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9717发布日期:2020-03-10 08:2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食材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材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无人餐厅的出现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炒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是向烹饪锅中添加各种食材进行烹饪加工,因此实现食材的自动添加是无人餐厅中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然而在现实中食材的定量往往是由厨师按照经验来控制,无法做到每一道菜品的标准化,导致每道菜品口味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食材投放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食材添加自动化、定量化的食材下料装置。

一种食材下料装置,用于向烹饪锅中添加食材,所述食材下料装置包括:食材下料机构;所述食材下料机构包括定量推料组件、位于所述定量推料组件上的食材存储器、安装于所述食材存储器上的下料控制组件,所述下料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食材存储器内的食材进入到所述定量推料组件上,所述定量推料组件用于将所述食材推入到所述烹饪锅中。

上述食材下料装置,包括食材下料机构,该食材下料机构包括定量推料组件、位于定量推料组件上的额食材存储器、安装于食材存储器上的下料控制组件,下料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食材存储器内的食材进入定量推料组件上,定量推料组件用于将食材推入到烹饪锅中。下料控制组件和食材存储器可以实现食材添加自动化,下料控制组件结合定量推料组件可以控制每次加入到烹饪锅中的食材的量相同,下料定量化,烹饪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推料组件包括下挡板、安装于所述下挡板上的定量框及推料驱动器,所述定量框与所述推料驱动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挡板上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下挡板远离所述推料驱动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存储器包括支撑臂、与所述支撑臂连接的储料斗,所述下料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储料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挡料槽口;所述下料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储料斗上的下料驱动器、安装于所述下料驱动器上的挡料板;所述下料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挡料板进入到所述挡料槽口内进行挡料或驱动所述挡料板从所述挡料槽口内退出进行放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的外缘处设有刀刃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存储器还包括安装于储料斗上的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位于所述储料斗的进料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斗的进料口处对称设有两个穿插孔,所述密封挡板通过所述穿插孔插设于所述储料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挡板的一端上设有受力孔,所述受力孔便于所述密封挡板插拔时受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上安装有支撑销、第一限位销、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销连接的限位板;所述储料斗安装于所述支撑销上,所述储料斗上安装有第二限位销,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销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食材下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食材下料装中的食材下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食材下料机构中的定量推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中食材下料机构中的部分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中的食材存储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为图1所示食材下料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食材下料装置,20-支撑架,30-旋转驱动器,40-转盘,50-食材下料机构,51-定量推料组件,511-下挡板,512-定量框,513-推料驱动器,514-下料口,52-食材存储器,521-支撑臂,522-储料斗,523-挡料槽口,524-穿插孔,525-支撑销,526-第一限位销,527-限位板,528-第二限位销,53-下料控制组件,531-下料驱动器,532-挡料板,54-密封板,541-受力孔,200-烹饪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例如“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下料装置100,用于向烹饪锅200中添加食材,可以想象的,也可以向类似容器中添加食材,比如腌制缸、和面缸等。该食材下料装置100包括支撑架20、安装于支撑架20上的旋转驱动器30及连接旋转驱动器30的转台40、以及至少两个安装于转台40上的食材下料机构50。其中旋转驱动器30用于驱动转台40转动,食材下料机构50沿转台40的周向分布设置。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器30为电机,食材下料机构5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食材下料机构50在转台40旋转一圈后可以依次转到烹饪锅200的上方,对烹饪锅200完成四种食材的添加。在其一个实施例中,该食材下料装置100还包括凸轮分割器60,凸轮分割器60分别与旋转驱动器30、转台40连接,通过凸轮分割器60的设置可以使旋转驱动器30稳定有规律地带动转台40转动。

各所述食材下料机构50包括定量推料组件51、位于定量推料组件51上的食材存储器52、安装于食材存储器52上的下料控制组件53,下料控制组件53用于控制食材存储器52内的食材进入到定量推料组件51上,定量推料组件51用于将食材推入到烹饪锅200中。

所述定量推料组件51包括下挡板511、安装于下挡板511上的定量框512及推料驱动器513,定量框512与推料驱动器513连接。进一步地,下挡板511上设有下料口514,下料口514位于下挡板511远离推料驱动器513的一端。其中下挡板511安装于转台40上且下料口514伸出于转台40的周缘,定量框512的周边上面与食材存储器52的出料口底面齐平。使用时,从食材存储器52进入到定量框512的食材在推料驱动器513的驱动下向下料口514移动,到达下料口514处时食材从下料口514掉入到烹饪锅200内。其中定量框512的设置保证每次从食材存储器52进入到定量框512的食材具有相等份量。

所述食材存储器52包括支撑臂521、与支撑臂521连接的储料斗522,下料控制组件53位于储料斗522上。进一步地,储料斗522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挡料槽口523,挡料槽口523便于控制部件伸入或移出完成下料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材存储器52还包括安装于储料斗522上的密封挡板54,密封挡板54位于储料斗522的进料口处,起到密封隔离作用,避免外接杂质掉入位于储料斗522内的食材上。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挡板54的一端上设有受力孔541,受力孔541便于密封挡板54插拔时受力。进一步地,储料斗522的进料口处对称设置有两个穿插孔524,密封挡板54通过穿插孔524插设于储料斗522上。进一步地,支撑臂521上安装有支撑销525、第一限位销526、及一端与第一限位销526连接的限位板527,储料斗522安装于支撑销525上。储料斗522上安装有第二限位销528,限位板527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销528连接。使用时,将限位板5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销526、第二限位销528连接,此时储料斗522固定不会转动,保证下料的精准性。当完成下料后,可以将限位板527从第一限位销526、第二限位销528上拆卸下来,此时储料斗522可以摆动改变角度,便于对内部进行清洗。

所述下料控制组件53包括安装于储料斗522上的下料驱动器531、安装于下料驱动器531上的挡料板532,下料驱动器531用于驱动挡料板532进入到挡料槽口523内进行挡料或驱动挡料板532从挡料槽口523内退出进行放料。进一步地,挡料板532的外缘处设有刀刃部(未图示),刀刃部便于将位于储料斗522与定量框512中间的食材切断,保证进入到定量框512内的食材相等份量,每次下料的精准度高。

进一步地,该食材下料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旋转驱动器30、推料驱动器513及下料驱动器531的运行情况。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和/或传感器的输入,并根据该输入控制下下料驱动器531按预设的方式动作,以控制食材从储料斗522中自动下料。

上述食材下料装置100,包括支撑架20、安装于支撑架20上的旋转驱动器30及转台40、以及至少二安装于转台40上的食材下料机构50。使用时,可以根据食材添加顺序在不同位置的食材存储器52内放置不同的食材,通过旋转驱动器30驱动转台40转动按工序实现将不同食材存储器52内的食材添加到烹饪锅200中,食材添加自动化且食材下锅时机、顺序得到保障,添加过程简单有序,烹饪出的菜品口味统一。而且下料控制组件53结合定量推料组件51可以控制每次加入到烹饪锅200中的食材的量相同,下料定量化,避免了下料量不易掌控的问题,烹饪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