选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如开盖操作件与锁圈直接连接,或开盖操作件通过其他的传动机构直接控制锁圈运动等,仅需确保锁圈运动与浮子件运动满足一键开盖、排气,不会出现开盖吸锅问题即可,甚至,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利用锁圈进行开合盖锁紧的情况,例如,对于上盖与煲体之间通过卡接结构锁紧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开盖操作件用于控制上盖与煲体之间的卡接结构的锁紧、解锁,同样可以达到一键开盖时避免开盖吸锅问题的目的,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开盖操作件用于控制内锅运动,以驱动内锅上的锅牙与上盖中锁圈的盖牙解锁、锁紧,同样可以达到一键开盖时避免开盖吸锅问题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实现开盖解锁、合盖锁紧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并不局限于此处所列举的锁圈、卡扣结构等情况,此处就不再对其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浮子件包括:浮子杆,其上设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盖体具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浮子杆穿接于所述通孔并能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活动;密封件,设在所述浮子杆上,其中,所述浮子件处于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板抵靠使所述排气通道被密封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浮子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板分开,使所述排气通道打开。

本方案中,浮子件处于密封位置时,密封件与盖板抵靠,使通孔靠近密封件的一端封闭,气体无法通过通孔靠近密封件的一端,同时排气通道密封在通孔内,气体经通孔以及排气通道泄漏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在浮子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盖板与密封件分开,通孔靠近密封件的一端打开,同时,浮子杆沿通孔的轴向向密封件一侧浮动,以使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烹饪设备内部连通,有助于平衡锅内外气压,避免吸锅问题,提升开盖顺畅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弹性件,弹性支撑所述浮子件,以提供用于驱动所述浮子件向所述密封位置运动的力,其中,所述弹性件能被压缩,且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时所述浮子件能向所述打开位置运动。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设计定位结构包括位于浮子件上的第一卡扣和位于盖体上的第二卡扣,浮子件位于密封位置时,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卡接使浮子件维持在密封位置,其中,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能够脱扣,且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脱扣时,浮子件被释放使之能够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电炖锅、电蒸炉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第一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上盖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第二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上盖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盖体,11铰接结构,20盖板,30浮子件,31排气通道,32浮子杆, 33密封件,34止挡部,40弹性件,50开盖操作件,61转动件,62压杆,621 触压部,63转动臂,70锁圈,71盖牙,81导向斜面,82滑动部,90内盖, 91导向柱,100复位驱动件,110密封套,111凹腔,120销轴,130拨叉,131 凹口,140排气阀座,150煲体,152内锅,153锅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包括:盖体10、浮子件30、定位结构和调节装置。

具体地,浮子件30设有排气通道31,浮子件30设在盖体10上,并能相对于盖体10在使排气通道31被密封的密封位置和使排气通道31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定位结构,与浮子件30配合,定位结构用于将浮子件30维持在密封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盖体10上,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当盖体10处于开盖位置时,调节装置驱动浮子件30从密封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当盖体10处于合盖位置时,调节装置释放浮子件30使浮子件30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上盖,通过定位结构使浮子件 30维持在密封位置,可以实现使浮子件30保持常闭,满足浮子件30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另外,调节装置根据盖体10在开盖位置及合盖位置的位置状态相应驱动浮子件30,具体地,盖体10处在开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驱动浮子件30从密封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这时,排气通道31被打开以实现将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平衡气压,避免开盖吸锅问题,也即实现一键控制开盖同时不会出现吸锅问题,开盖操作体验较佳,而盖体10处在合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释放浮子件 30使浮子件30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从而不会干扰到浮子件 30正常的排气功能,使用安全可靠。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盖设有用于与煲体150铰接的铰接结构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7 所示,盖体10具有内盖90,调节装置设置在内盖90上,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臂63和压杆62,转动臂63能在内盖90上转动,压杆62与转动臂63 配合,压杆62具有触压部621,如图5、图6、图7所示,当盖体10处于开盖位置时,转动臂63驱动压杆62运动至触压位置,其中,压杆62运动至触压位置时,其触压部621驱动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如图1至图4所示,当盖体10从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运动时,转动臂63沿内盖90回转,使之驱动压杆62向触压位置运动的作用力逐渐撤销,这样,压杆62可进行复位以停止驱动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

本方案中,具体地,盖体10处于开盖位置时,转动臂63相应驱动压杆 62至触压位置,以使压杆62的触压部621能同时驱动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实现将转动臂63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压杆62对浮子件30的触压驱动输出,控制精确度高,且有利于产品部件的集成布置,利于精简产品尺寸。

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如图2和图6所示,压杆62和转动臂63 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动部82,另一个上设有导向斜面81,转动臂63转动时,滑动部82沿导向斜面81滑动,并驱动压杆62向触压位置移动。

本方案中,压杆62和转动臂63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动部82,另一个上设有导向斜面81,转动臂63转动时,滑动部82沿导向斜面81滑动发生的爬坡运动或下坡运动可以带动压杆62产生相应地上下浮动位移,例如,将转动臂63的转动驱动输出通过滑动部82和导向斜面81配合转化为压杆62的触压部 621对浮子件30的直线驱动输出,这样有利于浮子件30垂直受力,且该结构中转动臂63在转动时与压杆62之间的摩擦力不会传递到压杆62上,可以保证浮子件30不偏位,从而确保浮子件30正常排气、密封功能的精准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内盖90和压杆62中的一个上设有导向柱91,另一个上设有套接孔,导向柱91穿接于套接孔,使压杆 62在转动臂63的驱动下沿导向柱91的轴向向触压位置运动。

本方案中,压杆62与内盖90之间利用导向柱91与套接孔形成插接导向配合,可对压杆62移动的方向进行导向限制,因而压杆62在转动臂63的驱动下只能沿导向柱91的轴向移动,使压杆62的运动路径固定,这样可利于浮子件30垂直受力,可保证浮子件30不偏位,减少因压杆62的运动路径改变导致浮子件30不能正常开启的可能性,确保浮子件30正常排气、密封功能的精准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复位驱动件100,复位驱动件100与压杆62连接,用于驱动压杆62向离开触压位置的方向运动。

本方案中,在盖体10由合盖位置运动至开盖位置时,复位驱动件100能驱动压杆62向离开触压位置的方向运动,以使压杆62受力离开触压位置,实现压杆62的自动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压杆62离开触压位置后,其触压部 621对浮子件30的作用力消失,浮子件30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向密封位置运动并能维持在密封位置,使排气通道31密封,实现烹饪设备内部的起压、保压,减少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设备发生漏气的可能性。

可选地,复位驱动件100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件,复位驱动件100 弹性支撑压杆62,其中,压杆62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复位驱动件100被压缩,复位驱动件100弹性恢复时提供用于驱动压杆62离开触压位置的力。

本方案中,复位驱动件100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件时,压杆62向触压位置运动时,复位驱动件100被压缩以存储弹性势能,在触压部621对驱动件的作用力消失时,复位驱动件100弹性恢复释放弹性势能,以利用其弹性势能实现驱动压杆62离开触压位置,以实现压杆62的自动复位,从而利用弹性势能的储存和释放实现自动驱动压杆62运动,具有控制精准,对压杆62的驱动动作响应快速、准确的优点。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密封套 110,触压部621所处空间与浮子件30所处空间被密封套110隔开。

本方案中,密封套110将触压部621所处空间与浮子件30所处空间隔开,以减少气体经触压部621向外排出的可能性,且内盖90中的水汽进入量,减少水汽对内盖90上调节装置等部件的腐蚀,并防止内盖90中滋生细菌。同时,可以理解,烹饪器具排出的气体中往往含有杂质(例如米粒),密封套110 能够减少杂质进入触压部621所在空间的可能性,防止调节装置运行卡滞等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6所示,内盖90上设有安装孔,密封套110安装在安装孔侧壁上并具有呈下凹状的凹腔111,触压部621朝浮子件30方向延伸并伸入凹腔111内。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开盖操作件50,转动臂63与开盖操作件50相连且在开盖操作件50的驱动下能转动。

可选地,开盖操作件50可为烹饪设备用于控制开、合盖动作(也即开盖操作件50用于控制盖体10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切换)的开盖控制按钮、开盖旋转把手等。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烹饪设备的上盖还包括转动件61,转动件61与转动臂63连接,开盖操作件50同时驱动转动臂63和转动件61转动;盖体10具有锁圈70,锁圈70设有盖牙71,锁圈 70与转动件61相连,转动件61转动时带动锁圈70旋转,其中,转动件 61驱动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分开位置时,盖体10处于开盖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转动件61驱动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扣合位置(也即如图3中所示,锁圈70的盖牙71与烹饪设备的内锅152上的锅牙153扣合的位置)时,盖体10处于合盖位置。

本方案中,设置转动件61与锁圈70连接,且转动件61及转动臂63受开盖操作件50驱动实现分别控制锁圈70和浮子件30运动,可保证转动件 61控制下的锁圈70开盖动作和转动臂63控制下的排气通道31排气动作之间的触发同一性,能有效保证开盖时使排气通道31打开,对于解决吸锅问题的效果体现更稳定可靠,且也有利于精简产品零部件数量,成本更低。

更具体地,开盖操作件50通过转动件61控制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分开位置时,盖体10相应处于开盖位置,同时,转动臂63受开盖操作件50控制相应驱动压杆62至触压位置,使压杆62的触压部621驱动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也即实现了开盖操作件50触发锁圈70进行开盖动作同时,触压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使之排气通道31将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平衡气压,解决开盖吸锅问题,开盖操作件50通过转动件61控制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扣合位置时,盖体10相应处于合盖位置,同时,包含转动臂63和压杆62的调节装置释放浮子件30,浮子件30使浮子件30 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这时,浮子件30主要受定位结构驱动而维持在密封位置,实现浮子件30常闭,满足浮子件30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

当然,以上仅是本设计的优选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如开盖操作件50与锁圈70直接连接,或开盖操作件50通过其他的传动机构直接控制锁圈70运动等,仅需确保锁圈 70运动与浮子件30运动满足一键开盖、排气,不会出现开盖吸锅问题即可,甚至,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利用锁圈70进行开合盖锁紧的情况,例如,对于上盖与煲体150之间通过卡接结构锁紧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开盖操作件50用于控制上盖与煲体150之间的卡接结构的锁紧、解锁,同样可以达到一键开盖时避免开盖吸锅问题的目的,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开盖操作件50用于控制内锅152运动,以驱动内锅152上的锅牙153与上盖中锁圈70的盖牙71解锁、锁紧,同样可以达到一键开盖时避免开盖吸锅问题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实现开盖解锁、合盖锁紧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并不局限于此处所列举的锁圈70、卡扣结构等情况,此处就不再对其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转动件61和锁圈70中的一个上设有销轴120,另一个上设有拨叉130,拨叉130具有凹口131,销轴120穿接于凹口131,使转动件61转动时带动锁圈70旋转。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浮子件30包括:浮子杆32和密封件33,浮子杆32上设有排气通道31,盖体10具有盖板20,盖板20 上设有通孔,浮子杆32穿接于通孔并能沿通孔的轴向活动;密封件33设在浮子杆32上,其中,如图2所示,浮子件30处于密封位置时,密封件 33与盖板20抵靠使排气通道31被密封在通孔内,如图6所示,浮子件30 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件33与盖板20分开,使排气通道31打开。

本方案中,浮子件30处于密封位置时,密封件33与盖板20抵靠,使通孔靠近密封件33的一端封闭,气体无法通过通孔靠近密封件33的一端,同时排气通道31密封在通孔内,气体经通孔以及排气通道31泄漏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在浮子件30处于打开位置时,盖板20与密封件33分开,通孔靠近密封件33的一端打开,同时,浮子杆32沿通孔的轴向向密封件33一侧浮动,以使排气通道31的进气口与烹饪设备内部连通,有助于平衡锅内外气压,避免吸锅问题,提升开盖顺畅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定位结构包括弹性件40,弹性件40弹性支撑浮子件30,以提供用于驱动浮子件30向密封位置运动的力,其中,弹性件40能被压缩,且弹性件40被压缩时浮子件30能向打开位置运动。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设计定位结构包括位于浮子件30上的第一卡扣和位于盖体10上的第二卡扣,浮子件30位于密封位置时,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卡接使浮子件30维持在密封位置,其中,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能够脱扣,且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脱扣时,浮子件30被释放使之能够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压力锅、电饭煲、电炖锅、电蒸炉等。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电压力锅为例说明,主要包括煲体150以及上盖,其中,上盖包括盖体10、浮子件30、调节装置、定位结构等,盖体10包括面盖、内盖90、盖板20、锁圈70等,盖板 20上设有排气阀座140,排气阀座140的轴孔与盖板20上的通孔同轴,浮子件30包括设于通孔中的浮子杆32、设于浮子杆32靠近煲体150一侧的密封件33以及设于浮子杆32远离煲体150一侧的止挡部34,浮子杆32上设有排气通道31,定位结构优选为弹性件40,其中,弹性件40(具体优选为弹簧,当然,也可为弹片、弹性橡胶件等)的两端分别与止挡部34以及排气阀座140 抵靠,利用弹性件40弹性支撑浮子杆32,使浮子件30维持在使其密封件33 与盖板20抵靠并密封盖板20的通孔的位置,这时,排气通道31被密封在通孔内,实现将浮子件30维持在密封位置。

上盖远离煲体150的一侧设有开盖操作件50,本实施例中开盖操作件50 为转动把手,转动臂63与转动把手连接,且转动臂63受转动把手驱动而在内盖90上转动,转动臂63上设有滑动部82,压杆62上设有与滑动部82配合的导向斜面81。压杆62的一端设有用于触压浮子件30使之运动的触压部621,在压杆62的另一端设有套接孔,上盖的内盖90上设有导向柱91,压杆62的套接孔套设于导向柱91外,且导向柱91套设有连接内盖90和压杆62的复位驱动件100(例如为弹簧,当然,也可为弹片、弹性橡胶件等)。触压部621 所处空间与浮子件30所处空间被密封套110隔开。

另外,与开盖操作件50连接的还有转动件61,转动件61上设有拨叉130,上盖的盖体10还包括可旋转的锁圈70,锁圈70上设有销轴120,拨叉130 具有凹口131且销轴120穿接于凹口131。锁圈70上设有盖牙71,煲体150 包括内锅152,内锅152上设有与盖牙71配合的锅牙153。

其中,转动把手可旋转,且其转动时实现控制上盖的盖体10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切换,对于本方案来讲,盖体10在开盖位置和合盖位置之间的切换体现在锁圈70的转动上,具体地,开盖操作件50通过转动件61驱动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分开位置时,盖体10处于开盖位置,开盖操作件 50通过转动件61驱动锁圈70至使盖牙71处于扣合位置时,盖体10处于合盖位置。

更具体地,当转动把手驱动盖体10至合盖位置时,相应控制盖牙71与锅牙153扣合,而压杆62的触压部621不会触压驱动浮子杆32,也即浮子杆32 而不会被触压部621驱动至打开位置,这时,通过定位结构可实现将浮子件 30维持在密封位置,如通过弹性件40弹性支撑浮子件30使浮子件30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密封位置以关闭排气通道31,也即实现浮子件30保持常闭,可满足浮子件30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当转动把手驱动盖体10从合盖位置转动至开盖位置时,旋转件61通过拨叉130与销轴120的配合,带动锁圈70旋转,以使盖牙71和锅牙153由扣合变为分开,与此同时,转动臂63通过导向斜面81与滑动部82的配合,实现驱动压杆62移动至触压位置,以使触压部621相应驱动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也即,盖体10至开盖位置时,同时控制浮子件30至打开位置,可避免开盖吸锅问题。

对于转动臂63与压杆62之间的传动过程,在转动把手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开盖位置的过程中,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臂63转动,滑动部82沿导向斜面81 爬坡运动,这时,压杆62被转动臂63向下触压发生向下位移(例如图5和图 6中带动压杆62向下浮动),触压部621随压杆62向下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向下触压浮子件30,使浮子件30移动至使排气通道31打开的位置,也即将转动臂63的转动输出转化为压杆62的触压部621对浮子件30的直线向下压动输出,可利于节省上盖在上下方向上的活动空间,利于上盖中部件紧凑,且有利于放大驱动力,实现驱动浮子件的同时,用户需要对转动把手作用的操作力更小。且本结构中,压杆62被下压同时复位驱动件100被压缩以使压杆62 能向下移动,同时触压部621向下驱动浮子件30,使浮子件30向下抵抗弹性件40的弹性支撑力向下运动至打开位置(也即到达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状态),这有利于浮子件30垂直受力,且该结构中转动件61在转动时与压杆62 之间的摩擦力不会传递到压杆62上,即浮子件30不会受到横向的摩擦力,可以保证浮子件30不偏位,从而确保浮子件30正常排气、密封功能的精准性。

在开盖操作件50控制盖体10从开盖位置回复到合盖位置过程中,滑动部 82沿导向斜面81下坡运动,此时,滑动部82与导向斜面81之间的抵靠应力逐渐减小,压杆62在复位驱动件100的作用下向远离触压位置的一侧位移,也即,压杆62受复位驱动件100驱动而向上移动,直至触压部621离开浮子件30(也即到达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状态),此时,浮子件30在弹性件40 的作用下能移动至密封位置,以实现在盖牙71与锅牙153为扣合状态时浮子件30保持常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及其上盖,通过定位结构使浮子件维持在密封位置,可以实现使浮子件保持常闭,满足浮子件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需求,利于简化烹饪设备的控制流程,另外,调节装置根据盖体在开盖位置及合盖位置的位置状态相应驱动浮子件,具体地,盖体处在开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驱动浮子件从密封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这时,排气通道被打开以实现将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以平衡气压,避免开盖吸锅问题,也即实现一键控制开盖同时不会出现吸锅问题,开盖操作体验较佳,而盖体处在合盖位置时,调节装置相应释放浮子件使浮子件能在密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活动,从而不会干扰到浮子件正常的排气功能,使用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