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587发布日期:2019-07-27 10:4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了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拖地与吸尘是分开进行的,需要进行重复劳动,效率较低,清洁速度较慢。如果将拖地与吸尘合并形成拖把式吸尘器,既可以拖地也同时可以吸尘,既方便又实用。但是这样的合并形式,多为一体式结构,不能分解使用,不利于在极小空间(如车内、机箱中)吸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可独立使用,也方便结合把杆及吸嘴器使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该易于拆卸的吸尘器通过插接锁卡件将吸尘器与吸嘴器结合为一体,其中:吸嘴器包括插接管座、拖地吸嘴以及使插接管座与拖地吸嘴实现转动相连的扣轴,插接管座具有基本部及基本部两端分别延伸的插置部和侧耳部;吸尘器包括主体部及收纳部,主体部具有手柄,手柄通过与之相匹配的卡扣结构与手把杆建立连接;收纳部相对于手柄处于主体部另一侧并延伸有吸管,锁卡件具有按键及扣部,锁卡件设在吸管上并使按键凸于吸管外围,扣部通过垂直于吸管管腔的穿孔凸于或缩于吸管内壁,在相对于扣部位置的插置部上形成有扣槽,吸尘器与吸嘴器连接时,插置部插入管腔并通过扣部扣于扣槽,以此使插接管座与吸管固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基本部外围尺寸与吸管外围尺寸相同,插置部外围尺寸小于基本部外围尺寸,且为符合插于吸管管腔的尺寸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吸管具有防呆凸部,防呆凸部相对于穿孔处于吸管管腔的内壁;插置部外围相对于防呆凸部形成有与防呆凸部相匹配的防呆凹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锁卡件通过转轴设在靠近吸管管口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

一是在不同大小的空间里,能够做到即插即用或即拆即用;

二是通过防呆结构的设计,既提升了插接一起时的稳定性,也具有防误插接的盲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合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吸尘器主要结构及与吸嘴器分解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吸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吸嘴器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3,图中提供了一种易于拆卸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10及其吸嘴器20,吸尘器10与其吸嘴器20通过插接锁卡件(未标注)结合为一体,其中:吸嘴器20包括插接管座21、拖地吸嘴22以及使插接管座21与拖地吸嘴22实现转动相连的扣轴23。插接管座21具有基本部211及基本部211两端分别延伸的插置部212、侧耳部213;吸尘器10包括主体部11及收纳部12,主体部11具有手柄(未标注),收纳部12相对于手柄处于主体部11另一侧,并延伸有吸管13;手柄通过与之相匹配的卡扣结构(未标注)与手把杆(未标注)建立连接,由于手把杆及其卡扣结构并非本实施例的设计要点,恕在此不作详细赘述。本例中,吸管13外围设有锁卡件131,锁卡件131通过转轴设在临近管口(未标注)的吸管13上,并具有按键(未标示)及扣部(未图示),按键凸于吸管13外围,扣部通过垂直于吸管13管腔的穿孔(未图示)凸于或缩于吸管13内壁。在吸管13内壁相对于穿孔设有防呆凸部(未图示)。本例中,基本部211外围与吸管13的外围尺寸相同,插置部212外围尺寸小于基本部211外围尺寸,且为符合插置吸管13在其管腔的尺寸大小。在插置部212外围相对于防呆凸部形成有防呆凹部2121,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可使吸管13与插接管座21实现盲插;而相对于防扣部形成有扣槽2122,当插置部212插入吸管13管腔时,扣部扣于扣槽2122,使得插接管座21连接吸管13不得脱离,同样也可以通过施力于按键使扣部脱离扣槽2122,从而方便插置在吸管13上的插接管座21容易与吸管13分离。

请再参阅图2、图3并结合参阅图4,图3及图4中呈现了吸嘴器20的内部结构,例如:侧耳部213在基本部211形成为相对称的左、右侧耳部,左、右侧耳部分别具有左、右轴孔2131。本例中,拖地吸嘴22包括盖体221及可与盖体221结合为一体的座体222,其中:盖体221具有收容软管24的包覆部2211及遮盖拖地装置25的上壳部2212,包覆部2211与上壳部2212为一体结构,其自由端相对于左、右侧耳分别形成有左、右连耳部22111,左、右连耳部22111分别具有轴孔(未标注)。当插接管座21与拖地吸嘴22组装时,左、右侧耳夹在左、右连耳部22111之间,且左侧耳抵靠左连耳部22111,右侧耳抵靠右连耳部22111,同时使左轴孔2131与左连耳部22111轴孔重叠,再扣入一扣轴23,也使右轴孔2131与右连耳部22111轴孔重叠,再扣入一扣轴23,以此使得插接管座21与上壳部2212实现转动连接;上壳部2212形成有叉口2213,叉口2213符合活动板2214设置,沿叉口2213的长度边缘设有若干扣孔22121;在活动板2214上,相对于若干扣孔22121设有若干扣勾22141。活动板2214在上壳部2212上,通过扣勾22141扣入扣孔22121而建立活动连接。本例中,软管24从包覆部2211的C处装入,使之软管24的一端处于插接管座21的管腔214中,而软管24另一端则直通于盖体221与座体222形成的收容腔(未标注)中,以此使得插接管座21与座体222在转动状态时,吸管13通过软管24的管道241与收容腔相连通。然而,座体222相对于盖体221为配套构件,并包括下壳部(未标注)及连接下壳部的封合部D,下壳部相对于上壳部2212具有底板(未标注)和连接在底板两侧的垂立的左、右侧板2221、2222以及分别连接在左、右侧板2221、2222两端的前、后侧板(未标注),其中:封合部D连接前侧板,可封闭包覆部2211的C处,在封合部D与前侧板的连接处形成有卡台部2223,当软管24一端处于上、下壳部(如收容腔)时,卡台部2223与盖体221的相应结构扣合且一并将软管24端部定位于收容腔中,以此使得软管24不会因转动而脱落。本例中,拖地装置25设于下壳部中,并包括马达251、传动结构252及辊滚253,其中:马达251抵靠前侧板固定在底板上,底板形成有吸口(如窗口)2224,吸口2224以贯穿底板形式抵靠后侧板,且吸口2224宽度占底板宽度的1/3至2/5,在靠近吸口2224两端的左、右侧板2221、2222上分别设有轴承(未标注);辊滚253两端具有轴部(未标注),辊滚253通过两轴部与左、右侧板2221、2222上的轴承结合而可转动地定位于下壳部中;传动结构252达接在马达251与辊滚253上,并包括带传动或链传动,传动结构252抵靠左、右侧板2221、2222的其中一侧板设置。本例中,吸嘴器20具有前、后滑轮2215、2225,前滑轮2215通过滑轮轴2216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连耳部22111向下延伸的支脚22112上;后滑轮2225为左、右对称的左、右滑轮,分别设在吸口2224两端的左、右侧板2221、2222的下侧,前滑轮与左、右滑轮在吸嘴器20上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