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与湿式拖地装置以及干湿两用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6776发布日期:2019-08-17 01:3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下水器与湿式拖地装置以及干湿两用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拖洗待清洁地面的湿式拖地装置以及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干湿两用清洁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在上述湿式拖地装置上以及干湿两用清洁头上的下水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真空吸尘器通常用于吸取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尤其适用于清洁粗糙地面,例如清洁室内的地毯、木质地板等,而对于光滑地面的清洁,例如,地砖、瓷砖等,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清洁拖把,通过湿拖布擦洗光滑地面,从而去除其表面的污渍。而这样的清洁方式,无可避免地需要用户多次更换清洁工具来实现待清洁面的清洁作业,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公开号为cn10707246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板清洁装置”,包括液体包含系统,液体包含系统具有多个开口的出口,以允许当拖把基底、例如拖布被抵着多个开口安装时,借助毛细管力汲取液体,在填充之后液体包含系统除对于多个开口之外被基本上封闭,由于拖布和液体包含系统的多个开口直接接触,液体包含系统内的水分能够借助毛细管吸力作用直接作用于拖布上,这使得拖布上的水分汲取速度较快,水分含量较高,当拖布应用于待清洁地面上作业时,地面上容易残留较多的水渍,清洁效果不理想;另外,上述专利为了解决拖布的水分汲取速度和水分含量的问题,对拖把基底的材质、尺寸以及液体包含系统的开口口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拖把上的各个部件在制造上有着近乎苛刻的加工精度和要求,制造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导水能力的下水器;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该下水器、且下水器拆装便捷的湿式拖地装置;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该下水器、且下水器拆装便捷的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干湿两用清洁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水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孔、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的进水口、空腔以及出水孔依次连通;

多个吸水芯,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空腔中,各个所述的吸水芯均有部分从相应所述的出水孔处露出,以使得所述吸水芯能够将流入所述空腔内的水经所述出水孔引导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壳体为一体形成,所述的吸水芯被永久地限定在所述的壳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壳体被设置由能够相互分离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以使得所述的吸水芯可更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底面铺设有能够将水从一侧引导到另一侧的导水件;各个所述的吸水芯均与所述的导水件相接触,使得流至所述导水件上的水能够被引导到所述的吸水芯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导水件与多个所述的吸水芯一体地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空腔内设置一位于所述吸水芯上侧的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小孔,流入到所述空腔内的水经多个所述的小孔流至下部的所述吸水芯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为一倾斜面,该倾斜面自靠近所述的进水口处向远离所述的进水口处向下倾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凸柱,所述的导水件套设在所述的定位凸柱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位于所述吸水芯上方的若干凸块,若干所述的凸块与若干所述的出水孔分别一一上下正对,所述的吸水芯件经由各个所述凸块向下压紧在所述的出水孔内。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式拖地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侧并且用于向所述拖布供水的供水箱,所述的供水箱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下水器,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下水器的壳体设置成至少有部分可与所述的底板相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的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可分离的连接在所述的上半部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水器的壳体被设置成整个能与所述的底板相分离的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一用于收纳所述壳体的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供水箱固定成一体或一体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干湿两用清洁头,包括:

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口的清洁头本体;

用于安装拖布的底板;

位于所述底板上侧并且用于向所述拖布供水的供水箱,所述的供水箱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下水器,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下水器的壳体设置成至少有部分可与所述的底板相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清洁头本体的底部,所述的供水箱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清洁头本体的顶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清洁头本体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供水箱固定成一体或一体地形成并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清洁头本体上。

本发明的下水器通过在壳体的空腔内设置吸水芯,吸水芯有部分从壳体的出水孔处露出,这使得下水器能借助吸水芯良好的吸水能力,将进入下水器空腔内的水引导至壳体的外部,这使得本案的下水器在应用于润湿拖布时,使得拖布上的水分含量适中而均匀,不至于在待清洁地面上留下较多的水渍,提升地面的清洁效果,通过将至少部分的下水器和湿式拖地装置的底板可分离的设置,从而便于用户更换下水器及其内部组件,便于下水器的清洗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干湿两用清洁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干湿两用清洁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湿式拖地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用户朝一侧方向操作动作件后,阀将供液箱底板上的出水口关闭);

图5是本发明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用户朝另一侧方向操作动作件后,阀将供液箱底板上的出水口打开);

图6是本发明下水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下水器的上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下水器去除上盖后剩余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下水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清洁头本体;111、吸尘口;112、抽吸通道;113、转动连接头;

12、湿式拖地装置;121、底板;122、供水箱;123、凹槽;124、出水口;125、进气口;126、动作件;127、阀;128、塞子;129、弹簧;130、安装孔;131、单向阀;132、转动轴;133、密封圈;134、注水口;135、盖子;

14、下水器;141、壳体;142、上盖;143、下盖;144、进水口;145、空腔;146、隔板;147、通孔;148、吸水芯;149、导水件;150、出水孔;151、凸块;152、定位凸柱;153、第一定位孔;154、第二定位孔;155、定位槽;156、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所述的地面清洁设备为用于对待清洁地面进行吸尘、清洗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干湿两用吸尘器,也可是洗地机。

如图1、图2所示,干湿两用清洁头包括能够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清洁头本体11、连接在清洁头本体11上的转动连接头113、抽吸通道112以及固定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上的湿式拖地装置12。其中,抽吸通道112有一部分收纳在清洁头本体11内,另有一部分设置在转动连接头113上。清洁头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相对的两个吸尘口111。当干湿两用清洁头应用到地面清洁设备上使用时,其通过转动连接头113和地面清洁设备的主体部分相连接,例如借助一硬管或一软管和地面清洁设备上的抽吸机组相连接,抽吸通道112能够借助抽吸机组的抽吸力作用,将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通过吸尘口111吸入其中。当然,也可仅在清洁头本体11的前部设置一个吸尘口111,该吸尘口111位于湿式拖地装置12的前侧,即能够实现先吸尘、后拖地的功能。

如图3、图4所示,湿式拖地装置12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底板121和供水箱122。供水箱122的下部为开口结构,底板121固定安装在供水箱122的下部,且将供水箱122的下部开口闭合,从而供水箱122和底板121围成储水室。当然,为了便于注塑制造,底板121和供水箱122也可一体形成。

为了方便用户添加清洁用水,将湿式拖地装置12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上。具体的,供水箱122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箱体部分和连接两个箱体部分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且与两个箱体部分一体形成。两个箱体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卡槽,清洁头本体11具有与此卡槽相适配的卡接部,当湿式拖地装置12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上时,清洁头本体11的卡接部位于湿式拖地装置12的卡槽内,供水箱122则位于清洁头本体11的顶部。供水箱122的上部设置有注水口134,并在注水口134处设置有盖子135。

当然,为了便于安装拖布,也可不必将湿式拖地装置12全部从清洁头本体11上拆卸下来,只需将供水箱122和清洁头本体11相固定,将底板121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水箱122的底部即可。具体的,底板121和供水箱122为卡扣连接,供水箱122的侧壁板的下缘构成连接部,底板121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与供水箱122的侧壁板的下缘相适配的连接槽,并在连接槽内设置有防水的密封胶条。

底板121上设置有出水口124,底板121上安装有与该出水口124相连通的下水器14。在将拖布安装在底板121的下部时,拖布覆盖在下水器14的外侧,储水室内的清洁用水能够经由下水器14被引导至拖布上,从而对拖布起到润湿作用。

为了便于储水室内的清洁用水较为容易地进入下水器14内,以被引导至拖布上。供水箱122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环境和内部储水室的进气口125,该进气口125设置在盖子135上。在进气口125处安装一单向阀131,该单向阀131仅允许外界空气从外部进入供水箱122内,而不允许供水箱122内的空气和/或清洁用水从供水箱122内部逸出至外界环境中。这使得供水箱122即便处在倒置状态下,供水箱122内的清洁用水也无法通过进气口125渗漏至待清洁地面上,有效避免用户在更换清洁用水时,对待清洁地面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

当然,供水箱122也可是全封闭结构,即不设置进气口125的结构,仅利用下水器14的毛细作用,将储水室内的清洁用水引导至拖布上,从而润湿拖布。

为了避免用户在结束拖地作业后,供水箱122内的水仍然持续的通过出水口124被下水器14引导至拖布上,导致拖布上的水分含量过多,从而在待清洁地面上留下大片水渍。如图4、图5所示,在出水口124处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水口124的阀127,而在供水箱122上部设置有供用户操作、与此阀127相传动连接的动作件126。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动作件126,来驱动阀127执行动作,从而打开或关闭底板121上的出水口124。

具体的,供水箱122上设置有安装孔130,阀127包括安装在安装孔130内的塞子128和弹簧129,弹簧129一端部连接塞子128,另一端部连接在安装孔130内,塞子128的下端部安装有密封圈133。动作件126为按钮件,该按钮件的一端部通过一转动轴132安装在供水箱122上,另一端部构成供用户按压或踩踏的触发部,塞子128的上端部和按钮件抵紧接触。当然,动作件126不限于上述按钮式的转动件,也可是移动件,阀127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塞子,也可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盖板,例如,将移动件和盖板固定连接,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移动件,从而驱动盖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盖板和出水口124相互错开或相正对,从而打开或关闭出水口124。

下面将结合图2、图4-图10来具体说明下水器14的结构组成和应用。

如图2所示,下水器14安装在底板121下部,结合图4、图5所示,底板121下部设置有凹槽123,下水器14收纳在该凹槽123内,下水器14的下边缘几乎和底板121的下表面相平齐,这使得在将拖布安装在底板121上时,拖布不会显得凹凸不平,有利于拖布和待清洁地面紧密的相贴合,提高清洁效果。

如图6所示,下水器14包括壳体141、隔板146和吸水芯148。其中,壳体141由上盖142和下盖143相互扣合而成,结合图10所示,上盖142和下盖143之间围成空腔145。隔板146和吸水芯148均位于空腔145内,隔板146位于吸水芯148上部。吸水芯148由吸水芯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吸水芯树脂、纤维素、聚丙烯酰胺,也可是脱脂棉、海绵、硅胶等。

为了使得上盖142和下盖143相互扣合后,能够将隔板146和吸水芯148紧固在空腔145内,结合图8所示,上盖14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槽155和多个向下延伸的凸块151,多个凸块151和多个定位槽155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定位槽155之间设置有一个凸块151。隔板14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定位凸柱152穿过的第一定位孔153和供多个凸块151穿过的多个通孔147,多个第一定位孔153和多个通孔147之间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第一定位孔153之间设置有一个通孔147。吸水芯148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定位凸柱152穿过的第二定位孔154。下盖14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凸块151插入的出水孔150和与多个定位槽155相适配的多个定位凸柱152,多个出水孔150和多个定位凸柱152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定位凸柱152之间设置有一个出水孔150。隔板146上还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供清洁用水流过隔板146的小孔156,各个小孔156和相应的第一定位孔153一体形成。

结合图6、图7、图9所示,在将吸水芯148和隔板146装配到壳体141内时,下盖143上的定位凸柱152依次穿过吸水芯148上的第二定位孔154、隔板146上的第一定位孔153,最后插接到上盖142上的定位槽155内;与此同时,上盖142上的多个凸块151穿过隔板146上的多个通孔147并插入到下盖143上的多个出水孔150内,期间,吸水芯148上除第二定位孔154以外的部分被上盖142上的多个定位凸块151压紧在多个出水孔150内,并从出水孔150处露出。

上盖142上设置有连通空腔145的进水口144,结合图4、图5所示,当下水器14安装在底板121下部时,进水口144和底板121上的出水口124相接通,并且下水器14的进水口144、空腔145以及出水孔150依次相连通,吸水芯148能够将流入空腔145内的清洁用水经出水孔150引导至壳体141的外部,即引导至位于其下部的拖布上,以润湿拖布。

上述结构中,下水器14的壳体141为上盖142和下盖143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当然,为了便于制造,也可将下水器141的壳体142设计成内部留有空腔145的一体式结构,并将吸水芯148永久的限定在壳体141内。这样一来,当下水器14内部任意组件出现损坏时,例如,吸水芯148出现堵塞、龟裂、老化等问题时,则用户需要更换整个下水器14。为了便于用户能够针对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性的更换下水器14的内部组件,主要是方便用户更换吸水芯148考虑,壳体141最好设计成分体式结构,不限于上盖和下盖的两体结构,也可是由多个部分构成,例如,上壳体、中间框体以及下壳体构成的下水器壳体,并将吸水芯148固定在中间框体上。

结合图2所示,可将下水器14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121下部,即下水器14的外轮廓和底板121上的凹槽123相适配卡接。也可是将下水器14的上盖142与底板121相固定,下水器14的下盖等其余部分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

由于进入下水器14内的清洁用水一般会先充满空腔145后,再通过隔板146上的小孔156流到吸水芯148上,为了便于空腔145内的清洁用水较为容易地被吸水芯148吸收,在空腔145的内底面铺设一导水件149,该导水件149与吸水芯148相接触,该导水件149也具备良好的吸水性能,其与吸水芯148一体形成,能够将清洁用水引导至吸水芯148上。

上述结构中,吸水芯148为一体式结构,导水件149和吸水芯148一体形成。当然,为了便于安装和更换部分的吸水芯148,吸水芯148也可是分体式的结构,即可设置有多个吸水芯148,导水件149将多个吸水芯148连接在一起,导水件149套设在壳体141内壁面上的多个定位凸柱152上,各个吸水芯148均与导水件149相接触,使得流至导水件149上的清洁用水能够被引导至多个吸水芯148上。

由于上盖142上仅开设了一个进水口144,从进水口144进入下水器14内的清洁用水会从靠近进水口144一侧方向向远离进水口144一侧方向流动,则会出现到达吸水芯148上的水流不均匀,最终从各个出水孔150处渗出的清洁用水先后不一致,出现拖布上有的部分已经润湿,有的地方尚未润湿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隔板146的上表面最好设计成一倾斜面,即从靠近进水口144一侧方向朝向远离进水口144一侧方向向下倾斜,使得进入下水器14内的清洁用水在靠近进水口144一侧流速较慢,远离进水口144一侧流速较快,整体上获得效果为,下水器14的各个出水孔150的出水速率基本一致,拖布上的润湿更为均匀、润湿效果好。当然,除了将隔板146的上表面设计成倾斜面之外,还可在上盖14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进水口144,也能使得下水器14的各个出水孔150的出水速率一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