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2425发布日期:2020-01-24 11:0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龙头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龙头式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龙头式干燥装置,也称气龙头,其通过喷射空气气流带走使用者手上的水从而起到干手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卫生间用壁挂式干手器,其可安装于水槽上,因而较壁挂式干手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可安装在厨房水槽上使用)。

相关技术中,龙头式干燥装置包括外管和安装在外管的周壁上的出风嘴,出风嘴具有出风口。然而,现有龙头式干燥装置,用户只能根据手接触风的触感判断干手装置的运行状态,使用不方便,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龙头式干燥装置,该龙头式干燥装置能够直观地显示其运行状态,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具有出风口,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穿出所述外管以指示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通过设置发光组件可以指示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以便用户能够直接地显示器运行状态,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出风嘴,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出风嘴上,所述出风嘴设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外管的内腔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单元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外管的内腔的第一端内,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面邻近所述外管的第一端面,所述发光单元设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透明盖和遮光盖,所述透明盖设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以封闭所述外管的内腔的第一端,所述遮光盖设在所述透明盖的外端面,所述遮光盖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透明盖的横截面积,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可经所述透明盖的未被所述遮光盖遮挡的部分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包括主体管和设在所述主体管的端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倾斜于所述主体管,所述连接管的内腔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设在所述连接管内的邻近所述主体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远离所述主体管的表面为朝向远离所述主体管的方向凸出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二导风件设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第二导风件的邻近所述主体管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朝向远离所述主体管的方向凹入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单元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连接管的内腔的上端内,所述发光单元设在所述电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设在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可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穿出,所述第二发光件设在所述电路板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穿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件为透明导风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透明盖和遮光盖,所述透明盖设在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以封闭所述连接管的内腔的上端,所述遮光盖设在所述透明盖的上表面,所述遮光盖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透明盖的横截面积,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可经所述透明盖的未被所述遮光盖遮挡的部分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的第一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的第二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管1、1’,第一管段11、111’,第二管段12、112’,出风嘴2,出风口21、101’,感应窗22,导风件3,基体31,贯通孔310,弧形板32,肋板33,端盖4、4’,透明盖41、41’,遮光盖42、42’,发光组件5、5’,发光单元51、51’,第一发光件511’,第二发光件512’,电路板52、52’,固定块6,连接孔61,卡簧7,感应探头8,透明压块9,主体管11’,连接管12’,第一定位槽121’,第二定位槽122’,流通通道102’,第一导风件2’,第一曲面21’,第一定位凸台201’,第二导风件3’,第二曲面31’,卡槽301’,第二定位凸台410’,延伸部411’,卡勾4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所述龙头式干燥装置具有出风口21、101’,龙头式干燥装置包括外管1、1’和发光组件5、5’,外管1、1’的内腔与出风口21、101’连通,外管1、1’的内腔内的气流可经出风口21、101’排出。发光组件5、5’设在外管1、1’的内腔内,发光组件5、5’发出的光可穿出外管1、1’以指示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式干燥装置,通过设置发光组件5、5’可以指示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以便用户能够直接地显示器运行状态,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出风嘴2,出风口21形成在出风嘴2上。换言之,出风嘴2具有出风口21。

出风嘴2设在外管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外管1的右端),发光组件5设在外管1的内腔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外管1的内腔的右端)。换言之,如图1所示,出风嘴2设在外管1的右端,且从外管1的下方安装在外管1的管壁上。具体地,出风嘴2呈格栅状。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发光组件5包括发光单元51和电路板52,电路板52设在外管1的内腔的第一端内,电路板52具有第一端面(图1所示的电路板52的右端面),电路板52的第一端面邻近外管1的第一端面(图1所示的外管1的右端面),发光单元51设在电路板52的第一端面上。换言之,如图1、5所示,电路板52设在外管1的内腔的右端内,电路板52的右端面邻近外管1的右端面,发光单元51设在电路板52的右端面上,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从外管1的右端穿出,使用者可根据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获取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的颜色可变化,由此通过不同颜色的变化,以直观地显示龙头式干燥装置处于的状态,例如关机、待机、运行、气流温度等,方便使用者获取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端盖4,端盖4设在外管1的第一端,具体地,端盖4包括透明盖41和遮光盖42,透明盖41设在外管1的第一端以封闭外管1的内腔的第一端,遮光盖42设在透明盖41的外端面(透明盖41的右端面),遮光盖42的横截面积小于透明盖41的横截面积,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可经透明盖41的未被遮光盖42遮挡的部分透出。

换言之,如图1、2所示,透明盖41设在外管1的右端以封闭外管1的内腔的右端,遮光盖42设在透明盖41的右端面,且遮光盖42的横截面积小于透明盖41的横截面积,即遮光盖42遮住透明盖41的部分区域,透明盖41具有未被遮光盖42遮住的另一部分区域,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可该另一部分区域透出。

具体地,遮光盖42和透明盖41同轴布置,则透明盖41具有未被遮光盖42遮住的另一部分区域为环形区域,第一发光件511发出的光可从该环形区域透出。

进一步地,遮光盖42上镂空雕刻商标或其他标识,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导风件3,如图1、3所示,导风件3设在外管1的内腔的右端内,且导风件3位于出风嘴2的上方,导风件3的左侧表面远离外管1的右端,且导风件3的左侧表面为向右凹入的曲面。由此,外管1的内腔内的气流通过该曲面被导引至出风口21内。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导风件3包括基体31、弧形板32和肋板33,基体31位于出风嘴2的右端的上方,且基体31位于出风嘴2上最右侧格栅的右侧,弧形板32从基体31的上端面的右边沿向左上方弯曲延伸,其中弧形板32的右侧面邻近外管1的右端面,肋板33从弧形板32的右侧面向右延伸。

具体地,如图2、3所示,基体31设有贯穿基体31的贯通孔310,出风嘴2的右端设有贯穿出风嘴2的感应窗22,感应窗22与贯通孔310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

更进一步地,如图1、2、4所示,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固定块6、感应探头8和透明压块9,固定块6设在外管1的内腔的右端内,且固定块6的左端面与肋板33相接触,电路板52位于端盖4和固定块6之间。透明压块9的上端与固定块6的下端相接触,透明压块9的下端穿过贯通孔310配合在感应窗22内,透明压块9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入的凹槽。由此,感应探头8可透过透明压块9感应是否存在使用者,且通过设置透明压块9能够避免感应探头8外露,保护感应探头8。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卡簧7,外管1的内周面具有一圈凹陷的卡槽,卡簧7配合在该卡槽内,且卡簧7卡在固定块6的外周面上,以定位固定块6和导风件3,避免其移动。

具体地,固定块6上具有贯通固定块6的连接孔61,端盖4上具有贯通端盖4的的螺孔,电路板52上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过的定位孔,紧固件可依次穿过连接孔61和电路板52上的定位孔连接在端盖4上的螺孔内以连接固定块6和端盖4,并将电路板52压紧在端盖4和固定块6之间。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外管1包括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管段11的上端与第二管段12的左端相连,第一管段11的内腔的上端与第二管段12的内腔的左端连通,出风嘴2设在第二管段12的右端。具体地,固定块6和导风件3设在第二管段12的内腔的右端。进一步地,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之间的夹角为45°-90°。具体地,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之间的夹角为9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12所示,外管1’包括主体管11’和设在主体管11’的端部的连接管12’,连接管12’倾斜于主体管11’,连接管12’的内腔与主体管11’的内腔连通,连接管12’的端部开口以形成出风口101’。换言之,如图6-9所示,连接管12’具有上端、下端以及位于连接管1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主体管11’的左端相连,即连接管12’的管壁与主体管11’的左端相连,且连接管12’与主体管11’的左端之间具有夹角,如图1所示,连接管12’竖直放置,主体管11’的左端与连接管12’彼此正交设置。

连接管12’的内腔与主体管11’的内腔连通,连接管12’的上端端部和/或下端端部开口以形成出风嘴101’。其中在图6-9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嘴101’形成在连接管12’的下端端部。可以理解的是,气流从主体管11’的内腔流入连接管12’的内腔,并经连接管12’的下端的出风嘴101’流出。

进一步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件2’,第一导风件2’设在连接管12’内的邻近主体管11’的一侧,第一导风件2’的远离主体管11’的表面为朝向远离主体管11’的方向(图7、8所示的向左)凸出的第一曲面21’。

换言之,如图7、8所示,第一导风件2’设在连接管12’的内腔内的下端,且位于连接管12’的内腔的右侧。第一导风件2’的左侧面为远离主体管11’的表面,第一导风件2’的左侧面即为第一曲面21’,在第一导风件2’的纵截面上,如图7、8所示,第一导风件2’的左侧面呈朝向左凸出的弧形。更具体地,在第一导风件2’的横截面上,如图9所示,第一导风件2’的左侧面呈向右凹入的弧形。

进一步地,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件3’,第二导风件3’设在连接管12’内,第二导风件3’的邻近主体管11’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朝向远离主体管11’的方向(图7、8所示的向左)凹入的第二曲面31’。

如图7、8所示,第二导风件3’设在连接管12’的内腔内,且从连接管12’的上端向下延伸并延伸至连接管12’的下端,第二导风件3’的右侧面为邻近主体管11’的表面,第二导风件3’的右侧面的下端为第二曲面31’,在第二导风件3’的纵截面上,如图7、8所示,第二导风件3’的上端呈筒形,第二导风件3’的右侧面的下端为向左凹入的弧形,即该弧形的第二曲面31’位于第二导风件3’的筒形部分的下方。更具体地,在第二导风件3’的横截面上,如图10所示,第二导风件3’的右侧面为向左凹入的弧形。

其中第一曲面21’和第二曲面31’之间形成流通通道102’,流通通道102’的第二端(图8所示的流通通道102’的右端)与主体管11’的内腔连通,出风嘴101’形成在流通通道102’的第一端的端部(图8所示的流通通道102’的左端端部)。

换言之,如图7、8所示,流通通道102’从主体管11’的左端向左下方弯曲延伸,流通通道102’的右上端与主体管11’的内腔的左端相连通,流通通道102’的左下端的端部设有出风嘴101’。

具体地,流通通道10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流通通道10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换言之,流通通道102’的左下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流通通道102’的右上端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发光组件5’包括发光单元51’和电路板52’,电路板52’设在连接管12’的内腔的上端内,发光单元51’设在电路板52’上。由此,通过发光单元51’发出的光,可使用户能够直接地显示器运行状态,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发光单元51’包括第一发光件511’和第二发光件512’,第一发光件511’设在电路板52’的上端面,第一发光件511发出的光可从连接管12’的上端穿出连接管12’,以指示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第二发光件512’设在电路板52’的下端面,第二发光件512’发出的光可从连接管12’的下端穿出连接管12’,以照射使用者的手,便于使用者有足够的光线看清自己的手从而判断是否吹干手,做出是否停止干手的决定。

更进一步地,第二导风件3’为透明导风件。第二发光件52’发出的光可透过第二导风件3’穿出连接管12’的下端。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龙头式干燥装置还包括端盖4’和紧固件(未示出),端盖4’设在连接管12’内的上端,且端盖4’与第二导风件3’的上端相连,紧固件连接第一导风件2’和第二导风件3’。如图9、10所示,第一导风件2’和第二导风件3’上均设有连接孔,紧固件从第一导风件2’的下端穿过第一导风件2’上的连接孔与第二导风件3’上的连接孔相连。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件3’的上端的外表面设有卡槽301’,具体地,如图8、10所示,第二导风件3’的筒形部分的外表面设有卡槽301’。

端盖4’设有从端盖4’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延伸部411’,延伸部411’的下端具有可配合在卡槽301’内的卡勾412’。由此,通过卡勾412’卡扣在卡槽301’内以实现端盖4’与第二导风件3’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延伸部411’具有多个,多个延伸部411’沿端盖4’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每个延伸部411’的下端具有一个卡勾412’,第二导风件3’上的卡槽301’具有多个,多个卡槽301’沿第二导风件3’的周向间隔布置,且多个卡槽301’与多个卡勾412’一一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具体地,多个延伸部411’沿端盖4’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即相邻延伸部411’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即相邻卡勾412’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卡槽301’沿第二导风件3’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即相邻卡槽301’之间的距离相同,且一个卡槽301’内配合有一个卡勾412’。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端盖4’包括透明盖41’和遮光盖42’,透明盖41’设在连接管12’的上端以封闭连接管12’的内腔的上端,遮光盖42’设在透明盖41’的上表面,遮光盖4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透明盖41’的横截面积,第一发光件51’发出的光可经透明盖41’的未被遮光盖42’遮挡的部分透出。其中,第一发光件51’发出的光的颜色可变化,由此通过不同颜色的变化,以直观地显示龙头式干燥装置处于的状态,例如关机、待机、运行、气流温度等,方便使用者获取龙头式干燥装置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遮光盖42’上镂空雕刻商标或其他标识,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8、11所示,连接管12’的管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定位凹槽122’,透明盖41’的上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台410’,且第二定位凸台410’与第二定位凹槽122’相配合。由此,通过第二定位凸台410’与第二定位凹槽122’相配合以将透明盖41’定位在连接管12’的上端。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凸台410’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入的凹槽,遮光盖42’设在该凹槽内。

更具体地,如图8、9所示,连接管12’的管壁的下端设有第一定位凹槽121’,第一导风件2’设有第一定位凸台201’,且第一定位凸台201’与第一定位凹槽121’相配合。由此,通过第一定位凸台201’与第一定位凹槽121’相配合以将第一导风件2’定位在连接管12’的下端,以便于后续紧固件的紧固。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主体管11’包括第一管段111’和倾斜于第一管段111’的第二管段112’,其中第二管段112’的右端和第一管段111’的上端相连且通过圆弧过渡,第二管段112’的内腔和第一管段111’的内腔连通,第二管段112’的左端与连接管12’的管壁相连,第二管段112’的内腔与连接管12’的内腔连通。具体地,第一管段111’和第二管段112’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