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3675发布日期:2021-06-11 21:3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持吸尘器因其便携、灵活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用户在利用手持吸尘器进行小区域范围内的清洁作业时,例如对沙发底部、茶几底部、墙体死角处、汽车内部等进行吸尘作业,用户往往会给手持吸尘器附接上清洁附件来完成上述吸尘作业,例如给手持吸尘器附接上一段空气流通导管,再在空气流通导管的另一端部安装清洁头,便可以利用手持吸尘器对室内的待清洁地面进行吸尘作业;还可以附接吸尘短管或扁吸嘴来对高于地面的其他地方进行吸尘作业,例如天花板上的蛛网等。

上述结构中,真空吸尘器通常包括清洁头等清洁附件、吸尘器主体和手柄杆,吸尘器主体通常包括流体路径、尘桶、吸尘电机和电池包,流体路径、尘桶以及吸尘电机依次相气流连通,工作时,吸尘电机提供灰尘和空气进入流体路径的负压吸力,灰尘和空气经由吸尘器主体上的流体路径被吸入到尘桶内,灰尘留在尘桶内,洁净空气经过吸尘电机的出风口排出至外界环境中。尘桶通常包括尘杯和设置在尘杯内的气灰分离部件,由于吸尘电机占吸尘器主机大部分的重量,因此用户采用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对地面执行清洁作业时,需要承担大部分重量,即吸尘器的重心较高且靠近用户手腕处,使用者手腕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更便捷、更加省力的真空吸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

清洁头,具有污浊空气吸口,用于在待清洁表面移动并进行清洁;

可变形机架,包括空气流动导管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上的手柄杆,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能够移除地安装在所述的清洁头上;

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包括尘桶和吸尘电机,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安装在所述的可变形机架上,并且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形成从待清洁表面到所述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的流体路径的一部分;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的清洁头安装在所述的可变形机架上,含尘气流经由所述的清洁头、空气流通导管进入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所述的手柄杆以第一部位连接在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上,从而将施加在所述的手柄杆上的作用力传递到所述的清洁头上;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的清洁头与所述的可变形机架分离,所述的手柄杆以第二部位支撑安装在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上,含尘气流由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的一端部直接进入所述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安装在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所述的手柄杆的下方;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所述的手柄杆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具有分别与所述的流体路径连通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的手柄杆包括还包括一握持部,所述的第一部位和所述的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部位的两侧,且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的清洁头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端部被封闭,所述的手柄杆的第一部位比所述的握持部更靠近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手柄杆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的清洁头分离,所述的手柄杆的第二部位与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相连接,含尘气流由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二端部进入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一端部封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手柄杆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二端部能够拆卸的连接,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的清洁头分离,所述的手柄杆的第二部位与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相连接,含尘气流由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一端部进入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的第二端部封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空气流动导管还具有能够封堵在所述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截断件。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和手柄杆的第二部位的中心线至少有部分重合或平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和手柄杆的第二部位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5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空气流通导管与手柄杆之间设置有能使二者稳固结合的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手柄杆上还设置有为所述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供电的电池包。

本发明通过将空气流通导管和手柄杆设置成可变形组合地方式连接,使得真空吸尘器的重心能够随工作模式的变化而得到调整,从而使用户获得较为舒适、省力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真空吸尘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空气流通导管与手柄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真空吸尘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用户握持手柄杆操作真空吸尘器以清洁高处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真空吸尘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空气流通导管和手柄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真空吸尘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用户握持手柄杆操作真空吸尘器以清洁高处的示意图

其中:其中:10、可变形机架;100、吸尘器主体;11、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2、手柄杆;200、清洁头;14、尘桶;15、吸尘电机;16、流体路径;17、第一端部;121、第一部位;122、第二部位;123、握持部;19、空气流通导管;22、第二端部;23、截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实施例2中所述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与图5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真空吸尘器包括手持式的吸尘器主体100和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00上的清洁头200。清洁头200的下部具有污浊空气吸口,含尘气流从污浊空气吸口进入吸尘器主体100。

如图2所示,吸尘器主体100包括可变形机架10和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可变形机架10可以通过展开和折叠变形,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机架结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包括尘桶14和吸尘电机15以及电池包等,而可变形机架10包括空气流通导管19和手柄杆12,空气流通导管19内部中空,构成连通清洁头200到尘桶14的流体路径16的一部分。尘桶14和吸尘电机15均固定在空气流通导管19上。空气流通导管19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22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进风接口,进风接口与尘桶14始终气流联通。

手柄杆12包括第一部位121、第二部位122以及握持部123,第二部位122是手柄杆12的支撑主体部分,呈细长的杆状,第一部位121和握持部123分别位于第二部位122的两端。手柄杆12与空气流通导管19之间设置有能够使两者稳固结合的机构,比如手柄杆12或空气流通导管19上设计有能够卡接在空气流通导管19或手柄杆12外侧的卡块。另外,对于手持式真空吸尘器来说,还包括电池包,且电池包设置在手柄杆(12)上。

实施例1中,空气流通导管19的第二端部22与手柄杆12通过第一部位121转动连接。通过空气流通导管19与手柄杆12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构成了可变形机架10在展开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变化。

真空吸尘器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如图1所示,可变形机架10处于展开状态,清洁头200安装在可变形机架10上,空气流通导管19与第二部位122之间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含尘气流经由清洁头200、空气流通导管19进入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手柄杆12以第一部位121连接在空气流通导管19上,从而将施加在手柄杆12上的作用力传递到清洁头200上,空气流通导管19的第二端部22是开放的,只有当其与手柄杆12连接时,第一部位121会将第二端部22的中心孔封闭。

图2展示了可变形机架10在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的过程。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如图3、4所示,清洁头200与可变形机架10分离,可变形机架10处于折叠状态,手柄杆12以第二部位支撑安装在空气流动导管19和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的下方,空气流通导管19与第二部位122大致平行并且相互锁定,含尘气流由空气流通导管19的第二端部22直接进入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空气流通导管19的第一端部17上设置有截断件23。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真空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手柄杆12的下方,特别是位于空气流动导管19二分之一高度以下,使得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的大部分力量通过清洁头转移,用户手持部分的重量很少,用户仅通过握持手柄杆12即可实现对待清洁地面进行吸尘作业,操作体验更加舒适。

结合图4所示,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真空吸尘器主要用于手持,或清洁高于地面的上部区域,例如室内天花板等,用户可通过将空气流通导管19绕着其与手柄杆12的第一部位121处向上翻转,实现机架变形。此时,真空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手柄杆12的上方,且手柄杆12到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11重心的距离最近,这使得手柄杆12具有平衡的支撑效果,用户的施力点更靠近表面清洁单元11的重心,因此能够获得更为灵活的操作体验。

清洁头200上通常设置有滚刷,并通过滚刷电机驱动,当电池包设置在手柄杆12上时,为了保证真空吸尘器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都能够给滚刷电机供电,空气流通导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还应当分别设置有接电端子。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真空吸尘器还可以通过市电供电,或者将电池包与尘桶以及吸尘电机一起固定在空气流通导管19上。

实施例2

为了简化说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中空气流通导管19与手柄杆12之间是可拆卸的连接的,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始终固定连接在空气流通导管上,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都是空气流通导管19的同一个端部进气。

如图5所示,吸尘器主体100包括空气流通导管19,尘桶14和吸尘电机15均固定在空气流通导管上。空气流通导管的前段为中空结构、后段为实心结构或通过第二端部22封闭,流体路径16经过空气流通导管的中空段再穿过空气流通导管伸入至尘桶14内。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空气流通导管的第一端部17与清洁头200相接,第二端部22与手柄杆12相连接。含尘气流依次经过清洁头、空气流通导管、尘桶和吸尘电机,此时,可变形机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空气流通导管与手柄杆的第二部位之间呈180度夹角。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如图7中,可变形机架处于折叠状态,空气流通导管19与清洁头200分离,并与手柄杆12的第二部位122固定,图6是从图5变化到图7的中间状态,可变形机架的空气流通导管和手柄杆拆分后按照图7再固定。此时,含尘气流从第一端部17进入空气流通导管,并依次经过尘桶、吸尘电机后排出,空气流通导管的第二端部22始终封闭。空气流通导管19与第二部位122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可以是卡扣连接的结构,例如在手柄杆12的前部和上部分别设置卡扣,在空气流通导管的相应部分分别设置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

上述两个实施例通过可变形机架,将吸尘器空气流通导管与手柄杆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转动连接或多位置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用户在第一工作状态下进行吸尘作业时,真空吸尘器的重心较低,从而更省力;而当用户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进行吸尘作业时,便携式表面清洁单元的重心在手柄杆的上方,因此操作灵活,可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同时操作也更加舒适。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真空吸尘器的重心还可能在第一工作模式下,位于空气流通导管19的上方,在第二工作模式下,位于手柄杆12的下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