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530发布日期:2019-07-27 10:4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一般包括具有空气入口的细长主体、吸入管道及用于使杂质和灰尘与空气流分离的灰尘收集装置。在细长主体中与电源一起设有马达和风扇组件。通常,手柄位于手持式吸尘器的上部。手柄平行于细长主体,吸入管道与细长主体的轴线成角度地延伸,气流发生器和电源两者处于主体内手柄的下方。这样的手持式吸尘器的手柄的设置不符合人体工学,使用者在握持手柄来进行清洁作业时会感到不舒服。

还有一些手持式吸尘器具有圆柱形主体和设置在圆柱形主体的一端的手柄。弯曲的吸入管道位于圆柱形主体的与手柄相对的一端。这种手持式吸尘器在使用状态时,真空吸尘器的沉重部件(例如,马达和风扇组件)同吸入管道一样处于手柄的前方。因此,手持式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手柄的前方。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持式吸尘器时较为劳累且不舒服,也不利于手持式吸尘器在使用中保持稳定。

另外还有一些手持式吸尘器,其在手柄两端分别设置了电池组和气流发生器,即手柄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和电源之间,手持式吸尘器整体形成一个类似哑铃的结构,从而使得整机重量分布在使用者手的两侧上。但是,这种设置,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类似于对一个哑铃施加竖直向上的力,要改变吸嘴方向时,使用者不得不还需要付出额定的手腕力量来改变吸尘器方向。

因此,需要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抽吸单元,所述抽吸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前部并沿第一轴线向前突出于所述设备主体;

手柄,所述手柄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后部,所述手柄沿相对于竖直方向偏离的第二轴线延伸,且所述手柄的上端比下端更靠近所述设备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0°~80°。

优选地,手持式清洁设备还包括:

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下部处并从所述设备主体向后突出;以及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后部。

优选地,所述抽吸单元的外壳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构造为包括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线延伸不通过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优选地,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前侧且位于所述设备主体后侧。

优选地,述第二轴线延伸通过所述过滤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清洁设备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手柄倾斜地设置,使用者能够舒适地握持其手柄并能够流畅地完成清洁工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2为图1所示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正视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100,用于日常的清洁作业。使用者可手持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持式清洁设备100进行操作。参考附图,可以看到,手持式清洁设备100大致包括设备主体1、抽吸单元2、电源装置8、气流发生装置5、二级过滤装置42以及安装在设备主体1内的分离装置、一级过滤装置41以及尘桶6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100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到的各个部件或轴线的设置以及延伸方向(如“水平”、“竖直”)指的是在手持式清洁设备水平地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该部件或轴线的设置以及延伸方向。而本文所提到的方向术语“前”、“后”、“左”、“右”指的是在手持式清洁设备水平地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其中“前”指的是靠近抽吸单元的这一端,而“后”指的是靠近手柄的一端。

设备主体1大致呈圆柱形的筒状结构且该圆柱形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抽吸单元2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前部的靠上位置处并沿第一轴线(即Y-Y线)向前突出于设备主体1。抽吸单元2形成为一个以第一轴线为轴线的柱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抽吸单元2的与设备主体1相连的一端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而远离设备主体1的一端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抽吸单元2与设备主体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优选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与抽吸单元2的外壳一体成型。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强度,提升抽吸单元2的安装的牢固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能够提升视觉效果。

气流发生装置5是手持式清洁设备100执行清洁工作的动力单元,其包括马达和风扇。吸尘时,马达驱动风扇转动以产生从抽吸单元2吸入而最终从二级过滤装置42排出(将在后文详细描述)的气流,即抽吸单元2能够在气流发生装置5的作用下产生吸力从而实现吸尘的目的。因此,气流发生装置5优选地设置在气流路径的末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发生装置5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下部处并从设备主体1向后突出。二级过滤装置42连接在气流发生装置5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二级过滤装置42为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理解,气流发生装置5的外壳实际上和二级过滤装置42的外壳一体成型而共同形成了一个从设备主体1的下部后端向后突出的壳体,而气流发生装置5和二级过滤装置42从前向后地依次排布在该壳体(将在后文中被描述为下部壳体)内。

电源装置8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上部处并从所述设备主体1向后突出。结合附图可以看到,电源装置8也形成为一个长条形结构,且电源装置8的后端面与下部壳体的后端面大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换句话说,电源装置8的后端与下部壳体的后端平齐。且电源装置8的径向尺寸小于下部壳体的径向尺寸。电源装置8内设置有电池组。

优选地,设备主体1内的分离装置又包括两级旋风分离装置:一级分离装置31和二级分离装置32,一级分离装置31连通在抽吸单元2和二级分离装置32之间以使得通过两级分离而将杂质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杂质落入尘桶6。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级分离装置31靠近设备主体1的前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二级分离装置32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中间靠上位置。优选地,尘桶6可分离地卡接在设备主体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级过滤装置41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下部并连通在二级分离装置32和二级过滤装置42之间。一级过滤装置41首先将气体中的大颗粒过滤掉以避免损坏电机,二级过滤装置42再将细小的灰尘过滤掉以使得与杂质分离后的空气经过两级过滤而再次排出至外界大气。这样的设置使得排出至外界大气的气体较为干净、避免二次污染,从而能够提升空气质量。

综上,在气流发生装置5的作用下,在手持式清洁设备100内形成了一个依次连通抽吸单元2、一级分离装置31、二级分离装置32、一级过滤装置41、二级过滤装置42的气体流动路径。在空气通过该气体流动路径时,首先完成了杂质和气体的分离(由一级分离装置31和二级分离装置32完成),再完成分离后的气体的净化(由一级过滤装置41和二级过滤装置42完成),从而将干净的气体排出至外界大气。

手柄7自上至下地连接在电池组和下部壳体之间。手柄7为一倾斜的柱状体,该柱状体的纵向轴线为第二轴线(即X-X线),第二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偏离从而使得手柄7的上端比下端更靠近设备主体1。

若将手持式清洁设备100向上或向下地投影在水平面内,那么手柄7的投影将会位于二级过滤装置42的投影范围内。优选地,第二轴线延伸通过二级过滤装置42的至少一部分。即,手柄7的下端大致连接在二级过滤装置42的靠后部处,使得二级过滤装置42的靠后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轴线的后方。而手柄7整体位于气流发生装置5的后方,也就是说手柄7的最上端也位于气流发生装置5的后方。可以理解,第二轴线必然不通过气流发生装置5。这样的设置使得设备主体1、下部壳体、手柄7和电源装置8所围成的空间较大,便于使用者操作。

优选地,将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70°~80°的范围内,该角度范围是确保舒适握持的合理区间。同样优选地,触发开关9设置在手柄7的上部前侧位置处。这样的设置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松地握持手持式清洁设备100而进行操作,也方便使用者能够用食指或拇指来拨动触发开关9。

本实用新型对手持式清洁设备进行了介绍。通过合理地设置手柄、电源、气流发生器以及过滤装置的相对位置,使得手柄倾斜地设置且大致位于过滤装置(例如二级过滤装置)的上部从而方便使用者握持,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者能够舒适地握持手柄以移动该手持式清洁设备,并且能够流畅地完成清洁工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