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及装置、泡茶容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69968发布日期:2021-05-25 14:3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及装置、泡茶容器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及装置、泡茶容器。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泡茶容器越来越智能,例如泡茶容器中的滤篮可以全自动升降,当需要泡制茶水时,控制滤篮下降至浸没在水中进行泡制,当泡制完成后,再控制滤篮上升离开水面。现有的大多数泡茶容器都是根据用户设定的泡制时间来泡制茶水,但是茶水的浓度还会受到温度、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仅通过泡制时间来控制茶水的浓度未必适合用户所需的口味。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及装置、泡茶容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泡茶容器仅通过泡制时间来控制茶水的浓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所述泡茶容器包括:控制器、壶身组件以及滤篮组件;其中,所述壶身组件包括:内壶身、加热组件、温度监测传感器以及水质监测传感器;滤篮组件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滤篮;泡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控制器,泡制方法包括:接收泡制茶指令;其中,所述泡制茶指令包括泡制茶类、预设茶水浓度、预设泡制时间和预设泡制温度;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液体已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包括: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但当前泡制时间未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之后还包括: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小于最小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小于最小泡制时间,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继续维持所述滤篮浸入所述液体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之后还包括: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是否小于最低泡制温度;若所述预设泡制温度小于所述最低泡制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继续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在对所述液体加热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之后还包括: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是否少于最小茶叶份量;若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少于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则发出添加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的指示;当接收到完成添加茶叶的份量的反馈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泡茶容器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是否超过预设ppm浓度值;若是,则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超标。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装置,所述泡茶容器包括:控制器、壶身组件以及滤篮组件;其中,所述壶身组件包括:内壶身、加热组件、温度监测传感器以及水质监测传感器;滤篮组件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滤篮;泡制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泡制茶指令;其中,所述泡制茶指令包括泡制茶类、预设茶水浓度、预设泡制时间和预设泡制温度;液体浓度监测模块,用于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液体已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滤篮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还用于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所述滤篮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泡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在对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先控制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然后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进而在茶叶浸泡过程中,控制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当前ppm浓度值与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由于考虑了在未浸泡茶叶之前液体自身的ppm浓度值(即初始ppm浓度值),在浸泡过程中确定当前茶水浓度时减去初始ppm浓度值,以使当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时,该当前茶水浓度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茶水浓度。进一步,在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时,即使当前泡制时间未达到预设泡制时间,仍停止继续浸泡茶叶,避免了因继续浸泡导致茶水浓度过高,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预设泡制时间,但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预设茶水浓度的情况下,若预设泡制时间太短(即小于最小泡制时间),则自动延长浸泡时间,直至当前茶水浓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若预设泡制时间太长(即大于最长泡制时间),一方面,通过判断是否是预设泡制温度过低(即小于最低泡制温度)导致,若是则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对液体进行加热,直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另一方面,通过判断是否是茶叶的份量过少(即少于最小茶叶份量)导致,若是则控制滤篮组件增加滤篮中茶叶的份量,直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这样在泡制茶水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泡制温度、泡制时间以及茶叶的份量等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将茶水泡制到用户所需要的茶水浓度。进一步,当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超过预设ppm浓度值时,还可以通过泡茶容器的显示屏提示用户液体的水质浓度超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泡茶容器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a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滤篮组件中滤篮下降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滤篮组件中滤篮上升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先对泡制方式所应用的泡茶容器进行描述。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泡茶容器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爆炸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所述泡茶容器1包括壶盖组件11,滤篮组件12,壶身组件13和底座组件14。图3a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滤篮组件中滤篮下降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b是图1所示的泡茶容器的滤篮组件中滤篮上升状态下的剖视图。结合参考图2、图3a和图3b,所述壶盖组件11包括壶盖提手101、壶盖102、壶盖衬板103和密封圈104。所述滤篮组件12包括齿轮上盖201、升降旋转座202、旋转固定座203、驱动齿轮204、传动齿轮205、升降限位环206和滤篮207。所述壶身组件13包括同步电机301、手柄上盖302,手柄座303,外壶身组件304,内壶身305,加热组件306,限温器组件307,底盖308以及由温度监测传感器(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简称ntc)与水质监测传感器构成的集成感应器309。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电机301、升降旋转座202、驱动齿轮204、传动齿轮205以及升降限位环206构成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底座组件14上设置有控制器和显示屏(图中均未示出)。控制器通过控制升降驱动装置可以控制所述滤篮207上升或下降。具体来说,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同步电机301反向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204、所述传动齿轮205和所述升降旋转座202进行转动,以控制所述滤篮207上升。控制器通过控制同步电机301正向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204,所述传动齿轮205和所述升降旋转座202进行转动,以控制所述滤篮207上升下降。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4,所述泡制方法包括:步骤401、接收泡制茶指令;其中,所述泡制茶指令包括泡制茶类、预设茶水浓度、预设泡制时间和预设泡制温度。步骤402、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步骤403、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步骤404、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液体已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步骤405、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步骤406、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步骤407、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泡制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是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泡制容器中的控制器。结合参考图3a和图3b所示的泡制容器与图4所示的泡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步骤401所述,泡茶容器在接通电源后,当用户通过泡茶容器上的显示屏输入泡制茶指令时,泡茶容器的控制器根据所述泡制指令可以确定用户需要的泡制茶类、预设茶水浓度、预设泡制时间和预设泡制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泡茶容器的显示屏上可以显示可供用户选择的泡制茶类(例如绿茶、红茶、普洱茶等),然后根据用户所选择的泡制茶类和设置的预设茶水浓度,在显示屏上进一步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泡制时间和泡制温度,然后根据用户选择的泡制时间和泡制温度确定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和所述预设泡制温度。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选择泡制茶类(例如绿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滤篮组件向滤篮中添加对应泡制茶类的茶叶(即绿茶的茶叶)。如步骤402所述,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当控制器接收到泡制茶指令时,可以控制显示屏提示用户向内壶身内添加液体。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添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水,例如纯净水、矿泉水、经过滤的净化水、自来水或者有污染的水。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完成在内壶身内添加液体之后,在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对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之前,控制器先控制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水质监测传感器通过监测液体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dissolvedsolids,简称tds)来监测液体的水质质量。tds的测量单位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越多,总溶解固体指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以ppm浓度值(partspermillion,简称ppm)值来表示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的液体内溶解性固体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即百万分比浓度。ppm浓度值越高表示液体内溶解性固体越多,相对水质就越差。例如,如表1所示的是各种不同水质的ppm浓度值。ppm浓度值水质0~10纯净水10~60矿泉水60~100过滤净化水100~300自来水300~1000污染水1000以上严重污染水如步骤403所述,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在监测并记录下内壶身内的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所述初始ppm浓度值用于后续对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过程中测得的ppm浓度值进行补偿归零。控制器或者水质监测传感器记录下所述初始ppm浓度值后,控制器将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以便后续在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过程中继续监测液体的ppm浓度值。如步骤404所述,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液体已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利用温度监测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所述液体的温度,直至监测到所述液体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工作。如步骤405所述,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在执行上述步骤401~步骤404的过程中,所述泡茶容器的滤篮组件中的滤篮一直处于离开液体水面的状态,在内壶身内的液体加热至预设泡制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这样使得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进行浸泡。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开始浸泡时,所述控制器还将记录泡制时间。例如,在泡茶容器中可以设置一个计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计时器来记录浸泡过程中的泡制时间。如步骤406所述,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具体来说,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水质监测传感器对浸泡过程中的所述液体实时进行监测,以得到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水质因素,因此在确定浸泡过程中液体的当前茶水浓度时,需要将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得到的当前ppm浓度值减去初始ppm浓度值,以得到所述当前茶水浓度。如步骤407所述,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具体地,当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时,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以结束浸泡过程。本实施例中,由于考虑了在未浸泡茶叶之前液体自身的ppm浓度值(即初始ppm浓度值),在浸泡过程中确定当前茶水浓度时减去初始ppm浓度值,以使当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时,该当前茶水浓度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茶水浓度。进一步,由于设置的预设泡制时间可能与实际的当前泡制时间不一致,因此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但当前泡制时间未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则所述控制器仍将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即在预设泡制时间之前结束浸泡过程),避免了因继续浸泡导致茶水浓度过高,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明人考虑,在实际应用中,将当前茶水浓度浸泡至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实际所需的泡制时间可能会超过设置的预设泡制时间。因此,在上述步骤406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小于最小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小于最小泡制时间,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继续维持所述滤篮浸入所述液体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具体来说,在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是设置得太短(即小于最小泡制时间)。其中,所述最小泡制时间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设定。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小于最小泡制时间,所述控制器将自动延长泡制时间,即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继续维持所述滤篮浸入所述液体中,继续执行浸泡过程。在继续进行浸泡过程中,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其中,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还是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来确定。当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进一步,发明人考虑,在实际应用中,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可能并非是因为设置的预设泡制时间太短,也可能是泡制温度不够所导致。因此,在上述步骤406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是否小于最低泡制温度。若所述预设泡制温度小于所述最低泡制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继续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在对所述液体加热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具体来说,在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的情况下,判断当前泡制时间是否已超过最长泡制时间。其中,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设定。若所述当前泡制时间大于最长泡制时间,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是否小于最低泡制温度。其中,所述最低泡制温度也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设定。若所述预设泡制温度小于所述最低泡制温度,则认为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是由于预设泡制温度过低导致,因此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继续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在对所述液体加热过程中,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再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进一步,发明人考虑,在实际应用中,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可能并非是因为设置的预设泡制时间太短,也可能是茶叶的份量过少所导致。因此,在上述步骤406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是否少于最小茶叶份量。若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少于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则发出添加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的指示。当接收到完成添加茶叶的份量的反馈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具体来说,在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的情况下,判断当前泡制时间是否已超过最长泡制时间。其中,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设定。若所述当前泡制时间大于最长泡制时间,判断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是否少于最小茶叶份量。其中,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可以由控制器预先设定。若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少于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则认为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是由于茶叶的份量过少所导致,因此所述控制器将通过显示屏发出添加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的指示。其中,所述指示可以包括需要添加的茶叶的份量,用户根据该指示在滤篮中添加相应份量的茶叶。然后,当控制器接收到完成添加茶叶的份量的反馈后,在继续浸泡过程中,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再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可以看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泡制茶水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泡制温度、泡制时间以及茶叶的份量等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将茶水泡制到用户所需要的茶水浓度。进一步,发明人考虑,由于用户向内壶身内添加液体时,并不了解所添加的液体的水质情况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因此在执行上述步骤402之后,即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是否超过预设ppm浓度值。如上文表1中所示,不同的液体(水)的水质ppm浓度值不同,当监测到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超过预设ppm浓度值,则认为该液体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其中,所述预设ppm浓度值可以预先设定,例如所述预设ppm浓度值为300,即达到污染水的ppm浓度值指标。若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超过预设ppm浓度值,所述控制器则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超标,从而提示用户当前的液体的水质情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这样用户可以及时替换内壶身内的液体。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5,所述泡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01、用户输入泡制茶指令;步骤502、控制器判断是否接收到泡制茶指令;若否则执行步骤503、若是则执行步骤504;步骤503、待机状态,提示用户输入泡制茶指令;步骤504、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然后清零;步骤505、加热组件对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液体的温度达到预设泡制温度;步骤506、加热组件停止工作,控制滤篮下降至浸入液体中;步骤507、判断是否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当前茶水浓度是否达到预设茶水浓度;若是则依次执行步骤508和步骤509;若否则执行步骤510;步骤508、控制滤篮上升至离开液体表面,保温以控制茶水温度;步骤509、结束泡茶,提示用户;步骤510、判断是否延长泡制时间;若是则依次执行步骤511、步骤508和步骤509;若否则执行步骤512;步骤511、控制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当前茶水浓度直到达到预设茶水浓度;步骤512、判断泡制温度是否小于最低泡制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513、若否则执行步骤514;步骤513、启动加热组件继续对液体进行加热,直至当前茶水浓度直到达到预设茶水浓度;步骤514、判断是否茶叶的份量过少;若是则依次执行步骤515、步骤516、步骤508和步骤509;若否则执行步骤517;步骤515、提示用户添加茶叶;步骤516、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当前茶水浓度直到达到预设茶水浓度;步骤517、断电保护,进入待机状态。基于上述应用场景的实施例,在泡制茶水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泡制温度、泡制时间以及茶叶的份量等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将茶水泡制到用户所需要的茶水浓度。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泡茶容器的泡制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所述泡制装置6包括:指令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泡制茶指令;其中,所述泡制茶指令包括泡制茶类、预设茶水浓度、预设泡制时间和预设泡制温度;液体浓度监测模块602,用于在对所述内壶身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前,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模块603,用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清零;加热控制模块604,用于控制加热组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液体已加热至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滤篮控制模块605,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下降至浸入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滤篮中的茶叶在所述液体中浸泡;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602,还用于在浸泡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ppm浓度值与所述初始ppm浓度值之差确定当前茶水浓度;所述滤篮控制模块605,还用于若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所述滤篮控制模块605,还用于若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但当前泡制时间未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泡制装置6还包括:泡制时间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小于最小泡制时间;所述滤篮控制模块607,还用于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小于最小泡制时间,则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继续维持所述滤篮浸入所述液体中;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602,还用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所述滤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泡制时间判断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泡制温度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温度是否小于最低泡制温度;所述加热控制模块604,还用于若所述预设泡制温度小于所述最低泡制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继续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602,还用于在对所述液体加热过程中,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加热,所述滤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泡制时间判断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泡制时间已达到所述预设泡制时间,但所述当前茶水浓度未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判断所述预设泡制时间是否大于最长泡制时间;茶叶份量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若所述预设泡制时间大于所述最长泡制时间,则判断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是否小于最小茶叶份量;茶叶补给指示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若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小于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则若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少于所述最小茶叶份量,则发出添加所述滤篮中茶叶的份量的指示;所述液体浓度监测模块602,还用于当接收到完成添加茶叶的份量的反馈后,控制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继续监测所述液体的当前ppm浓度值,直至所述当前茶水浓度达到所述预设茶水浓度,所述滤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将所述滤篮上升至离开所述液体表面。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泡制装置6还包括:水质浓度监测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判断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是否超过预设ppm浓度值;显示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若水质浓度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值超过预设ppm浓度值,则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液体的初始ppm浓度超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所述泡茶容器的结构可以参考上文图1、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泡茶容器还包括如上文图6所示的泡制装置,所述泡制装置用于实现上文泡茶容器的泡制方法的实施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