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2382发布日期:2020-12-29 09:4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手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尘器作为一种用于卫生清洁的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必不可少的电器。其中,无线手持式吸尘器因自带电池具有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因而受到大众的喜爱。手持式吸尘器使用时,操作者常需用手握持手柄对整机进行移动、抬举等操作,由于手持式吸尘器是将电机、尘气分离装置等部件都集成在人手操作的地方,如果手持式吸尘器整机的布局不当,会导致操作者在使用时费力、操作不便、同时也会导致吸尘器自身的性能受到影响,故对于手持式吸尘器来说,整机的布局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布局合理的手持吸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及用以给所述主体部供电的电源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用以将尘气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及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延伸段,启动所述驱动机构以使得尘气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通过所述尘气分离机构过滤后并经所述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延伸段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连通设置,所述延伸段内还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以过滤的出风海帕。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海帕的直径与所述延伸段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和手柄部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和手柄部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围设在所述电机外侧的出风件,所述出风件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出风的出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与目标物可拆卸连接的对接件,所述对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对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是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尘气引流至所述尘气分离机构的导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延伸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出风海帕设置在延伸段内,减小整个驱动机构的体积,使得主体部更为小巧;且出风海帕与延伸段可拆卸连接,方便快捷且易清洁;

通过对手持吸尘器的各个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布局,将驱动机构和尘气分离机构都设置在主体部,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延伸段上,使得吸尘器的整机重心较低、结构紧凑、使用轻便,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提高了手持吸尘器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持吸尘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持吸尘器部分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电机、第二过滤器以及二级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机、第二过滤器以及二级旋风分离器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手持吸尘器,包括主体部1、与主体部1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2、及用以给主体部1供电的电源部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图1中箭头a方向为前方向,定义图1中箭头b方向为上方向。

请结合图2,主体部1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111及第一出风口112的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12、在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用以将尘气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13、靠近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且用以将尘气引流至尘气分离机构13的导流件14、与目标物可拆卸连接的对接件15、及与握持部2连接的延伸段4。启动驱动机构12以使得尘气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通过尘气分离机构13过滤后并经驱动机构12向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请参见图4,于手持吸尘器的高度方向上,驱动机构12具有第一轴线c,尘气分离机构13具有第二轴线d,第一轴线c与第二轴线d重叠。

对接件1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且设置在壳体11的前侧,为了简化制造工艺及外观的美观性,对接件15与壳体11连接且垂直设置。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对接件15与壳体11连接的角度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中,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对接件15上。目标物为地刷、吸筒等协助手持吸尘器的工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进行更换,以增加手持吸尘器的多用性。导流件14的一端设置在对接件15靠近壳体11一侧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向壳体11内,从而将从第一进风口111流进的尘气引流至尘气分离机构13。更为具体的,导流件14倾斜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1内。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件14也可呈其他角度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1内或设置在壳体11内,只要靠近第一进风口111以起到将尘气引流至尘气分离机构13的作用的效果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壳体11包括围设在驱动机构12外侧的第一壳体113及与第一壳体113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114,尘气分离机构13设置在第二壳体114内。延伸段4设置在驱动机构12的一侧且与壳体11连通设置,具体的,延伸段4与第一壳体113连通,且延伸段4与第一进风口111相对设置在壳体11的两侧。其中,第一出风口11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3上或设置在延伸段4上。当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延伸段4时,壳体11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相背设置,此时,为了避免第一出风口112的气流直接吹向人体,以降低用户体验感,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延伸段4的侧面。诚然,第一出风口112也可设置在延伸段4的底面或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3上时,第一出风口11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3的上部,这样设置可减小手持吸尘器的体积,使得手持吸尘器的整体更为轻便小巧,提高用户使用感。同样的,为了避免第一出风口112的气流直接吹向人体,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3的上部,该第一出风口112相对壳体11上部倾斜设置,以使得过滤后的尘气朝向斜上方排出。亦或者,第一出风口11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3的侧部,以使得过滤后的尘气朝向着周向方向排出。

握持部2上设置有按压开关21及设置在按压开关21下方的手指挡板22,按压开关21用于驱使驱动机构12在开启和断开之间切换,按压开关21位于握持部2的前端面上并且能够供操作者单手控制握持部2时可以单手食指按压操作,按压开关21设置方式能够使得操作者在使用手持吸尘器时完全实现单手操作。在实施例中,握持部2位于延伸段4的下方从而更便于操作,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握持部2可设置在主体部1的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第一进风口111的轴线位于手指挡板22的下方,即第一进风口111的轴线位于按压开关21的下方,这样设置有利于单手操作手持吸尘器时,手持吸尘器可以稳定性,增加操作者的使用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制造工艺,延伸段4和握持部2一体成型设置,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段4和握持部2也可以分体设置后粘接或拼接或焊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请结合图3,电源部3可以为用以外接市电的电源线或者电池包。本实施例中,电源部3为电池包(未标号)。电池包包括握持部2的下方设置的电池仓31及设置在电池仓31内沿大致横向方向排列有多个电芯32,电池仓31与握持部2一体设置。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仓31也可与握持部2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方便电芯32的更换,电池仓31的外部设置有一可相对于电池仓31翻转以将电池仓31关闭或打开的电池盖(未图示)。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部3也可为电源线,但是电源线的长度有限制,使得手持吸尘器在使用中会受到距离的限制。握持部2为中空结构,连接电源部3与按压开关21的控制连接线(未图示)均收纳在把手11的内部。通过将电源部3以及按压开关21设置在握持部2附近,方便走线,使得手持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紧凑。

尘气分离机构13设置在第二壳体114内,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尘气分离机构13的一侧,以对尘气进行过滤。尘气分离机构13包括旋风分离组件及与旋风分离组件连接的集尘组件。旋风分离组件用于对进入第二壳体114内的尘气进行离心操作,以实现尘气分离,其包括旋风分离装置131。集尘组件用以收集尘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类灰尘等垃圾,其包括第二壳体114围设形成的第一集尘器132。

第二壳体114大致呈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状,壳体1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14的盖体115,盖体115用以将第二壳体114打开或封闭。第二壳体114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以控制第二壳体114打开或封闭的按钮1151,按压按钮1151可以将盖体115从第二壳体114上拆下。当使用手持吸尘器时,安装盖体115使得第二壳体114为具有杯底的封闭空间以形成第一集尘器132,由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二壳体114内的尘气绕旋风分离装置131分离后的灰尘将掉落并容积于第一集尘器132内。当第一集尘器132内的灰尘过多时,按压按钮1151拆下盖体115,可以将灰尘清理掉。该按钮1151与第二壳体114及盖体115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旋风分离装置131包括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以及设在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内的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尘气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二壳体114内和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之间进行一次旋风分离,然后通过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进入到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进行二次旋风分离。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大体为筒状结构,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进风的进风气孔1313,进风气孔1313均匀设置在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上。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设在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内,且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为外径向靠近盖体115方向变窄的中空圆锥体,且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靠近盖体115的一端形成集尘组件中的第二集尘器133,第二集尘器133的底部与盖体115抵持。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分离的灰尘落入第二集尘器133内,诚然,与第一集尘器132类似,打开盖体115可将第二集尘器133的灰尘清除。请参见图5,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的上端设置有用以将分离后的尘气进入到驱动机构12的出风气孔1314。

主体部1内还设置有能够产生负压的负压组件(未图示),该负压组件与驱动机构12连接,驱动机构12启动以带动负压组件启动继而形成负压使得外部气流能够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后,至第一出风口112流向壳体11外侧。尘气由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二壳体114内,可在吸尘负压作用下在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和第二壳体114之间进行一次旋风分离,然后进入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和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之间。此时,尘气中的粗灰(即颗粒较大的灰尘等垃圾)通过离心可以被初步分离出来,该粗灰落入到第一集尘器132中,接着初步分离后的尘气进入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内,在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内进行二次旋风分离。此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尘气中较细的灰尘可以被分离出来,该较细的灰尘落入到第二集尘器133中,最后尘气从出风气孔1314进入驱动机构12。由此,可以通过旋风分离装置131对尘气进行多次分离,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果。其中,负压组件为风扇等常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131可以为多级旋风结构,不仅限于二级旋风结构,即在尘气的流动方向上,用于旋风分离的旋风腔包括多级依次连通的旋风腔,从而提高除尘效果。

可选地,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与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可拆卸地相连。例如,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与一级旋风分离器131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等连接。由此,可以简化旋风分离装置131的加工工艺,且方便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的拆装,从而可以方便地将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清洗等操作,有利于提高旋风分离装置131的装配效率。

呈上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3的顶部或设置在延伸段4上,则尘气会经过驱动机构12。为了防止灰尘自尘气分离机构13进入至驱动机构12内以对驱动机构12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尘气分离机构13与驱动机构12之间的进风海帕124。为了使得进风海帕124的过滤效果达到最佳,该进风海帕124与第一轴线c垂直设置。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进风海帕124也可与第一轴线c呈其他角度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进风海帕124也可为过滤棉或过滤纸等其他过滤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亦或者,该进风海帕124也可靠近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也可起到过滤作用,但该安装方式可能会因为尘气中的物体较大对进风海帕124造成损坏,继而减少进风海帕124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图2至图4,驱动机构12包括具有第二进风口1211及第二出风口1212的电机121、以及设置在电机121外周的出风件123。第二进风口1211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设置以及与二级旋风分离器1312的出风气孔1314联通,第二出风口1212与第一出风口112连通设置,电机121的中轴线与第一进风口111的中轴线垂直设置,且,第二进风口1211设置在电机121的底部,第二出风口1212设置在电机121的侧部。于手持吸尘器的高度方向上,第二进风口1211位于延伸段4的底部的下方或与延伸段4的底部齐平设置,以此降低手持吸尘器的重心,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出风件123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以出风的出风孔1231,出风孔1231均匀设置在出风件123上,使得从电机121的第二出风口1212流出的分离后的尘气能够从电机121的圆周均匀的向外流出。

呈上述,为了使得第一出风口112的气流更干净以提高居家环境的空气质量,手持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电机121及出风件123之间的出风海帕122。出风海帕122围设在电机121外侧,即靠近第二出风口1212设置,使得从第二出风口1212流出的气流都经过出风海帕122再次过滤。可选的,出风海帕122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机121与出风件123之间。出风海帕122沿第一轴线c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以呈规则形状或非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中,出风海帕122至少围设在第二出风口1212处。本实施例中,出风海帕122围绕电机121一周设置,使得电机121的出风过滤面积更大,增大了出风量,降低了出风的噪音。诚然,出风海帕122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延伸段4内,该出风海帕122的直径与延伸段4的直径相等,从而更好地进一步将尘气过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122也可以是其他过滤结构,将尘气中的灰尘杂质进一步分离。

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延伸段4上时,出风海帕122可设置在延伸段4内。具体的,出风海帕122靠近第一出风口112设置或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2的前侧。为了能够更换出风海帕122以提高手持吸尘器的整体寿命,该出风海帕122可拆卸的设置在延伸段4内,出风海帕122与延伸段4卡合或其他方式以与延伸段4实现可拆卸连接。

主体部1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机构12一侧的检测机构(未图示),检测机构靠近出风海帕122设置,检测机构用以检测出风海帕122有无漏装。检测机构为机械传感器或电子传感器,检测机构设置在出风件123或者电机121上,诚然,出风件123和电机121上可以都设置检测机构。在整机安装后,如果出风海帕122未安装时,将无法启动机器,以此防止使用者在拆卸后忘记装回出风海帕122。

本实施例中,手持吸尘器整体前后可拆卸分离,握持部2与延伸段4可拆卸连接,前后拆卸后,可将设置在延伸段4内的出风海帕122向前移动取出。呈上述,握持部2与延伸段4可一体成型设置。主体部1可上下拆卸,除了第一壳体113和第二壳体114可上下拆卸外,尘气分离机构13与驱动机构12可拆卸设置,当尘气分离机构13与驱动机构12拆卸时,进风海帕124与尘气分离机构13同时与驱动机构12分离,然后将进风海帕124向上移动将进风海帕124与尘气分离机构13分离。出风海帕122围绕于电机121外周设置时,将尘气分离机构13取下后,可将出风海帕122向下自电机121外周取出。

使用手持吸尘器时,操作者利用按压开关21启动手持吸尘器,尘气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二壳体114内,通过进风气孔1313经尘气分离机构13过滤后,从出风气孔1314经过第二过滤器124过滤进入第二进风口1211并经驱动机构12,从第二出风口1212经过第一过滤器122过滤向第一出风口112排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出风海帕设置在延伸段内,减小整个驱动机构的体积,使得主体部更为小巧;且出风海帕与延伸段可拆卸连接,方便快捷且易清洁;

通过对手持吸尘器的各个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布局,将驱动机构和尘气分离机构都设置在主体部,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延伸段上,使得吸尘器的整机重心较低、结构紧凑、使用轻便,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提高了手持吸尘器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