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和米饭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549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和米饭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米饭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沥米饭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特有的一种做饭方法,首先是将米用水煮半分熟,再将米捞起沥干,置于蒸笼内,之后上锅蒸熟,做出的米饭也可叫做“甑子饭”,特点是饭粒干爽饱满,同时附有香甜可口的米汤;另外,沥米饭含糖量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目前,现有的米饭制备装置,米粒的清洗多为手动清洗后放入电饭锅中进行蒸煮,人工洗米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与时间,现有技术中的米饭制备装置还难以做到洗米以及蒸煮饭连续进行的高自动化程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其能够实现洗米、蒸煮饭连续进行,改善洗米的质量效果,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其能够实现洗米、蒸煮饭连续进行,改善洗米的质量效果,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米饭制备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包括:锅体内胆;设于所述锅体内胆下部的通水筛孔;设于所述锅体内胆下方,且与所述锅体内胆连通的负压搅动水机构;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通水筛孔向所述锅体内胆中注入冲洗米粒的水,以及通过所述通水筛孔吸收从锅体内胆中流出的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包括:固定设于锅体内胆底部外围的洗米腔周壁结构;固定设于锅体内胆下部,且位于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内侧的锅体挡片结构;位于所述锅体挡片结构下方的转动盘;安装于所述转动盘上的转盘挡片结构;驱动所述转动盘旋转的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转盘挡片结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锅体挡片结构转动;所述锅体挡片结构、所述转盘挡片结构、所述转动盘、锅体内胆底部、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搅动水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锅体挡片结构包括:设于锅体内胆下部中心处的转筒;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筒上的第一挡片;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筒上的第二挡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转盘挡片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第三挡片;固定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第四挡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挡片和所述第四挡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转盘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盘底部,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的转盘电机;设置在所述转动盘底部的转动轴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包设于锅体内胆外侧,且与所述转动盘底部连接的排水壳体;设于所述排水壳体上的排水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锅主体上部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内侧为内螺纹结构;所述排水壳体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环的内螺纹结构配合的外螺纹结构;所述旋转环由转环驱动机构带动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排水壳体进行上下运动,所述转动盘具有紧密贴合于所述锅体挡片结构底部、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底部的洗米状态以及下移与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所述锅体挡片结构存在间隙的排水状态。

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米饭制备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旋转式洗米机构,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旋转式洗米机构包括:锅体内胆;设于所述锅体内胆下部的通水筛孔;设于所述锅体内胆下方,且与所述锅体内胆连通的负压搅动水机构;其中,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通水筛孔向所述锅体内胆中注入冲洗米粒的水,以及通过所述通水筛孔吸收从锅体内胆中流出的水,如此,锅体内胆中的米粒在洗米水的冲刷作用下得到清洗,负压搅动水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洗米水从装有米粒的锅体内胆通过通水筛孔到负压搅动水机构的腔体内进行交换,实现米粒的冲刷清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洗米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实现洗米、蒸煮饭连续进行,改善洗米的质量效果,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洗米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洗米机构的局部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锅体内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锅体内胆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转动盘以及转盘挡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排水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洗米机构,包括:锅体内胆1;设于所述锅体内胆1下部的通水筛孔2;设于所述锅体内胆1下方,且与所述锅体内胆1连通的负压搅动水机构3;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3用于通过所述通水筛孔2向所述锅体内胆1中注入冲洗米粒的水,以及通过所述通水筛孔2吸收从锅体内胆1中流出的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洗米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旋转式洗米机构包括:锅体内胆1;设于所述锅体内胆1下部的通水筛孔2;设于所述锅体内胆1下方,且与所述锅体内胆1连通的负压搅动水机构3;其中,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3用于通过所述通水筛孔2向所述锅体内胆1中注入冲洗米粒的水,以及通过所述通水筛孔2吸收从锅体内胆1中流出的水,如此,锅体内胆1中的米粒在洗米水的冲刷作用下得到清洗,负压搅动水机构3的设置能够实现洗米水从装有米粒的锅体内胆1通过通水筛孔2到负压搅动水机构3的腔体内进行交换,实现米粒的冲刷清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洗米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实现洗米、蒸煮饭连续进行,改善洗米的质量效果,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搅动水机构3包括:固定设于锅体内胆1底部外围的洗米腔周壁结构301;固定设于锅体内胆1下部,且位于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301内侧的锅体挡片结构302;位于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下方的转动盘303;安装于所述转动盘303上的转盘挡片结构305;驱动所述转动盘303旋转的转盘驱动机构304;所述转盘挡片结构305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转动;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所述转盘挡片结构305、所述转动盘303、锅体内胆1底部、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301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搅动水腔。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包括:设于锅体内胆1下部中心处的转筒306;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筒306上的第一挡片;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筒306上的第二挡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盘挡片结构305包括:固定设于所述转动盘303上的第三挡片;固定设于所述转动盘303上的第四挡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片和所述第四挡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驱动机构304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盘303底部,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盘303转动的转盘电机;设置在所述转动盘303底部的转动轴承。

其中,当转盘驱动机构304驱动转动盘303转动时,转动盘303上的第三挡片和第四挡片跟随转动盘303转动,位于锅体挡片结构302上的第一挡片、第二挡片保持静止,其中,第一挡片、第三挡片、锅体内胆1底部、米腔周壁结构301之间形成的第一腔体容积会与第二挡片、第三挡片、锅体内胆1底部、米腔周壁结构301之间形成的第二腔体容积呈现负相关的变化;第一挡片、第四挡片、锅体内胆1底部、米腔周壁结构301之间形成的第三腔体容积会与第二挡片、第四挡片、锅体内胆1底部、米腔周壁结构301之间形成的第四腔体的容积变化亦是如此呈现负相关变化,如此,当第一腔体容积变大,第二腔体容积变小的过程中,第一腔体中的洗米水通过通水筛孔进入锅体内胆中冲洗米粒,第二腔体容积变小,由于负压通过通水筛孔2从锅体内胆中吸入洗米水,锅体内胆中的洗米水在通过通水筛孔2进入或流出锅体内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对米粒进行剧烈的冲洗,从而在无需手动清洗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在锅体内胆中进行米粒的冲洗,省去了米饭制备过程中将清洗后的米粒转移到锅体内胆的中间步骤,实现洗米与蒸煮饭的连贯进行,显著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与蒸煮饭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包设于锅体内胆1外侧,且与所述转动盘303底部连接的排水壳体4;设于所述排水壳体4上的排水口401。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主体上部设有旋转环5,所述旋转环5的内侧为内螺纹结构501;所述排水壳体4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环5的内螺纹结构501配合的外螺纹结构402;所述旋转环5由转环驱动机构6带动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排水壳体4进行上下运动,所述转动盘303具有紧密贴合于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底部、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301底部的洗米状态以及下移与所述洗米腔周壁结构301、所述锅体挡片结构302存在间隙的排水状态。

更为具体地,排水壳体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结构402具体为:排水壳体4的上方设置有隔热环7,隔热环7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结构402,隔热环7位于锅体内胆外侧;此外,还包括:与隔热环7连接,用于限制隔热环7周向旋转的转动限制杆8;转动限制杆8的位置与锅体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中,隔热环7包括:隔热主体;设置在隔热主体底部的凸缘结构;设置在凸缘结构上,用于与转动限制杆配合的限位孔,外螺纹结构402具体设于隔热主体上,转动限制杆底部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其中旋转环5外壁上设置有齿圈结构502;转环驱动机构6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圈结构502配合传动。

更进一步阐述,其中,转动盘具体设于密封底盘上,转环驱动机构6带动旋转环5进行转动,旋转环5内部设有内螺纹结构501,排水壳体4外侧设有外螺纹结构402,内螺纹结构501周向转动时,外螺纹结构402与内螺纹结构501配合传动进行上下移动,即排水壳体4在旋转环5的转动作用下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排水壳体4底部的密封底盘贴合于洗米腔周壁结构301底部时,洗米腔内的洗米水存留于洗米腔内无法排放,当旋转环5转动,排水壳体4上的外螺纹结构402在内螺纹结构501转动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密封底盘下移远离洗米腔周壁结构301底部,如此洗米腔内的洗米水便可从洗米腔周壁结构301与密封底盘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至排水壳体4中,再从排水壳体4底部的排水口401流出至锅体外,如此便可实现洗米后在锅体内部进行连贯的排水操作,节约人力与时间成本,显著提高米饭制备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米饭制备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旋转式洗米机构,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