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8074发布日期:2020-11-06 12:5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现代生活来说,晚上休息的时候,使用手机、电脑去查阅资料,看新闻或者听音乐都是非常常见的情形。但是,由于一是床上空间有限,床头柜一般用于放置台灯,也不能放置所有物品,所以当睡前阅读喝茶,同时使用多种智能电器的时候,就会出现空间小,物品摆放杂乱问题;二是目前物联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部分人群难以使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其目的在于解决一是现有床头在睡前阅读喝茶,同时使用多种智能电器的时候,就会出现空间小,物品摆放杂乱的问题;二是方便多种智能电器直接互联,不需要用户自行连接,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背板、中控扶手、侧边扶手,所述床头背板下方连接储物箱,所述中控扶手与储物箱铰接,中控扶手内部设置折叠桌板,所述侧边扶手包括活动端、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固定端铰接,所述固定端固定在储物箱侧边,所述活动端包括外面板、内面板、扶手板,所述外面板与内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板与外面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床头背板上设置两组鹅颈台灯。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扶手前端面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联控制中心,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电器开关、usb接口,所述电器开关包括网关开关、鹅颈台灯开关、房屋灯具控制开关(可以但不限于智能遥控开关)、电动窗帘开关、智能音箱开关、万能智能遥控开关(可遥控各种电视、机顶盒、空调、加湿器、新风机等),所述控制面板上还包括电子时钟、空气质量检测仪、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智能音箱、电子时钟、空气质量检测仪、温湿度感应器电联。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扶手背面设置两组对开箱门,所述箱门与中控扶手上部分设置空缺区域,所述中控扶手下端设置支腿,所述支腿上连接转板,所述转板固定在储物箱上,所述支腿与转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扶手内部设置折叠桌板,所述折叠桌板通过转轴与中控扶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桌板包括主板、旋转板、翻转板,所述主板一端开设轴孔,所述主板通过轴孔与转轴连接,所述主板另一端与旋转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铰接翻转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面板呈“l”型面板,内面板与外面板贴合固定之后,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留有空区,所述扶手板设置在空区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面板设置两组直角支撑架,所述直角支撑架的一个直角边与外面板的内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边扶手的固定端设置有音响。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扶手与侧边扶手之间的储物箱上方放置靠垫。

有益效果:在中控扶手以及侧边扶手设置方便收放的折叠桌椅以及扶手板,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床头的空间使用效率,并且将各种常用的电器开关设置在控制面板上,实现现代智能家具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掉鹅颈台灯之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扶手背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椅与中控扶手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桌椅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边扶手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端37在水平状态下,扶手板展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a区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端37在水平状态下,扶手板展开后,直角支撑架的支撑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床头背板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面板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侧边扶手的活动端与固定端连接示意图。

其中:1、床头背板11、限位孔12、鹅颈台灯2、中控扶手21、矩形槽22、箱门23、门把手24、空缺区域25、支腿26、转轴27、折叠桌板271、主板272、旋转板273、翻转板274、圆轴3、侧边扶手31、外面板32、内面板33、扶手板34、固定端35、音响36、直角支撑架37、活动端38、连杆4、储物箱5、靠垫6、转板7、控制面板71、台灯开关72、顶灯开关73、显示屏74、电动窗帘开关75、收音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床头,包括:床头背板1、中控扶手2、侧边扶手3,所述床头背板1上设置两组鹅颈台灯12,所述床头背板1下方连接储物箱4。所述中控扶手2前端面设有矩形槽21,所述矩形槽21内放置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电联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采用plc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面板7上设置电器开关,所述电器开关包括台灯开关71、顶灯开关72、电动窗帘开关74,所述控制面板7上还包括电子时钟、空气质量检测仪、显示屏73,所述显示屏73与电子时钟电联以及空气质量检测仪电联,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屏73实施监控室内的空气质量。所述中控扶手2背面设置两组对开箱门22,所述箱门22与中控扶手2上部分设置空缺区域24,所述中控扶手2下端设置支腿25,所述支腿25上连接转板6,所述转板6固定在储物箱4上,所述支腿25与转板6转动连接,实现中控扶手2与储物箱4的铰接。所述床头背板1上开设两组限位孔,所述中控扶手2通过支腿25围绕转板6转动之后,支腿25的末端插入限位孔11,实现中控扶手2的水平放置,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中控扶手2在进行水平放倒的时候过度倾斜,将中控扶手2维持在水平角度。所述中控扶手2内部设置折叠桌板27,所述折叠桌板27通过转轴26与中控扶手2连接。所述折叠桌板27包括主板271、旋转板272、翻转板273,所述主板271一端开设轴孔,所述主板通过轴孔与转轴26连接,所述主板271另一端与旋转板27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272铰接翻转板273。所述侧边扶手3包括活动端37、固定端34,所述活动端37与固定端34铰接,具体的,所述活动端37末端是设置圆形插接块,所述固定端34设置与圆形插接块相匹配的圆形插接夹板,所述圆形插接块以及圆形插接夹板上设置相匹配的通孔,连接的时候,将圆形插接块套入圆形插接夹板,然后使用连杆38穿过通孔,并使用螺母在两端进行固定限位,以实现活动端37与固定端34的铰接,优选的,在螺母处增加垫片,起到到静音、阻尼作用。所述固定端34固定在储物箱4侧边,所述活动端37包括外面板31、内面板32、扶手板33,所述外面板31与内面板32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板33与外面板31铰接,所述内面板32呈“l”型面板,内面板32与外面板31贴合固定之后,内面板32与外面板31之间留有空区,所述扶手板33设置在空区处。所述外面板31设置两组直角支撑架36,所述直角支撑架36的一个直角边与外面板31的内侧铰接。当侧边扶手3的活动端37沿着固定端34转动到水平位置的时候,扶手板33展开,此时转动直角支撑架36,直角支撑架36的一端在内面板31上,直角支撑架36另一直角边贴在扶手板33上,起到支撑扶手板的作用。优选的,在中控扶手2以及侧边扶手3的转动连接处都设置垫片,起到到静音、阻尼作用。在中控扶手2的折叠桌板27上以及侧边扶手3的扶手板上设置手机支架插口以及平板支架插口。侧边扶手3的固定端设置有音响35,为了提高舒适度,所述中控扶手2与侧边扶手3之间的储物箱4上方放置靠垫5。

具体工作原理:常态下,中控扶手2以及侧边扶手3旋转至靠贴在床头背板1上,使用的时候,侧边扶手3以及中控扶手2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放下。

中控扶手2与转板6铰接,中控扶手2上的控制面板7用于智能控制家具,例如台灯、卧式顶灯,控制面板7上的显示屏73用以显示电子时钟的时间以及空气质量检测仪的监控状态。中控扶手2下放的时候,支腿25围绕转板6转动,中控扶手2转动的时候,支腿25的末端插入床头背板1上的限位孔11,在中控扶手2旋转至水平位置的时候,支腿25卡在限位孔11内,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中控扶手2放置到水平位置之后,打开箱门22,将折叠桌板27打开,具体的,旋转主板271,使得主板271搭在中控扶手2上,然后将旋转板272和翻转板273打开,由于在中控扶手2的背面上端留有空缺区域24,打开状态的折叠桌板27可以展开在空缺区域24,因此展开后的折叠桌板27不影响箱门22的关闭。展开后的折叠桌板27可以用于放置书籍、水杯、笔记本电脑等。使用完毕之后,先打开箱门22,将旋转板272以及翻转板273收回原位,然后将主板271转回原处,盖上箱门,将中控扶手2转回竖直状态,完成使用过程。

侧边扶手3在使用的时候,将活动端37沿着与固定端34的铰接处转动到水平位置,为了保证旋转的顺利以及避免活动端37的过度转动,在活动端37和固定端3的铰接处设置安全限位角,所述安全限位角用以保证活动端37的顺利转动。当侧边扶手3的活动端37沿着固定端34转动到水平位置的时候,扶手板33展开,此时转动直角支撑架36,直角支撑架36的一端在内面板31上,直角支撑架36另一直角边贴在扶手板33上,起到支撑扶手板的作用。使用完成之后,将直角支撑架36转回收起,收起扶手板33,将活动端37转回竖直状态。

在储物箱4的上方,中控扶手2以及侧边扶手3之间的位置放置靠垫,用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