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516发布日期:2019-07-27 10:4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尘器,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家庭常用的吸尘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手持式。其中,手持式吸尘器因体积小巧、重量轻、使用存放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201610013380.1的中国专利《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包括主机、进风口、出风口、与主机相连接的旋风分离装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旋风分离装置竖直地布置且包括位于其下部的尘杯,用于分离出流过气体通道的气流中的灰尘和杂物,尘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柱,可以对尘杯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吸尘器对尘杯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其主机与尘杯不是同轴设置,使得风量消耗较大。

还有,专利号为201720129177.0的中国专利《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吸入管道,真空发生器与灰尘分离器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排列;灰尘分离器上与真空发生器连接的一端设有电接头,真空发生器上设有触片,把手、电源供电模块沿纵向轴线方向排列于真空发生器和灰尘分离器的一侧,吸入管道位于灰尘分离器另一侧;电源供电模块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把手一端与电源供电模块固定,另一端连接灰尘发生器;电源供电模块包括电池保护壳和电池,真空发生器一侧对应电池的位置设有出风口。这种结构布局比较合理,但是还不够紧凑,集尘桶垂直设置,倒尘不方便,在结构布局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风能消耗少的手持式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内置有真空发生器的主机、集尘桶、电池包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桶可拆卸地设置在主机的前端,集尘桶和真空发生器呈前后同轴横向设置,把手竖直设置在主机的下方,电池包设置在把手前方的固定座内,主机上设有出风口,在集尘桶的下端开设有进风口,在集尘桶的下方设有与进风口相连通、主体横向布置的进风管道。

作为改进,所述集尘桶和主机均为圆筒形,集尘桶可拆卸地密封设置在主机的前侧,集尘桶、主机和把手形成7字形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把手和固定座连接成U形,固定座呈倒T形结构,固定座内成型有供电池包置入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还设有线路板,真空发生器通过接线与线路板相连接,把手前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开关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线路板相连接。

再改进,所述进风管道为与集尘桶的下端面及前端面密封配合的后端密封的圆筒形结构,进风管道的后端与固定座的前端相抵,进风管道的前端罩盖在集尘桶的前端,进风管道的前端设有吸尘口,进风管道的后部上端设有与集尘桶的进风口相对应的开口。

再改进,所述集尘桶的进风口开设在集尘桶的下端中后部位置,进风管道与集尘桶一体成型或者可拆连接。

进一步,所述集尘桶前后开口,进风管道的前端为与集尘桶的前端配合连接的进风筒,吸尘口位于进风筒的前端,进风筒的内侧成型有与集尘桶的前端开口密封配合的隔板,进风筒与集尘桶的前端可开合地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风筒呈漏斗状结构,进风筒的下端后侧与进风管道相铰接,集尘桶的上端前侧凸设有连接扣,进风筒的上端后侧设有与连接扣相对应的扣片,进风筒通过扣片与连接扣的配合与集尘桶的前端可开合地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多个,环向布设于主机的左右两侧位于真空发生器的后端。

最后,所述固定座的后端下侧设有充电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真空发生器与集尘桶横向布设在同一轴线上,直线出风,减少风能的损耗;进风管道的进风筒位于集尘桶的前端,与集尘桶可开合连接,与垂直设置的集尘桶相比,重力朝下,倒尘更为轻松;电池包设置在固定座内,使得体积更加小巧紧凑;进风管道与集尘桶平行设置,且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且集尘桶与主壳体可拆洗,使得清洗收纳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小巧、布局更为合理,不但风量损耗少,风力大,而且倒尘方便,便于收纳和随身携带,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倒尘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内置有真空发生器4的主机1、集尘桶2、电池包6和把手3,集尘桶2、主机1和把手3形成7字形结构,其中集尘桶2和主机1均为圆筒形,集尘桶2可拆卸地密封设置在主机1的前侧,并相互连通,集尘桶2和主机1内的真空发生器4呈前后同轴横向设置,主机1上位于真空发生器4的后侧开设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为多个,环向布设于主机1的左右两侧,这样就能直线出风,减少风能的损耗;把手3竖直设置在主机1的下方,在把手3的前面是固定座31,固定座31设置在真空发生器4的下面,电池包6设置在固定座31内,在集尘桶2的下侧开设有进风口21,在集尘桶2的下方设有与进风口21相连通的、主体横向布置的进风管道5;把手3和固定座31连接成大体U形,固定座31呈倒T形结构,倒T形结构内成型有供电池包6置入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还设有线路板7,真空发生器4通过接线与线路板7相连接,把手3的前面上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开关的控制按钮8,控制按钮8与线路板7相连接;把手3的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主机1和固定座31之间;进风管道5平行于集尘桶2设置,进风管道5为与集尘桶2的下端面密封配合的后端密封的圆筒形结构,进风管道5的后端与固定座31的前面相抵;集尘桶2前后开口,进风管道5的前端为与集尘桶2的前端配合连接的进风筒52,进风筒52的前端设有吸尘口51,进风筒52的内侧成型有与集尘桶2的前端开口密封配合的隔板53,进风筒52与集尘桶2的前端可开合地连接;进风筒52呈漏斗状结构,进风筒52的下端后侧与进风管道5相铰接,集尘桶2的上端前侧凸设有连接扣22,进风筒52的上端后侧设有与连接扣22相对应的扣片54,进风筒52通过扣片54与连接扣22的配合与集尘桶2的前端可开合地连接;集尘桶2的进风口21开设在集尘桶2的下端中后部位置,进风管道5的上端设有与集尘桶2的进风口21相对应的开口;本实施例的进风管道5与集尘桶2为一体成型,也可以设计成可拆卸地结构;另外,在固定座31的后端下侧设有充电接口9,可以对电池包6进行充电。

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钮开关8就可以进行吸尘,由于真空发生器4与集尘桶2在同一轴线上,直线出风,减少风能的损耗;进风管道5的进风筒52位于集尘桶2的前端,与集尘桶2可开合连接,与垂直设置的集尘桶相比,重力朝下,倒尘更为轻松;集尘桶2可拆卸,方便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得体积更为小巧,便于收纳和随身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