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5577发布日期:2020-07-10 15:5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烹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家电的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自动烹饪设备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自动烹饪设备是现代科技产品,是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设备主要是方便,简单的操作,无油烟。自动烹饪设备不仅能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轻松实现了烹饪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

现有的自动烹饪设备由于其锅体为固定设置的,导致了现有的自动烹饪设备的使用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在烹饪完毕后,实现自动将成品装盘,然后自动输送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自动烹饪设备的使用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在烹饪完毕后,实现自动将成品装盘,然后自动输送出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包括餐盘,还包括传动装置,且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餐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餐盘输送装置,主要由餐盘和传动装置组成,使用时只需将餐具放置在餐盘上方,然后等待菜品烹饪完成后,锅体通过旋转自动将成品倾倒进餐具内,实现自动装盘的目的。优选的,餐具放置在自动烹饪设备旁侧,由消费者自行取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钢骨架,所述钢骨架上设置有外导轨;所述餐盘的两侧设置有与外导轨相匹配的内导轨。

其中,所述内导轨上设置有传动小轮。

其中,所述传动小轮设置为两排,包括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且所述外导轨夹设于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之间。

为了限制餐盘的位移方向,以及增加餐盘的位移顺畅程度,设置了互相匹配的内导轨和外导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导轨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u型,且外导轨的其中一个侧边夹设于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之间,以保证餐盘位移的顺滑。

进一步地,所述餐盘一侧还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为齿轮,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本实用新型餐盘的位移,通过设置在餐盘外部的传动装置,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设置在餐盘一侧的齿条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餐盘的位移。为了尽可能的保证餐盘在位移过程中保持顺畅,避免餐盘颠簸导致餐具晃荡,故而餐盘卡箍与钢骨架之间,仅通过设置在餐盘上的内导轨和设置在钢骨架上的外导轨互相配合,以发生固定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餐盘上设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餐盘上设置有餐具限位装置,使得消费者自行取用餐具时,能将餐具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保证成品能够准确落入餐具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餐盘上设有质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餐盘上设置有质量传感器,用来感应餐盘上的餐具和菜品的质量,并通过质量来判断当前状态。若传感器判定质量为0,则代表餐盘上没有任何东西,此时餐盘相对于自动烹饪状态应该是伸出状态,等待下一个消费者使用;若消费者向餐盘上放置了餐具,传感器感应到的重量与预设的餐具重量相匹配,此时餐盘由伸出状态转变为缩回状态,并等待菜品烹饪完毕;当菜品烹饪完毕后自动装盘,传感器感应到的重量大于预设的餐具重量,此时餐盘再向外伸出,并等待消费者取走餐具和菜品。优选的,传感器的质量判定应设置一定的误差范围。

一种自动烹饪设备,包括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还包括锅体,以及与锅体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其中电磁炉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沿一条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餐盘位于锅体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实现了锅体的翻转,从而实现自动将菜品装盘的功能。具体来说,锅体以及与锅体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可沿此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其旋转角度为-90°—90°。如此设置,可加强自动烹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基础烹饪过程完成后,也能够通过旋转锅体以及与锅体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将菜品直接倾倒在预先通过传动装置传送至合适位置的餐具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主要由餐盘和传动装置组成,使用时只需将餐具放置在餐盘上方,然后等待菜品烹饪完成后,锅体通过旋转自动将成品倾倒进餐具内,实现自动装盘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输送装置,餐盘上设置有用以限制餐具位置的限位装置,以及用以通过重量感应来判断当前状态的质量传感器,能够保障自动烹饪设备的菜品自动装盘输送的功能不出现错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输送装置和钢骨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和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中,1-餐盘、11-内导轨、12-传动小轮、2-钢骨架、21-外导轨、3-传动装置、31-齿轮、4-齿条、6-锅体、7-电磁炉、8-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1输送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餐盘1,还包括传动装置3,且传动装置3的输出端与餐盘1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餐盘1输送装置,主要由餐盘1和传动装置3组成,使用时只需将餐具放置在餐盘1上方,然后等待菜品烹饪完成后,锅体6通过旋转自动将成品倾倒进餐具内,实现自动装盘的目的。优选的,餐具放置在自动烹饪设备旁侧,由消费者自行取用。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餐盘1一侧还设置有齿条4,所述传动装置3的输出端为齿轮31,且所述齿轮31与所述齿条4啮合。

本实用新型餐盘1的位移,通过设置在餐盘1外部的传动装置3,带动齿轮31转动,由于齿轮31与设置在餐盘1一侧的齿条4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餐盘1的位移。为了尽可能的保证餐盘1在位移过程中保持顺畅,避免餐盘1颠簸导致餐具晃荡,故而餐盘1卡箍与钢骨架2之间,仅通过设置在餐盘1上的内导轨11和设置在钢骨架2上的外导轨21互相配合,以发生固定方向的位移。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还包括钢骨架2,所述钢骨架2上设置有外导轨21;所述餐盘1的两侧设置有与外导轨21相匹配的内导轨11。

其中,所述内导轨11上设置有传动小轮12。

其中,所述传动小轮12设置为两排,包括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且所述外导轨21夹设于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之间。

为了限制餐盘1的位移方向,以及增加餐盘1的位移顺畅程度,设置了互相匹配的内导轨11和外导轨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导轨21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u型,且外导轨21的其中一个侧边夹设于上排小轮和下排小轮之间,以保证餐盘1位移的顺滑。

实施例4

所述餐盘1上设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餐盘1上设置有餐具限位装置,使得消费者自行取用餐具时,能将餐具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保证成品能够准确落入餐具之中。

所述餐盘1上设有质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餐盘1上设置有质量传感器,用来感应餐盘1上的餐具和菜品的质量,并通过质量来判断当前状态。若传感器判定质量为0,则代表餐盘1上没有任何东西,此时餐盘1相对于自动烹饪状态应该是伸出状态,等待下一个消费者使用;若消费者向餐盘1上放置了餐具,传感器感应到的重量与预设的餐具重量相匹配,此时餐盘1由伸出状态转变为缩回状态,并等待菜品烹饪完毕;当菜品烹饪完毕后自动装盘,传感器感应到的重量大于预设的餐具重量,此时餐盘1再向外伸出,并等待消费者取走餐具和菜品。优选的,传感器的质量判定应设置一定的误差范围。

实施例5

一种自动烹饪设备,包括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烹饪设备餐盘1输送装置,还包括锅体6,以及与锅体6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7,其中电磁炉7通过驱动装置8驱动沿一条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餐盘1位于锅体6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装置8,实现了锅体6的翻转,从而实现自动将菜品装盘的功能。具体来说,锅体6以及与锅体6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7可沿此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其旋转角度为-90°—90°。如此设置,可加强自动烹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基础烹饪过程完成后,也能够通过旋转锅体6以及与锅体6一体化封装的电磁炉7,将菜品直接倾倒在预先通过传动装置3传送至合适位置的餐具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