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6896发布日期:2019-06-11 21: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煮器均在内锅上设置电磁阀用于排水,电磁阀的内部主要设置线圈来实现针对内锅排水的动作结构,通过内锅排水来制作低糖米饭,电磁阀的工作需要电磁阀内的线圈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以便电源模块供电给电磁阀工作,现有的蒸煮器在内锅上安装电磁阀的位置设置插接片通电结构来实现对电磁阀的线圈供电设置,这样使得内锅结构复杂,且插接片通电结构容易沾水,用户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确保插接片上无水,否则容易导致短路或者漏电,使用不安全;同时不方便用户对内锅的清洗,体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器的结构,主要提供一种蒸煮器的结构,实现电源模块对线圈的供电以及实现蒸煮器内锅可排水,解决现有蒸煮器设置插接片来对线圈供电导致的内锅结构复杂,以及易沾水导致短路或漏电的问题,并解决现有的蒸煮器的结构复杂、使用不安全、用户难以清洗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煮器的结构,包括煲体,内锅安装在煲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线圈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的一端与内锅电性相连且线圈的一端通过内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还包括煲盖,煲盖上安装有第一导柱,内锅通过第一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线圈的一端通过第四导柱与内锅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内锅在线圈的外部设置外壳,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外壳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或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外壳上的第二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煲体内安装有水箱,水箱位于内锅的下部。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线圈的内部安装有可移动的阀芯,阀芯用于开闭内锅上的排水口。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阀芯的上部和/或外侧部设置有磁芯,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内锅上设置排水通道,排水口位于排水通道的末端。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阀芯位于排水通道内,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在排水通道内移动来开闭排水口。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线圈位于排水通道的外侧,且磁芯位于排水通道的内侧或排水通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通过设置线圈的一端通过内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通过利用内锅来实现对线圈的供电电路,形成电源模块对线圈的供电电路结构,内锅作为电性相连的导电电路的一部分,简化了内锅的结构,且针对线圈无需设置独立的插接片结构来实现对线圈供电,解决了现有蒸煮器设置插接片来对线圈供电导致的内锅结构复杂,以及易沾水导致短路或漏电的问题。

本方案的针对线圈供电的电路结构充分利用到蒸煮器的内锅,内锅上无需设置任何针对线圈供电的插接片结构,通过在内锅上设置排水通道并设置排水口,利用线圈的电路结构并配合设置磁芯、阀芯来实现对排水口的开闭效果,使得内锅的结构更简单,使用更安全且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蒸煮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方案的内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的内锅的剖面图;

图4为本方案的内锅安装第二导柱的剖面图;

图5为本方案的电性连接框图;

图6为本方案的对线圈供电的连接示意图且设置第三导柱;

图7为本方案的对线圈供电的连接示意图且第三导柱设置为温度传感器;

图8为本方案的内锅的立体图;

图9为本方案的蒸煮器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方案的内锅未排水的示意图;

图11为本方案的内锅内的水排送到水箱且内锅内水和食材分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煲体,2-煲盖,3-线圈,4-水箱,5-内锅,501-排水口,502-排水通道,6-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第三导柱,9-电源模块,10-阀芯,11-磁芯,12-第四导柱,13-隔绝件,14-滤网,1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蒸煮器的结构,如图1至图11构成所示,包括煲体1,内锅5安装在煲体1内,煲体1内安装有水箱4,水箱4位于内锅5的下部,水箱4用于盛水,且用于盛放内锅5内排出的水,当内锅5内的食材和水分离进行排水时,内锅5内的水排放到水箱4内;蒸煮器还包括线圈3,线圈3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3的一端与内锅5电性相连且线圈3的一端通过内锅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

本方案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结构,还通过设置磁芯11和阀芯10,通过磁芯11不直接接触阀芯10来带动阀芯10移动,以便实现对蒸煮器内锅5上的排水口501进行开闭的效果,电源模块9用于对线圈3供电,使得线圈3通电后能使得阀芯10和磁芯11产生一定的磁力,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主要是磁芯11和阀芯10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来实现阀芯10的移动动作。

内锅5上的排水结构,在内锅5上设置有排水通道502,线圈3位于排水通道502的外侧,且磁芯11位于排水通道502的内侧或排水通道502的外侧,线圈3的内部安装有可移动的阀芯10,阀芯10用于开闭内锅5上的排水口501,在阀芯10的上部和/或外侧部设置有磁芯11,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主要为线圈3通电后能使得阀芯10和磁芯11产生一定的磁力,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来开闭内锅5上的排水口501。

内锅5的主要结构为,在内锅5上设置排水通道502,排水口501位于排水通道502的末端,即为内锅5上设置有排水口501,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1,主要的结构为在内锅5上设置有排水通道502,阀芯10位于排水通道502内,排水通道502的末端设置有排水口501,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1;排水通道502也可以设置为独立的一部分安装在内锅5上,排水口501设置在排水通道502的末端上实现对排水口501的设置;磁芯11安装在阀芯10的上部和/或外侧部,阀芯10位于排水通道502内,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在排水通道502内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1,其中磁芯11安装在排水通道502内的上部,磁芯11也可安装在排水通道502的外侧部,安装位置需确保磁芯11位于阀芯10的上部和/或外侧部,线圈3绕制在磁芯11的外侧,线圈3包绕磁芯11和阀芯10,确保线圈3通电后能使磁芯11和阀芯10产生一定的磁力。

本方案的线圈3外部设置外壳15,外壳15与内锅5底部之间设置硅胶件密封,外壳15安装到内锅5上时压接在硅胶件上,线圈3位于外壳15内,外壳15直接用螺钉锁接在内锅5底面上,在内锅5的底面上焊接有螺帽,通过螺钉实现对外壳15的安装固定,并实现对线圈3的密封安装。

本方案在磁芯11的外侧设置有线圈3,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且磁芯11与阀芯10不直接接触,线圈3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3的作用为,当线圈3通电后,因线圈3内部的电流通过使得位于线圈3内环的磁芯11和阀芯10能产生一定磁力,当线圈3通电后,阀芯10和磁芯11具有磁力,主要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磁芯11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向上移动;当线圈3无通电后,阀芯10和磁芯11的磁力消失,此时阀芯1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整个过程实现线圈3对阀芯10和磁力的磁力供给,进而实现阀芯10的移动来对排水口501的开闭效果;线圈3的有无通电主要为线圈3需连接电源模块9,通过电源模块9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源模块9与线圈3形成供电的完整回路。

本方案针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9,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主要通过设置线圈3在内锅5上并利用内锅5来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利用了内锅5作为对线圈3供电电路的一部分,形成电源模块9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主要为线圈3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3位于内锅5下部,线圈3的一端与内锅5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即为实现线圈3的一端通过内锅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

本方案的线圈3的一端与内锅5电性相连,可将线圈3的一端压接接触贴合在内锅5的底面上,外壳15安装到内锅5的底面上时直接将线圈3的一端压接接触贴合在内锅5的底面,也可以将线圈3的一端焊接在第四导柱12上,线圈3的一端通过第四导柱12与内锅5电性相连,线圈3安装到内锅5上时,第四导柱12直接顶住贴合内锅5的底面,实现线圈3的一端与内锅5的电性相连;优选的,可以将第四导柱12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主要在第四导柱12安装的位置设置弹性件,实现第四导柱12可以伸缩变形,确保线圈3的一端通过第四导柱12与内锅5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方案蒸煮器的线圈3通电的电路结构,主要为对线圈3进行供电,确保线圈3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线圈3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使得磁芯11和阀芯10产生一定的磁力,才能实现磁芯11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电源模块9与电路板电性相连,电路板实现对电源模块9的电源的开闭控制,当需要对线圈3供电时,控制板控制电源模块9对线圈3通电,此时线圈3可实现磁芯11带动阀芯10移动来实现开闭排水口501的效果。

本方案的蒸煮器利用内锅5来实现对线圈3的通电电路结构,主要为线圈3的一端通过内锅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煲盖2,煲盖2上安装有第一导柱6,内锅5通过第一导柱6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

可选的,通过在煲盖2的端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导柱6来实现内锅5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第一导柱6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内锅5通过第一导柱6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具体为内锅5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结构为内锅5通过安装在煲盖2上的第一导柱6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其中,蒸煮器的上部安装有通过旋转来开闭内锅5上部的煲盖2,煲盖2位于煲体1的上部可旋转来开闭内锅5的上部位置,当煲盖2向下旋转盖合在内锅5上时,此时安装在煲盖2上的第一导柱6与内锅5接触贴合可实现电性相连,可使得电源模块9的电流通过第一导柱6进入到内锅5上,并进入到线圈3的一端;第一导柱6用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源模块9上,实现第一导柱6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

本方案的内锅5在线圈3的外部设置外壳15,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外壳1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主要为可直接将线圈3的另一端焊接或压接在外壳15上,实现线圈3的另一端与外壳15的电性相连可导电,当内锅5放置到煲体1內时,外壳15与第三导柱8接触贴合,第三导柱8因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即为使得外壳15通过第三导柱8与电源模块9相连,即可实现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外壳1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此时第三导柱8可以为金属的触片或者温度传感器,只需能实现外壳15与其接触可电性相连来导电即可。

或者,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外壳15上的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其中,内锅5上安装有第二导柱7,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内锅5上安装有多个与线圈3的另一端电性相连的第二导柱7,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其中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的结构为,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当内锅5安装到煲体1内时,能实现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的效果,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第二导柱7也可以设置为凸起的触点结构。

具体的,在煲体1内安装有多个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的第三导柱8,第二导柱7通过第三导柱8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具体为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结构为第二导柱7通过安装在煲体1内的第三导柱8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第三导柱8接触贴合第二导柱7,可使得线圈3另一端的电流进入到第二导柱7上时能通过第三导柱8进入到电源模块9内,第三导柱8用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源模块9上,实现第三导柱8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以此实现了对线圈3的供电,形成一个完整的供电电路结构,以便实现电源模块9、第一导柱6、内锅5、线圈3、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之间可以相互电性相连,基于上述的电性相连结构形成对线圈3供电的回路结构。

或者,第二导柱7设置为触点,第三导柱8设置为触片,触点与线圈3的另一端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触点与触片电性相连;主要在外壳15上设置触点,触点为外壳15的一部分,线圈3的另一端直接焊接在外壳15上或压接在外壳15上,实现线圈3的另一端与外壳15之间的电性连接,外壳15上的触点可接触贴合触片,即可实现外壳15与电源模块9之间的电性相连,即为实现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当内锅5安装到煲体1内时,触点能接触贴合触片,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

其中,本方案中具体的结构设置为第一导柱6可伸缩地安装在煲盖2上,和/或第二导柱7可伸缩地安装在内锅5上,同样的,可将第三导柱8设置为可伸缩地安装在煲体1内,和/或第三导柱8设置为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第三导柱8可以为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上的探头来实现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的电性相连,温度传感器本身为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来检测内锅5的底部温度,可直接利用温度传感器来实现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之间的电性相连。

针对本方案的通电结构,在内锅5的侧面设置有隔绝件13,隔绝件13的作用是防止内锅5与煲体1上其他部件相互接触导致内锅5与其他部件之间通电,确保内锅5与电源模块9之间供电只能通过线圈3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电结构,内锅5通电后,内锅5的电流进入到线圈3的一端然后经过线圈3的另一端进入到第三导柱8,确保线圈3能正常通电。

本方案还可在内锅5内设置侧面伸出的凸台,凸台上可以设置安装可拆卸的滤网14,滤网14上用于盛放食材,如滤网14上用于盛放米,可实现对滤网14上的米进行蒸汽蒸煮的效果,可有效的防止米进入到排水通道502内引起堵塞的问题,且方便用户的清洗。

上述方案中提到的供电电路的部件均设置为可以导电的结构,以便实现电路中电流的通过;内锅5、第一导柱6、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第四导柱12、外壳15均设置为导电的结构,如设置为铝材质或铁材质或铜材质制成,且为了提高电性相连的可靠性,第一导柱6、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第四导柱12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为了更稳定的实现电性相连的效果,防止因内锅5变形引起电性相连的接触不良,将第一导柱6设置为可伸缩地安装在煲盖2上,通过设置弹性件来实现第一导柱6的可伸缩效果,在第一导柱6的外侧安装弹簧来实现;并将第三导柱8设置为可伸缩地安装在煲体1内,第二导柱7设置为可伸缩的安装在外壳15上,均可通过在第二导柱7、第三导柱8外设置弹簧来实现,确保电性相连的可靠性更高。

本方案的蒸煮器制作低糖食物,如制作低糖米饭的过程,内锅5内用于盛放水和米,加热件对内锅5进行加热,当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和米在内锅5内经过充分的熬煮后,此时电源模块9通过内锅5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源模块9、内锅5、线圈3之间形成供电的通路,线圈3通电后可使得磁芯11和阀芯10产生一定的磁力,此时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向上移动,实现内锅5上的排水口501打开,使得内锅5内的米汤通过排水口501进入到水箱4内,实现了内锅5内的水和米饭的分离,米汤在排出的过程中带走了米饭中的淀粉和糖,使得内锅5内的米饭中的合淀粉和糖的含量降低,内锅5内水和米饭分离后,加热件持续加热使得内锅5内的米饭在高温蒸汽下被蒸熟,即实现了低糖米饭的制作。

低糖食物,如低糖米饭因其米饭中的合淀粉和糖的含量低,可供糖尿病人或肥胖人士食用,减少对淀粉和糖的摄入量,且同时能增加饱腹感,且低糖米饭的口感相对平常米饭的口感更佳,正常人食用也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方案通过设置线圈3的一端通过内锅5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通过外壳15或第二导柱7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通过利用内锅5来实现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利用了内锅5作为对线圈3供电电路的一部分,形成电源模块9对线圈3的供电电路结构;电源模块9的电流通过导线进入到第一导柱6,通过第一导柱6进入到内锅5上,然后通过内锅5进入到线圈3的一端,经过线圈3的另一端进入到外壳15上或者第二导柱7上,然后经过外壳15或第二导柱7进入到第三导柱8上,最后经过第三导柱8使得电流最终回到电源模块9上,形成对线圈3的完整供电回路;在线圈3供电的过程中,线圈3使得其内部的磁芯11和阀芯10产生磁力,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进而实现阀芯10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1的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