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576发布日期:2019-07-27 10:4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清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都已经适应了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但是,人们出门在外工作生活会沾染上很多粉尘和细菌,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粉尘和细菌在人们回家时会带入到家里,给家里的环境卫生带来影响,从而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家里的老人或者小孩,免疫力弱,很容易在这些粉尘和细菌的作用下造成身体不适甚至生病。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除尘清洁的全身除尘装置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身除尘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用户的全身进行清扫除尘,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健康实用,用户体验感好。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全身除尘装置,包括围框架、门栏、手持清扫器、第一清扫机构和第二清扫机构,门栏的一侧与围框架铰接,另一侧与围框架可拆卸连接,围框架与门栏组合形成清扫空腔,第一清扫机构安装于围框架内,第二清扫机构安装于门栏靠近清扫空腔的一侧,手持清扫器包括连接件、外壳、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滚筒刷,外壳通过连接件与围框架连接,第一滚筒刷安装于外壳内,且能够相对于外壳转动,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外壳内,且与第一滚筒刷连接,手持清扫器用于供用户手持,以对用户的上身进行清扫,第一清扫机构和第二清扫机构均用于对用户的下身进行清扫。

进一步地,围框架内设置有容置通道,连接件设置于容置通道内,且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外壳的放置台。

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卡钩,放置台上设置有卡扣,卡钩选择性地与卡扣卡接。

进一步地,手持清扫器还包括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安装于围框架内,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组件和滤尘袋,连接件由软管材料制成,连接件的一端与外壳连通,另一端与吸尘组件连通,吸尘组件与滤尘袋连接。

进一步地,吸尘组件包括控制器、电机和风机,控制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风机连接,电机能够带动风机转动形成负压,风机的一侧与连接件连通,另一侧与滤尘袋连通。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持柄和清扫台,手持柄与连接件连接,清扫台设置有开口,第一滚筒刷与清扫台转动连接,且伸出开口。

进一步地,第一滚筒刷包括第一连接部、滚筒部、第二连接部和刷毛部,第一连接部通过滚筒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与清扫台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清扫台的另一侧转动连接,刷毛部套设于滚筒部外,且伸出开口。

进一步地,手持清扫器还包括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固定安装于外壳内,紫外线杀菌灯用于对用户的上身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第一清扫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清扫组件,清扫组件包括机架、第二驱动电机、传动件和多个第二滚筒刷,多个第二滚筒刷间隔安装于机架内,且均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且通过传动件与多个第二滚筒刷连接,伸缩组件与机架连接,第二滚筒刷能够在伸缩组件带动机架进入清扫空腔时对用户的下身进行清扫。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容置筒、伸缩柱和液压件,容置筒固定安装于围框架内,伸缩柱设置于容置筒内,且能够相对于容置筒滑动,液压件安装于容置筒内,且与伸缩柱连接,伸缩柱与机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门栏的一侧与围框架铰接,另一侧与围框架可拆卸连接,围框架与门栏组合形成清扫空腔,第一清扫机构安装于围框架内,第二清扫机构安装于门栏靠近清扫空腔的一侧,手持清扫器包括连接件、外壳、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滚筒刷,外壳通过连接件与围框架连接,第一滚筒刷安装于外壳内,且能够相对于外壳转动,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外壳内,且与第一滚筒刷连接,手持清扫器用于供用户手持,以对用户的上身进行清扫,第一清扫机构和第二清扫机构均用于对用户的下身进行清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由于采用了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滚筒刷以及设置于清扫空腔内的第一清扫机构和第二清扫机构,所以能够在用户进入清扫空腔时对用户的全身进行清扫除尘,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健康实用,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中手持清扫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中手持清扫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中手持清扫器与围框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中第一清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清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中围框架与门栏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伸缩组件与机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全身除尘装置;110-围框架;111-容置通道;112-放置台;113-卡扣;114-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6-第三侧壁;120-门栏;130-手持清扫器;131-连接件;132-外壳;1321-手持柄;1322-清扫台;1323-开口;133-第一驱动电机;134-第一滚筒刷;1341-第一连接部;1342-滚筒部;1343-第二连接部;1344-刷毛部;135-吸尘机构;1351-吸尘组件;1352-滤尘袋;1353-控制器;1354-电机;1355-风机;136-紫外线杀菌灯;137-卡钩;140-第一清扫机构;141-伸缩组件;1411-容置筒;1412-伸缩柱;1413-液压件;142-清扫组件;143-距离传感器;144-机架;145-第二驱动电机;146-传动件;1461-第一链轮;1462-传动链条;1463-第二链轮;147-第二滚筒刷;150-第二清扫机构;160-清扫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身除尘装置100,用于对用户的全身进行清洁除尘。其结构简单,能够对用户的全身进行清扫除尘,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健康实用,用户体验感好。本实施例中,全身除尘装置100用于放置于家门口,当用户外出后回到家时,通过全身除尘装置100对上身衣服和下身裤子进行清洁除尘,除去衣服和裤子上的粉尘,这样一来,用户进门时便不会再带入粉尘,不会对家里环境造成影响。

全身除尘装置100包括围框架110、门栏120、手持清扫器130、第一清扫机构140和第二清扫机构150。门栏120的一侧与围框架110铰接,另一侧与围框架110可拆卸连接,围框架110与门栏120组合形成清扫空腔160,门栏120能够相对于围框架110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清扫空腔160。当用户需要进行清扫时,打开门栏120,进入清扫空腔160,随后关闭门栏120,进行清扫工作;当清扫完成后,打开门栏120走出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清扫机构140安装于围框架110内,第一清扫机构140能够伸入清扫空腔160,第二清扫机构150安装于门栏120靠近清扫空腔160的一侧,第一清扫机构140和第二清扫机构150共同作用,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手持清扫器130与围框架110连接,手持清扫器130用于供用户手持,用户将手持清扫器130在衣服的表面上滑过,以对用户的衣服进行清扫。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手持清扫器130包括连接件131、外壳132、第一驱动电机133、第一滚筒刷134、吸尘机构135和紫外线杀菌灯136。外壳132通过连接件131与围框架110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壳132用于供用户手持,连接件131由软管材料制成,便于用户移动外壳132,从而实现对衣服的全方位清扫。第一滚筒刷134安装于外壳132内,且能够相对于外壳132转动,以对用户的衣服进行清扫。第一驱动电机133安装于外壳132内,且与第一滚筒刷134连接,以带动第一滚筒刷134转动。吸尘机构135安装于围框架110内,且通过连接件131与外壳132连接,第一滚筒刷134从用户的衣服上扫落的粉尘在吸尘机构135的吸力作用下通过连接件131进入吸尘机构135,防止粉尘飞扬,并且能够对清扫下来的粉尘进行储存,当储存到预设容量时,需要人工对吸尘机构135进行清理,倒出其内的粉尘。紫外线杀菌器固定安装于外壳132内,紫外线杀菌器用于发出紫外线,以对用户的衣服进行杀菌,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吸尘机构135包括吸尘组件1351和滤尘袋1352。连接件131的一端与外壳132连通,另一端与吸尘组件1351连通,吸尘组件1351与滤尘袋1352连接,粉尘能够在吸尘组件1351的吸力作用下通过连接件131进入滤尘袋1352,以便于对粉尘的储存,当储存到预设容量时,拆下滤尘袋1352,清除其内的粉尘。具体地,吸尘组件1351包括控制器1353、电机1354和风机1355。控制器1353与电机1354连接,以控制电机1354的转速。电机1354与风机1355连接,电机1354能够带动风机1355转动形成负压,以吸取清扫下来的粉尘。风机1355的一侧与连接件131连通,另一侧与滤尘袋1352连通,风机1355能够将从连接件131吸入的粉尘输送到滤尘袋1352内。

值得注意的是,外壳132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持柄1321和清扫台1322。手持柄1321用于供用户手持,手持柄1321的形状与人手的曲线相匹配,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手持柄1321与连接件131连接,清扫台1322设置有开口1323,第一滚筒刷134与清扫台1322转动连接,且伸出开口1323,便于对衣服进行清扫,第一滚筒刷134从衣服上扫下的粉尘在吸尘机构135的作用下通过开口1323进入清扫台1322,从而通过手持柄1321和连接件131进入吸尘机构135。

第一滚筒刷134包括第一连接部1341、滚筒部1342、第二连接部1343和刷毛部1344。第一连接部1341通过滚筒部1342与第二连接部134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41、滚筒部1342和第二连接部1343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1341与清扫台1322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343与清扫台132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刷毛部1344套设于滚筒部1342外,且伸出开口1323,以对用户的衣服进行清扫。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133与第一连接部1341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连接部1341转动。

请参照图4,需要说明的是,围框架110内设置有容置通道111,连接件131设置于容置通道111内,且能够伸出或者缩进容置通道111,以便于用户清扫衣服或者放置复位。容置通道111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外壳132的放置台112,便于在清扫完成后对外壳132进行放置。本实施例中,外壳132上设置有卡钩137,放置台112上设置有卡扣113,卡钩137选择性地与卡扣113卡接,以在清扫完成后对外壳132与放置台112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外壳132脱离放置台112。

请参照图5,第一清扫机构140包括伸缩组件141和清扫组件142。伸缩组件141和清扫组件142均设置于围框架110内,伸缩组件141于清扫组件142连接,以带动清扫组件142进入清扫空腔160,并运动到预设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扫机构140还包括距离传感器143,距离传感器143安装于清扫组件142上,且与伸缩组件141连接,当距离传感器143感应到清扫组件142运动到预设位置时,距离传感器143控制伸缩组件141停止,从而使得清扫组件142的位置固定,便于对裤子进行清扫。当需要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时,伸缩组件141带动清扫组件142进入清扫空腔160,清扫组件142在距离传感器143的控制下运动到预设位置,此时清扫组件142与用户的裤子接触,对裤子进行清扫;当清扫完成后,伸缩组件141带动清扫组件142缩回围框架110,清扫组件142隐藏于围框架110内,整洁美观。

第二清扫机构150安装于门栏120靠近清扫空腔16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清扫机构150与门栏120的相对位置不变,当需要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时,关闭门栏120,第二清扫机构150即能够与用户的裤子接触,对裤子进行清扫。

请参照图6,值得注意的是,清扫组件142包括机架144、第二驱动电机145、传动件146和多个第二滚筒刷147。多个第二滚筒刷147间隔安装于机架144内,且均与机架144转动连接,多个第二滚筒刷147能够同步转动,以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第二驱动电机145固定安装于机架144上,且通过传动件146与多个第二滚筒刷147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滚筒刷147同步转动。伸缩组件141与机架144连接,伸缩机构能够带动机架144运动,第二滚筒刷147能够在伸缩组件141带动机架144进入清扫空腔160时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滚筒刷147的具体机构与第一滚筒刷134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清扫机构150的具体机构与清扫组件142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传动件146包括第一链轮1461、传动链条1462和多个第二链轮1463。第二驱动电机145设置有输出轴(图未标),第一链轮1461套设于输出轴外,输出轴能够带动第一链轮1461转动。每个第二链轮1463套设于一个第二滚筒刷147外,第一链轮1461通过传动链条1462与多个第二链轮1463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45启动,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1461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第二链轮146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多个第二滚筒刷147同步转动。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围框架110和门栏120组合形成筒状,便于用户进入清扫空腔160。全身除尘装置100竖直放置,第二滚筒刷147的延伸方向与筒状的轴向平行,即第二滚筒刷147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伸缩组件141的伸缩方向与筒状的轴向垂直,即伸缩组件141的伸缩方向为水平方向。

围框架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15和第三侧壁116。门栏12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4铰接,另一侧与第三侧壁116可拆卸连接,第一侧壁114与第三侧壁116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5与门栏120相对设置,门栏120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114转动,门栏120通过锁扣或者电磁门吸的方式与第三侧壁116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扫机构140的数量为三个,第一个第一清扫机构140设置于第一侧壁114内,第二个第一清扫机构140设置于第二侧壁115内,第三个第一清扫机构140设置于第三侧壁116内。

请参照图8,值得注意的是,伸缩组件141包括容置筒1411、伸缩柱1412和液压件1413。容置筒1411固定安装于围框架110内,伸缩柱1412设置于容置筒1411内,且能够相对于容置筒1411滑动,液压件1413安装于容置筒1411内,且与伸缩柱1412连接,以控制伸缩柱1412缩入或者伸出容置筒1411,伸缩柱1412与机架144固定连接,以带动机架144伸缩,从而实现对用户的裤子的清扫工作。本实施例中,液压件1413包括液压单元(图未示)、控制单元(图未示)和油缸(图未示)。油缸通过控制单元与液压单元连接,液压单元与伸缩柱1412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油缸进油或者出油,以使伸缩柱1412缩入或者伸出容置筒1411。

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43安装于机架144上,且与液压件1413连接,距离传感器143能够在感应到机架144运动到预设位置时控制液压件1413停止,从而使得机架144停止运动,便于对用户的裤子进行清扫。具体地,距离传感器143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100,门栏120的一侧与围框架110铰接,另一侧与围框架110可拆卸连接,围框架110与门栏120组合形成清扫空腔160,第一清扫机构140安装于围框架110内,第二清扫机构150安装于门栏120靠近清扫空腔160的一侧,手持清扫器130包括连接件131、外壳132、第一驱动电机133和第一滚筒刷134,外壳132通过连接件131与围框架110连接,第一滚筒刷134安装于外壳132内,且能够相对于外壳132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33安装于外壳132内,且与第一滚筒刷134连接,手持清扫器130用于供用户手持,以对用户的上身进行清扫,第一清扫机构140和第二清扫机构150均用于对用户的下身进行清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身除尘装置100由于采用了与第一驱动电机133连接的第一滚筒刷134以及设置于清扫空腔160内的第一清扫机构140和第二清扫机构150,所以能够在用户进入清扫空腔160时对用户的全身进行清扫除尘,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健康实用,用户体验感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